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视角下辩论冲突话语的多模态研究
2023-12-26陈颖刘长江
陈颖,刘长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 211106)
冲突性话语普遍存在于人们的交际互动中[1],其指的是言谈互动中说话人的断言、批评、指责、指使、质问、反问等,可能引发听话人的对撞性反应[2],是话语分析的重点话题。到目前为止,学者已从多个视角对冲突话语进行研究,如束思祎[3]从不礼貌原则视角对冲突话语进行探究;毕卓、刘风光[4]基于仪式规程理论,探析外交冲突话语中回应性策略的实现方式及其特点;付佳慧、王丹[5]以人际关系管理理论为基础,探究冲突话语的成因。尽管现有研究已涉及冲突话语的多个方面,对冲突主体内在分析的关注仍然不够。同时,由于冲突沟通涉及语言资源和非语言资源[6],有必要对其开展多模态研究。据此,本文从理性视角出发,探究语言资源、非语言资源构建冲突话语意义的过程以及冲突主体理性的凸显。
从研究对象看,辩论冲突话语作为冲突话语的一种类型,目前对其研究较少。国外的总统候选人电视辩论是改变竞选势头的良机,因此历年的辩论都格外激烈,且双方围绕各种时代热点话题进行针锋相对的辩论,颇具话语研究价值。因此本文随机选取了2020 年某国总统竞选的一场上半轮辩论话语为语料,探究双方在激烈辩论冲突时的潜在理性和双方理性认知的摩擦碰撞,以期为人际和谐关系的构建带来一定启示。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问题
本文从理性视角开展研究,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1)辩论双方主要使用了哪些模态?
(2)在激烈辩论冲突话语中,理性如何体现在主体使用各模态构建话语意义的过程中?
1.2 研究方法及研究工具
基于张德禄[7]提出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框架,并根据辩论冲突话语的特征,将模态类型进行细分,主要选取两种模态类型作为研究对象,即语言模态和非语言模态。语言模态包括“句法”和“节奏”两种,非语言模态主要是说话人的“表情动作”。本文的分析工具采用多模态标注软件Elan6.4。
2 理性视角下辩论冲突话语的多模态研究
通过观察辩论视频选段及519 处标注,识别出辩论选手间冲突话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两种模态,即语言模态和非语言模态,并具体分析理性在冲突话语各模态中如何得以凸显。
2.1 理性在句法模态的凸显
语料分析显示,辩论双方在冲突过程中偏向于使用各种句法,且不同句法使用的频次也不相同。一方面能够表达和维护自己的理性,另一方面能够质疑和批判对方的理性。
2.1.1 理性在陈述句的凸显
辩论冲突话语主体在辩论时偏向于使用陈述句维护自己立场的有效性,同时陈述对方决策带来的后果,直面批判对方立场。
例1:
候选人2: If it was struck down, what happens?Women's rights are fundamentally changed.Once again,a woman may be told pay more money because she has a preexisting condition: pregnancy.And there are a hundred million people have this pre-existing condition.The insurance companies are gonna love this,so it is just not appropriate to do this before this election.
例1 中,候选人基于认知的事实性指出推翻平价医疗法案将损害妇女的权益,运用逻辑性推理指出,这将给商业保险公司带来巨大收益,因此他倡导维护平价医疗法案,侧面证明自己立场实践的有效性,符合认知理性提出的真实性与逻辑性的要求。同时,他也正面批判对方废除平价医疗法案手段的可行性,直接指出“在选举前这样做是不合适的”,体现出主体一定的工具理性。其话语具有一定的冒犯性,引起双方理性进一步的交锋。
2.1.2 理性在疑问句的凸显
疑问句除了对主持人的话语表示疑问外,多是在对方陈述立场时和对方陈述立场后出现,是冲突主体质询对方的体现。
例2:
候选人2:A tax code made him pay less tax than a school teacher makes because he can take advantage of the tax code.And he does take advantage of the tax code, that's why I'm gonna eliminate the Tax Cuts.And we're gonna eliminate those tax and make sure that we invest in the people who in fact need help,people who out there need help.
候选人1:But why didn't you do it over the last 25 years?
与直截了当的陈述句不同,反问句可用于隐蔽性策略攻击听话人,说话人借此可表达讽刺性的言外之意[8]。例2 中,候选人2 正面批判当前减税政策实践的有效性。候选人1 对此并没有给予正面回应,而是反问对方为什么不推行更好的政策。从语境及对方后续的回应可以判断出,反问句表面明示了“你可以推行更好的政策”的反义,其实表达出讽刺性的情感,也违背了评价理性的真诚性要求。在有效性和真诚性相互矛盾的情况下,候选人1 选择有效性而有意违背真诚性。
2.1.3 理性在感叹句的凸显
辩论冲突主体使用感叹句多是为了强调观点,从而吸引注意。
例3:
候选人1:I'm cutting drug prices.Drug prices will be coming down from 80% to 90%.I give you an example.I'm getting it for so cheap! It's like water!You wanna know the truth, so cheap!
在特定的语境下,说话人使用感叹句是希望引起听话人注意,并在听懂意思之后采取一定的行动[9]。例3 中,候选人感叹自己实施新的医保计划后,药品的价格将跟水一样低,以此证明自己实践的可行性。同时,运用感叹句使评委和观众信服也是主体工具理性的体现。
2.1.4 理性在祈使句的凸显
冲突主体在辩论中使用祈使句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为了吸引听者注意并强调自己观点,如“Look! ”,一是表达愤怒,如“Keep it up, man! ”。前者与感叹句类似,是主体工具理性的体现,后者将用具体例子进行分析。
例4:
候选人2:Keep it up, man!
