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分析文意

2023-12-26秦莉

关键词:节选自

秦莉

高频考点

1.概括人物性格特征、精神品质类

此类题型要求从文中筛选出相关人物信息,通过分析归纳,提炼出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

2.概括分析原因类

此类题型要求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厘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就某一现象或结果结合选文去追溯原因。

3.提炼观点、归纳主旨类

此类题型在原文中找不到直接的文字,要求考生从整体上理解文章内容、梳理脉络层次,据此提炼出作者观点、总结出主旨。

4.比较分析概括类

此类题型要求在文本中筛选整合信息,提取信息要点。既然是比较分析,比较的二者之间可能情况刚好相反,可以借此来验证答案的正确性。

5.其他概括类(列举事例、人物言行、具体细节等)

此类题型更多的是随文命题,无规律可循,考生应该抓住题干关键词,“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注意不要遗漏关键信息。

设题方式

1.概括人物性格特征、精神品质类

题干会出现“形象”“性格”“精神”等词语。如2022年新高考Ⅱ卷,“《后汉书·吴汉传》用孔子的‘刚毅木讷近仁’一语来赞誉吴汉,请简要概述吴汉的刚毅与木讷之处。”题干中的“刚毅”和“木讷”就是具体化的性格特征。

又如:

王冕,字元章……

尝一试进士举,不第,焚所为文,读古兵法。恒著高檐帽,衣绿蓑衣,蹑长齿屐,击木剑,或骑牛行市中。人或疾其狂,同里王艮特爱重之,为拜其母。艮为江浙检校,冕往谒,履敝不完,足指践地。艮遗之草履一两,讽使就吏禄,冕笑不言,置其履而去。归迎其母至会稽,驾以白牛车,冕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皆讪笑,冕不顾也。所居倚土壁庋釜,执爨养母,教授弟子,以为常。

(节选自《朱彝尊选集》,有删节)

根据选文第二段,概括王冕的精神特质。

分析:先审题,确定题型为概括性格特征、精神品质类,应先找出王冕所为之事,即可归纳概括其精神特质。比如由“恒著高檐帽”和“冕被古冠服”可以看出其崇尚古风;从“恒著高檐帽,衣绿蓑衣,蹑长齿屐,击木剑”“驾以白牛车”等句可见此人狂放不羁;他拜谒王艮时,从“履敝不完,足指践地。艮遗之草履一两,讽使就吏禄,冕笑不言,置其履而去”可看出他淡泊名利;从“所居倚土壁庋釜,执爨养母,教授弟子,以为常”得知其安贫乐道、孝顺母亲。

参考答案:①崇尚古风。②狂放不羁。③淡泊名利。④安贫乐道。⑤孝顺母亲。

2.概括分析原因类

题干会出现“原因”“为什么”“理由”等词。如2023年新高考Ⅱ卷,“材料二中,李靖认为淝水之战苻坚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又如:

尚书问勇曰:“今立副校尉,何以为便?又置长史屯楼兰,利害云何?”勇对曰:“昔永平之末,始通西域,初遣中郎将居敦煌,后置副校尉于车师,既为胡虏节度,又禁汉人不得有所侵扰。故外夷归心,匈奴畏威。今鄯善王尤还,汉人外孙,若匈奴得志,则尤还必死。此等虽同鸟兽,亦知避害。若出屯楼兰,足以招附其心,愚以为便。”

(节选自《后汉书·班梁列传》,有删节)

班勇认为应当恢复西域副校尉,设置楼兰长史的理由是什么?

分析:根据“昔永平之末,始通西域,初遣中郎将居敦煌,后置副校尉于车师”可概括出“班勇认为设置西域副校尉、楼兰长史有先例”;根据“既为胡虏节度,又禁汉人不得有所侵扰”可概括出“能够节度胡虏,能禁汉人侵扰”;根据“故外夷归心,匈奴畏威”可概括出“让外夷归心,匈奴畏威”。

参考答案:①设置西域副校尉、楼兰长史有先例。②能够节度胡虏。③能禁汉人侵扰。④让外夷归心。⑤匈奴畏威。

3.提炼观点、归纳主旨类

题干会出现“观点”“论点”“情感”“目的”“道理”等词语。如2021年新高考I卷,“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

