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视野下中国古典舞“翻身”技术教学的创新研究

2023-12-26代天

河北画报 2023年22期
关键词:古典舞手臂技巧

代天

(武汉音乐学院)

一、探寻“翻身”技术技巧的奥秘

中国古典舞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存在形式,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融合了传统的戏曲与武术的精华,积累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审美追求。中国古典舞的训练分为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两个部分。其中,翻身的训练是存在于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中的技术技巧训练体系下的,是中国古典舞从业者的必备能力之一。

翻身其实就是动作元素“拧、含、旁提、仰、俯”等形态在肢体上更替的一种技术技巧形式。翻身是中国古典舞特有的一种技术技巧,它主要是通过肢体来表现中国古典舞中“拧、倾、圆、曲”等动作特征,也是中华民族对“圆”这一形状所赋予团圆、圆满、融圆贯通等精神层面上的追求与表达。所以,相较于其他舞种的技术技巧,翻身可以称之为中国古典舞中最具有民族特色、极具艺术表现力的技术技巧。本文基于翻身在中国古典舞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训练的重要性,从专业课堂的视角下分析“翻身”技术在肢体中的力量构成、运动方式以及运行路线。总结较为准确的训练方法以及策略,使其能够最大化发挥它的训练价值与艺术价值。

二、“翻身”技术技巧的分类

在以往的专业课堂教学中,翻身动作种类繁多,丰富多彩,而且根据不同舞蹈情境的需要,为了表达相应的情境或情绪还会产生不同的翻身技法,以及可以进行复合连接的复合性翻身技术。笔者对比后进行了归类,大致可以分成为两种大的类型,再在其中依照典型性进一步进行分类。

(一)常规应用型翻身

常规应用型翻身,顾名思义就是翻身训练中最基础的,运用最为广泛的部分。

1.踏步翻身

踏步翻身是需要下肢保持踏步蹲这个动作状态,手臂保持水平伸展,俯上身成90度为起始位置完成以头为点,以腰为轴,通过手臂带立圆,脚下交替碾动的基础上带动整个身体进行与地面平行的圆周翻转的动作。要注意特别强调第一个打手贴地,后腰时后背贴地,第二个砍手贴地的动作要求,从而达到身体在翻转过程中不起来,一直保持低重心的审美要求。

2.点翻身

点翻身是需要以手臂保持上下垂直,侧旁腰下弯90度为起始位置,配合脚下点步完成以头为点,以腰为轴,通过手臂带立圆,脚下交替碾动的基础上带动整个身体进行的连续性圆周翻转的动作。要注意特别强调两个旁腰的交替,从而达到身体重心连续反转过程中一直保持原点不前后左右移动的审美要求。

3.串翻身

串翻身是需要熟练的掌握前面的两种翻身之后再进行学习的。练习初期需要进行在高半脚尖的姿态下交替后踢的训练,再配合上身在踏步翻身的上身要求下进行移动重心的“立圆滚动”。要注意特别强调经过后腰时需要挑腰、挑胯、敞胸的身体状态,从而达到在连续移动重心翻转时整个立圆更圆更满的审美要求。

(二)非常规进阶型翻身

非常规进阶型翻身,需要按两个方面去说明:一方面重点指舞姿翻身——掀身探海翻身,另一方面指一些上述常规型翻身的进阶变体形态。

1.掀身探海翻身

掀身探海翻身是一种带有舞姿要求的翻身,通过身体拧的发力,使动力腿从旁起,经横叉位到探海,手山膀的位置上,然后在脚下主力脚半脚尖发力的同时,敞胸、拧腰到掀身探海舞姿上再完成一个“立圆滚动”的翻转。其具有丰富的民族审美性,而且在节奏的要求上是以舒缓,绵长为主,在充分的展现中国古典舞中对女性的审美特点,同时又赋予了动作本身极高的艺术表现力。

2.刺翻身

刺翻身是通过手臂平穿手带动身体进行的翻身,掏手经过腋下,然后上穿手单一或者连续性翻转动作。上身在翻转的过程中不能起来,头部、上身、手臂感觉像在“滚筒中”进行水平面滚动,下身与点翻身要求一致。

