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做好新闻报道的研究

2023-12-27

中国科技纵横 2023年20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

郭 成

(河北工人报社,河北石家庄 050051)

0 引言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1]。长期以来,依托自身良好信誉和公信力,传统媒体处于新闻资讯传播的主导地位,读者群体比较稳定。但同时也出现了思想僵化、新闻内容质量下降等弊端。而此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普及,信息传播出现碎片化、多样化、速度快等趋势,人们获取新闻的渠道有了更多选择,不再过度依靠传统媒体。新媒体由于传播快速、信息量大、观看方便等优势,读者群体涨势迅猛,给传统媒体影响巨大。传统媒体应从新闻写作内容、传播形式等方面与新媒体融合创新,吸收优势举措弥补自身缺陷,探索融媒体发展过程中,传统媒体新闻报道的改进提升办法,针对出现的各类问题找出有效应对办法,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

1 新媒体时代对传统媒体记者新要求

新媒体高速发展,对传统媒体记者的能力素养、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了新挑战。传统媒体记者必须不断对标新要求,提升新能力,与时俱进,在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中脱颖而出,推动传统媒体实现可持续发展。

1.1 政治素养要求更高

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利益诱惑越来越多,有些新闻工作者开始迷失自我,只做有偿新闻。这一现象需要所有新闻工作者警醒,凡是涉及国家安全、民生福祉等重大问题上,必须态度鲜明,行为果断,坚决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新时代媒体行业的职责和使命是服务中心和大局、沟通中国和世界、明辨正确和错误[2]。作为党的舆论喉舌,媒体工作者要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围绕当前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大局,立足本职,弘扬正能量,引导舆论导向,做一名党在舆论战线的合格战士。通过深入走访,实地采访报道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先进典型事迹,通过这些典型身上的爱心、敬业、奉献的精神,动员职工群众成为经济建设的中流砥柱,在社会凝聚奋进向上的正能量[3]。

1.2 专业技术要求更严

当下,新闻信息更新速度极快,互联网上海量发布的信息,使媒体工作者搜集素材、背景材料变得更加便捷,并且大幅度降低了采访制作新闻产品的时间和周期。主流媒体新闻生产中心发生转变,由以往的传统电视逐渐转变为以受众为中心,生产方式由单向生产转变为互动生产[4]。值得警惕的是,这些海量信息不免鱼龙混杂,真实性、准确性门槛低,或许有些是想象加工而成。这就需要媒体工作者加强学习,积累多学科知识储备,提升专业技术水平,提高信息分析、整合、鉴别真伪的能力和水平。确保新闻采写的真实性这一准则,坚决杜绝失真报道、错误新闻的出现,为读者及时报道有效准确的消息,维护提升传统媒体在人民群众中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2 主动吸收新媒体的优势

新媒体理念新、技术新、思路新,能够灵活适应读者群体的新需求,颠覆了人们对新闻采写传播的固有认知。传统媒体如果仅仅满足于开设官方网站、上线电子报,只是学到新媒体的形式,属于“买椟还珠”,忽视了新媒体得以迅速发展的内在优势。传统媒体记者应静下心来,深入研究学习吸收新媒体优势,扬长避短。

2.1 转变固有思想,改进新闻采制方式

海量信息、高速传播是新媒体赖以生存的显著优势,同时整合了报纸、电台、电视台三大传统媒体的独有优势,实现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融合传播,突破了传统媒体版面字数和播出周期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制作、发布海量信息。传统媒体记者应正确认识、学习、掌握这一新兴传播方式,借助新媒体最新的信息技术优势,不断提高传统媒体新闻采制的时效性、多样性。同时,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也要求记者根据社会读者需求、呼声,构建新闻采制创新实践平台,借鉴互联网思维,转变固有思想桎梏,实现在内容采集、内容制作、信息传播等方面的转型升级。

