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古村落数字化赋能探究

2023-12-27何程程 尚锦雯 雷锦桐 郑之晴

今日财富 2023年35期
关键词:小洲古村落文化遗产

何程程 尚锦雯 雷锦桐 郑之晴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信息时代的到来,给非遗保护带来了新机遇,信息技术在推动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广州的标志性古村落小洲村为例,针对目前保护古村落面临的困境,探究数字化赋能的途径,提出强化数字化转型意识,夯实专业人才的储备,对接国家政策,落实基本保障机制等措施,为乡村振兴提供有益借鉴。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并不是单一地对传统文化的延续,而是通过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用数字技术对传统文化的二次发展。这些文化遗产内容中包含着社会及民族统一的文化内容,是随着时间推移而形成的中华民族良好的血脉延续及社会变迁中承载的历史与未来。

乡村振兴是我国整体战略发展目标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目标,需要在2035年之前取得决定性进展成效,并基本实现农业产业的现代化改革创新目标。美丽乡村是党的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农村建设要求。

古村落的含义是建村时间在中华民国之前,在建筑风格、环境、风貌、选址上无大的变动,保留了先人的民俗特征,虽然历经沧桑,但是仍然保留着古朴的习俗,至今还在为人们服务的村落。古村落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体现了文化、历史、经济的传承。保护古村落的价值意义有以下几点:首先,它记录了历史,是社会变迁的物证,是民间文化的实物样本;其次,古村落保留着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宝贵资源,每个古村落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与文化烙印,值得后人传承;最后,古村落的建筑、人文对于现代各类学科具有不可替代的借鉴作用。

小洲村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的东南部,四面环水,称为小洲或瀛洲,已有超过700年历史,是广州城区内最具岭南水乡特点的古村落,被评为广东省生态示范村和中国传统村落。小洲村自原来的农耕村落逐渐转变为了工农混杂村直至当前的城中村。小洲村开村时间可以追溯到元朝,村内有简氏祠堂,是明初简姓从河南新乡搬迁至此地。小洲村保留了完整水乡格局,享有“北有周庄,南有瀛洲”之誉。村内有众多文化遗产,例如:登灜古码头、古桥、玉虚宫、天后宫、“蚝壳屋”等都体现了古时珠江入海口村落因水取材的历史遗证。该村的水乡布局完整,伴有珍贵的文化古迹。传说小洲的龙舟被封为“瀛洲飞龙”,所以小洲村的龙舟撑黄底红边的旗帜。小洲村是具有岭南水乡特色的古村寨,也是艺术家钟爱的栖居地,有小洲艺术村之称。近几年,众多文艺青年来到小洲村写生创作。

2010年,原文化部启动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程”,这项宏伟的工程为我国古村落非遗通过数字化技术保护及发扬制定了技术标准。2020年5月,农业农村部联合多部门印发《2020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再次强调“要加快建设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数字博物馆,构建乡村文物资源数据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保障。非遗是古村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大环境下,大力保护乡村非遗势在必行。调研组多次在小洲村实地考察,探究古村落接续发展百年的文化传承元素,试图为小洲村非遗文化的赓续与发展提供动力,协助政府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研究发现,古村落文脉赓续与数字化技术赋能相互依存,既让村落保留和传承历史韵味,又赋能村落振兴发展。

一、小洲村面临的问题

(一)生态环境需进一步治理

小洲村的气候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最突出的表现为雨季分明,降水量大,日照较为充足,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够均匀。位于珠三角地区的岭南水乡是广府文化的重要载体,山与水相互环绕,构成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小洲村虽然在城市化过程中,保存了岭南水乡的特色,但随着近年来人口的流逝及城市的扩展,小洲村的河流变得浑浊,逐渐失去了“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象,绿植逐年减少,生态环境不断受到影响和破坏。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面临诸多问题,随着古村落青壮年主要劳动力的离开,传承人与传承方式出现断层,致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及历史作品不断消逝。国家对于非遗不断加大保护力度,制定了一系列的保护政策,但是一些配套政策并未得到落实。古村落当地人民对于非遗的保护意识薄弱,且缺乏相應的技术,无法对流传下来的非遗进行有效保护。此外,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范围不断扩大,已侵入古村落中,若城市化与乡村的发展之间无法找到平衡,必将出现矛盾,导致古村落同化为城市的一个元素,其特色将逐渐消失。

(三)部分古建筑逐渐凋敝

调研组与当地村民交谈得知,村中大量青壮年人口流失。古村落中的房屋闲置,甚至有些因为年久失修变成了危楼。尤其是遗留的古建筑无人修护,历经风吹雨打已破败不堪。调研组从某些关闭着的古建筑向内望去,里面房梁倒塌,杂草丛生,完全不能居住,濒临损毁。目前小洲村的部分古建筑急需修整与重建。尽管国家在古村落的保护上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但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调研组实地考察小洲村,翻阅村民提供的村史、当地的地方志等资料,结合访谈发现,这里部分古建筑逐渐衰败,部分古建筑已被拆除,缺乏古韵。部分古建筑——蚝壳屋裸露在外,蚝壳被风吹雨打或游客破坏。古村落若随着商业趋势,当地的民俗文化也会更改,甚至被同化,失去本身的特色,古村落就会逐渐消失。