又如:

太史公曰: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孔子轻视管仲,太史公是否赞同孔子的观点?为什么?请简要说明。

分析:根据文本“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可知孔子轻视管仲,太史公不赞同孔子的观点。因为太史公认为管仲能够顺势成就君主的美德,匡正并补救君主的过错,使君臣、百姓之间能够亲密无间。

参考答案:不赞同。因为太史公认为管仲能够顺势成就君主的美德,匡正并补救君主的过错,使君臣、百姓之间能够亲密无间。

4.比较分析概括类

题干会出现“比较”“不同”“差异”等词,内容多为观点措施类。

例如:

秦将 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重为之约车百乘。孟尝君之赵,谓赵王曰:“文愿借兵以救魏!”赵王曰:“寡人不能。”孟尝君曰:“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王曰:“可得闻乎?”孟尝君曰:“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趙也。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以其西为赵蔽也,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赵王许诺,为起兵十万、车三百乘,又北见燕王曰:“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田文曰:“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王何利?”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魏王大说曰:“君得燕、赵之兵甚众且亟矣。”秦王大恐,割地请讲于魏。因归燕、赵之兵,而封田文。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三》)

孟尝君前往赵国、燕国借兵救魏,所采用的游说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分析:根据文本可从孟尝君游说赵、燕两国国君的语言态度进行分析。对于赵国,他晓之以理,通过对赵、魏两国国情的对比进行游说,态度谦恭;而对于燕国,以及燕王的犹豫,孟尝君展现了他强硬的一面,阐述秦魏战争之后,魏国将会联合其他国家攻击燕国,以此威胁燕王出兵救援。

参考答案:①游说赵国时,是从赵国的立场阐述援助魏国的利弊得失,态度比较卑躬和缓。②游说燕国时,是从秦魏争端之后会围攻燕国的局势分析,态度比较强硬。

5.其他概括类(列举事例、人物言行、具体细节等)

题干会出现“事件”“言行”“情节”等词语,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例如:

材料一:

《桦叶述闻》八卷,长白西清撰。记载宏博,足资考证,惜未刊行。有一则云:“《红楼梦》始出,家置一编,皆曰此曹雪芹书,而曹雪芹何许人,不尽知也。雪芹名霑,汉军也。其曾祖寅,字子清,号楝亭,康熙间名士,累官通政。为织造时,雪芹随任,故繁华声色,阅历者深,然竟坎墂半生以死。宗室懋斋、敬亭,与雪芹善。懋斋诗:‘燕市哭歌悲遇合,秦淮风月忆繁华。’敬亭诗:‘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叩富儿门。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两诗画出雪芹矣。”

(节选自邓之诚《骨董琐记全编》卷八)

材料二:

康熙间,曹练亭为江宁织造。每出,拥八驺,必携书一本,观玩不辍。人问:“公何好学?”曰:“非也。我非地方官,而百姓见我必起立,我心不安,故藉此遮目耳。”素与江宁太守陈鹏年不相中。及陈获罪,乃密疏荐陈。人以此重之。其子雪芹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明我斋读而羡之。当时红楼中有某校书尤艳,我斋题云:“病容憔悴胜桃花,午汗潮回热转加。犹恐意中人看出,强言今日较差些。”“威仪棣棣若山河,应把风流夺绮罗。不似小家拘束态,笑时偏少默时多。”

(节选自袁枚《随园诗话》卷二、卷十六)

围绕《红楼梦》的作品内容、创作过程和读者评价,你能从材料中推断出哪些信息?请简要概括。

分析:根据材料二“其子雪芹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可知,《红楼梦》记述了男女情爱之事和地方繁华盛况;根据材料一“雪芹随任,故繁华声色,阅历者深。然竟坎墂半生以死”“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叩富儿门。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可知,曹雪芹少历繁华,晚景悲凉,好友写诗鼓励他继续写作下去,《红楼梦》写得非常艰难;根据材料一“《红楼梦》始出,家置一编,皆曰此曹雪芹书,而曹雪芹何许人,不尽知也”可知,人们虽然不知道曹雪芹,但是都知道《红楼梦》,《红楼梦》深受百姓与名士喜爱。

