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昊:我们能创造奇迹

2023-12-26李苗苗张敏

中国汽车界 2023年7期
关键词:陈昊启辰东风

文 / 李苗苗 张敏

6月的广州花都,迎来了东风日产20岁的生日。

在这个梦开始的地方,东风日产再次开启创业历程。在这特殊时刻,这片熟悉的热土,对于东风日产人,对于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陈昊,有着特别的意义。

2003年的陈昊,就任广州风神总经办综合科科长一年多,当时他还未能预料,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注定要和东风日产联结在一起,时间长达20年。即便其在2020年12月升任东风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之后,陈昊的职责范围里,仍然包含了东风日产业务板块。

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20年前,东风日产风起南方,凭借“不信命”的拼劲儿,没有辜负时代赋予的机会,快速发展,刷新了许多中国汽车业的成长记录,成为了中国汽车合资企业的典范。

面对当下汽车业智能化、新能源浪潮,陈昊说:对于东风日产,没有选择题,只有必答题,那就是坚定不移地拥抱智能化,向新能源转型。

在代表东风汽车公司、东风有限为20周年活动致欢迎辞时,陈昊表示:“东风日产作为东风公司最重要的经营单元之一,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东风公司、东风有限都会一如既往,全力支持东风日产的发展。”

东风日产20年,陈昊一直是亲历者,又是长期的掌舵者。这段时间,不但是其职业生涯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构成了他一直以来的情感牵绊。不管走到哪里,他都愿意被称为“东风日产人”。

陈昊表示:“东风日产作为东风公司最重要的经营单元之一,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东风公司、东风有限都会一如既往,全力支持东风日产的发展。”

在接受《汽车人》专访时,陈昊由衷感慨,这块业务干的太久了,东风日产”四个字都融入到生命和血液里了。

的确,如果22岁大学毕业,60岁退休,一个人正常的职业生涯可能不到40年,20年已经占据了职业生涯的一大半。这是一种什么情怀?就像几乎所有东风日产人(即便后来离开了)一样,他们开玩笑说,东风日产就像自己的母校,只许自己说她不好,别人不能说她不行。

这是东风日产人对企业共有的情感标签-——热爱。

定力就是进攻力

陈昊也不讳言在东风日产这段时间,经历的若干次重大挑战。现在说起来似乎有点云淡风轻,但当时的棘手程度,是非常考验一个人的定力和决策勇气的。

特别是下属、几千名员工都在看着他,等着他做决定的时候,那份压力更大。这和平常大家认为的高管,听听汇报、走访一下各部门,舒舒服服地在办公室就把事情定了,不是一回事。

“每临大事需静气,骤而临之而不惊”,大家都知道应该如此,但真到了关节处、读秒时间里压着你做决定,而你的决定,影响了一个品牌、1.8万名员工以及国企数百亿、上千亿的资产的时候,大多数人都顶不住这个压力。

不可抗力的特点是不可预知,无法回避和豁免。2020年初,谁也没想到武汉从春节前一直“封城”至4月8日。1200万人口的九省通衢被禁止抗疫以外的所有车辆进出,这在人类历史上是首次。

因疫情封城,陈昊被隔在武汉。而东风日产是东风集团在湖北之外最大的二级单元。在采访中,陈昊只表示“需要去承担一些责任”。这句话当然不能展现当时十万火急的情形。

当时工厂的生产秩序没问题,陈昊对东风日产长期积累的体系力有信心。陈昊已经在电话里部署第一时间恢复生产。但是,疫情不只限于湖北,当时各省的物流都存在供应链如果出了问题,哪怕是一个非重要部件无法到位,也可能导致停工。陈昊亟需到场指挥。

而当时的花都区区委书记表示,“愿意想尽一切办法”,让陈昊回到东风日产在广州花都的生产线。他对广州各级政府领导主管的营商环境表示满意,“没事他不来扰你,有事是真帮忙”。

陈昊后来拿到了一张无比珍贵的异地移动通行证,这也是当年广东省发出的第一张武汉到广州的通行证。他开了一天车,从武汉开回广州。他抵达广州隔离结束后,马上到厂和高管们研究部署零部件备货和储运的特殊办法。别的事都可以等,供应问题等不得。

谈起当时回到厂区的情景,陈昊说:“心情其实比较紧张,但是不想让员工知道这些事情。”

他可能是担心生产能否持续,停工一天的损失可能高达几十万、上百万元,当时的第一要务是稳定军心。任何一个团队的掌舵者,这几乎是本能的反应,但是如何做到,就是一个管理艺术了。

因为疫情的发展超过了人类迄今为止的经验范畴,面对很多新局面新形势,存在巨大不确定性。但正如陈昊在2020年目标动员大会上的发言:越在这个时候,就越不要慌乱,心态要镇定,意志要坚定,事情要谋定,出手要稳定。

