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美学视角下的钢琴即兴伴奏
2016-09-28邓建平
邓建平
【摘 要】纵观当下钢琴即兴伴奏的相关学术论文、学术专著、教材琳琅满目,各种学术观点尽收眼底,大部分的学者、专家还是在技术层面论述较多,理性层面思考的著书立说者寡也。而本文试图从音乐美学视角对钢琴即兴伴奏进行阐述,从宏观的理性思考引伸到音乐本体的把握,从而使钢琴即兴伴奏学科更理性、更科学,逻辑性更强。
【关键词】钢琴;即兴;伴奏;音乐美学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8-0041-02
在音乐表演和欣赏这两个环节,要同时面对的是钢琴即兴伴奏在音乐情感和音乐形象表达上的问题。从音乐表演层面来说,它要站在伴奏的角色上,和声乐、器乐演奏者一起完成音乐情感和音乐形象表达的任务。这就给钢琴即兴伴奏演奏者带来一个巨大挑战,一方面表演者们要处理音乐的情感和音乐形象表达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要控制好自己进行音乐表现时的度的问题。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作为伴奏者这样一个特殊的角色,稍不注意便会造成喧宾夺主和被湮没无闻的不良后果。从音乐欣赏的层面来说我们面对的还是同样的音乐情感和音乐形象的问题。或者说,我们还要讲到音乐情感和音乐形象表达中的自律论与他律论的问题。钢琴即兴伴奏作为一种音乐形式,凡是音乐整体所面临的问题,它都要在自己的层面上进行推敲和反思,从而取得学术上的发展和进步。
论及音乐情感,我们要强调音乐在情感表达中的重要地位,这个在钢琴即兴伴奏的音乐情感表现中同样重要,在这里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音乐是人的心理体验以及情感表现的最有效最直接的表现形式。”①毋庸置疑,音乐艺术以其丰富的情感内涵,广阔的艺术视角,深刻的艺术品味,将语言和文字都不能表现的情感形象地表现出来。
一、钢琴即兴伴奏的表演
如何更好地处理好音乐情感的表达与音乐形象的表现问题,笔者认为要从两个大的方面着手,一方面是钢琴技巧的积累,这是关乎实践方面的功夫;另一方面是音乐理论的积累,包括和声、曲式、音乐风格等等问题。
从钢琴技艺的层面来说,我们要做到有效果地触键、抬指,根据乐曲表达的需要在弹奏跳音、顿音、震音、倚音、音阶时,做到恰到好处。关于这一点,大部分人都已经意识到,并作为明确清晰的观点发表阐释出来:“一般来说,要较好地弹奏钢琴即兴伴奏,应具备车尔尼849的演奏程度”②;“钢琴即兴伴奏是多种音乐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首先伴奏者必须具备一定的钢琴演奏能力”③等等。钢琴演奏技艺的拥有,是弹好钢琴即兴伴奏的基础。失去了钢琴基础技艺,就失去了钢琴即兴的根本。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再高深的理论,有再精湛的学术,如果没有钢琴技艺作为桥梁和根基,一切都是空中楼阁,演奏者不能奏响美妙的音符,只能以拙劣的声音来充数。
从伴奏者音乐理论储备的层面来讲,伴奏者要具备相应的作曲理论知识,这是指演奏者要在和声、曲式、复调甚至是配器方面做到心中有数。如果没有和声、复调作为技术理论支撑,就无所谓多声部音乐。而如果没有曲式分析的功底,就不会正确对待乐曲的风格,也就不会选择正确的织体和和声,更不会正确地处理乐曲的起承转合,如何去断句,如何从整体上把握和声、旋律的走向等等。如果没有配器法的认知,将无法呈现钢琴的伴奏音响交响化。然而,从音乐美学的角度来说,我们便要谈到钢琴即兴伴奏在角色上所处的位置。在角色上,如何处理好钢琴伴奏和演唱、演奏的关系,何时该强调,何时该弱化,何时该突出,何时该隐晦,何时该推出去,何时该退回来,这需要演奏者有一定的宏观把握能力。而且,在更高层次的处理上,演奏者应该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和一定层次上的艺术修养,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歌词中所表达的含义,艺术歌曲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声乐之外的器乐曲亦是如此,对于一些器乐曲,如中国的民乐,当从其深厚的历史文化意义和民族文化意蕴当中得到知识和营养,如古琴曲《梅花三弄》。
