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医院”走出城乡医疗服务优质共享新路径
2023-12-26徐高清奚经龙章古月张文雄
文/ 徐高清 奚经龙 章古月 张文雄
重塑机制、下沉资源、打通末端,将“行走的医院”项目与乡村巡回医疗服务深度融合,让优质医疗资源更好的惠及山区群众
衢江区作为浙江省山区26县之一,山区占区域总面积的70%左右,60岁以上人口占比26.75%,山区库区老年人群就医不便,优质医疗资源总量不大、下沉不畅等问题突出。近年来,衢江区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理念,依托农工民主党的党派资源优势,出台全国首个“行走的医院”地方标准,将“行走的医院”项目与乡村巡回医疗服务深度融合,“行走的医院”覆盖全区所有自然村,重点服务5万余名山区群众,辐射服务40多万衢江百姓,在实际运行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对山区26县提升乡村医疗服务质效具有较高的借鉴推广价值。2022年,衢江基层就诊率67%、区域就诊率91%,分别比2021年提升了1.71个、0.57个百分点。
主要做法
(一)进村入户、下沉资源,破解山区群众出行不便的困境
优质资源下沉乡村,实现“看病远”到“看病近”的转变。身体不便、路途遥远,是阻碍农村山区群众就医的“两座大山”。通过实施“行走的医院”项目,每个乡镇卫生院配备巡回医疗车或电动巡诊车,组建健康服务队直接开进乡村,群众不出村即可享受便捷的医疗健康服务。自2022年8月运行以来,累计上门诊疗2万余次。
优秀团队进村入户,实现“看病繁”到“看病易”的转变。出行繁、流程繁、检查繁,是农村山区群众外出就医的“三大难题”。通过实施“行走的医院”项目,群众只需通过电话或者微信公众号等方式预约,乡村医生开着巡回医疗车、背着智能助诊包走进老百姓家里,针对常见病、基础病、多发病进行初步筛查、诊断和一般治疗,并对诊疗结果提出健康指导建议,让群众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就医拿药、健康随访、健康体检等优质医疗资源服务。2022年,家医签约率57%、十类重点人群规范签约率89%、老年人健康体检率78%,与实施项目前相比分别提高了14个、4个、8个百分点。
优惠政策即时享受,实现“看病贵”到“看病省”的转变。交通费、挂号费、检查费、医药费是农村山区群众就医的“四大负担”。“行走的医院”项目实施后,村医免费上门诊断、50-100个三甲医院专家号免费义诊,将优质医疗服务送到群众家中。老百姓不仅省去来回车费、专家挂号费、检验检测费等费用,还换来家人的省心和放心。同时,实行公立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两慢病免费服药等惠民政策,2023年以来为患者减少支出2000余万元,大大减轻了老百姓就医负担。
(二)重塑机制、打通末端,破解基层医疗资源不优的难题
构建巡回医疗体系,改善乡村医疗设施条件。深入推进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合理规划建设布点,投入1500余万元,全区建成政府办村卫生室达83个。在此布局上,通过配置巡回医疗车、全科医生助诊包并搭载医疗智慧管理系统,完善乡村医疗设备配备,改善医疗硬件条件。其中,包含常规检查化验设备,可开展血液化验、超声、心电图等30余项检验检查服务,基本满足农村地区一般性巡回医疗、健康普查、公共卫生服务的作业需要,实现医疗资源可移动、可携带,累计开展检验检查3万余项次。同时,配有“行走的医院”系统、医院信息系统等平台,开展健康检查、远程门诊、公卫服务等功能运营调度,实现医保实时刷卡报销,极大优化支付流程、减轻就医成本。
完善全科医生制度,提升乡村医疗队伍素质。针对基层全科医生短缺等问题,实行“区招、乡管、村用”的用人制度,将分院全科医生下沉到村卫生室,目前已为村医队伍补充78人。以“行走的医院”为纽带,创新全科医生培养制度,加强与北京等知名医院合作交流,2022年,选拨7名骨干医生赴相关医院进修。理顺全科医生管理体制,在聘用管理上,对基层全科医生优先安排编制;在拓宽职业发展上,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在薪酬待遇上,基层全科医生工资水平不低于区级医院同等条件临床医师,让全科医生安心、放心、称心。
搭建远程诊疗体系,提高乡村医疗服务水平。2021年6月,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中西部振兴与发展办公室与衢江区政府签订民生帮扶项目合作协议,国家标准化心血管诊疗中心、国家智能骨科疾病诊疗示范中心于2023年6月全面落地,推动高水平医院新技术新项目精准下沉。同时,区乡村三级医疗机构接入“行走的医院”远程问诊系统,根据基础疾病村医诊治、复杂疾病区级医生诊断、疑难杂症三甲医院专家远程会诊的标准,实现不同医疗机构间互联互通互动,累计开展远程诊疗3000余次,打通群众健康分级诊疗“最后一公里”。
