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一体”的教师思政工作模式探索
——以青岛科技大学为例
2023-12-26李雯雯张显全
李雯雯,张显全
(1.青岛科技大学数理学院,山东青岛,266100;2.青岛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一、引言
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影响大学的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1]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2]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以下简称教师思政工作)是教育培养“人师”的重要途径。做好教师思政工作,对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意义重大,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落实教师思政工作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向,学界围绕教师思政工作的基础理论和实践路径等展开研究,各高校也分别结合自身实际主动探索教师思政工作的创新路径和模式。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青岛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我校)高度重视教师思政工作,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拓宽工作路径,教育引导全校教师争做为人师表的“大先生”。2020年,我校明确党委宣传部统一管理教师思政工作,将党委教师工作部职能由人事处划转到党委宣传部,进一步凸显党对教师工作的领导。2021年是高校教师思政工作的强化年,我校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深入开展了以“学党史 明师德 正师风”为主题的专题教育活动,引导广大教师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推动学校教师思政工作水平再上新台阶。2022年,我校以“铸魂筑梦”为主题,印发《关于完善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体制机制的实施方案》,着力完善党对高校教师工作领导的制度,进一步完善学校教师思想政治与师德师风建设体制机制,进一步压实责任。同时,我校以开展“树师德 正师风”专项整治活动为契机,针对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有待提高,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关爱不够,教师的行为规范有待加强,教师的创新意识、奋斗意识和爱岗敬业意识有待增强等问题,制定了相应的优化策略,并快速推进、快速见效,为教师思政工作精准化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基于我校的教师思政工作经验,本文从建设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出发,剖析我校教师思政工作的实践样态,为建设高质量的高等教师队伍提供路径参考。
二、总体理念
强教必先强师。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3]教师思政工作的直接目标是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根本目标是解决“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简言之,目标指向立德树人。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全体高校教师都应该重视和强化立德树人的重要意识。[4]
在总体思路上,我校坚决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坚持以党的领导为统领。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完善工作体制机制,强化组织保障、条件保障,做好顶层设计,将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教师队伍建设优势,以教师队伍建设新成效推动高校党的建设新发展。二是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我校把立德树人融入教学、科研各环节,构建目标明确、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三是坚持以办学特色为导向。我校将构建教师思政工作体系与建设“特色鲜明、走在前列”高水平大学紧密结合,打造具有深厚爱国情怀、实干意识、育人情怀,高超育人“技艺”的教师队伍。四是坚持以见行见效为目标。我校不断拓宽工作路径,创新工作载体,持续增强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以高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在目标任务上,我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党建引领,构建责任链条,强化制度保障,有力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工作资源和工作力量,引导广大教师旗帜鲜明讲政治,把育人效果作为工作的重心和目标,全面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加大力度将教师思政工作各项任务落细落实。
在工作实践中,我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提升育人能力为目标,以建立完善教师思想政治与师德师风体制机制为关键,全面提升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
三、实践模式
教师思政工作是一项系统性极强的工作,包含工作条件、内容、方法、载体等要素。近年来,我校着眼于以上要素的构建与创新,不断探索教师思政工作的实现形式和推进形式。在推进教师思政工作的过程中,我校从教师理想信念、师德师风、使命担当、师能提升等多方面出发,立足党建引领、体制机制完善、形式方法创新、育人场景搭建等方面,形成“四位一体”的工作模式。这一模式涵盖组织保障、体制机制、形式方法、氛围营造等内容,多方面齐力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基于此,本文从组织保障、体制机制、形式方法、氛围营造四个方面探讨我校教师思政工作的具体实践模式。
(一)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坚定教师理想信念
高校教师思政工作的历史逻辑和实践发展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思想政治生命线的引领功能和守护功能才能充分发挥出来。[5]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使命,要加强教师思政工作,必须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是突出政治领航。只有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才能把住教师思政工作的根和魂,确保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属性不变色、政治定位不偏离。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若干措施》的要求,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我校先后印发《党支部工作考评指导办法》《党员量化考评指导办法》,以不断提升教师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二是突出思想铸魂。落实以学铸魂,必须强化教师理论武装,引导广大教师经受思想淬炼、精神洗礼,坚定信仰、信念和信心。我校严格落实党委常委会“第一议题”、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及教职工理论学习制度,制订学习计划、编发学习资料,依托教职工大会、“三会一课”等方式,采用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讲课辅导与集体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加强教师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
三是突出强基固本。只有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才能为教师思政工作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我校为实现“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全覆盖,全方位、多渠道地开展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训。目前,我校已有3个教工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我校积极在优秀青年教师、海外留学归国教师中发展党员,近年来,年均发展教师党员20余名,党支部力量持续增强。我校不断加强教师党员先进典型选树力度,涌现出“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青海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先进典型。
