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院校文职教员队伍建设研究*
2023-12-26李荣孙华燕李迎春张来线
李荣 孙华燕 李迎春 张来线
航天工程大学电子与光学工程系光学工程教研室 北京 102200
0 引言
习近平主席在全军院校长集训讲话中指出,强军之道,要在得人。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全面实施人才强军战略,全面深化军事院校改革创新,把培养人才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要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教育引导广大教员坚定理想信念、加强理论武装、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加大领军拔尖人才、中青年骨干人才培养力度,培养一批知晓现代战争的名师。为了顺应国防和军队改革发展的要求,深化军事人力资源制度改革,全军自2018年起面向社会公开招录军队文职人员。由于军队院校部分学科专业与地方大学相兼容,因此成为文职人员岗位分布较广、聘用数量较多的单位。根据调研及统计,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文职人员更多地分布在各军队院校从事教育教学和科研相关工作。在当前战争形态向着信息化战争的高级阶段演变的关键时期,军队院校作为创新型高素质专业化人才的培养基地,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军校教育得以有效实施的主要力量是教员,教员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组织者,没有高素质的教员就没有高素质的教育,没有高素质的教育就难以培养出满足强军目标的高质量的军事人才[1-2]。因此,能否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文职教员队伍是能否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事关军校教育的发展与成败。
1 当前军校文职教员队伍建设问题分析
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的军队都建立了文职制度,大量使用文职人员。据调查,美国武装力量由三大块组成:一是现役部队,约占总体力量的30%;二是文职人员,约占20%;三是预备役部队,约占50%。目前,美军共有70多万文职人员。法军现有9.89万文职人员,约占总兵力的17%。不论是和平时期还是战争年代,文职人员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军队文职人员是以非直接参与战斗为主要特征,以非现役合同雇佣为主要方式,以保障军队作战效能和体系运行为宗旨的辅助性国防人力资源队伍,文职人员是很多国家武装力量构成中除士兵和军官之外的第三个基础性支撑要素。军队文职人员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高技术装备的不断涌现密切相关,能有力地促进军队职业分类制度的精细化和科学化,进而推动军队文职人员制度的建立与实施。
非现役文职教员作为军队院校的一股新生力量,是军队院校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军队院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先进军事理论和基础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是新时代军事人才的培育者。然而我军文职教员队伍建设虽然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创建到发展的过程,但由于发展历程短暂,在军队院校教育贯彻落实过程中面临不少矛盾与问题。
1.1 文职教员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
我国文职人员制度自2005年正式建立,文职人员制度实施时间较短,仍属于军队“新生事物”,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全军自2018年起面向社会公开招录军队文职人员,而招聘岗位和职级大多限制在初级和中级专业技术或管理岗位,导致新招录文职教员多为军校或地方院校应届毕业生,少数为具有一定工作经历的社会优质人才,年龄集中在30岁以下。因此,军队院校文职教员队伍整体偏向年轻化,他们虽然富有青春活力、教学态度端正、进取意识强烈,但刚刚走上教学岗位承担教学任务,缺少一定的教学理论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在与部队结合紧密的应用型学科领域,缺少学科带头人和高层次的学术骨干,无法对年轻文职教员实施有效的“一对一”传帮带,帮助年轻文职教员快速融入工作岗位、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2 文职教员实践教学能力偏弱
