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当代中国音乐作品中的美与善探析

2023-12-27苏日娜

大观 2023年10期
关键词:音乐美学

苏日娜

摘 要:现当代中国音乐作品无论是歌词方面还是旋律方面都体现了美与善。通过对音乐美学中的美与善进行探讨,深入理解和探索现当代中国音乐作品中蕴含的美与善,分析美与善对现当代中国音乐作品的影响。通过借鉴西方音乐美学思想和古代中国音乐美学思想,可以更好地欣赏音乐中的美,并通过音乐来传递美好的情感,引导人们思考和追求善良的品质。

关键词:现当代中国音乐;美与善;音乐美学

音乐与美学密不可分,通过学习美学可以扩大审美视角,更好地欣赏音乐中的美,感受音乐对美的表达。音乐艺术是人类最集中的审美对象之一,通过听觉可以更好地感受和赏析美学要素。

一、美与善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音乐作品中的美与善的探讨变得越来越重要。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能够通过表达美好的情感和丰富的内涵来引导人们思考和追求善良的品质。因此,了解和探索现当代中国音乐作品中的美与善是非常有意义的。从古代孔子美善合一的音乐思想中就可以看到美与善对于音乐的重要性。不论在古代还是现当代,人们都会用音乐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古代的《咸池》《韶》《大夏》都是用来歌颂帝王的,帝王的伟大使百姓安居乐业;《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广陵散》《胡笳十八拍》等都通过音乐来表达古人当时的各种情感。从这些作品中不难发现美与善是共同存在的,体现了孔子美善合一的音乐思想。美就是善,善也就是美。美,可以是外表的美丽、食物的美味、世间的美好,以及音乐中的美妙;善,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善意,人对动物的善良,以及人与音乐之间的亲善。至善至美是最好最美的意思,就像这些古琴曲一样,其留给现世人们的都是最好最美的一面,不论是凄美还是悲哀,都能引起人们的音乐情感共鸣。例如革命年代的红色歌曲能够激发每一个中华儿女的爱国之情。

苏格拉底把美与善放在同一位置,柏拉图也将艺术美归为善一类。美与善相辅相成,相互交融,相互贯通,出现美的地方就会有善的存在。西方人常用“美与善”来审视衡量音乐,注重音乐的净化功能。虽然人与人的认知能力是不一样的,每个人心中都有对于美与善的评价标准,但是音乐作品带给人们的情感从本质来讲大都一样,比如人们听到葬礼仪式音乐会感到悲伤,听到婚礼仪式音乐会感到喜悦。

中国诗歌中也蕴含着美与善。古代的诗歌记录着古人当时的生活环境、社会环境、人文情怀,这些历史记忆符号深深触动着人们。诗歌是赋有伟大情怀的,有着启迪生命的智慧。例如《离骚》中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句话既唯美又蕴含对理想的追求,体现了古人的浪漫与情怀。

二、音乐美学中的美与善

音乐美学是研究音乐与美的关系和音乐美的本质特征的学科领域,它涉及音乐作品的形式结构、音乐语言的意义和表达方式、音乐与情感的关系等。音乐美学的研究对象是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美的特征,以及人们对音乐所产生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反应。从形式和结构的角度看,音乐美学探讨音乐作品中的和谐、平衡、对称等美的规律以及其所产生的审美效果。从音乐语言的角度看,音樂美学研究音乐中的旋律、节奏、和声、色彩等元素的运用和组合,以及它们所传递的情感和意义。

首先,美学是对艺术形式和创造力的研究,包括对美的本质和美的体验的分析。中国音乐作品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还是一种传递美和善的媒介。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美与善的融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音乐作品通过音乐元素的组合和表达手法,传递着一种美好的情感和善的价值导向。其次,中国音乐作品中的美主要体现在音乐的旋律、和声、节奏和音色等方面。中国传统音乐注重旋律的优美和气质的独特性。例如,在古琴音乐中,琴声悠扬、婉转,表达了一种深邃和宁静的美。另外,在中国古典音乐中,和声的运用也十分重要。和声的合理组合与和弦的变化可以产生激动人心的美。此外,节奏和音色在音乐中的运用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音乐作品往往通过独特的节奏感和丰富的音色变化,营造出一种韵律美和色彩美。最后,中国音乐作品中的善体现了音乐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中国古典音乐中的节日音乐和宫廷音乐等作品,传递着社会团结和庄严的善意。它们在音乐形式和演奏方式上都具有一定的庄重性和仪式感,传达着一种祝福和吉祥的善意。此外,在流行音乐领域,一些中国音乐作品通过歌词和主题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以及生活态度,表达艺术家对社会的善意。