只有丰富了以上所讲的钢琴技巧和理论配备这两方面的内容,才能在音乐形象和音乐情感的表达上做到处理得当,以一个高、精、准且全面的视角对待钢琴即兴伴奏,奏出美妙的合乎音乐美学演奏规律的音响来,以飨听众。
二、从音乐欣赏的角度来看
在对音乐进行欣赏时,我们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是音乐是否传达一定的音乐形象的问题,也就是音乐本体的自律与他律的问题,也可以说是音乐里面联觉的问题。所以,当我们进行钢琴即兴伴奏的设计与表演时,要考虑是否能正确表达音乐形象的问题。观众对器乐曲或声乐曲的欣赏,主要是建立在伴奏和乐曲正确协作配合的表演之上,这种演奏是一种根基,具有桥梁和中介的作用。观众作为乐曲演奏的欣赏者、接受者和评判者,他们必定会将自己置身于音乐,音乐具有表达情感和陶冶性情的作用。作为演奏者、编配者,我们需要正视自律与他律的问题,因为这将牵扯到我们如何对一段旋律进行正确的分析和编配,而这也将影响观众对音乐欣赏之路的选择。因此,我们有必要从理论的高度,从音乐美学的视角来看待钢琴即兴伴奏里面有关欣赏的问题。
当我们论及联觉问题,就是谈到一定的音乐旋律、织体、节奏和一定的事物和现象相关联的问题,这个命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心理学的命题,这正如张前先生所言:“对一种感觉器官的刺激可以引起其他感官的感觉,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为‘联觉。”④周海宏先生同时指出,音乐本身并不能传达什么哲理性的内容和戏剧性的情节,乃是在同构联觉的基础之上,在经验情感的介入下,在思维的逻辑组织之下,人们对情感和经验的反思和升华⑤。恰如,当我们听到《东方红》的曲调时,脑中就会浮现起毛泽东的形象,而这段旋律本身并不具有这样丰富的内涵,只不过是人们情感经验介入的结果。同样的,这也涉及音乐形象表现的问题。音乐形象的表达,自古以来有自律论与他律论的问题。有学者曾说,“在音乐美学史上,曾出现两种相互对立的流派:主张以音乐的形式和造型表现为中心的‘自律论音乐美学流派;主张以音乐的情感和思想表现为中心的‘他律论音乐美学流派。”⑥这就是说,自律论者认为,音乐除自身之外并不表达任何东西,所以就不存在音乐与事实之间的联觉问题。他律论则认为,音乐与音乐情感的表达和音乐形象的描述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笔者认为,这两种提法都有自己的道理,而两者之间也并非不可调和。自古以来的争论,都是偏执己见,每每抓住一个观点,往往会走向极端,导致不可理喻的错误和问题出现。这不但是在音乐美学的研究中会出现,在其他诸如哲学、美学、教育学等各方面都会有出现。所以,笔者认为,所谓自律论者,认为音乐除自己之外并不表达任何内容和情感,乃是从音乐的本质来讲,从音乐的物理属性来讲。音乐就是一系列的音构成的音响组合,其本身是物体振动所产生的声波,除自身之外并未附带任何情感或文化的部分。从这一方面来理解,音乐中的自律论是可以理解的。他律论说,音乐不但表达情感表现音乐形象,还与民族国家的政治、经济有非常大的关系。这个说法也是没有错的,音乐自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中国的孔子以至近代的吴梦非、萧友梅等,甚至现代的许多专家学者,都提到了音乐表达除自身之外的东西,都推崇音乐的他律论观点。这种观点就要牵涉到音乐的联觉作用和人们对音乐文化之定规。这恰如我们在以上的文章当中所提到的《东方红》一曲,其原曲为陕西民歌《骑白马》⑦,在其被改编为歌颂毛泽东的《东方红》之前,并未含有歌颂的含义,也并没有毛泽东这一形象与音乐的旋律节奏等相联觉,只不过是人们赋予了音乐这一形象,当其被奏响时,便会有相应的音乐形象和音乐情感相适应。