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研究
——以韶关市始兴县沈所镇为例

2023-12-26肖林珊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28期
关键词:遗址革命红色

肖林珊

(中共始兴县委党校,广东韶关 512500)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1]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2]。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是活化的革命历史教科书,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教育价值、经济价值,是不可复制的宝贵财富。

始兴县沈所镇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素有“红色小镇”之称,先后获得“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国家级生态镇”称号。该镇地处始兴县域西部,距离县城约4 公里,全镇国土面积168 平方公里,共有11 个行政村,均已被确认为抗日战争或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沈所镇有20 处红色革命遗址,其中“红围”被列入广东省首批红色革命遗址重点建设示范点。

1 始兴县沈所镇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现状

近年来,在始兴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县委宣传部、沈所镇人民政府、县史志办、县文广旅体局等多个职能部门和团体对沈所镇红色资源开展了保护利用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

1.1 修缮红色遗址,加大保护力度

沈所镇为加大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力度,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对接,积极修缮提升沈所镇红色革命遗址群。其中,对中共广东省委机关旧址红围进行提升修缮,对八一村日新小学、外营围楼、中共广东省委干部自学班旧址冼屋围、始兴县抗战时期人民代表大会旧址得月轩围楼等红色革命遗址进行修缮展陈。目前,沈所镇有革命遗址20 个,其中展馆1 个、革命烈士墓1 个;省级革命遗址14 个,省革命遗址线索4 个;市级革命遗址2 个,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 个,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7 个,形成了以红围为核心,以中共广东省委地下交通站革命历史陈列馆、外营保卫战遗址馆、中共广东省委干部自学班旧址冼屋围等红色革命遗址为外围的“红围景区”[3]。

1.2 挖掘红色史料,打造红色精品

该县注重对红色资源的挖掘和保护,发动县委宣传部、县委党史研究室、县文广旅体局、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沈所镇政府等单位和团体,收集、整理并编著了相关著作。目前,有《中共广东历史(第一卷)》《中共北江地方史(1919—1949 年)》《中共始兴县历史(第一卷)》及其他县(区)的党史正本等记录沈所镇红色历史的党史正本,其他党史书籍有《始兴革命史迹通览》《始兴红色经典》《始兴县革命老区发展史》等,历史资料有《始兴革命历史资料选辑》《始兴革命斗争史》《始兴县志通讯》等。此外,编排了红色情景歌舞剧《红围颂》、舞蹈《红围·女人》《一盏红油灯》等文艺作品,艺术再现了红围红色文化精神。

1.3 盘活红色资源,赋能乡村振兴

沈所镇为了用好红色资源,助推乡村振兴,2021年末在外营村成立了沈所镇外营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专门从事乡村旅游资源、民间工艺及制品和休闲农业的开发经营。2022 年,八一村被评为广东省首批30 个省乡村研学旅行特色村。在此契机下,沈所镇外营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红色研学、红色旅游的发展。一方面,按照县镇工作部署,配合免费开放各红色革命遗址; 另一方面,与韶关广之旅、始兴古塘秋月等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研究设计研学手册,完善研学课程体系,按照市场调节价格收取讲解服务费,共同推动沈所镇创建红色文化旅游名镇。在沈所镇外营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的悉心经营和该镇的大力支持下,村里收益与往年相比得到了明显改善。

2 沈所镇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在始兴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相关职能单位对沈所镇红色资源展开了深入挖掘和保护利用,积极打造沈所镇红色文化亮丽名片。但受科研能力、资金保障、人才缺乏等诸多因素影响,沈所镇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还存在一些不足。

2.1 文化内涵挖掘不足

沈所镇红色资源挖掘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基本停留在阐述史实阶段,对红色文化精神内涵、当代价值挖掘尚不够深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发挥不明显。

2.2 开发层次相对较低

首先,资金不足导致保护开发难度大。该镇20个革命遗址,除红围、日新小学、外营围楼等旧址获得专项资金支持外,更多的革命遗址缺乏专项资金维护,影响红色资源保护开发力度。其次,对重要革命遗址仅进行了部分修缮,展览馆展示内容单一,多为图文结合的传统布展形式,目前只有静态展示,尚无动态演绎。最后,红色遗址配套设施有待完善。部分重要革命遗址置于露天环境,一方面难以抵挡日晒雨淋的自然侵蚀,另一方面无遮风挡雨的场所供人休憩,给参观学习者造成不便。