三、现当代中国音乐作品中的美与善

在现当代中国音乐作品中,传递美与善成为许多作曲家追求的目标。他们通过音乐来表达美好的情感、传递丰富的内涵,并借此来引导人们思考和追求善良的品质。美是音乐作品中的重要元素,它体现了作曲家对音乐的审美追求和艺术创作的品位。美是一种感知和体验,通过和谐和精妙的旋律、和声以及情感表达演奏技巧,作曲家能够在音乐中创造出美的氛围和情景。这种美的体验可以使人心情愉悦,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而善是指音乐作品所倡导的价值观和美德。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只是用来激发情感和传达美的,也可以用来传递道德和价值观。在现当代中国音乐作品中,许多作曲家借助音乐来表达对善良品质的崇尚和追求。他们通过音乐来传递关怀、友爱、勇气和正义,使人们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感受到善良的情感和力量。

美与善在现当代中国音乐作品中是密不可分的。通过音乐中的美,作曲家能够更好地引导人们追求善良的品质。美可以使人们心生共鸣,接受和认同音乐所传达的善良的情感和价值观。因此,在现当代中国音乐作品中,美与善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通过对美与善的关系的探讨,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现当代中国音乐作品。音乐作为一种跨界限、跨文化、跨时空的艺术形式,能够通过美和善来激发人们的情感、引导人们思考和追求善良的品质。因此,研究和探索美与善在现当代中国音乐作品中的关系对于深入理解和欣赏这些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现当代中国音乐作品中的美与善主要通过音乐的创作和表达来实现。作曲家们借助音乐语言,通过创作美妙的旋律与和谐的和声,表达出对美与善的追求。美与善在音乐作品中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有些作品通过温柔的音乐旋律和柔和的音色,传递出宁静和温馨的美感;有些作品通过激昂的音乐节奏和强烈的音乐情绪,呈现出力量和激情的美感;还有一些作品通过独特的音乐结构和声音效果,传递出创新和个性的美感。这些音乐作品具有不同的风格和情感,但它们都在不同程度上展现出美与善的特质。

提到中国现当代音乐家,就不得不提到聂耳,聂耳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聂耳从小学习成绩优异,在马克思主义的熏陶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的爱国精神通过音乐浸透着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灵。在《义勇军进行曲》中,田汉的作词,聂耳的作曲,深深打动着每一位中华儿女,通过严肃、激昂的歌词与旋律,鼓舞着每一位中华儿女的爱国精神。

《黄河大合唱》创作于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由诗人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深深鼓舞着每一位抗日英雄。《黄河大合唱》以被誉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为背景,讲述了中华儿女抗日的决心与保卫中国、绝不妥协的抗日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怀。创作者以黄河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抗日景象,歌词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听众根据歌词的描述,脑海中会不自觉地浮现出抗日英雄的艰苦,然而这并不能打倒英雄们保卫中国的决心。在旋律上,八个乐章中的每一个乐章都在诉说着当时战争的残酷与中华民族必胜的决心。在《黄河大合唱》中,美是母亲河,美是万山丛中的抗日英雄,美是保卫中国的决心;善是保卫家乡,善是保卫黄河,善是保卫中华民族。《黄河大合唱》的作曲方面,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运用了劳动号子的素材,一开始激昂紧张,逐渐速度放慢,平缓叙述,最后又回到原始速度,从强渐弱到第一乐章结束。速度的快慢、音调的起伏,配合着歌词展现出黄河子民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对抗敌人的决心。第二乐章《黄河颂》热情、激昂地唱颂着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借鉴了《义勇军进行曲》和《满江红》的音乐素材,用配乐和诗朗诵的形式表达对抗日英雄的赞美。第四乐章《黄水谣》的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用非常朴素的民谣风格讲述着没有战争的美好安宁与战争后的妻离子散,最后以低沉的情绪结束。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借鉴了山西民歌调子,通过两个老乡的对唱,揭露了战争带来的流离失所,表达了战胜敌人的决心。第六乐章为《黄河怨》,单从“怨”这个字中,就能体会到战争带来的悲惨生活。《黄河怨》是一首女高音独唱曲,用悲惨的情绪音调谱写了戏剧性的乐章,揭露了战争给女性带来的心理和身体的痛苦,激发了全民族的斗志。第七乐章《保卫黄河》运用卡农的复调手法,形成了群情激昂的音乐效果。二部轮唱和三部轮唱以及衬词的加入烘托了音乐氛围,鼓舞着人民的抗日精神。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采用混唱的方式,以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情绪、慷慨激昂的节奏、群情激昂的氛围掀起了全曲的高潮,展现着中华儿女打败敌人,共建美好的和谐家园的坚定决心。