事实证明,陈昊成功稳住了东风日产的生产,最大限度地遏制了疫情对生产的影响。2020年,东风日产仍然站到了100万辆之上(113万辆),还保持了连续9个月增长。

在史无前例的考验面前,东风日产交出了一份令人惊讶的优秀答卷。陈昊将成功稳住局面,归功于整个团队,包含每一个职工。他感慨地说,从这件事上,感觉到整个东风日产,创业的激情还在,团队战斗力必须在战场上得到验证。这是东风日产克服以后困难的实力基础。

这一基础,听上去远不如有形实力那样,一下子就能取得认同。但只有亲身经历、亲自坐镇指挥、亲自顶过来的高管们,从实践中总结出这一点,就有足够的说服力。

营销只是第四棒

陈昊一毕业就进入了东风。当年是以总办主任的职衔进入东风日产业务线里面,2009年的时候就任东风日产市场营销总部经销商支持部部长。

显然,这是一份专任和经销商沟通的职务,权力不大,麻烦不小,必须要承载一些抱怨、投诉,协调各种事务。这份工作时间虽短,但对陈昊业务能力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

一年多之后,即2010年的时候,他出任深圳市东风南方实业集团公司总经理。由此第一次独当一面,掌管东风日产的直营业务,也标志着他从营销的二线管理正式走上一线岗位,成为“听见炮声”的一线指挥官。真正的高管履历,由此展开。

也正因为这段经历,陈昊被认为是营销专业人才。其实他是浙江大学铸造专业毕业的,有时人生轨迹,就是这样的不可预知。

在这段时间里,陈昊形成了对东风日产营销风格的认知和把握。多年以后,也就是现在,他说东风日产在中国企业里面,应该算“勤奋的好学生”。出身草莽,没有含着金钥匙落地。东风要开拓南方的市场,也是机缘巧合,从无到有地建立起合作。“我们比较幸运,赶上了中国企业高速成长和发展的20年。”

陈昊将东风日产业务低调起步、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称之为“幸运”+“努力”的结果。“人努力天帮忙,天时、地利、人和,我们都占了”,意即这是时代大潮的造化之功。而他管理东风日产期间的优秀业绩,不过是顺应形势,做了本分的工作。

当然,讲趋势不代表能躺赢。陈昊表示,东风日产营销团队有一种“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韧劲,渴望成功,渴望客户的认可,不服输。这么多年一直保持创业的激情,对于一支已经证明过成功的团队来说,是不容易的。

因为有这种“饥饿感”,在2014-2015年市场大环境不利的情况下,东风日产实现了百万辆的突破。这是历史性的,很多人都不相信“一下子就进入第一梯队了”。

成绩面前,陈昊是冷静和客观的,而不是那种故作谦逊。熟悉陈昊的人知道,他说话、做事永远真诚而憨厚,温柔随和。这背后是敢想、敢干,敢担当的魄力,在陈昊看来,“敢”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自信。“当我们无法改变环境的时候,就看你敢不敢改变自己来适应环境。”

陈昊擅长从基底下手,解决企业“内驱力”的问题。外界有时只看到销量业绩,并不一定明白东风日产团队的战斗力从何而来。正是东风日产人上下同欲,全力以赴,才赋予了整个东风日产价值链非常强大的体系力。

他说,如果企业运营是4×100米的接力赛的话,营销可能是最后“一棒”。表面上是靠营销拿下(百万辆)的,但实际上是“四棒”共同努力的结果,奠定基础是前“三棒”。

陈昊经常告诫团队,不能因为是跑最后“一棒”,就忘记了前“三棒”的结果。这不是谁功劳大小的问题,而是决定了营销风格,即顺其自然,按照惯性规律,水到渠成。

体系力才是内生动力

陈昊说,达到100万辆之后,当时团队思考了很多。

100万辆是不是就意味着东风日产的体系建成了?一时的成功掩盖所有缺点,随后的几年里,他们一直根据木桶理论去修补运营短板。这些年,陈昊极为注重供应链的体系,只有在体系的支持下才能有营销。

他说,一款新车的开发,目前需要40个月左右时间。从任务提出到研发线,要如何做,才能保证4年之后,产品的能力仍然是足够的,4年后什么样的造型、配色、动力方案仍然是当前流行的,产品是否还能契合客户未来的价值观。

这种前瞻性不是卜卦,而是不断尝试和修订流程。这几年东风日产的研产销业务线在不断反馈中,在2018年初步建成了体系。而疫情虽然是突发和无法预测的,但也正因为有这套体系,东风日产才能撑住。

陈昊讲话还是相当务实,他表示,这三年客观上改变了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版图和未来的格局。“这三年,我把它理解为六年,即两个三年。”