3.吸腿、反掖腿、端腿翻身

吸腿、反掖腿、端腿翻身是点翻身的进阶变体动作,整个身体在点翻身的要求下,进行下半身前吸腿、反掖腿或端腿的变形所完成的连续翻转动作。

4.串翻身接绞腿蹦子

串翻身接绞腿蹦子是串翻身的进阶动作,练习初期需要进行绞腿蹦子的单一训练,通过一只单脚前吸腿,一只脚蹬地发力,到空中双脚前吸腿舞姿的同时进行圆周的翻转的旋转动作。熟练后,上身可以与串翻身结合进行整体向右移动的串翻身连接绞腿蹦子或者连续性绞腿蹦子的练习。

三、专业课堂视野下“翻身”技术技巧的创新教学策略

在翻身类技术技巧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强调手臂的立圆路线,对身体的要求通常会总结为“立圆滚动”。但是每个学生对“立圆滚动”这一概念的理解是有参差的,这些理解上的参差会导致学生在学习“翻身类”技术技巧的过程中,自身身体对要求要领的接收产生混淆或缺失。使学生在实践“翻身类”技术技巧的时候只能够凭借着本能对身体的把控,去“套”老师的要求来完成这一技术。于是,在专业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在既有的统一要求要领下“翻身”这个技术在每个班级甚至每个人身上会体现出不同质量的问题。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教学策略来应对或解决上述发现的问题:

(一)翻身“翻”力的构建

首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相关知识传达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应当先引导学生理性的认识并构建自身思维对“翻”这一力量的理解与认定。其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要强调手臂立圆路线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身体躯干对“翻”这一力量的把握与运用。需要着重的强调第一个旁腰形成时的“制动”力量,使学生学会控制以及能够良好地利用身体自身的惯性。“翻身”技术只有准确的把握了第一个旁腰才能够良好的进行从第一个旁腰到第二个旁腰再回到前腰一整个“翻转”的过程。基于这样的要求之下,学生身体才能在表演翻身类技术技巧的时候实现真正的“翻”起来,进而更好的去解决目前较多学生会形成的手臂“抡”力对身体“翻”力的代偿问题。还能够更容易解决学生在学习翻身过程中所出现的:走肩膀、留肩膀、折肩膀等问题,使翻身类技术技巧在实践练习以及表演过程中更加稳定与美观。

(二)起范儿的“时间差”思路

翻身技术的开范儿问题是教学研究的重点、难点,多数年轻老师往往会寻找比较有经验的老老师去进行各类翻身的开范儿教学,以致于保证“翻身”技术的规范性。笔者基于这个现象进行研究后,认为翻身技术的开范儿问题的规范性和难点在于一个对翻身技术教学认识上的理解偏差。

在以往的专业课堂教学中,教学的主体以及客体都非常的注重“翻身”技术的完成结果,在教学中的所有关注点都会放在如何去纠正翻身技术完成“翻”的这个动作过程中的手臂立圆上,老师通常会尽量去要求学生把手臂路线做到更圆满、圆润的程度从而达到中国古典舞在“翻身”这类技术上的审美要求。其实不然,要想达到这个审美要求就必须要求老师着重关注甚至引导学生去关注一个点,那就是准备正式做翻身动作起范儿的过程。通过教学实践笔者总结了一个观点,那就是翻身技术起范儿的启动过程会直接影响翻身技术完成结果的质量。翻身技术起范儿的启动过程其实不是我们常规中认识的上下身同时发力去进行“立圆滚动”,而是需要先在脑中整理清楚手臂、中段、脚下以及留甩头之间的正确启动顺序与相互之间联动的逻辑关系,并且这个发力的时候身体是需要有一个“时间差”的思路存在。可惜的是我们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并不能直观的用眼睛观察到这一个小小的细节,因为基于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里对高超技艺性的要求下,学生在整个翻身技术的表演过程中技术的完成速度非常快,会使得我们在认知上自然地就认定在翻身起范儿的过程中身体是同时去发力的。这样就会导致身体没有一个充分的时间和意识去协调上身、中段、下肢三个部分良好有序的完成画圆的指令。造大多数同学在翻身的起范儿过程中身体直接拉横线而不是走立圆路线。身体各个部分不能协调并进,自然也就没有办法完成好相应的“翻身”技术。