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深入推进,战争形态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未来战争形态主要由传统作战模式逐渐向信息化战争模式演变,新型作战装备作为战争形态的物质载体,随着科技的进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不断涌现。为了赢得未来可能发生的高科技战争,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新型专业化军事人才,军队院校不断引进国内外各类高学历人才,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文职教员数量不断增多,他们具备非常扎实的文化基础和专业理论功底,在专业知识和科研领域具有较强的优势。然而部分教员刚从地方或军队高校毕业便进入院校工作,基本上是刚走出校门便走上三尺讲台,没有足够的时间完成自身角色的转换[3]。部分文职教员只经过短暂的四十多天的岗前培训便走上教学岗位,对生长军官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解深度不够,不能正确、深刻地认识生长军官教育的特点及规律,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特点,这与“以学员岗位任职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教学理念相背离。教学内容与部队装备贴合度不高,“照本宣科、纸上谈兵”的现象比较明显,使得实践课堂教学的含金量大大降低,晦涩、难懂、乏味成为学员学习兴趣不够浓厚的主要原因。
1.3 文职教员军政素质偏弱
军政素质是指军事人才所具备的政治素养和军事专业知识技能的总和,是新型军事人才综合素质的核心。习近平主席指出,“名师必晓于实战”。优秀的军政素质和军事专业能力需要长时间部队生活的磨炼与培养,军队院校教育教学工作充满浓厚的军事色彩,文职教员作为军队院校师资队伍中的新鲜血液和活力因子,是学员了解战场、走向战场的重要引导者。然而现行军队院校大部分文职教员从地方院校毕业或直接从社会一般性工作岗位进入军队院校从事教学工作,其间几乎没有接触过部队生活,对部队的编制体制、作战训练和武器装配等情况了解不够,不能熟练操作和维护管理装备,无法完全做到面向部队、面向战场、面向未来,围绕实战搞教学;无法做到为战而教、为战而学、为战而研,不能有效实施学员岗位任职能力的培养,甚至出现学员所具备的装备知识与教员倒挂的现象。这可能导致部分新聘文职教员产生一定的心理落差与焦躁的情绪,容易陷入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尴尬境地,对高质量的教学进一步形成抑制作用。
1.4 岗位匹配度较低
目前,在文职人员招录过程中,会对其所学专业进行相应的限制,报考人员应当具有招考岗位要求的专业技术资格和职业资格,尽量根据岗位要求进行人才选拔,并且后期会对其专业进行严格的审核。但是军队院校专业技术岗位文职招考对象普遍以“985工程”、“211工程”或“双一流”高校毕业生为主,博士研究生学历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报考初级、中级专业技术岗位的不作资格条件要求,部分岗位甚至对性别作出了严格的限制,导致部分热门工科专业教学岗位如计算机技术与软件、光学工程、电子电路设计、信息与通信工程等专业招录“遇冷”,岗位缺编率高,长期没有新进文职人员入岗。据调研,某校文职教员缺编率高达70%,导致现编教员分身乏术,一人同时讲授多门课程,部分课程与其所学专业匹配度较低,例如光学专业教员讲授“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使其专业素养无法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同时影响课堂教学效果,降低教学质量,导致部分教员对其岗位认同感低。
2 加强军队院校文职教员队伍建设策略建议
自文职人员制度实施以来,我军文职教员已成为军队院校教学力量的主力军,肩负着培养强军人才的重要使命。文职教员岗位任职能力的高低影响到军队院校的教学效果,关系到军事人才培养的质量,将对我军战斗力建设产生直接影响。加强和改进军队院校文职教员队伍建设,是当前和今后军队院校建设的重要课题之一[4]。
2.1 积极创造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目前,从政策层面来讲,还没有完善的文职人员进修培训的具体制度。文职教员缺少到军队院校或地方高校进修深造的机会。随着知识的迭代更新以及军事技术的日新月异,文职教员知识陈旧和知识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日益突出[5]。