参考答案:①《红楼梦》记述了男女情爱之事和地方繁华盛况。②《红楼梦》写得非常艰难。③《红楼梦》深受百姓与名士喜爱。

提分要领

1.审。审准题干,明确要求,确定考查意图。考生要明确答题方向以及分析概括的内容,尤其要注意题干的关键词、特殊限定词等。同时也要把握文体特征,了解出处、背景、作者及作品风格等。

2.读。根据要求梳理文本,找准阅读区间,定向精读。对照选项,在原文中勾画关键部分。考生要利用已积累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知识,准确翻译文本并理解文意,勾画关键信息。

3.析。采用摘录法或者提取法作答。分清主次,对文中所叙述的事件、人物品行和文章所阐述的观点等进行概括分析。有明显关键词句,可直接选摘原词句作答;无明显关键词句,可提炼意思后概括作答。

4.答。对梳理筛选出的相同信息进行合并归类,使答案言简意赅;注意句式的选择,问什么答什么,有针对性,且详略得当;条理清晰,针对题目分值进行恰当分点作答。

直击高考

(2023年新高考I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襄子围于晋阳中,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张孟谈曰:“晋阳之事,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矣。”或曰:仲尼不知善赏矣。夫善赏罚者,百官不敢侵职,群臣不敢失礼。上设其法,而下无奸诈之心。如此,则可谓善赏罚矣。襄子有君臣亲之泽,操令行禁止之法,而犹有骄侮之臣,是襄子失罚也。为人臣者,乘事而有功则赏。今赫仅不骄侮,而襄子赏之,是失赏也。故曰:仲尼不知善赏。

(节选自《韩非子·难一》)

材料二:陈人有武臣,谓子鲋曰:“韩子立法,其所以异夫子之论者纷如也。予每探其意而校其事,持久历远,遏奸劝善,韩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也。若韩非者,亦当世之圣人也。”子鲋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淵为名。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若诸子之书,其义皆然。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武臣曰:“诺。”子鲋曰:“乃者赵、韩共并知氏,赵襄子之行赏,先加具臣而后有功。韩非书云夫子善之引以张本然后难之岂有不似哉?然实诈也。何以明其然?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瑶与韩、赵、魏伐郑,遇陈恒而还,是时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晋四卿皆在也。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此先后甚远,而韩非公称之,曾无怍意。是则世多好事之徒,皆非之罪也。故吾以是默口于小道,塞耳于诸子久矣。而子立尺表以度天,植寸指以测渊,矇大道而不悟,信诬说以疑圣,殆非所望也。”

(节选自《孔丛子·答问》)

子鲋用以批驳韩非的事实依据是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根据材料二中的“韩非书云……岂有不似哉?然实诈也”可知,子鲋批驳韩非书云“夫子善之”是欺诈之言,由“何以明其然”引出子鲋批驳韩非“实诈”的事实依据。根据材料二中的“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瑶与韩、赵、魏伐郑,遇陈恒而还,是时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晋四卿皆在也。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这一时间上的梳理,以及“此先后甚远”的总结可知,赵襄子奖赏群臣时,孔子已经去世许多年,不可能对此表达意见,子鲋便是用这一事实依据来批驳韩非的。

【参考答案】赵襄子奖赏群臣时,孔子已经去世许多年,不可能对此表达意见。

试题演练

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后刘璋遂使使招靖,靖来入蜀。璋以靖为巴郡、广汉太守。南阳宋仲子于荆州与蜀郡太守王商书曰:“文休倜傥瑰玮,有当世之具,足下当以为指南。”建安十六年,转在蜀郡。十九年,先主克蜀,以靖为左将军长史。先主为汉中王,靖为太傅。及即尊号,策靖曰:“朕获奉洪业,君临万国,夙宵惶惶,惧不能绥。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其敬敷五教,在宽。君其勖哉!秉德无怠,称联意焉。”靖虽年逾七十,爱乐人物,诱纳后进,清谈不倦。章武二年卒。

(节选自《三国志·蜀志》)

许靖在做广汉太守时被人在书信中称赞,体现了他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说明。

答:

