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青年编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2023-12-27田秀岩
◎文/田秀岩
人才资源是出版业的核心资源之一,建设出版强国离不开一支强大的出版人才队伍,构建出版人才培训、培养和培育新理念、新机制、新模式已经成为出版行业人才培养领域的一个重大问题。中宣部《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也指出了建强出版融合发展人才队伍的重要意义。建强出版人才队伍既包括数量的“大”,还包括出版人才质量的“强”,也就是说,我们需要一大批政治素质过硬、精通融合业务、创新能力突出、能够引领出版深度融合发展方向的高层次人才。而面对出版行业竞争激烈、编辑人才流动性大等问题,如何帮助青年编辑快速成长,尽早稳住心神、站位脚跟,胜任新时代的编辑工作,是众多出版社面临的痛点和难题。
一、青年编辑人才的素养要求
1.提高政治定力
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因此,编辑人才的首要素养就是政治素养,必须政治立场坚定,理想信念过硬,坚决贯彻党管媒体的原则和制度,自觉砥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做到旗帜鲜明,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2.培养人民情怀
出版行业要坚持正确导向,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担负起新时代出版使命。为此,青年编辑要深刻领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走新时代出版的群众路线,始终关注社情、民情、舆情,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中摸需求、增智慧、找灵感、正方向,这样才能确保出版产品的高质量。[1]要做到有效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自觉践行为民宗旨,从根本来说还是要靠情怀来保证,靠担当来体现,关键在于培养和厚植人民情怀,滋养初心使命,强化和养成思想和行动上的自觉性。
3.增强创新意识
融媒体化是出版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带来了出版渠道、内容、形式等诸多变化,对传统出版行业来说既是难得的机遇,也是重大的挑战,只有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才能在产业重塑、市场竞争中化危为“机”,占据主动地位。[2]当代青年编辑作为传统出版行业转型发展的参与者、实践者,要主动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出版生态,走出舒适区,扬弃老经验,突破旧的思维定式、工作习惯,努力培养“互联网+”“新媒体+”“大数据+”等思维理念,创新适应新媒体时代市场特点、营销规律和受众兴趣的工作模式和方法。例如,笔者负责的《北斗导航》一书作为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中国科技之路》丛书中的重要分册,是我国首部北斗导航领域的科普融媒书,书中采用了原创科普动漫视频、真人配音有声书、沙画创作影像、多场景VR、H5长图等多媒体手段,对“国之重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历程、系统组成、丰富应用进行了多角度的生动展示,语言活泼,在广大科普爱好者中获得了广泛好评。在书籍的编辑过程中,青年编辑在团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4.提高核心能力
编辑岗位的核心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习的能力。青年编辑要以开放的心态强化自己的学习习惯,了解社会、研究社会,自觉地去接触、熟识各学科的前沿动态,增强思维的活跃度,加强对人们所关心问题的前瞻性研究,加强编辑工作的主动性谋划,努力使自己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二是调查分析的能力。“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青年编辑要主动走向社会,和行业发展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带着发现问题的眼睛和思考问题的脑袋,从市场需求入手,不断提高组稿能力和水平,为解决问题而策划对社会有用、有价值的选题。三是文字表达能力。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编辑,必须具备良好的文字功底,和作者协同合作,出版高质量的出版物。四是和作者有效沟通的能力。一部好的出版物是作者和编辑共同劳动的成果,青年编辑要站在尊重作品、尊重作者、尊重读者的角度,为出版物的质量负责,掌握和不同作者有效沟通的方式方法。
二、青年编辑的发展优势和短板
编辑职业是一个政治性很强,需要具备很多专业技能和相应的心理素质条件,并且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在实际工作中,青年编辑普遍具有良好的工作状态和精神面貌,其发展优势主要体现在工作的精力、体力以及创新力上。[3]首先,青年编辑的精力优势主要表现为工作的发展潜力和韧劲。很多青年编辑拥有硕士、博士学历,知识面广、学习能力强,具有丰富的专业基础知识储备和较高的英语水平,只要勤奋努力、持之以恒、方法得当,可以迅速成长为编辑人才。其次,青年编辑的体力优势主要表现为工作的持续性。青年人身体好、精力旺盛、工作积极性高,在工作中不怕苦、不怕累、不计较个人得失,更能适应临时性的加班要求,同时保质保量完成编校任务。再次,青年编辑具有创新优势,其创新力主要体现在工作的创新精神上。青年编辑思想开放、思维活跃,有自己独到的眼光,能积极打破传统出版模式,将互联网新技术与新型出版模式相融合,畅通读者获取信息的渠道,为出版物的出版、宣传、推广打下良好基础。