这是站在世界的视角看中国汽车产业。三年中,阻隔了外方对中国市场的了解。这中间对市场的理解,看PPT和听汇报,这个认知是不全面、不具体的,也因此投入到中国市场的产品产生了滞后。外方原来对市场的理解不能适应新形势。

另一个三年,是国际局势对中国汽车市场的影响,逼着中国汽车企业重建某些关键零部件的生产(比如芯片),倒逼成长。不光是自主品牌,事实上所有在中国经营的企业都面临同样的挑战。

这种外部压力促使国内市场供应逻辑的快速变化,是外部没想到的。而就在这三年里,中国市场又面临从燃油车到智能化、电动车的转型。中国市场一下子站到了转型的前沿。

成绩面前,陈昊是冷静和客观的,而不是那种故作谦逊。在陈昊看来,“敢”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自信。“当我们无法改变环境的时候,就看你敢不敢改变自己来适应环境。”

陈昊认为,这也不单纯是外部压力。他分析称,主要还是市场的内生性动力:中国的年轻一代喜欢新东西,并愿意亲力亲为地尝试。这背后是中国这一代年轻人越来越自信,对品牌的认知发生了改变。新能源、智能网联的应用,已经不可逆了。

这也导致目前在中国的合资汽车品牌、合资企业,都比较难,这个难是整个行业的共性,即东风日产现在面临的是环境挑战。

有挑战,但更有优势

在应对挑战的过程中,陈昊认为,东风日产有几个不可比拟的优势。

第一个优势,就是有合资自主的启辰。这是别的合资企业所没有的。启辰成立的12年当中,市场起起伏伏,但启辰都保持了十几万辆的规模。

启辰和日产的协调发展,以前外界都认为是日产带动启辰,其实也不全是如此。启辰是一个适格的新技术、新设计思路的试验平台,可以验证东风日产团队对未来市场的理解。如果验证得好,就会对接日产产品线。这样避免了中外方之间对未来方向的争论,不单是节约时间的问题,重要的是同时走两条路线的机会。

刚才提到了这三年,外资看中国市场是受到阻隔的,亲身体会确实不一样。上海车展期间,日产高层百余人团队来观展,陈昊则陪同日产社长兼CEO内田诚在广州周边走访市场。

内田诚在华担任东风有限总裁期间(2018-2019),刚好与陈昊搭档。两人因为工作关系非常熟悉。在充分了解中国新能源现状以及市场后,日方对中国汽车市场的剧烈变化表示震惊,日产高层表示,将重新估量日产在华新能源和智能化产品的发展。

即便日产现在就做出重大战略转变,落实到产品线上,也需要时间。而启辰在新能源产品上的投放,就相当于给日产决策提供“预览版”。

日前,启辰大V DD-i超混开启预售。标志着启辰代表东风日产加入插混大战。在合资企业当中,如此深度介入插混市场,东风日产是少有的一个,这就要归因于合资旗下双品牌的妙处。

启辰插混产品的投放,还需要验证,在当下的时间点投入这样的产品,其盈利性和竞争力是否是恰到好处的。

我们以前总是说合资企业内部决策要商量着来,要报海外总部批准,一圈下来几个月没了,决策链路太长。这本身不是流程的问题,而是缺少实证。启辰品牌就是充当了东风日产的先锋官。

也正因为有启辰在,东风日产第二个,也是很重要的优势,那就是有2000多人团队规模的东风日产技术中心。陈昊强调,该中心拥有完整的整车开发能力,和很多合资公司在华业务只有产销部门相比,完整性的优势自不待言。这是十几年、二十年沉淀下来形成的能力,不是光有人或者光有硬件就可以的。

第三个优势,是东风日产旗下拥有4000多人的联友科技,日产产品上搭载的车联网系统,都是自主做出来的。将开发能力掌握在自己手里,还能反哺全球日产产品。日产现在的数字化进展,东风日产的自研能力,做出了很大贡献。这也是东风的财富。

第四个优势,就在于直营的东风南方。陈昊曾主抓过东风南方的工作,对此很熟悉。他说,东风日产(包含启辰)有接近200家直营4S店。在新能源转型过程中,渠道能提供的综合保障,有些探索性的业务,可能更适合放在直营店来做。

当然,第五个优势是众所周知的,就是日产在华只有一个合作伙伴,日产在华投资,一直是心无旁骛地投资广州。这对东风日产的发展是有好处的。

顺势而为,再创佳绩

陈昊表示,目前东风和日产迈入合作新阶段,每年三四次董事会,双方领导可以碰面直接做决策。今年4月份,国家领导人时隔6年再赴广东来考察调研的时候,表示对外开放是中国长期坚持国策。

东风和日产方面都非常努力地保持合作的高水准,内部团结是战胜挑战的最基础条件。现在需要进一步适应中国客户和市场,尽快推动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中国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也是东风日产的愿景。