中国人的浪漫从音乐中就可以感受得到,音乐诉说着当下的社会环境、人文环境,表达着创作者的思想和情绪,这些都和美与善紧密相连。人们可以通过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感受其美与善,人的七情六欲主导着人们去发现和感受这世间的美与善,不单单是从音乐作品,还有很多方面。

四、结语

德国音乐学家达尔豪斯以其活跃的思维和独特的行文风格在音乐学界崭露头角。他继承了德国音乐学传统的严谨性,又运用思辨哲学去观照音乐现象。他的代表作《音乐美学观念史引论》以独特的视角和尖锐的笔触阐述了音乐美学思辨的关键问题,是对音乐美学史的历史批判与诠释。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不断变化,对音乐作品中的美与善的探讨变得越来越重要。音乐与美学密不可分,通过学习美学可以扩大人们的审美视角,更好地欣赏音乐中的美,感受音乐对美的表达。在现当代中国音乐作品中,传递美与善成为许多作曲家追求的目标。他们通过音乐来传递美好的情感、表达丰富的内涵,并借此来引导人们思考和追求善良的品质。现当代中国音乐作品中有很多扣人心弦的经典之作,展现了当时的社会背景、时代面貌等。人们能够从这些音乐作品中感受美与善,感受音乐带来的力量。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多年前的抗日战争,关于抗日战争的文艺作品总是慷慨激昂,其中蕴含了中华儿女保家卫国的决心,体现了美与善。

音乐可以表达人的各种情感,如开心、喜悦、悲伤、失落等。《黄河大合唱》与《义勇军进行曲》都是中国现当代音乐作品的代表,其创作背景、創作题材、写作手法、作曲手法等都彰显着美与善。不管是艺术层面还是情感层面,这两首音乐作品都充分地诠释了美与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音乐作品可以在文字方面与情感表达方面充分地体现中华文化的美与善。

费孝通的十六字箴言“名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和孔子美善合一的音乐思想,都证明了美与善的重要性。美与善的存在是一种文化现象,二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融会贯通,体现了文化的进步。从孔子美善合一的音乐思想,到费孝通的十六字箴言,笔者从他们的思想中理解到美与善的真谛,发现现当代中国音乐作品的美与善。在音乐创作中,创作者要学习西方音乐中对中国音乐有所帮助的理论和内容,始终走在前进的道路上,在中华传统美德中寻找中国特有的音乐风格。

参考文献:

[1]潘晓彦.古诗意境与当下诗魂[J].北方论丛,2005(4):30-34.

[2]夏静.抗战时期《义勇军进行曲》的多重演绎[J].百年潮,2022(5):89-91.

[3]王洋.论儒家音乐美善兼容的美学观[J].飞天,2009(14):29-30.

[4]刘葳.论音乐审美观念中的真、善、美[J].今日南国(中旬刊),2010(9):92-93.

[5]方李莉.在超越中寻求“美美与共”的全球视野:费孝通晚年学术思想解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1):146-156.

[6]杨慧,杨萍.《黄河大合唱》的音乐文化特色分析[J].参花(上),2022(11):56-58.

[7]向延生.冼星海与《黄河大合唱》纵横谈[J].中国音乐学,2022(3):43-48.

[8]兰竹.《黄河大合唱》的艺术特征和时代意蕴探析[J].大观(论坛),2022(6):159-161.

[9]宋子龙.音乐中的美学内涵:评《音乐美学要义》(修订版)[J].领导科学,2020(10):129.

[10]达尔豪斯.音乐美学观念史引论[M].杨燕迪,译.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

内蒙古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音乐美学
感性的体悟 理性的传达
音乐家白居易的双重音乐美学思想
不可复制的贝多芬
音乐美学的自我觉醒
音乐现象理解探究
格拉斯《沙滩上的爱因斯坦》的音乐美学探讨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及其价值的解读分析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音乐美学视角下的钢琴即兴伴奏
浅谈音乐艺术中的“美”与“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