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高质量作业体系 实现更高质量的育人

2023-12-27张家口市经开区第一小学王淑琴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作业管理学案作业

○张家口市经开区第一小学 王淑琴 贾 林

作业不是课堂教学的简单延伸或附属,而是与课堂联动,与课程同步发展的,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张家口市经开区第一小学落实新课程方案,以课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作业改革,从作业的知识本位转向作业的育人本位,打通作业和课堂教学、课程改革、课后服务和家校协同的通道,在减负增效上做足“加减法”,以高质量作业体系的构建推动高质量育人体系的重塑。

一、聚焦课堂改革,精研作业设计

历经12 年探索和实践,我校逐步建构起了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合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以评价为引领的“三段五步”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从课堂改革出发研究作业,用作业提升课堂质量,作业与课堂双循环、双促进一直是我校作业设计和实施的出发点。

(一)校本教研:基于课改研究作业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12 年来,我校一直以课改为核心,基于课程目标、立足课堂教学改革,按照“大主题、小问题”的研修思路开展教研活动,每周一次大教研,形成了校本培训和主题教研双轮驱动的教研模式,并将作业设计和实施纳入教研体系,确立了以课程设计、教学策略、作业设计、学生评价等为内容的研究体系。

学校以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作业设计与实施为方向,开展系列专题培训活动,如项目化作业的实施、信息技术为作业赋能、新课标解读等,引导教师领会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更新作业设计理念,提升作业设计能力。

语、数、英、科任4 个教研组从课程的视域入手,持续性地开展了“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作业设计”“指向学习过程的作业实施”等主题研究,从作业目标、作业内容、作业时间、作业梯度、作业类型、作业差异性、作业的实施等方面入手,深入探究“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与实施的策略,进一步丰富作业的内涵和分类。

(二)集体备课:立足课改设计作业

课改的重点在课堂,课堂的质量在备课。备课质量的高低决定了课堂效率,作业质量的好坏同样会影响课堂效果。为此,我校统一规划,组织各备课组开展每周3 次、每次80 分钟的集体备课,这样的安排我们坚持了12 年,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了“三六六”集体备课模式。集体备课在关注课堂教学策略的同时关注作业的设计。每次作业设计均做到“两增、两减、两关注、一聚焦”。“两增”就是增加实践探究性作业的设计,增强课堂效率的提升效果;“两减”就是减少机械性、重复性作业的再现,缩减家庭作业的数量;“两关注”就是要关注单元整体设计,关注各学科作业内容和时间的统筹;“一聚焦”就是所有的作业在设计时都要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指向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为了进一步提高集体备课时作业设计的精准度,学校还面向全体教师提出了“教师预作业”的措施,也就是给学生布置的所有作业教师要提前做,并就每份作业的目的、内容、完成时间等做好分析,以掌握作业内容的合理性和时间的科学性,同时梳理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科研课题:关注课改关联作业

我校坚持从学校实际出发,以问题为导向,深入开展基于课程视域和课堂教学改革视域下的作业设计与应用研究。我校共开展了4 个省级规划课题的研究,每个课题都涵盖了作业设计与应用的研究。另外,“小学导学案编制和使用策略的研究”“双减背景下小学大单元作业设计的研究”等市级课题,以点带面,以科研的方式助推作业研究,提升了课堂教学和课程开发与实施质量。

二、聚焦全面发展,优化作业实施

我校发挥教育主阵地作用,聚焦立德树人,坚持“五育”并举,构建了“一体两翼”的教育体系,并从教育体系出发构建作业体系,将作业与课程目标、课堂教学、课后活动、考试评价相互联动、有机结合,以实现高质量育人目标的达成。

(一)导学案贯通课前自学和课中测评

我校的导学案立足于学生“如何学”进行了五个有效的结合——将学生目标和学习内容相结合,将知识板块和方法引导相结合,将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相结合,将课前自学和课堂测评相结合,将学习过程和效果评价相结合,从而使导读、导思、导议、导练、导评成为作业的核心和课堂主要的载体和纽带。

为解决学生不会自学、家长无法有效指导学生自学的问题,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保障课堂的交流效果,在市教育局的支持下,学校大胆进行课时调整,将自学指导引入学校,让学生在导学案和微课的引导下,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学、互学。