2.3 资源融合不够深入

红色资源尚未与当地特色资源、产业融合起来,红色旅游与红色教育培训未能融合起来,导致只有教育培训、研学,没有观光、购物、消费的发展困境,旅游团队留不住,消费乏力,难以拉动当地经济发展。

2.4 对外宣传点小面窄

沈所镇在对外宣传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宣传不够广泛、深入,公众对当地红色文化认知不深,红色文化品牌叫得不够响,知名度有待提升。

2.5 人才素质有待提升

一是缺乏懂市场、善营销、懂文旅、善策划的行业人才,以及高素质的讲解人才,从业人员主要为镇村工作人员。二是了解历史的老人相继离世,有些历史细节已难以得知。

3 进一步保护开发利用沈所镇红色资源的对策建议

3.1 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精神内涵

一是进一步发挥当地各类革命历史文化研究骨干作用,提炼红色资源精神内涵和价值。统筹县史志办、县委党校、县文广旅体局、县老促会等相关单位的力量,做好基础研究和挖掘工作。二是建立跨地区、跨行业、跨专业研究机制,积极搭建合作研究新平台[4]。有效整合各方研究力量和资源,推动形成系统研究红色资源的合力,如与韶关市南岭干部学院、韶关学院、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等开展协同研究与合作,从学理高度、历史厚度、哲学深度等层面形成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深刻阐释红色资源蕴含的革命精神、思想内涵及时代价值。

3.2 持续提升红色资源开发层次

3.2.1 强化资金保障支持

一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深入分析研究红色专项资金等政策,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红色旅游项目的资金支持,找准争取资金的切入点和发力点。二是拓宽资金渠道。积极探索创新,拓宽融资和招商引资等金融渠道,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及各类经济实体投资,广泛吸纳社会资金,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到红色资源挖掘、保护、利用中,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新模式,由单一的政府投入转变为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多渠道投入[5]。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债券的作用,对较为成熟的项目,统筹推进红色旅游专项债券。

3.2.2 丰富红色文化表现形式

一是增添科技元素,让红色文化活起来。“红色旅游+科技”逐渐应用在红色旅游景区,可引入互联网、3D、VR 等新技术,用声光电的有效结合生动直观呈现场景和历史事件,丰富和增强旅游中的互动性、体验性,让游客沉浸式体验革命先烈的艰难困苦与英勇无畏。二是增添活动形式,让游客参与进来[6]。可推出红色系列拓展活动,让游客体验发电报、译电文、背电台、穿军装、抬担架、投弹、扁担运物资、唱红歌等,体验战争岁月艰苦历程。做好资源整合,推出“红色旅游精品路线”,如祭奠革命先烈、吃忆苦思甜饭、观看红色影像、住红色民宿等,让游客从互动性、沉浸式和趣味性的红色教育活动中更多地触摸历史的温度与厚度。

3.2.3 加强周边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科学安排、规划周边的住宿条件和餐饮服务,健全住宿、餐饮、娱乐等设施建设,为游览者提供衣、食、住、用、行等各方面的便利,增强接待游客能力,提高接待档次;同时,在公用厕所、停车场和村居环境等方面进行引导和扶持,提升村容村貌[7]。搭建现场教学场馆,为参加现场教学的师生提供场所,确保一年四季不受天气影响均可开展现场教学。

3.3 积极促进红色资源与其他资源有机融合

沈所镇不但有丰富的红色资源,还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包括省级自然保护区南山保护区及铜钟寨。

一方面,可以与沈所镇自身的优质资源融合。沈所镇境内有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铜钟寨、稻虾共生生态种养扩展基地等,主要特色农作物有南方姜、赤松茸等。可将红色资源与生态资源有机地融合起来,打造“红绿融合”发展模式[8],延长沈所镇研学和旅游的线路和内容,让游客体验更丰富。还可打造沈所镇一日游精品路线,例如: 游客可以上午参观红色景区、听红色现场教学课,体验丰富多样的红色拓展活动;中午体验“忆苦思甜饭”,在红色民宿小憩;下午前往铜钟寨和南山保护区感受生态之美,在自然保护区听生态现场教学课,观赏农业风光,体验当地农民采摘、耕种等,参观了解非遗外营草席的制作过程;晚上体验“生态农家餐”,晚餐后唱红色歌曲,看红色影片,住红色民宿。