所以,我们只要正确认识、利用并建立好翻身技术起范儿过程中的“时间差”思路,才有可能在课堂教学中去解决好“翻身”技术的开范儿问题。学会培养学生身体对翻身技术起范儿过程中的一个“时间差”思路,有了“时间差”的存在,身体才能更有准备的去做翻身技术中的“立圆滚动”,手臂也就自然的会形成带有审美要求的立圆,并且速度也会相应的快起来,呈现更高质量的“翻身”技术技巧动作。

(三)三圆合一的运动理念

中国古典舞被称作为画圆的艺术,是对中国传统人文思想的继承与体现,甚至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一种审美观照。“翻身”是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中最具民族审美特性的一类技术动作,能够充分体现中国古典舞特有的艺术之美——“圆”。在以往的课堂教学训练中,我们把“翻身”技术定义为使用头部、躯干、手臂这三个部分沿着纵轴进行翻转的圆周运动。上述定义虽然简洁明了的定义了翻身的基本概念,但是并未对圆周运动的具体范围给予清晰的表述,在此笔者认为应当对此做出一些新的补充。

从“翻身”技术这一动作的分析来看,头部、躯干、手臂这三个部分圆周运动的范围并不是统一大小,而是需要同时画三个不同大小范围的立圆。头部代表的是最集中的小圆,我们在以往课堂教学中通常会用“头为点”来作相关力量的表述以及要求。其实不然,而是需要引导学生清晰的认识到,在做“翻身”技术时应当保持头部在矢状轴的形态要求下,进行留头甩头翻转的圆周运动。因为它的力量非常的集中,所以表面看似为一个点,其实还是一个小立圆。然后,继续保持对手臂立圆轨迹的相关要求,在具体的翻身过程中,整个手臂需要伸展,拉直并互为始反的去指天、指地。通过中段的在矢状轴形态要求下的翻转带动手臂形成一个带有离心力的立圆,也可以称作为最大范围翻转的圆周运动。我们往往会忽略的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立圆,是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会通常会用以“腰为轴”来作为相关力量的表述或要求的圆。它可以总结为,以身体中段在矢状轴形态要求下进行“前、旁、后、旁、前”更替翻转的圆周运动,它范围应当规定于头的小圆、手臂大圆之间,笔者称之为中圆。

此外,从身体形态上分析来看,因为人的肢体是存在于三维空间内一个立体的物质,我们需要认识到小、中、大三个圆的存在是基于我们头部、手臂、中段这三个部位在身体上本身分布的位置,我们在具体的翻身过程中,需要清楚的认识到身体的三个部位并不是在同一个面上划这个立圆的。但是根据教学实践结果来看,我们并不能完全的割裂这三个圆存在的位置,还需要增加一条向头部小圆贯穿的力量也就是前面有所提及的身体失状轴的形态要求,通过贯穿的力量把这三个立圆串起来并挤压到以头这个小圆所在的同一个立圆面上,使小、中、大三个圆合并成同一个面的关系再统一进立圆翻转,笔者称之为三圆合一的运动理念。只有合理的构建出这种三圆合一的运动理念并且同时与这个贯穿的力量相结合,学生才有可能在具体的翻身过程中,不仅使身体能够清晰明了地画出相应的立圆轨迹,提高速度达到古典舞技术技巧所要求的高超技艺性,还能最大化的体现出中国古典舞对“翻身”技术圆满、圆润的审美追求。

四、结语

翻身作为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中的重要环节,在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在专业课堂视野下“翻身”的教学训练一定是带有规范、科学、系统的要求。只有通过专业的训练才能全面的提升身体肌肉的各项能力,实现高效的训练效果,甚至在课堂短句组合以及综合的舞台表演中更好的完成相应技术技巧呈现。综上所述,本文在专业课堂教学中摸索、总结了“翻身”技术的相关规律,为“翻身”技术的教学提供了一些经验。笔者自身对于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教学法的研究与探索还需继续钻研,以至于能够总结出更多更成熟的创新策略,为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教学法的建设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同时也为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训练的传承与发展之路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古典舞手臂技巧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承古之韵的当代“古典舞”
高校古典舞教学中的表演素质培养策略研究
手臂上的抓痕
开好家长会的几点技巧
指正要有技巧
论古典舞气息在古典基训课堂的重要性
提问的技巧
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的身韵教学
章鱼长长的手臂是用来做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