(三)标准引领、系统推进,破解乡村医疗质效不高的症结
坚持特色发展,构建亮点鲜明新模式。立足衢江地域狭长、山区库区偏远的实际,聚焦城乡医疗资源要素下沉、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提质、城乡优质医疗服务共享,探索“行走的医院”+巡回医疗服务模式,实现基础医疗上门、医疗资源升级、远程诊疗有方。
坚持标准引领,打造规范管理新样板。基于工作实践和前期调研,衢江区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探索发布全国首个“行走的医院”乡村巡回医疗健康服务地方标准,并计划逐步申请升级为省级地方标准和国家标准,将“衢江标准”推广至浙江全省乃至全国,推动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做法,持续为全省及周边地区树立标杆样板。
坚持结果导向,激发工作落实新动能。充分发挥考核的引导作用,制订以团队管理、团队任务、服务质量相结合的考核标准,并将全科医生参与巡回医疗与职称晋升、年度评先评优、外出进修学习等挂钩,不断提高“行走的医院”医生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行走的医院”工作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改革创新成效
打破“医生坐诊、群众上门”模式,变“群众跑”为“医生跑”。在所有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配备巡回医疗车或电动巡诊车,老百姓预约后乡村医生背“包”上门服务,为农民提供现场诊疗、检查化验、健康普查等医疗健康服务,实现常见病的早发现、早诊治、早恢复。
打破“辗转各地、寻医问药”模式,变“在院诊疗”为“在线诊疗”。依托医生工作站终端,接入远程问诊系统,建立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等知名三甲医院和衢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等区级医院专家组成的远程医疗专家库,提升基层疑难病症诊治能力,免除患者长途跋涉异地就医之苦,有效降低医疗开支,提升医疗服务。
打破“重复就诊、重复检查”模式,变“多头检”为“检一次”。实现全区24家公立医疗机构检验检查互认共享全覆盖,减少了跨医疗机构就诊的部分重复检验93项、检查180项,有效规避了对患者的二次损伤,实现简化就医环节、缩短等候时间、减少就医负担的目标。
主要经验启示
以技术成果补充基础建设,促进医疗发展降本增效。往常,要推动基层医疗能力提升,一大重要举措就是新建医疗用房。“行走的医院”借助科技力量,在原有村卫生室基础上,将30余项检验检查项目集合在助诊包内,实现了“一个包”代替“一栋楼”的效果。同时,通过远程诊疗盘活分级诊疗,突破时间空间限制,为从上到下的医疗机构搭建互联互通的交流平台,促进医疗资源优质共享。可见,在民生事业发展中,要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应用、新产品,以小成本、小代价推动民生服务大提升、大优化。
以多元参与替代单打独斗,促进优质资源精准下沉。衢江区借势农工民主党人才荟萃、专家云集的资源优势,借力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中西部振兴与发展办公室经验丰富、模式成熟的平台优势,整合力量、集聚资源,引入国家级医学中心精准帮扶工程和“行走的医院”数字化村卫生室援助项目,实现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下沉,合力推进卫生健康现代化建设。可见,基层党委、政府要注意加强与各民主党派的联系和沟通,依托各党派智能密集、联系广泛、资源丰富的优势,谋划民生事业发展道路。
以统一标准规范发展运行,促进创新举措行稳致远。一项创新举措,若未形成一套可供复制和参考的规范化标准,不利于长期规范发挥,也将影响进一步的复制和推广。衢江区探索发布地方标准,通过明确医疗装备设施标准、医疗团队配置标准和巡回医疗服务标准,总结出具有衢江特色的“操作运行指南”,推动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做法。可见,标准化建设对于一项工作的推动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