当前的挑战虽然严苛,但中国市场纵深很大,总能找到成长的空间。陈昊表示,当前这个时间点,叫做旧世界已经被打破,新世界还未成立,就有点混沌的阶段,特别是对传统的汽车企业而言,需要背负着庞大的既有资产。现在画新图,肯定要比直接在白纸上画要难得多。

这里面涉及到营销的内容,燃油车的营销必须要继续,但要以更为市场化的方式。特别是外资品牌溢价被打破之后,终端价格这几个月都在下滑,所有企业都面临盈利压力。他提到,在6月份的重庆论坛上,很多企业老总都呼吁要理性竞争一点了。这就意味着压力到了一个临界值。

陈昊表示,在价格战的过程中,营销的理念和营销的逻辑反而退而求其次了。如果此时过多去讲自己的理论,别人可能不会认同。我们应该看到,新能源产品更多是客户消费场景、用车习惯的巨大改变,要从实践当中学习。

以前做燃油车,大家都能从书本上、历史上找到一点经验。现在没有经验,大家都只能去琢磨和尝试,谁也不能保证所有的尝试都能成功。陈昊提出,要保持“空杯”心态:不能因为担心错就不去尝试,不合适要有成本合理的纠错机制。

陈昊说,因为现在市场上处于混沌的过渡期,新的营销模式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我们必须解放思想,放下心态,多去向市场找答案。

这恐怕既是未来东风日产的营销路线图,其实也是他多年营销的经验总结。所谓过去的经验,可能形势变了是靠不住的。真正的经验,要从新的实践中获得。

营销和管理到了一定层次,就会上升到哲学层面。陈昊没这么讲,但《汽车人》总结其思路,就会自然得出这样的结论。

陈昊举了个例子:上周去了一个三线城市的万达广场,这是一个很大的商超,许多新势力的产品都在那里展卖。东风岚图的一个展位,上个月就卖了将近20辆车。而岚图同城的一个客户中心(相当于传统4S店),后者销量只及前者的一半。

陈昊说,以往都认为商超就是形象展示、追求曝光率的手段。但现在看,在低线城市,可能就是直接的售卖手段。因为一个这样的城区,或许只有一个大型商超,购物环境好,老百姓周末携家带口在里面吃喝娱乐逛一整天。人流量是集中的,而全家在一起,共识和决策是容易做出的。

而随着数字化的进展,线上交易的潜力,可能也需要重新界定。交易的便利性,会越来越深刻地影响耐用消费品的消费决策。这个认知,就会促使厂商去重新布局营销资源。

现在新能源车的热销,中国是首屈一指的。其实这不是某个厂家的能力,而是国家工程。通信技术、充电基础设施提供的使用便利,背后就是整个国家的体系运营能力。

陈昊感慨说,在这个新时代,汽车行业和其他行业的协作合作会越来越多,这就更需要国家的顶层设计去主导。而日产的一些环保理念,比如一整套电池回收体系,是我们要去学习和借鉴的。

陈昊表示,重点还是做好自己的事,让供应链体系更有竞争力、更安全。无论是在东风日产工作期间,还是在东风集团层面,陈昊一直强调体系力。整个产业链的体系,是品牌成活、出海国际化的基础。

陈昊说,相对于企业发展,个人只是沧海一粟。任何职务都是暂时的,企业的经营就是接力赛,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不辜负信任,“欢喜做,甘愿受”,倾注全力去做,心甘情愿地承担结果。

作为企业,要保持持续的成功,就要顺势而为,认识潮流、顺应潮流。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是大势所趋,东风日产就坚定地向新能源转型。这里面运作包含与外方的沟通,而取得共识从来都是建立在勇气和自我强健的基础上的。

采访至尾声,《汽车人》问:如何面向下一个20年?

陈昊的回答是:我期待,下一个20年的某一天,当我们的后辈,问起一个问题——“20年前,中国汽车业的巨大变革中,你做了什么?”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骄傲地说:那些年,一群倔强而优秀的人,坚信我命由我不由天。我们疯狂地努力,玩命地拼搏,再次创造奇迹,再次把东风日产的大旗牢牢树立在中国汽车版图的正中央!”

这是陈昊的期待,他也坚信会有这一天。“东风日产团队是最强的战队,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也是!”对此,陈昊深信不疑。

陈昊表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骄傲地说:那些年,一群倔强而优秀的人,坚信我命由我不由天。我们疯狂地努力,玩命地拼搏,再次创造奇迹,再次把东风日产的大旗牢牢树立在中国汽车版图的正中央!”

猜你喜欢

陈昊启辰东风
东风Honda全新XR-V
等闲识得东风面
启辰大V
东风快递,使命必达
新启辰,致未来 东风启辰携强大阵容首秀上海车展
东风启辰单飞小考过关
关于东风四号要不要取消的一场争论
婚姻也是一种职业
东风日产启辰晨风新车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