APP下载

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党性修养

2023-12-27张国华

新安全 2023年12期
关键词:党性修养中华传统

张国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新时代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党性修养是共产党人的终身课题,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强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党性修养。

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党性修养的重大意义

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黨性修养是贯彻落实“两个结合”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迫切需要。在党的领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进入新时代,在取得物质文明辉煌成就的同时,时代呼唤精神文明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迫切需要文化自信的有力支撑。因此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在党的建设、文化建设、国际话语权掌握等方面贯彻落实“两个结合”的任务非常紧迫,是每一名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责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应用于党性锤炼,党性修养创造性转化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前落实“第二个结合”、建立文化自信的有力抓手。

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提升党性修养是坚持党对文化工作全面领导的迫切需要。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促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提升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文化修养,是发动群众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也是发扬斗争精神,抓好意识形态和舆论引导的需要。

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党性修养是展现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的迫切需要。“你在哪里中国就在哪里”,塑造国家形象是每名中国人的责任,首先是共产党员的责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加强国际文化交流,破题中西文化之争,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迫切需要每名党员都认真学习、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养分,提高党性修养。

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党性修养必须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明确提出将传统修身理论与党性修养相结合。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修身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文化自信到“四个自信”,从“两个结合”到形成习近平文化思想,形成了清晰的脉络。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六个必须坚持”为方法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过程。

1.回答时代之问、世界之问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坚守人民至上立场,科学回答我们在实现物质文明极大丰富的同时也要精神富足之问;回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平等、自由、公平、法治等的追求之问。另一方面,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回答在民族复兴道路上中西文化价值冲突之问,破题“中西之争”,树立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华民族形象的现实需要。

2.主线是文化自信

在党的二十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充分吸收其中蕴含的治国理政的思想智慧、格物究理的思想方法、修身处世的道德理念,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

3.守正创新,系统论述主体、作用和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系统论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修身和党性修养、重塑文化自信、提升国家软实力、理论创新方面的作用。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主体方面,他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强调“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在传承方法上,他运用唯物辩证法提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4.胸怀天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为我们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育党性修养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把握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即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提出了“两个结合”的重大论断。尤其强调“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明确了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总任务和“七个着力”的系统路径,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经世致用的特点。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党性修养必须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做到融会贯通、知行合一。

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党性修养必须注重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座丰富的精神宝库,具有非常重要的资源价值。立足于新时代,领悟蕴含其中的哲学思想、治理智慧、道德理念,并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有利于党员领导干部提升党性修养。

1.正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贡献和价值

长久以来,西方占据强势话语权和世界主流价值观地位。今天我们讲文化自信,出发点不是比较孰优孰劣,而是破题文化的“中西之争”,促进全球文化多元共生,以最大公约数构建人类共同价值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因此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从五千年文明史出发,从源头上了解把握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的交融互鉴以及中华文明为世界带来的独特贡献和价值。

2.学习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哲学和治理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古代大量鸿篇巨制中包含着丰富的哲学社会科学内容、治国理政智慧,为古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内容,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从中国古代的政治理想和治理思想中汲取营养,对于我们今天以文化自信为涵养,打牢“四个自信”之基,坚守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

3.推动传统修身理论在党性修养中的创造性转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内圣外王”为基本逻辑,重修身之道、为学之方。冯友兰认为,“中国哲学家注重内圣之道,故所讲修养之方法,即所谓为学之方,极为详尽,此虽或未可以哲学名之,然在此方面中国实甚有贡献。”传统修身理论,是落实“两个结合”、加强党性修养的深厚文化底蕴。对于我们面对当前形势,修大德、求大仁,坚定理想信念;知行合一,积极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克私欲、扩四端、正己爱人,加强道德和纪律修养,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也是实践的过程

从理论与实践互动角度来讲,理论的作用在于指导和应用于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也是实践的过程。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从一代一代众多仁人志士的人生实践中,从中华民族传诵千古的诗文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伟大的民族精神、高尚的社会风尚以及那些治国理政的思想精华。

1.传统修身理论的实践

孔子的实践在于他面对礼崩乐坏,倡导以“仁”为核心的理想政治;王阳明龙场悟道,是心学的建立者也是实践者,面对明朝统治者的昏庸,以天下苍生计,发出“吾心光明,夫复何求”人生感言;曾国藩,晚清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一生学问、政绩、军功显著,是“修齐”理论的成功实践者。毛泽东曾评价:“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今天,“曾国藩修身十二法”对于提升道德品质、培养高尚情操仍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2.马克思主义与传统修身理论结合的实践

毛泽东同志一生酷爱中华传统文化,他曾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民族一切文化、思想、道德的最优秀传统的继承者,把这一切优秀传统看成和自己血肉相连的东西,而且将继续加以发扬光大。”他善于将经典古籍中的智慧创造性地转化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和斗争法宝。此外,毛泽东诗词充满斗争精神和革命浪漫主义情怀,激励和引导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奋斗。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结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建设中华现代文明的指导思想。他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践行者。在会见外宾时谈到,“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八个字创新性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无我”概念,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3.从我做起,做共产党人心学的终身践行者

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党性修养,应当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把自古以来中国人传承的天下大同、天下为公的家国情怀,转化为对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坚定,加强政治修养,以文化自信为涵养,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养,强化理论修养,做到理论清醒;作风上以先贤为榜样,“在事上磨”,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群众路线、真正做到批评与自我批评;以诚意正心、慎独慎微守牢纪律底线,逐步完善党性修养的内容和形式,努力做到習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心智上“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情怀上“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底线上“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党性修养力量

新时代,党员干部应该加强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优质基因,将这一基因优势转化为加强自身党性修养的实践路径,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党性修养力量,这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传统文化内涵,增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党性修养的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已经在形式和内容上结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彻“两个结合”,首先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系梳理出来,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下,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将思想精华纳入党性修养理论体系。

第二,倡议全体党员、各级组织与所在地区、部门、行业、单位实际结合,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实践。这是加强党对文化工作领导,增强各级组织、党员个人文化自信,教育引导群众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性措施。

第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创新党性修养形式,直面人性,实事求是,有血有肉有情怀。要从党性修养本身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出发,抓矛盾的主要方面,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时时觉察、正确对待、直面人性的长期性、动态性,培养高尚情操。

责任编辑:隗胜楠

猜你喜欢

党性修养中华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弘扬抗联精神 加强党性修养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树立党章意识 加强党性修养
传承耀邦家风 增强党性修养
汲取新时代加强党性修养的强大力量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