候选人1: The people understand it.You've done nothing! They understand it.
上述对话中,候选人1 打断了对手的发言并正面批评其政策实践的有效性,于是候选人2 要求对方 “keep it up”,看似是要求对方继续加油并说下去,但结合语境可发现其实质是反对对方的话语,含有警告的意味。这种口是心非的话语刻意违反了评价理性的真诚性原则,引发冲突话语激烈程度的升级。冲突话语激烈升级阶段,双方后续话语很容易出现工具理性及认知理性的不足。
2.2 理性在节奏模态的凸显
在激烈辩论冲突话语中双方观点往往对立,很容易出现抢占对方话轮、干扰会话的现象,匡小荣将这种话语重叠现象称作争夺性话语重叠[10]。在辩论中,由于立场对立及情绪激动,一方坚持对话轮的控制,而另一方为阐述己方观点并反驳对方会抢夺话语权,这种为竞争说话权而导致的话语重叠是主体控制话轮的有效策略。
例5:
话轮1 候选人2:The point is that the president is also opposed to Roe v.Wade.That's on the ballot as well and in the court.And so, that's also at stake right now.The election is all...
话轮2 候选人1:You don't know it on the ballot? Why is it on the ballot?
话轮3 候选人2: Because...
话轮4 候选人1:Why is it on the ballot?
话轮5 候选人2:...on the ballot and in the court, in the court...
话轮6 候选人1:I don't think so.There's nothing happening there.You don't know her view on Roe v.Wade.
例5 的对话中,候选人1 指出对方如果反对合法堕胎权法案,这将影响他自己的竞选选票情况。到了第二个话轮,候选人2 连续使用了两个反问句,反问对方为什么会影响竞选选票情况。也就是说,候选人2 认为推翻合法堕胎权法案不会失去公众对自己的支持。同时,他为了争夺话语权而使自己与候选人1 的话轮发生重叠,主体的工具理性在这一过程中占上风。在接下来的几个话轮里,候选人1 为争夺话语权,再次使自己与对方话语发生了两次重叠。在所有三次话语重叠中,双方针对“是否推翻合理堕胎权法案”这一问题的观点针锋相对,互不相让,体现了认知理性巨大的差异。然而,张结根指出,这种理性的差异只是导致冲突话语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11]。上述对话中候选人2 坚持话轮的控制,重复强调推翻法案的影响,而候选人1 持续对话轮的争夺,以反诘问句批判对方立场,冲突持续升级。从工具理性和评价理性看,争夺者强硬的说话方式既不利于双方对问题的协商沟通,也不符合人际交往中互相尊重的原则,工具理性和评价理性有所缺失严重阻碍理性的沟通。
2.3 理性在表情动作模态的凸显
在冲突话语中,冲突双方的表情动作模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主体的理性。主体遵从自己的理性与交际目的,在冲突过程中进行理性的批判与协商。在整场大选辩论冲突的表情动作模态中,双方候选人运用最多的是手势模态,其次是头部动作模态,运用较少的是表情模态,本文主要关注双方候选人的笑容模态。除此之外,双方还运用了闭眼、耸肩等,这些模态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都能凸显主体的理性。
候选人在辩论过程中优先使用手势模态。Norris[12]将手势语分为4 种,分别是图画型手势、隐喻型手势、指示型手势和节奏型手势。由于图画型、隐喻型都与话语内容有关,本文将其归为一类:描述型手势。在建构激烈冲突意义的过程中,总结出手势模态发挥的作用主要有:(1) 对自己的理性进行解释、强调及辩护。如当候选人2 解释不同意对方疫情时期放开政策,是因为全面放开需要为企业提供足够的钱从而保证卫生防护设备到位时,其双手在身前展开并来回上下比画,强调自己实践理性的可行性。此处语言模态为主要模态,描述型和节奏型手势共同辅助语言模态发挥作用。(2)批判对方的理性。如当候选人2 指出对方在公共卫生危机中没有作为时,单手指向对方并上下移动,此处语言仍为主要模态,指示型手势强化语言模态的作用。(3)拒绝接受对方理性并退出理性协商,如两位候选人对于税收政策的看法产生严重分歧,候选人2 的手指向对方,在双方争执不下时手指向评委,示意评委讲话,放弃理性协商,此时指示型手势辅助语言模态表意。
除了手势模态之外,在辩论视频中候选人的头部动作较多,包括点头、摇头等,其中摇头的同时伴有候选人的笑容模态。在人际沟通的过程中,主体的头部动作通常会伴随面部表情出现,共同构建话语意义。总统是一种特殊的职业身份,因此候选人在构建话语意义的同时,也会考虑人际关系、交际双方的素质面子、身份面子等影响[13]。当候选人1 吐槽对方的疫情封闭政策时,候选人2 先是笑一下接着摇了摇头,虽然笑容违背了评价理性的真诚性要求,但维护了双方的身份面子,体现出主体的实践理性。另外,候选人的点头模态大部分是在评委讲话时出现,达到尊重节目秩序及维护自身身份面子的实践目的,也是主体理性的体现。
3 结束语
从理性视角出发,探析激烈辩论冲突话语中各模态的话语特征,增强了冲突话语理性分析的多维性,丰富了辩论冲突话语的研究视角。同时本研究倡导人际关系中理性的沟通,即在人际交往中遵循认知的逻辑性和事实性、实践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评价的规范性和真诚性,为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带来一定启示。当然,本文还存在许多不足,未来研究可以深入分析辩论冲突话语中语言模态与非语言模态在意义建构中的互动方式,及主体理性在此过程中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