2.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公(欧阳颍)刚果有气,外严内明,不可犯,以是施于政,亦以是持其身。初,皇考侍郎为许田令,时丁晋公尚少,客其县。皇考识之,曰贵人也。使与之游,待之极厚。及公佐峡州,晋公荐之,遂拜著作。其后,晋公居大位,用事,天下之士往往因而登荣显,而公屏不与之接。故其仕也,自著作佐郎、秘书丞、太常博士、尚书屯田、都官、职方三员外郎、郎中,皆以岁月考课,次第升,知万、峡、鄂、歙、彭、阆、饶、嘉州,皆所当得。及晋公败,士多不免,惟公不及。

(节选自《欧阳修全集》,有删节)

文中说“及晋公败,士多不免,惟公不及”,请根据大意,说明“惟公不及”的原因。

答:

3.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盖贤者视民如家,居官而不能忘其地者,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越翌日,入县署游观,到先人秩膳处,姊妹斗草处,昔会宾客治文卷处,缓步婆娑,凄然雪涕,虽一庖湢、一井匽,对之情生,亦不自解其何故。有张、沈两吏来,年俱八旬。说当时决某狱,入帘荐某卷,余全不省记。憬然重提,如理儿时旧书,如失物重得。……居半月,冰霰渐飞,岁将终矣,不得已苦辞主人。主人仍送至前所迎处,代为治筐箧,束缰靷毕,握手问曰:“何时再见先生?”余不能答,非不答也,不忍答也。孟子曰:闻伯夷、柳下惠之风者,奋乎百世之下,而况于亲炙之者乎?提筆记之,可以风世,又不徒为区区友朋聚散之感也。

(节选自《小仓山房诗文集》,有删节)

文中“可以风世”的内容有哪些?请简要概括。答:

4.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畅师文,字纯甫,南阳人。师文幼警悟,家贫无书,手录口诵,过目辄不忘。弱冠,遏许衡,与衡门人姚燧、高凝皆相友善。丞相伯颜选为掾属,从定江南,及归,舟中惟载书籍而已。除东川行枢密院都事,尽心赞画,多所裨益。修府舍,发地得银五十锭,同僚分师文十锭,不受,用以修庙学及传舍,余作酒器给公用。承制改同知保宁路事,治尚平简,反侧以安。

拜监察御史,纠劾不避权贵,上所纂《农桑辑要》书。迁陕西汉中道巡行劝农副使,置义仓,教民种艺法。

修《成宗实录》,赐钞壹百锭,不受。时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总管。时大旱,师文捐俸致祷,不数日,澍雨大降。遂为丰年。职田米积之盈屋,曰:“我家几人,能尽食此乎!”呼贫士及细民,恣其取去。廉访分司官前后至者,必先遏师文,称为先生。师文在任未久,境内晏然。奉旨撰《王勃成道记序》等文,赐银贰铤,不受。考河南乡试归,次襄县,卒于传舍,七十一。

(节选自《元史·畅师文传》,有删节)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畅师文喜欢读书,才干受人赏识。他家穷没有书,就手抄口读,他从江南回朝时,船中只带书籍。

B.畅师文一心为公,不贪私利。他任东川行枢密院都事时,全力谋划。

C.畅师文体恤百姓,有政绩。他教百姓耕种之法。

D.畅师文乐于助人,受人尊重。他将公家多余的粮食送给贫穷的士人和百姓。

5.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盖乐者,所以感人之心而使之化,故曰“成于《乐》”。昔舜命夔典乐,教胄子,曰:“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则乐者非独去邪,又所以救其性之偏而纳之中也。故和鸾、佩玉、《雅》《颂》琴瑟之音,非其故不去于前,岂虚也哉!

(节选自曾巩《相国寺维摩院听琴序》,有删节)

材料二: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如怨夫寡妇之叹息,雌雄雍雍之相鸣也。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悲愁感愤,则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叹也。喜怒哀乐,动人必深。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湮郁,写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

(节选自欧阳修《送杨寘序》,有删节)

曾巩和欧阳修都谈到了音乐的作用,两人的观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

答:

猜你喜欢

节选自
节选自简·奥斯汀的Pride and Prejudice
节选自欧亨利短篇小说集Hearts and Hands
上学啦
似水流年
“对话”事件
“对话”四季景物
迎“春”冰心
十月
名家写夏天
吃钱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