所以,从这一方面来看,音乐是他律的,是表现音乐情感和形象的。因而,当我们在对乐曲进行即兴编配时,就要将乐曲所表达的情感与我们所编配的伴奏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恰如我们在上面所提的《东方红》这首歌曲,我们在编配时就不能以《骑白马》所传达的情感和所表现的风格来编配,虽然它们是完全相同的旋律。这就要以在音乐美学的视角看待音乐情感的表达,看待钢琴即兴伴奏情感表达的重要性。虽是细微之至,有点吹毛求疵之嫌,但为了好的音乐表达和好的音响,我们不得不如此细化,如此这般。
因此,当论及钢琴即兴伴奏时,作为一种音乐现象和音乐实体,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它能充分地表达一定的音乐情感和音乐形象。或者说,它是站在配合的角色,站在参与者的角色上配合人声或器乐演奏来表达一定的音乐形象和音乐情感。钢琴即兴伴奏的演奏者在演奏时并不仅仅是和声的堆砌和织体的层叠,还应有音乐情感的投入和刻意的音乐形象的描述。表演者的表情和动作,都附加在钢琴即兴伴奏的表演范畴之内。同样,作为欣赏者,他们所关注的也就不单单是声乐或器乐部分了,而是要将相当的精力放在钢琴伴奏上面。可以说,人们不可割裂伴奏和其他表演的关系,要从整体上把握音乐所传达的音乐形象和音乐情感,这样才能完整地把握音乐,把握乐曲的本质。
钢琴即兴伴奏,作为一种音乐实体的存在,在高师的音乐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作为这样一门重要的课程却没有在高师课堂里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被轻视和忽视,这与广大师生对其认识的层次和深度是分不开的。我认为,从音乐美学的视角简单地对钢琴即兴伴奏这种音乐艺术形式进行论述,旨在引起广大师生的关注和反思,从而在更高的学理层面认识钢琴即兴伴奏,并推动其更加科学、合理地发展。音乐美学中所涉及的一些问题,对钢琴即兴伴奏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钢琴即兴伴奏这一小小的学科领域,同样有丰富的音乐美学现象和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究。这样,我们就可以使钢琴即兴伴奏从音乐本体的观照上升到音乐美学层面的思考,使钢琴即兴伴奏发自肺腑且不失理性,真正体现出它的绚丽多彩。
注释:
①徐起飞.论音乐的情感美及审美意义[J].民族音乐,2009,(1):56-57.
②吴心慧.弹好钢琴即兴伴奏必须具备的几个基本条件[J].大舞台,32.
③姜珊珊.钢琴即兴伴奏的音型与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4(1).
④张前.音乐美学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2.104.
⑤周海宏.同构联觉—音乐音响与其表现对象之间转换的基本环节[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0,(2):50-63.
⑥覃式.“自律论”音乐美学思想的应用意义[J].艺术探索,2012,4.26(2):59-61.
⑦吴志菲.《东方红》诞生与传唱后的扑朔迷离[J].文史精华,2011,(09):42-47.
参考文献:
[1]王沛纶.音乐词典[M].文艺书屋,144-145.
[2]刘聪,韩冬.钢琴即兴伴奏教程[M].北京: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3]张前主编.音乐美学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141.
[4]朱长莉.钢琴即兴伴奏教学探究[J].黄河之声,2008,(17):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