(二)智慧型作业贯通当堂测评和及时反馈

2015 年4 月,我校引进互动学习终端,并将基于大数据统计的智慧作业和纸笔作业相结合。智慧作业通过课堂上的高效智能批改及时生成学情统计数据,诊断学习效果,推送和错题相似的练习,实现个性化、针对性的学业辅导。数据精准导航下的智慧作业,通过作业环节“少而精”的“精准滴灌”,让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照进了现实,也成为驱动学生自主学习、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育质量的有效抓手。

导学案和智慧型作业的双管齐下,打通了“课前一公里”和“课后一公里”的通道,让学校的课堂愿景成为了现实。

(三)综合实践型作业贯通课内学习和课后服务

作业的核心价值在于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知与理解,培育学生的知识迁移和综合运用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自由、健康发展。因此我们的作业不只是“写”的,还特别关注了基于课后服务和家校协同的三类综合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和实施。

实践、创意类作业。语文阅读实践活动中的读书小报,数学中的思维导图,英语中的主题小报,科学中的观察记录,美术中的创意泥塑,音乐中的创编舞蹈等重实践、强创意的作业从不同维度关注学生的知识整理、生活感悟、创意表达、思维迁移等能力的培养。

素养训练类作业。体育、艺术、科技类学科紧扣我校“十个一”技能目标,开展课堂训练、课后服务体验、家中巩固、学科技能认定考查,提升了训练型作业的适配性,通过多重体验、训练与操作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项目化作业。好的作业应该是知识结构化的提炼与应用,是对思维的启迪与拓展,是与生活的结合和补充。项目化作业注重在项目情境中解决真实的问题,注重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使抽象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有机联系,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注重团队合作。

我们既有单学科为主导的项目化作业,如语文“趣味文字”、数学“小小测量家”、英语“藏在古诗词中的英语”、科学“探寻校园中的树木”、美术“我和名画合个影”等等。我们更提倡学生基于现实情境的跨学科联动的项目化作业,以实现复合型思维的培养。如Steam 中的“校园智能测温系统”就是学生基于疫情防控期间“老师们每天测温、统计、上报数据太忙”这一现状提出的项目。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学生要经历调查研究、制订方案、基础学习、设计制作、展示交流等环节;需要综合运用美术的构图与色彩搭配,数学的测量与数据统计,科学的元器件使用,信息技术中的数据存储、人脸识别、语音合成等不同学科的知识;需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动手实践、交流互鉴中不断发现错误并及时修正,完善项目作品。

三、聚焦精准落地,强化作业管理

(一)健全作业管理机制

学校细化作业管理,成立了由校长为组长,主管领导为副组长,教学领导和级部主任为成员的作业管理小组;制订了作业管理、作业设计研究、作业审核、作业质量评价、作业布置与批阅、家庭作业反馈、作业备案和公示等制度;建立了书面作业教师试做,级部主任统筹裁断机制;形成了备课组研究、级部统筹、教导处统一核定的作业布置和实施流程。

(二)建立“两本一案一单”作业链条

“两本一案一单”就是学生记作业本、家庭作业本、导学案、技能检测任务单。学校建立和规范作业布置、实施和反馈“全链条”,杜绝以微信等方式布置作业,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服务意识。

(三)实行“三级”联动管理

级部主任是本级部、本学科作业设计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包年级教学领导是各班作业总量和质量的把控者,教导处是各年级各班作业情况的监督者。每月常规检查和随机抽检相结合,关注作业布置、作业内容和作业批改的规范,形成作业管理合力。督查结果作为教师教学常规考核的内容,纳入个人年终绩效考核。

总之,我校在加强作业设计研究与实施等方面,实现了作业的“四个结合、一个转型”——将单向的书面训练和个性表达、实践体验相结合,将短时作业和长程作业相结合,将定向布置和按需选择相结合,将单学科作业和跨学科作业相结合,从对作业难度与数量的盲目追求转向专注学生自然、全面发展的育人本质,实现了作业体系和育人体系的协同发展。

猜你喜欢

作业管理学案作业
“双减”背景下初中生作业管理的实践探究
“减负增质”理念下作业管理的创新策略
落实各方责任 加强特种作业管理
乡愁导学案
客车调车作业管理的探讨
作业
“比例尺(一)”导学案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