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长要保护和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2023-12-26薛丽萍

幸福 2023年25期
关键词:新奇事物儿童

文/薛丽萍

我们做父母的,先要明白啥是好奇心

专家说,好奇心是认知、探究以及寻求新颖的、有挑战性和不确定性刺激的强烈愿望,当外部环境事件呈现出不熟悉的,有挑战性的,有意义的特点时,好奇心便会促使人们积极响应。

好奇心也是积极接近及感知有新奇的、陌生的、神秘的、自相矛盾等特征的角色、事件、物品和环境,试图给出自己的理解,或者会根据自己的认识操控这些原本不熟悉的事物和现象的心理行为模式。在这些过程中,孩子可能感受到从一开始被新奇刺激唤起的警觉、紧张或惊讶、逐渐认识、理解甚至操控之后的满足感、掌控感或成就感。

我们先看一些例子:

三年级孩子在学校的科学课上学习了关于养蚕的知识,从未养过蚕的他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回家后,父母买了蚕宝宝,孩子通过实践养蚕,在过程中遇到问题,会主动请教家长,解决问题,学到了新的知识,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

有的孩子在面对新奇事物时,会表现出一般或者强烈的探究欲望,可能会产生新的问题,有新的收获。

四年级孩子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有一种更简便的算法,但老师在课上并没有讲过,她很好奇是否能够成功算出正确的答案,回家后自己尝试用不同的数字去验证,结果答案都是正确的,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

有的孩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疑惑,但不爱提问,选择自己独立解决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有研究表明儿童的好奇心表现还会呈现性别差异。例如女孩子对于玩具如贴纸、串珠等表现出更强的好奇,而男孩子则对新奇的、独立性强的事物更好奇,如乐高、赛车等。

孩子的好奇心主要表现在“动植物和微生物”“神秘事物、宇宙太空和自然现象”等方面,而比较少数的孩子会对哲学历史文学产生了解的好奇心。读小学的孩子整体呈现出求新、求变的心理特点,通过自行探究满足各自好奇心的想法非常突出。

孩子的好奇心有哪些特点呢

认知特点。读小学的孩子年龄阶段为6-12岁,根据教育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小学生大多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此阶段的儿童认知特点为掌握了各种守恒的概念,思维具有可逆性,也不再以自我为中心。此外,在小学中年级,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渐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这样可以解释为什么大部分小学孩子对天文、地理、自然现象这些具有鲜明特征和多样变化的事物的领域产生比较强的好奇心,而比较少的孩子会对哲学文学等抽象叙述较多的领域产生好奇心。

心理特点。小学孩子情绪不稳定。他们的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前一分钟还情绪高涨,后一分钟又恢复平静,波动比较大,富于表现且感情不够深刻。因此孩子会对新奇的刺激展现强烈的好奇心,但是探索的行为可能会随着情绪的下降而消失;好奇心强。常常有各种疑惑,遇到新奇刺激时总把“为什么”“是什么”挂在嘴边,总是想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同时因为小学孩子的认知不够深刻,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因此提出的问题,更多是围绕着浅薄的事物的特点而进行探索;注意不够持久、稳定。小学低年级孩子常常出现上课开小差、好动、被无关事物吸引等行为,到了中高年级这些行为减少,但仍然不够稳定。因此如果没有家长和老师的额外支持,儿童更可能被一个又一个新奇的刺激牵着跑,到处问为什么。

我们如何保护和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呢

研究表明小学孩子的好奇心满足途径中,通过多看课外书来找到答案的比例最高(42%),其次是和家长一起探索实践(30%),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家长采取以下措施:

为孩子提供种类多样的课外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孩子会通过直接阅读有关课外书满足自己产生的好奇心,而在阅读时遇到新奇的知识内容,也会促进孩子的进一步探索,拓宽孩子好奇心的范围。有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好奇心大多指向自然界的宇宙天文、自然现象、动植物,仍有部分儿童对历史文化,哲学思想产生初步的想象。因此,家长应根据儿童的情况提供适龄读物,增加孩子产生好奇的可能性。如果孩子的课外读本数量匮乏,甚至没有课外读物,将不利于孩子的好奇心,阅读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家长可以用亲子共读的形式,更好地关注儿童好奇心的发展,及时地提供情绪的支持和问题的解答。

带孩子参加科学实践活动

科学领域的由假设,推理,结论构成的定律或者公式对孩子的吸引力,不如生动形象的图片展示和现象描述,加上孩子的抽象思维仍未发展完全,因此不适宜向孩子灌输大量的数字或者复杂的理论,应当更多地使用由具体的情景构成的简单问题。研究表明,儿童在实际操作中,对自然科学有着非凡的接受能力。实际操作就是要让儿童在生活当中发现自然现象,并在这些现象感到惊讶和好奇,产生疑惑,从而进行认真观察、提出假设、用心求证,通过自己努力或寻求帮助得出结论。如此,儿童才能正确运用科学的力量,学会通过思考再做出相应的反应,锻炼大脑思维力。

帮助孩子提高自身甄别信息的水平

市场上儿童读物的质量良莠不齐,有些读物里不仅包含早已被辟谣的“科学谣言”,其中也有一些不利于孩子身心发展的观念。家长应提高甄别信息的水平,为孩子好奇心的发展把好关。

给孩子营造良好环境

轻松的家庭氛围会让孩子更容易产生探索欲望和探索行为,家长可以允许孩子自主探索,尽量避免否定、阻止孩子,以免孩子产生退缩心理和害怕、羞愧等消极情绪。孩子的好奇心通常表现在动手,看一看、摸一摸等身体动作上,但是作为父母总会要求孩子的行为要得体,衣物要保持干净,这些看似很小的束缚会潜移默化地限制孩子的探索欲望与求知心理。好奇心的组成部分包括对事物的观察探索与关注的持续投入。在与大自然互动的过程中,孩子能够被激发出观察探索与关注的行为,因此,父母可以经常带领孩子参加户外的活动,亲身体验自然世界,探索和发现自然现象自然景物。同时允许孩子拥有开放的思维。孩子的世界以及思维方式和大人很不一样,家长们要尽量避免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以及自身过往的经验去束缚孩子的思维。

对孩子的好奇探索保持耐心与开放

孩子的好奇探索可能在一开始并不深刻,可能只会探索事物的表面特征,不一定对这些事物产生长久的兴趣。因此不能一下子要求孩子对事物的好奇保持长时间和高度的关注,孩子反而会因为难度过高而产生退缩心理。

引导孩子学会提问及应对提问

我们家长可以通过互动式提问,逐步带动孩子主动探索的好奇心,减少家长的直接灌输。对孩子的提问我们要保持诚实,不够清楚时承认自己也有不了解的地方,查找资料或者动手实验,和孩子一同寻找答案。孩子提出的问题,一些家长不知道时选择敷衍回答,往往满足不了孩子的好奇心,还会阻碍孩子好奇心的拥有,这时候需要家长保持耐心。和孩子共同探索结果时,不仅要求家长给孩子提问,还要家长引导孩子学会提问和应对提问,那种家长“独角戏”似的提问,对培养孩子好奇心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猜你喜欢

新奇事物儿童
美好的事物
新奇的包
新奇体验
奇妙事物用心看
新奇博物馆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春天来啦(2则)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