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建筑施工企业“数字员工”应用研究
——以B公司为例

2023-12-26徐荣盛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3年20期
关键词:数字智能建筑

徐荣盛

(北京建工建筑产业化投资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北京 101300)

一、研究背景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指出,未来建筑行业发展的核心是“三化”(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已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装配式建筑是绿色建造和生产的最好方式,从整体来看,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未来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一)建筑业由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

传统建造方式依靠大量人力手工作业,并且建造过程会消耗大量资源和造成环境污染。在如今人力成本不断提高、环境保护约束强化的情况下,传统建筑方式需要一次大的改进。装配式建筑使建筑走向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从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建造过程减少环境污染、不依赖过多劳动力,使用过程更加节能。2019年我国重点推进地区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全国比例为47.1%,积极推进地区和鼓励推进地区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52.9%。其中,装配化装修领域发展尤为迅速,建筑面积由2018年的699万m²增长为2019年的4529万m²,实现了650%的增长。此外,政府有关部门通过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从四个方面来推广建筑工业化:一是提升现场施工工业化水平;二是强化构件和部品部件进场、施工安装、节点连接灌浆、密封防水等施工工艺;三是大力推广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四是探索培养专业技术管理人才和产技能型产业工人。

(二)政策支持建筑业大力发展智能建造

《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到,到2025年,我国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政策体系和产业体系基本建立,未来智能建造成为建筑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企业要以装配式建筑为载体,不断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设各环节的创新和应用,加大科研投入,做好核心技术的研发,推动建筑工业化转型升级;加快打造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推进建筑业的数字化转型;积极推广建筑机器人,提升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整体水平。

二、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现状

建筑行业逐渐向着科技密集型迈进,装配式、被动式建筑发展进入黄金期,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面临更深层次的矛盾和更大的挑战。建筑施工企业特点包括工作场所不固定,施工条件相对艰苦,工作时间不自由,经常会远离家庭,对家庭投入精力较少,这些特点直接导致了当代年轻人更愿意从事工作条件宽松自由的工作或者是从事工作稳定性强的行业。随着人口出生率逐年下滑,毕业生人数逐年减少,并且向着高学历占比不断增高方向发展,电商、互联网、直播、外卖等行业吸引人员越来越多,建筑行业从业人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人才流出已经成为必然事件,同时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建筑施工企业将更加市场化,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以B公司为例,施工现场从业人员中,45岁以上劳动力占比超过50%。管理人员中,愿意从事操作岗位的人员越来越少,施工现场的试验员、测量员、资料员、合同员等更多地倾向于用外包人员替代自有管理人员。因此,探索新模式有助于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效率、降低企业成本。

三、“数字员工”应用现状

“数字员工”也叫“数字机器人”,是智能软件机器人形象化的名称,其实质是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RPA)。当前,RPA融合了众多创新科技,综合运用了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通过操纵用户图形界面、多媒体交互等方式,增强了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交互,加上低代码开发的应用,使RPA得以规模化实现,并作为高强度、高重复性、规则化工作的劳动力补充,从整体上提升了企业的智能生产力。

“数字员工”诞生之初,主要应用场景在金融、保险业,用以处理庞杂的数据,避免人工机械性处理数据效率低、出错概率高、成本高等问题,在发展过程中与人工智能相结合,随着语音语义识别、生物特征识别、机器学习、知识图谱、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逐步应用,原来RPA形态的“数字员工”变得更加智能,开始具备一定的感知交互能力和学习思考能力。

近年来,“数字员工”快速渗入千行万业,引发了市场的高度关注,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数字员工就是企业数字化未来发展的必然阶段,是企业数字化能力水平的标志。未来巨大的养老负担、劳动力缺失使得用数字劳动力替代人口劳动力迫在眉睫,通过数字员工提高人的劳动效率是必然方向,是下一个劳动力红利。企业需要未雨绸缪,提早布局数字员工,在未来劳动力竞争中占得先机。

“数字员工”特点包括:一是运行速度快,运行效率远远高于人工;二是运行成本低,“数字员工”开发以后,可以根据数据处理量自主学习,24小时不间断工作,低于人工成本;三是使用门槛低,工作强度高、重复性高、可规则化的工作都可以由数字员工代替;四是无需替换现有系统,开发一款“数字员工”无需替换企业现有管理系统,它可以嫁接在现有系统之上,或在多个系统之间工作;五是可扩展性强,“数字员工”基于开放式平台开发,可以不断扩展,应用更加广泛;六是安全合规,“数字员工”可以采取私有化部署或云部署,安全协议经过国家认证,数据安全性较高。同时“数字员工”具备跨系统、部门、平台提供服务的能力,通过既定流程,可以有效降低企业人力成本,基于明确的规则操作消除人为因素产生的错误,同时随着与AI、机器学习技术的结合,不断提升数字员工的智力水平。

四、B公司“数字员工”应用案例

通过市场调研,也对接了多家“数字员工”开发企业,B公司最终选定与科大讯飞合作开发建筑领域的智能机器人。科大讯飞拥有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认知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在国内人工智能领域较为领先。公司选取了多个试点岗位进行对接研究,包括财务数字员工、培训数字员工、合同管理数字员工等。