为了能够有效落实新时代强军的伟大目标,军队院校应该结合自身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为文职教员设计合理的职业发展目标,积极为文职教员创造进修深造的条件,将文职教员的个人发展目标和军队的长远发展蓝图相结合,加强文职人员在职培训和进修学习。一是可以选送优秀的文职教员到地方高校或军队院校相关专业进修深造,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科研工作的前提下,在职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进一步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从部队院校和现代科学技术中汲取营养,优化知识结构,加强实践锻炼,学习运用专业思维、专业技能、专业方法开展工作,使自身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跟上强军需要,以期更好地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创新型军事人才。二是定期加强文职教员工作业务骨干培训,积极为文职教员创造部队岗位锻炼、业务集训、联教联训的机会,通过集中研学文件、邀请专家授课、学习基地辅导录像等方式强化业务培训,提高文职教员的履职尽责能力,让文职教员更加熟悉部队装备维护维修,强化文职教员的实践实战能力。三是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文职人员的成长发展和作用发挥离不开良好的工作环境,良好的工作环境能够使人发挥出最大的价值。文职人员初入军营,对陌生环境及陌生体制充满困惑,此时极易形成心理落差与自我怀疑,影响其工作积极性及创造性,因此亟须对其进行关心爱护。领导班子及现役干部需要对文职人员有明确清晰的定位,为其创造良好舒适的工作环境,以更宽的视野、更新的理念和更大的魄力识才、育才、用才,使其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多了解和关心文职人员的工作及生活困难,最大化地激发其工作的动力与热情,增强其归属感。
2.2 建立完善的部队代职制度
与普通地方院校教师身份属性不同,文职教员姓“军”,在军队院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为部队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优秀军队人才,要求文职教员必须对部队装备、作战训练情况等军事活动有充分的了解,这样才能增加其“军”味,更好地做到聚焦作战育人才[6]。然而当前还没有为文职教员制定的类似现役军官到基层部队任职代职的相关政策文件,可以借鉴现有现役教员部队代职制度,出台文职教员部队代职规章制度,增强文职教员对部队的认识和了解,让文职教员更加直接地融入部队,感受军营生活,同时及时了解部队作战训练及先进武器装备的发展情况。军队院校应该积极作为,为文职人员创造到部队代职锻炼的机会,有计划有选择地安排文职教员骨干到基层部队代职,真正了解基层部队的岗位任职需求,解决学员学习痛点问题。上级机关应积极做好与部队的沟通协调工作,畅通文职教员锻炼渠道,安排文职教员到非作战专业相关岗位学习装备操作与维护,了解部队武器装备发展现状及训练需求,协助部队演习和训练,与部队共同开发课题及科研项目,真正将专业理论与军队实践相联系,更好地承担起军队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除此之外,军队院校与院校之间,各军种之间,军队院校与科研所之间,军地之间应积极建立项目合作、教员互聘、参观见学、培训辅导等活动,多措并举,拓宽文职教员的成长渠道,实现人才的结构优化与良性互动,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具备较高专业理论水平及实践能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2.3 建立特色的考核激励制度
文职教员考核评价工作是军校教员队伍管理的重要环节。当前,军队院校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教员考核评价机制,较好地促进了教学质量及科研学术水平的提升。然而文职教员的考核结果仅简单地分为“优秀”“称职”“不称职”三个等级,优秀比例为60%,该考核方式不能科学有效地对文职教员进行多元化、多层次的评价。学校考核组应进一步完善文职教员考核评价机制,切实紧密联系文职教员岗位实际和专业层次,构建科学合理的量化考核指标。将文职教员完成的课时量、教学质量评价结果、教学比武竞赛、教学成果奖等作为考核评价指标,加大其权重系数。同时参考文职教员论文发表数量和质量、科研项目、发明或国防专利、教材编写、软件著作权撰写等业绩,作为考核增量性指标。学校考核组应根据文职教员个人述职、民主测评、个别谈话、实绩分析等获得的结果,全面、准确、客观地评价文职教员工作实绩,对文职教员进行综合评定,同时征求纪检、审计等部门的意见,了解文职教员的平时表现,作为补充印证,力求对考核对象作出公平公正的评价。
3 结束语
全面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着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必须加强文职教员队伍建设,军队院校文职教员作为我军战斗力的重要构成要素,其队伍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军培养战略的贯彻实施。本文从军队院校文职教员的进修深造、部队代职以及考核激励等方面阐述了文职教员队伍建设的策略建议,期望文职教员队伍能够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为部队培养能打仗,能打胜仗的高素质军队人才,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