与此同时,作为初入编辑行业的青年编辑,在一些方面自然也存在短板和不足。一是对政治导向问题容易把握不准,对党的政策、文件精神、历代领导人的论述学习不够深入,对重要论断理解不够透彻,不容易发现文稿中的特殊问题。二是编辑基本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文字功底不够扎实,在编辑话语体系上存在较多不足,和其他编辑或者作者的沟通效果不够好,有时不能有效传递信息。三是心神不稳,坐不住板凳。编辑需要认真、仔细阅读出版物中的每一句话,斟酌每一个标点符号,做研究要甘于寂寞,做编辑更是要甘于寂寞。
三、青年编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策略
青年编辑往往刚从学校毕业就进入编辑岗位,需要时间的积淀,也需要“老编辑”们的帮带指导,使其尽快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编辑。因此,对于青年编辑的人才培养,重点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深化编辑学科的建设
创新青年编辑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完善编辑学科的知识体系,深化编辑学科的建设,加快编辑学科建设速度。首先,相关部门应进一步构建与完善编辑学科的知识体系,尽快将其发展为具备完善知识体系的成熟学科。其次,相关部门应依据相关规定推动高校的编辑学科建设,使高校能够规模化地输出青年编辑人才。[4]再次,相关部门需要对编辑学科的课程进行拓展,使编辑学科课程内容更加全面化,包括编辑出版理论、编辑出版实训、书报刊编辑业务、书刊设计、印刷实务与理论、书刊发行、新媒体编辑业务、信息管理、文史知识、新闻传播业务与理论出版史等内容,并对其课程内容占比进行科学排布。
2.在校内外构建青年编辑实习基地
高校在构建青年编辑实习基地时,要注意媒体服务对象、规模、性质,努力满足学生对编辑行业不同工作实务的了解需求,使学生兼具理论知识与动手操作能力。同时,高校还可以采用校企联合的方式共同构建青年编辑实习基地,并向基地多委派行业专家,定期举办专业研讨会。通过研讨会的讨论结果,高校可以更加了解编辑行业的实际需求,精准把握青年编辑的岗位能力要求,并以此为依据对教学计划和专业课程设置进行调整。通过在校内外构建青年编辑实习基地,可以更好地帮助高校编辑专业的学生了解各种媒体实务工作需要的新技术、新理念,提升青年编辑就业后在实际岗位的适应能力。[5]
3.培养良好的业务学习习惯
青年编辑要深刻认识到“输入”追得上“输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应该时刻从以下四个方面修炼和提升自己:第一,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尤其是与自己负责的学科领域相关的内容,提高学术敏感性和文章鉴别能力;同时还要多阅读《编辑学报》《出版发行研究》《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科技与出版》《出版广角》等编辑类出版期刊,开拓思维,拓展眼界,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第二,积极参加短期培训,如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教育培训中心举办的短期培训等。作为继续教育的一种有效模式,短期培训针对性强、时效性强,能够快速提高青年编辑的素质和能力,使其在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作用。第三,与同事、同行保持交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提升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第四,有意识地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比如,与审稿专家沟通时要注意礼貌,虚心听取专家意见;在与作者沟通时,应委婉礼貌,尊重原创,同时要注意学术表达的专业性;在与具有成为优秀作者潜能的读者沟通时,应主动宣传、真诚约稿。
4.在工作中多周期地对青年编辑加以培养
编辑工作是一项特殊而复杂的工作,编辑导师制在培养青年编辑业务素养和能力方面极具成效。通过创设边干边学的环境,营造不断“修炼”的氛围,使青年编辑更快地积累编辑加工经验,快速锤炼编校技能。在编辑导师制下青年编辑的培养周期应该是不断循环的,一个培养周期结束后,青年编辑要注重总结和反思学习成果,针对不足进行弥补与完善,然后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新的导师,继续优化自身能力结构,更好地提高自身的编校素养。
四、结语
在当今学科分化综合速度加快、编辑技术手段不断革新、新兴媒体层出不穷的情况下,要想让各出版社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重视对青年编辑的培养。在培养青年编辑的过程中,要重视深化编辑学科建设,在校内外构建青年编辑实习基地,帮助青年编辑养成良好的业务学习习惯,以及在工作中多周期地对青年编辑加以培养,通过推行导师制,多途径并举,从政治高度、思想深度、理性锐度、交往广度、关怀热度和技能精度等多方面加强对青年编辑的培养力度,使他们的编校技能不断提高,最终达到进一步提高出版质量、促进出版社高速健康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