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变”与“不变”中前行
2023-12-26程建军
程建军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让我们在时光流转中感受新高考语文命题“变化”带来的不同,体会新高考语文核心素养“不变”带来的永恒。
致知力行,一路生花。现以2023年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部分为例,对其“变”与“不变”之处略作表述,以一窥豹,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努力把握。
1.稳中有变
从题型结构上看,语言文字运用部分呈现出“稳中有变”的特点。“稳”,表现在新课标Ⅰ、Ⅱ卷和全国乙卷中,这三套试卷的语言文字运用试题依旧是传统的题型,即分为语言文字运用Ⅰ和语言文字运用Ⅱ两部分;“变”,表现在全国甲卷中,甲卷把两部分合二为一,变成了一则小语段。全国甲卷侧重考查考生的词语积累、逻辑思维,同时也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变中求新
“新”总会让考生考前忐忑、考中难定、考后悔恨。新课标Ⅰ卷就有“新”变化。以22题为例,语言文字运用Ⅰ和Ⅱ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有“像……似的”,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本题虽说考查的是“像……似的”这种结构的表意功能,但这种命题方式把两个语言文字运用题的材料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整体阅读和比较阅读这一大方向。
3.回归课本
2023年高考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再次印证了回归课本的趋势,如新课标Ⅰ卷语言文字运用Ⅱ的素材选自《骆驼祥子》第八章,本题对应整本书阅读和新课标高中必读小说部分,还有新课标I卷的第9题也明确对应了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单元学习任务的第三题(写一则800字左右的文学短评)……以上变化充分体现了课本的重要性和回归课本紧迫性。同时也可看出更加注重对考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等语文核心素养的考查。
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变化,无疑增加了考生备考的难度:怎么学?怎么练?
以不变应万变——《作文周刊·高考语文抢分全攻略》之《语用基础专辑》助考生一臂之力!本专辑分为“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运用”四个部分,涵盖了高考语文语用基础模块的各类题型。每部分又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紧密联系,包括“高频考点”“设题方式”“提分要领”“直击高考”“试题演练”等栏目,一一对应高考命题变化轨迹,切实帮助考生夯实语文基础,得窥高考语文核心素养落篱。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针对各个版块的最新变化,本专辑从以下方面为考生助力:
第一,“文言文阅读”立足扩大阅读面,引导考生把关注点投射到“人物传记”以外的文言文体,从文体特征入手,整体把握文本,深入挖掘人物的品质,分析事件的因果关系,思考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当代意义,着力训练考生的逻辑思维。
第二,“古代诗歌阅读”为考生构建古代诗歌知识网络,梳理诗歌题材、结构、常见意象、语言特色、表现手法等,将零碎的知识系统化,让答题模式清晰化。从单篇阅读延伸到群文阅读,将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或者不同作者的同类作品进行比较阅读,从而培养考生的思辨能力。
第三,“名句名篇默写”梳理近几年的高考真题,并在“试题演练”中丰富默写情境,扩大试题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第四,“语言文字运用”积极引导考生回归课本和生活实践,加大了对科技、文化说明文和新闻阅读题型的训练,把文体考点落实到阅读中,在具体的语境中培養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在“试题演练”中甄选语料,让考生在做题的过程中感知文体,进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努力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的要求,出现了多种新题型。但无论高考题型如何变化,考查“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这一点始终不变。因此,我们要回归课本,平时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素养的提升,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的收效将越来越小,要注重培养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拒绝机械化、浅显化、应试化的学习,语文素养培养才是根本。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高考复习有三个最重要的规律:一是努力的方向要对,二是复习的方法要恰当,三是练习的针对性要强。
无疑,本专辑正是遵循这些规律,引导考生回归课本,回归生活,重视语境思维,重视积累运用。
胡适先生说过:“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文言知识的梳理、古代诗歌的积累和语言文字的运用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志之所趋,无远弗届;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面对新高考、新题型,只要考生勤积累,夯实自己的基础知识,就一定有所收获。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至。愿每一位考生只要打开这本专辑,都能找到适合提升自己语文素养的路径。让我们在新高考的“变”与“不变”的永动中一起携手前行,去收获自己高考路、人生路上的更多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