2.2 守正创新,坚持一体化发展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传统媒体行业有的出现了管理体制僵化、信息传播观念陈旧等弊病,有人甚至对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与“数字化转型”的区别知之不详,简单地认为数字化转型就是做成电子报。这种认知,只看到了外在形式的区别,忽略了组织架构、新闻内容导向、采制发行等多方面的差异。因此,传统媒体首先要增强自身创新意识,摆脱传统媒体行业的“恶习”,守正创新,尽快提升及竞争意识和能力,应对新媒体浪潮的冲击。要树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一体化发展的理念,强化互联网思维,放低姿态,主动学习借鉴新媒体互动传播、平等交流等新做法,借助于信息技术的优势,满足受众群体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多样化信息需求。

3 媒体融合要坚持“内容为王”

新闻传播方式可以更新迭代,新闻发布平台可以丰富多样,但无论何种创新,都是以传播服务优质新闻内容为宗旨。无论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都要以内容建设为根基,坚持“内容为王”,在采写高质量新闻报道上下功夫。

3.1 采用“体验”式采访,使报道内容更真实

近年来,生动活泼、贴近群众,具有较强现场感和可读性的报道形式—体验式采访报道逐渐火热起来,这种贴近采访对象生活、现场感强,带入性强的采访报道方式,把焦点对准基层,把版面留给百姓,关注热点问题,反映群众呼声,引导社会舆论。由于记者既是新闻事件的采访报道者,又是事件的参与者,改“听他说”为“我自己说”,改“你做我报”为“我做我报”。新闻的感染力更强,可信度更高,加深了报道的深度。以2009 年度河北新闻奖二等奖、《河北工人报》2009 年9月11 日四版《乡村特岗教师》摄影专题为例,记者与特岗教师同吃、同住,一起聊天,一起娱乐,用手中相机镜头定格他们在简陋的环境下无拘无束地舞蹈、歌唱的瞬间,拍摄到他们认真、执着的工作场景。虽然图片视觉表现形式简单,没有刻意地运用过多的摄影技术表现,但让读者看后却感到真实、贴近,犹如身临其境。

3.2 突出细节事件,找准新闻点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最有希望的成功者,并不是才干出众的人,而是那些最善于利用每一时机去发掘开拓的人。”新闻报道要想出彩,找准新闻点很关键,围绕这个关键点展开描写叙述,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2009年度河北新闻奖二等奖、《河北工人报》2009 年4 月28 日二版《39 岁老技工重回校园》为例。这篇作品报道了因自身技术相对“落伍”,任丘市39 岁机械操作工边文胜,在求职屡屡受挫之后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回到河北省工业数控技工学校,与年龄比他小一半的“娃娃”们做起了同学的故事。这篇报道的新闻价值在于,利用老技工边文胜主动回技工学校学技术的“新鲜”事实,侧面反映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复杂背景,延展了新闻素材的内容,并将素材的新闻价值最大化。通过新鲜的人和事的表述,折射出时代背景下隐含的社会问题,从而使新闻主题得以升华。

3.3 以小见大,用细节塑造人物

人物通讯报道是新闻工作者经常面对的一种题材。然而写得多了,难免出现“千人一面”的感觉。先进人物大多都具有爱岗敬业、善于钻研创新、热心善良等共同特性。如何避免将人物通讯写成“雷同卷”,就需要静下心去揣摩、交流,在这些人物身上,寻找独有的细节特点。以小见大,用细节塑造人物形象,用细节故事编织人物独有的新闻报道“身份证”。以2011 年度河北新闻奖一等奖、《河北工人报》2011 年5 月5 日一版《“小处方”一开就是28 年》为例,“坚持让病人花最少的钱看好病”,这是报道主人公恪守的从医信念,也是稿件核心。在当今百姓普遍反映看病难、看病贵的环境中,他不仅开“小处方”,更难能可贵的是坚持了28 年。这个28 年的坚持就让他的形象有了“大灵魂”。报道从文章的大标题到内文小标题都紧扣一个“一”:“‘小处方’一开就是28 年”“三十元药能吃一年”“一次挂号管用一年”“一个项目惠及全国”几个“一”,把主人公刻画得有血有肉、形象丰满。通讯写作不一定刻意追求字数、篇幅,但选取的片段一定要有代表性,用简练的语言刻画出人物的画像,让读者去评价人物。这篇报道没有详细介绍主人公的成长过程、从医经历等,只强调他开的小处方,没有写一句社会意义和评价性语言,只是通过一位患者的讲述,一个医术高超、不为一己私利的高尚医者形象无需赘述便跃然纸上。当前,“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一直被大众所诟病。在医患矛盾愈演愈烈的今天,此报道在社会上传递了一种正能量,这是这篇报道的社会价值和独特的社会意义。