(二)以体制机制完善为关键,压实工作责任
要推进教师思政工作落实落细落地,完善体制机制是关键。高校必须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完善工作全链条管理、全过程管理,把工作责任压到实处。
一是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始终将党的领导贯穿教师队伍建设全过程,是新时代开展教师思政工作的题中之义。我校印发《关于完善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体制机制的实施方案》,成立党委教师工作委员会,明确各单位重点任务,构建党委集中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师工作部门统筹协调,各部门履职尽责、协同配合,学院(校区)等具体落实的“大教师”工作格局,建立健全学校党委、院级党组织、教师党支部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同时,我校制定《师德师风考核评价实施办法》《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等,以期实现学校师德师风建设从入口、过程管控到考核监督的全链条管理。
二是压实院级单位直接责任。开展教师思政工作,主体责任在学院。我校坚持推动教师思想政治建设与业务能力建设相融合,将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我校压实学院(校区)党组织书记、职能部门负责人第一责任人责任,要求精准把握教师思想动态,积极关注教师“八小时之外”生活。我校强化教师党支部政治功能,并把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考评作为党支部发挥政治功能的重要抓手,以使之在教师成长和管理各环节发挥政治和师德双把关作用。
三是充分发挥教师工作部作用。高校党委教师工作部是联系教师、引领教师、服务教师的一线阵地,在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校持续加强建设党委教师工作部,制定制度规范和工作规划,实施师德考核评价,统筹师德违规惩处工作。同时,由党委教师工作部牵头,发挥相关部门的协同作用,健全会商协调机制、师德审核制度、联合调查和处理机制,落实师德违规通报制度。我校教师工作部开展了“立德树人大讲堂”“最美教师”“教书育人楷模”等评选活动,统筹开展了师德建设月活动,组织了“为教师亮灯”公益活动。近年来,我校教师先后荣获“齐鲁最美教师”“齐鲁最美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先后有3支教师团队获评“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三)以形式方法创新为契机,促进师能全面提升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6]习近平为拓展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指明了方向。高校教师思政工作要讲“理”走心,要与教师的业务工作相结合,关键就是要大力提升教师作为思政工作者的能力和水平。[7]
一是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为抓手,全面促进思政工作提质增效。在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拉手并进,成为破解思政工作“两张皮”困境的有效途径。为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在提升育人功能效果上同向同行,我校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实施方案》《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方案(试行)》等重要文件,组织协同育人教学研讨、教学观摩,以及提升思政课教师教学创新能力专题培训等活动,组织教学名师、思政课骨干教师、课程思政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积极开展研讨、登台展示、教学心得交流等活动,共同拓宽育人视野。教育部门户网站、《中国教育报》、《山东教育》、《齐鲁晚报》、《青岛日报》等重要新闻媒体均有相关报道。
二是教师思政与学生思政四联共促,汇聚工作合力。高校思政工作应同时聚焦教师和学生两大群体,有必要把教师思政和学生思政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师生学习发展共同体。我校坚持理论联学,强基赋能聚合力;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办好党员先锋讲坛,推进“课堂三分钟”课程思政品牌建设,通过红色实践、事迹宣讲、现身教育相结合,延拓党课学习空间,强化爱国意识;坚持队伍联建,协同整合增活力;坚持党建引领,构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落实党委班子成员联系党支部、教师制度,推动党建带团建,党建进社团,扩大育人辐射面;坚持活动联办,服务融合添动力,以资源联享推动活动联办、服务联做,拓展挖掘校友资源、师生资源、社会资源,聚焦服务社会、服务学校、服务师生,实现“合力办活动、共同解难题、携手作奉献”;坚持问题联解,长效管理提效力,联解科研问题,联解育人问题,联解管理问题,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服务”的作用,实现精细育人、精准育人。
(四)以育人场景为依托,营造浓厚工作氛围
近年来,高校师生对思政教育的认知和期待,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和说教,而是趋向融盐于水,成风化人。为达到这一目标,高校应着力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让讲政治、勤学习、善育人成为广大教师的共同价值取向和共同奋斗目标。
一是搭建理论教育场景。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8]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我校高度重视全体教师的理论教育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贯彻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的要求。我校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加强统筹部署,明确学习重点,发挥“头雁”作用,强化供给创新,突出实践导向,引导全体教师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切实提高知信行统一的能力。我校先后获评“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新闻宣传先进单位”“首届省级文明校园”“全省理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青岛市‘学习强国’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二是搭建文化场景。积极寻找文化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让文化育人与思想政治育人齐头并进,对丰富高校优秀教师文化、校园文化有着重要意义。长期以来,我校多措并举,着力推进高校文化育人与思政育人协同发展。我校拍摄五集《师道》专题片,开设访谈类节目“青科会客厅”,编辑制作《科大优秀教师事迹选编》,以身边人、身边事感染和教育身边人投身立德树人。同时,我校通过校园网、校报、官微等多种融媒体平台,高频率、立体化地宣传优秀教师、集体典型事迹,年均发布典型事迹文章100余篇。我校通过举行座谈会、表彰大会等形式,切实弘扬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
三是搭建“办实事 解难题”场景。如何通过教育关注和解决广大教师的现实问题,如何真正解决教师队伍面临的难题,让广大教师安心、舒心从教,是高校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我校持续落实教师思想动态调研制度,积极开展师情大调研。我校定期举行教师座谈交流活动,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师的思想状况和真实诉求,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校改革建设发展。我校注重做好科大家风的“传帮带”,出台《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办法》,常态化开展师资培训,全力为青年教师成长成才铺路架桥。我校为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内关怀帮扶办法》,出台了《爱心互助基金管理办法》,主动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我校积极开展了“我最喜爱的老师”“优秀班主任(导师)”等评选活动,以增强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同时,我校通过设立多种类型的教职工社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着力丰富教职工的课余生活。
四、结语
未来,我校将继续深化“大教师”工作格局的构建,强化思想铸魂,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师头脑,强化职业引领,以教育引导教师爱岗敬业。我校将实施教师典型培育计划,做好典型教师的挖掘、选树、培育、宣传和引领工作,引导全体教师坚定职业理想、恪守职业道德、做新时代的“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