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胆结石的那些事

2023-12-26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方倩倩

保健与生活 2023年22期
关键词:上腹胆结石胆汁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方倩倩

胆结石是指胆囊、胆管内发生结石所致的疾病,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按发病部位可分为胆囊结石、肝外胆管结石及肝内胆管结石。胆结石成因复杂,目前尚未有明确结论,一般认为胆汁的物理、化学因素改变,胆汁的淤积,以及胆管系统的感染是胆结石发病的主要因素。

胆结石的易感因素及人群

胆结石形成与较多因素有关,一般认为是先天因素、环境因素、合并疾病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大量研究表明,胆结石特别青睐具有“4F”特征的人群:Female(女性)、Fat(肥胖)、Forty(40岁)、Fertilization(多次生育)。

1.先天因素

女性:女性患胆囊结石风险比男性高,胆囊结石患者中女性约占70%,且怀孕次数越多,发病率越高,这与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变化相关。雌激素水平高,会影响肝内葡萄糖醛酸胆红素代谢, 使非结合胆红素增高;雌激素还会影响胆囊排空,引起胆汁淤积,易形成结石。口服避孕药者、孕妇和绝经后女性均易患胆囊结石。

肥胖:肥胖者胆囊内胆汁分泌增加、胆囊收缩功能减弱、胆囊排空不畅,胆汁在胆囊内停留时间过长,增加结石形成风险。体重超过正常标准15%的人,胆结石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5倍。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胆结石的发病率有所增加,尤其是40岁以上的人群。

另外,有胆结石家族史者比一般人更易患胆结石。

2.环境因素

高脂、高糖饮食可致胆囊内胆汁浓度增加;而饮酒影响胆汁排泄;长期不吃早餐亦使胆汁浓度升高,排空时间延长;长期缺乏运动使胆汁分泌减少,胆固醇浓度增加。上述因素均可增加胆囊结石形成风险。

3.合并疾病

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慢性肝病患者,胆结石发病率均较正常健康人群发病率增高。

胆结石的主要症状及表现有哪些?

胆结石的临床表现取决于结石的部位、是否造成胆管梗阻和感染等因素。

◎胆囊结石。多数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患者没有症状,无症状患者约占70%。当结石嵌顿在胆囊颈部或壶腹部时,可出现右上腹或中上腹阵发性绞痛,性质剧烈,疼痛可放射至肩胛间区和右肩部,常在餐后、夜间发作,又称胆绞痛;部分患者表现为上腹部或右上腹轻微隐痛,伴腹胀、嗳气等不适,多在进食油腻食物、工作紧张、休息不好时出现,常被认为胃痛而耽误诊疗。

◎肝外胆管结石。又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原发性为胆管内形成结石,继发性是胆囊结石或肝内胆管结石掉至胆总管。其发病率较胆囊结石低,但患者症状比胆囊结石严重得多:①当结石堵住了胆总管,导致胆管平滑肌痉挛时,可出现右上腹或中上腹阵发性疼痛,并放射至右肩背部。②胆总管梗阻,肝脏分泌的胆汁流出受阻或不畅,就逆流入血,可出现眼睛及皮肤发黄,即黄疸;如果胆管完全梗阻,胆汁完全不能进入肠道,可出现灰白色大便(陶土样大便)。③如胆总管内淤积的胆汁继发感染,则形成胆管炎,加上梗阻导致胆管内压力增高,使胆管内细菌及毒素入血,就会出现寒战高热,此时表现为典型的夏柯(Charcot)三联征,即腹痛、寒战高热、黄疸。重症患者可能出现神志改变或休克,需要急诊手术。

◎肝内胆管结石。指位于肝内,即左右肝管会合部以上分支胆管内的结石,其在静息期无症状。急性期可出现急性胆管炎、肝脓肿及伴随感染;慢性期可能出现反复慢性胆管炎伴肝脓肿,继发肝胆管狭窄伴肝脏萎缩,导致全身营养不良及低蛋白血症等。

预防胆结石有哪些方法?

1.三餐规律进食

建议一日三餐按时吃,特别是一定要吃早餐,并避免长时间禁食及暴饮暴食。

2.健康合理饮食

建议健康饮食,荤素搭配,合理膳食。避免低纤维、高脂及高热量饮食。避免过度饮酒及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

3.多运动,保持体重

适当运动,保持体重在健康范围之内,避免肥胖,有利于预防胆结石的发生。

猜你喜欢

上腹胆结石胆汁
胆结石的症状有哪些日常护理知识需知道
哪些人易得胆结石?得了胆结石该怎么吃?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
和胃化湿汤治疗胃肠道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效果观察
经上腹右胸两切口施行食管中下段癌根治术临床分析
右上腹瘢痕粘连下左上腹两新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改进策略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胆汁淤积性肝病问题解答
右胸上腹两切口中段食管癌根治术60例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