4 传统媒体新闻采写融合创新建议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需要抱团奋进,进一步打通“分界线”,把人力队伍、信息内容、技术应用等多方面的资源整合共享,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携手共同发展。

4.1 提高新闻作品活力

传统媒体是读者了解党和国家最新时政要点、发展政策的主要渠道之一,也是联系人民群众和国家的桥梁纽带。为及时传播人民群众最关注的热点新闻资讯,传统媒体记者要坚持深入一线厂矿企业、田野深山,倾听人民群众的真实诉求和呼声,依托传统媒体发布平台讲好人民群众的故事,及时为人民群众的诉求发声。同时,依托传统媒体的渠道优势,让各相关部门在出台政策方针时有的放矢,了解真实的民情,以便做出正确的利民决策[5]。

4.2 采写走“亲民”路线

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媒体要想提高读者关注度,新媒体的“亲民”路线值得借鉴。传统媒体记者在采访新闻信息时,要考虑读者群体的差异化需求,不同读者群体对信息的接受程度和心理反应要有提前考量。要有保护被采访人员隐私的意识,不能为了新闻效果,忽略采访对象的隐私。在制作新闻作品时,要注意组织语言,避免官话套话、假话空话,尽可能地使用受众群体喜欢的语言表达方式[6]。用鲜活的一线故事、切合读者心声的新闻,展示读者最关注的内容,避免读者出现“审美疲劳”。

4.3 新闻呈现形式多样化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通信工具的普及,读者获取新闻信息的媒介选择日益多样化。传统媒体应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在新闻信息发布时,要根据发布渠道的不同特性,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呈现“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例如,同样一则消息,如果在纸媒发布,要注意篇幅字数和图片的配合;在官方公众号发布,要注重排版方式新颖,语言偏向活泼、口语化;在视频端口发布,要以生动、活泼的剪辑画面为主要表现形式,文字标题简单明了。通过这些调整,使得传播的新闻内容与各类平台、渠道的特点相符,并适应老年、中年、青年等不同读者群体的阅读习惯,吸引各年龄段读者的广泛关注。

4.4 打造高素质采编队伍

归根到底,无论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媒体融合的核心也是人。大多数传统媒体都具有业务知识扎实、配合默契的新闻采编团队,这是传统媒体最大的优势。但是,由于市场因素、待遇发展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传统媒体出现了人才外流、人才梯队建设断档等现象。这就需要传统媒体及早注重媒体专业人员的培养和引进,结合各单位实际完善员工薪酬考核激励机制,改善员工待遇,在留住引进人才的同时,加强对员工的业务技能培训力度和层次,不断更新知识储备结构,学习掌握新技术、新设备,制订符合实际的融媒体人才队伍建设机制,加快组建一支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高素质采编队伍。

5 结语

新媒体高速发展时代给媒体行业提出了新要求,寄托了新希望,指明了新方向。对传统媒体而言,这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媒体融合发展是未来前进的方向,传统媒体必须引起重视,摆脱“等、靠”思想,主动作为,学习新媒体的传播模式和新的传播渠道,将传统媒体的优势发扬光大。无论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都要有与时俱进,积极沟通交流,实现优势互补,走融合创新的发展道路,全方位、多角度生动展示人民群众踊跃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良好风貌、伟大成果[7]。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党的要求、人民的要求以及新媒体时代的要求。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
微博与传统媒体新闻生产互动关系的探讨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当前传统媒体版权保护的难点及对策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统媒体版权保护面临八大难关
论网络时代传统媒体的应对之策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浅析传统媒体的优势与不足
传统媒体PK新媒体,向新媒体学习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