“数字技术使得许多濒临遗失的事物重获新生”。数字化时代信息量增长迅速,人们接收信息与处理信息的方法同时也发生着改变。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不断开展,人们开始利用一些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对一些珍贵并且具有历史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方位的记录与保护,并且建立了档案与数据库。通过互联网、数字化,最大化提高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效率,使传承人接受并使用数字技术,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得以加强。

二、小洲村的数字化建设

(一)强化数字化意识

调研组进村与村干部及当地村民沟通时,村民渴望得到外界更多的关注,希望能够把村里先辈们留下的遗产更好地保护起来,但是苦于没有途径,不懂技术。当调研组提出使用数字化技术时,村民们大多并不清楚这个概念,对于数字技术如何使用及其效果均不了解。如何加强数字化技术的普及与推广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问题。调研组建议,可以先从村干部着手,将其他古村落建设美丽乡村使用的数字化技术进行展示,为村民了解该技术奠定基础。引入专业化技术团队,针对小洲村的现状,将古建筑、古祠堂、非遗技艺、特色民俗全部登记在册,分门别类进行建档,利用电子信息技术与互联网共享技术,把所有的文字、图片、声音综合处理,呈现出受众能感知,便于互动的形式。数字化技术在古村落的应用,首先体现在AI技术及音响场景有机融合。其次是讲好故事,充实内容,营造出浓郁的文化氛围。调动观众的所有感官,以满足其视觉、听觉、触觉甚至是味觉的需要,辅之以文创产品的研发与出售,达到文化教育及非遗保护的目的。

(二)增强教育融入度,夯实专业人才储备

当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及科研机构在古村落建立了科研基地,用于学生和研究人员的实训。小洲村就有广州美术学院的师生长期在此临摹实习。为了扩大影响力,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小洲村应对接更多的高校或职业培训机构,寻求合作,在工作中建立科学高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式,使非遗人的技艺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承与运用。其次还要充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对高校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运用学校内的图书馆及文化馆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播与传承。特别是对一些特别优秀且能够体现出我国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要编入相关的教材,在教学之中加以運用。

(三)加大宣传力度

小洲村可以建设具有本村特色的优质官方网站,开发APP 应用程序,设置数字村落展、民俗文化展、本村全景展、特色主题展、游览攻略、活动展等多种功能。同时与媒体、旅游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推动当地的文旅业发展。

(四)通过数字化技术加大非遗保护力度

AI、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等成为非遗保护及传承的重要途径。小洲村应探索使用数字技术,将村中的非遗进行数字化展示,再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传播,提升宣传力度。例如:将村中的古码头与古城墙做成数字化展示模型,用户登录网站即可身临其境,感受到几百年前码头的繁荣景象。

用户交互体验感是检验古村落非遗平台建设的直观标准。为了切实加大宣传力度,小洲村的非遗展示平台需不断增强交互性。交互体验不仅仅是视觉,应调动其他感官,实现多感官的刺激,从而达到吸引用户的目的。虚拟平台应重视与用户的交流,加强咨询功能,使用户在沟通与交流过程中加深对小洲村的认识。

(五)传承经典,讲好小洲村故事

人们往往对于传奇故事感兴趣,有文化故事的景点会被赋予生命力。古村落文旅产业的发展,要挖掘景点背后的故事,并将其发扬光大。例如:位于小洲村新路巷四号的粤梅简公祠,始建于明代,距今已有近四百多年的历史,建筑坐北朝南。前后檐柱属于红砂岩八角柱,正门是红砂岩门框,建筑风格古朴大气。还有位于小洲村的东道大街九号的泗海公祠,同样是小洲村简姓村民的公祠,相比其他的公祠建筑面积较小,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且结构实用,外观精美。小洲村的祠堂特别多,如穗乔简公祠、吕山简公祠、瀛山简公祠、东池公祠,历史悠久,文物价值较高。这些文化古迹给我们留下良好美学感受的同时,更是留下了一个个鲜活丰富的故事。在保护古建筑群的同时更应该观察到背后的各种故事,并将其列入保护遗产。小洲村的建设应不断学习借鉴优秀数字文旅案例,不断吸纳先进科技,在形式上完善非遗的保护措施,同时赋予独特的文化故事,例如开发各种小游戏,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从而打造区域文旅特色,提升数字文旅消费的满意度。

(六)对接国家政策,落实基本保障机制

政府部门需要将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纳入工作议程,加强数字化人才储备与资金补给,以满足古村落文化发展的需要。同时,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一系列保障规划,健全领导工作机制。小洲村可通过多种渠道进行资金筹纳,用于小洲村各方面建设。重点是加强村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利用互联网搭建数字化平台,推广文创产品,开拓网络市场。古建筑应融入现代元素,增强体验感,真正展现出小洲村的特色,吸引年轻人的目光。

古村落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数千年的文明。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应开辟一种新路径,积极推进古村落保护,以数字乡村建设服务乡村振兴事业,从而提升广大群众的生活质量。

(作者单位:广州新华学院)

猜你喜欢

小洲古村落文化遗产
理发师的境界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非物质文化遗产欣赏
——围棋
培中古村落文化
良户 呼吸着的古村落
雨后
雨后
五十都 古道上的古村落
文化遗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