(一)开发方向

建筑施工企业合同较多,对甲方有总包合同,对分包分供方也分别有分包合同,每个项目要签订上百份合同,涵盖各种类型,数量多、种类多、内容多。合同的管理包括谈判、起草、签订、归档、履行、变更等多个程序。基于上述原因,为了探索“数字员工”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应用,公司选取了“合同管理数字员工”作为第一阶段开发对象,进行了合同管理全周期对接。

“数字员工”开发需要通过电子化、信息化、智能化路径,首先以文本管理为中心,实现标准化管理,将合同台账、合同审批、合同编制等过程标准化。其次是将合同管理流程固化到特定系统上,建立合同标准化管理体系。如合同过程在线化、合同电子签章等。最后是基于AI、RPA技术构建合同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理体系,实现企业合同管理的过程自动化、流程智能化。

(二)实施运行

2022年末,B公司“合同管理数字员工”正式上线运行,该数字员工可以自动调取存储的合同文本,抓取过往合同数据,建立合同信息库,依托合同信息库,可以智能管理现有合同,调取相关数据,可以处理数据并录入相关报表,通过RPA实现自主填写系统账号、密码,识别数据并进行初步处理。可以根据模板初步起草合同、审核合同、比对合同文本差异、识别合同风险,在履约过程中实施跟踪合同应付、应收、财务开票信息自动关联审核、履约风险自动预警。

(三)实施效果

“合同管理数字员工”有效替代了重复的、机械性的工作,支撑了合同管理的各个环节。节约了财务系统、商务系统、法务系统、工程系统的人力,提高了合同起草、审核、审批、归档、履约各个环节的工作效率。初步统计,合同拟稿由原来的平均2小时降到平均20余分钟,效率提升约80%;合同审核时长由原来的30分钟/份降到近5分钟/份,节约六分之五;因风险预警、核心条款提炼、差异化条款识别,审批人员不再需要通篇浏览合同,使审批效率提高了4倍;合同比对由人工比对或者导入软件比对到一键生成;在用印前使用扫描系统进行扫描后比对,合同篡改风险规避90%以上;信息录入准确性100%,一条台账信息录入由原来的3分钟降到可以实时更新,大大节约了人工提取合同数据录入台账时间。从应用效果来看,“合同审核数字员工”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企业风险和成本,与合同管理岗位的配合实现了无缝衔接,人机协同效果突出。

(四)应用前景

随着开发的深入和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数字员工”的思考力及“情绪”也在不断发展和进化。从“ChatGPT”拒绝做婚礼司仪,并通过沟通接纳了这项“工作”可以看出,人工智能越来越贴近人类实际。在人力资源领域,公司的培训信息系统也可以应用“数字员工”给培训带来新的体验,知识智能提炼、课程智能分发、智能考卷、AI讲师等等都有很大的拓展空间。此外,公司内容信息系统较多也是各个建筑施工企业面对的一项难题,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互通、数据分析、报表填报等也可以采取“数字员工模式”,它可以7*24小时工作,而且不会出现数据错误。公司在财务系统中也进行了深度开发,包括报账、记账、报销等多项工作都可以使用“数字员工”,在报销过程中,职工可以打开软件拍一张发票的照片,数字员工可以后台自主进行发票验证,对比公司报销标准,自主填写报销单,一键提交审批,员工在报销过程中可以省去大量时间精力。此外,在商务系统、物资系统等领域也都有数字员工的用武之地。

五、“数字员工”应用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

作为一项人工智能产品,“数字员工”是一种技术工具,科幻电影会把人工智能的发展最终视为危险,就目前来看,“数字员工”是人工智能与RPA的基础融合,可以提供相关知识和信息,通过不断读取相关信息,扩充自身知识库和数据储备,最终实现在多场景中应用,并帮助解决企业的问题。“数字员工”可以被应用于各种场合,但它并不能直接参与到职场的决策和运营中,它只是一种协助我们进行工作的工具之一。因此,“数字员工”对人力资源管理不会造成挑战,我们重点关注人机协同以及使用数字员工对相关岗位职责、工作量造成的影响,如果采取岗位评价方式确定岗位级别,某些重复性、枯燥性的指标会有所变化。总之,“数字员工”将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伙伴。可以协助我们更加高效地处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提高招聘、培训、绩效评估等方面的效率,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复杂性。同时,这些技术还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识别和培养人才,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生产力,进而推动企业的发展和创新。

六、结语

通过B公司的“数字员工”应用实践,本文认为“AI+RPA+数据+机器人”模式可以有效替代高强度、高重复性、程式化工作,并且可以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工作准确度,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数字员工”属于定制化开发系统,需要企业标准化管理、信息化管理的有效支撑,每个“数字员工”都可能拥有自己的运算规则,但一定是基于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管理规程而诞生的。人才流失是建筑行业必然要面对的新局面,“数字员工”作为新的合作伙伴的时代已经来临。

猜你喜欢

数字智能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答数字
数字看G20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