另一方面,可以与全县红色资源、绿色资源、古色资源,以及产业资源有机结合。沈所镇隶属始兴县,该县是联合国正式认定的千年古县,是远近闻名的生态名县、农业大县,先后荣获“中国最美小城”“中国绿色名县”“中国围楼文化之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中国生态康养胜地”“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等称号,境内有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岭南第一围”的满堂客家大围、广东省最大的现代化有机蔬菜生产基地,获评“广东省旅游风情小镇”荣誉称号的深渡水瑶族乡等,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可协调各部门单位力量,通过打造布局科学合理且富有始兴特色的精品旅游路线、研学路线,让文旅项目讲好“始兴故事”,让“始兴故事”吸引八方来客,力争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赋能始兴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3.4 切实加大红色资源宣教推介

3.4.1 发挥红色资源铸魂育人作用

一是抓好党员干部的红色文化教育。党校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应把红色教育作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必修课。可充分运用沈所镇红围、革命历史陈列馆等遗址,融入主题研学、户外拓展、生态感悟、农耕劳作等丰富的体验方式,就近开展沉浸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现场教学、情景党课等活动。鼓励党校教师积极参加韶关市党校系统广东南岭干部学院现场教学竞课并争取通过评审,纳入市委党校干部学院课程库。党校教师要在探索专题教学、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教学模式基础上,潜心开发打造红色精品课。

二是抓好对青少年的红色文化教育。县教育部门、学校共青团组织、少先队可充分利用本地红色资源,建立红色教育长效机制,因地制宜开辟“第二课堂”,每年分批组织学生参观革命遗址,聆听红色故事,开展丰富多样的红色拓展活动,让青少年了解家乡的红色历史,筑牢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切身体会革命的艰辛,明白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9]。

3.4.2 加强红色资源对外宣传力度

一是拍摄红色宣传片,以生动的视听语言,展示以沈所镇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和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二是网络宣传,通过抖音、微信视频、微信公众号、微博、各类网站等新媒体平台逐步推广宣传[10];三是活动宣传,通过举办红色文化系列活动,如红色主题展览、红色拓展活动、红色文艺演出等,让游客更了解当地的特色红色文化;四是旅游产品宣传,可推出特色旅游产品来促进旅游消费,比如,可推出红色主题旅游线路、红色文化研学线路、红色文化主题纪念品等产品宣传;五是邀请明星、网红达人等来现场拍摄宣传,增加景点的曝光率,进一步提升沈所镇红色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让更多游客来沈所镇研学、旅游。

3.5 着力聚焦红色资源人才培养

一是培养专业管理人才。可通过人才引进、购买社会服务、军转安置、招聘等方式,壮大红色资源管理人才队伍。

二是培养专业研究人才。依托县史志办、县委党校、县文广旅体局、县老促会等部门和团体,培养一批研究红色资源方面的人才,通过走访健在的亲历者,抢救性采集历史史料,深入研究红色文化资源的多重价值转化,为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提供高质量课题和决策咨询文章[11]。

三是提高现场教学教师和专业讲解人才素质。选拔政治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热爱本土红色文化宣传的青年担任讲解员和现场教学教师,并通过派往上级单位、全国有名红色教育基地、知名红色景区等参观学习,提升县党校教师现场教学水平,提升县“红喇叭”宣讲队讲解员素质,使其成为红色故事的精彩讲述者、红色精神的生动诠释者、红色文化的忠实传播者。

4 结束语

如今,沈所镇发挥红色资源优势,赓续“红色血脉”、塑造“红色品牌”、弘扬“红色精神”,正在打造全省红色文化旅游名镇。针对沈所镇在保护和利用红色文化中存在的问题,从内涵提炼、开发层次、产业融合、宣教推介、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以助力沈所镇传承红色基因,用好红色资源,打造红色主题鲜明、地方文化特色浓郁的亮丽的红色文化名片。

猜你喜欢

遗址革命红色
三星堆遗址
神秘的地下遗址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追忆红色浪漫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刘家庄遗址的跌宕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