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环境下的人物报道新探

2023-12-26张安浩

新闻世界 2023年11期
关键词:淮南笔者

○张安浩

都市报的新闻内容贴近百姓,深受读者喜爱,但受版面限制,一些新闻稿件见报时,字数非常有限,往往记者采访了很多内容,却无法在报纸版面上全部呈现。而都市报集中力量做新媒体,大力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让记者能够尽情写作。作为晚报记者,笔者采写了不少人物故事,在每次采访中,除了做好文字采访外,还用相机多角度拍摄新闻图片,用手机拍摄视频,每篇稿件都首发于新安晚报社旗下的安徽网和大皖新闻客户端,由于人物报道较为生动,被广泛传播。本文以笔者采写的人物报道为观察对象,分析人物报道在互联网传播中的得失成败。总的来说,新媒体环境下的人物报道,应用心深挖百姓故事、用力收集身边题材、用情打磨每个故事、用全媒体来传播故事。

一、用心深挖百姓故事

《新安晚报》的办报宗旨是“为老百姓办,给老百姓看”,这就要求记者要深入基层,讲好百姓故事,特别是讲好“小人物”的故事,需要记者有捕捉这些好故事的“新闻眼”。

日常生活中的人物故事很多,记者在寻找人物报道的线索时要用心,可以从其他媒体报道中寻找新线索,深挖身边的百姓故事。

2022 年8 月底,淮南当地媒体报道了一条消息:淮南市文明办公布2022 年二季度“淮南好人”,有17 人(组)入选。笔者注意到对每位“淮南好人”都有一句简短的介绍,其中一位淮南市潘集区架河镇先丰村村民杨秀美,对她的介绍是“七旬老母亲照顾残疾儿子,用爱撑起温暖的家”。

“七旬老母亲照顾残疾儿子”,老人的儿子是先天残疾还是后天残疾?如果是后天残疾,儿子是怎么残疾的?这其中肯定有故事。另外,老人照顾儿子多少年,这在公布“淮南好人”名单时没有说;老人是先丰村村民,一位农民,家里的条件估计也不会很好,这个家庭靠什么生活?一位70多岁的老人是怎样照顾残疾儿子的?这些疑问催促着笔者想去弄个清楚。于是,笔者采访了杨秀美老人。

杨秀美所在的村庄在淮南较为偏僻的架河镇,笔者找到她家,通过采访得知这个家庭的不幸。2007年的一天,杨秀美的大儿子安云锋在工地上干活时摔伤腰椎,导致下半身瘫痪,失去劳动能力。第二年,老伴因肝癌去世。2018年,她的小儿子也因肝癌去世。之前,老伴和小儿子可以帮助杨秀美来照顾瘫痪的安云锋,如今,这个担子全落在了她身上。安云锋还告诉笔者,15 年来,母亲一直像照顾刚出生的孩子一样照顾他,生活起居全是母亲在打理,是母亲又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笔者在采访中看到杨秀美家门口有辆三轮车,问她买这辆车是不是带安云锋出门用的,意外得知杨秀美患有严重的风湿病,导致她行动不便,特别是每到阴雨天的时候,腿就痛得很厉害,三轮车是她每天出门代步用的。她家现在没有劳动力,耕地只好流转出去,为了贴补家用,她每天都骑车出门打工,到村里一个作坊里做雨伞的配件。

在结束采访后,杨秀美骑上三轮车出门要去村里的作坊打工时,笔者看到她养的爱犬阿黑跟着她跑,送出一段路。杨秀美告诉笔者,每天出门,阿黑都会伴着送出她一段路,这个画面很温馨,笔者拍下了这个镜头。

作为全媒体记者,除了为报纸供稿,还要为网站、客户端供稿,所以在采访时,笔者用相机从多个场景、多个角度拍摄了大量新闻图片。2022 年9 月14 日,稿件在《新安晚报》A05 版以《妈妈在,家就在》为题整版刊发,受版面限制,只用了5张图片,当天的封面导读,另外配发了一张题为《有妈在,家就在》大图。但是,2022年9月13 日,在安徽网“大皖看点”栏目下,以《淮南七旬母亲照顾因伤致瘫儿子15 年打工贴补家用乐观面对生活》为题重点推出时,文字稿发了约1500字,因为网站用图不受版面限制,同时配发了10 张新闻图片,稿件发出后,受到不少读者关注。此稿被报社评为当日好稿。由此可见,只要用心深挖百姓故事,好新闻就在身边。

二、用力收集身边题材

新媒体环境下的人物报道,要考虑点击率和传播率,这就要求记者用力收集身边题材。笔者在平时采访中,总会留心一些身边的人物,暂时没时间写,也会记录下来,找一个合适的时间去采访,并且在采访前,提前做好功课,初步了解一些被采访人的故事,免得采访时被动。

比如,2023年1月10日,淮南市公安局举行警营开放日,笔者受邀前往采访,在枪械展示现场,看到一名女警熟练地向市民介绍着展示的各种枪支如何使用,笔者在现场拍完新闻图片后,再想询问这名女警姓名的时候,她因为有事已提前离开了现场。笔者把女警的照片传给公安局宣传处,询问女警姓名,准备配图片说明用的时候,得知她叫马伟伟,是淮南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反恐防暴突击大队队员。

在现实生活中,女警很多,但女特警不多,在女特警中做反恐防暴突击队队员的更是不多。笔者初步了解到,反恐防暴突击大队是特警中的特警,狙击手、排爆手等都在这个大队,有重大警情处置或者抓捕重大犯罪嫌疑人时,这个大队经常配合别的警种出任务,而马伟伟出任务和男队员一样,因为他们平时的训练没有区别。

笔者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人物题材,便把这个线索记了下来,特意赶在“三八”妇女节前夕,对马伟伟进行了采访。

2013 年,马伟伟从警校毕业后进到淮南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反恐防暴突击大队,每天和男警员一样都要10公里户外越野,回来后在健身房再进行器械训练。除此之外,每年还有3 个月的封闭训练,好在她过去生活在农村,平日里就像个假小子,成天和一帮男孩子玩耍,草里逮过蛇、树上掏过鸟、塘中摸过鱼,警队里的训练她都能咬牙挺过来。

笔者看到马伟伟右手拇指和掌心有厚厚一层泛黄的老茧,她说这是每天训练长短枪互换射击时,打开手枪保险和握枪磨出来的。

2023 年3 月7 日,安徽网“大皖看点”栏目以《淮南女特警马伟伟:从农村走出的“火凤凰”》为题推出对马伟伟的报道,这篇新闻稿配图用了9 张。由于这篇稿件题材突出的是“女特警”,又赶在“三八”妇女节前夕这个节点刊发,加上配图拍摄的是持枪训练场景和手上握枪磨出的老茧等特写镜头,非常吸引读者,此稿被报社评为当日好稿。

2022年11月中旬,笔者在和朋友聊天中得知,淮南78 岁的曾家英老人在退休后的26 年里,每月都把工资大部分捐出去,资助贫困学生和灾区,当时想这个线索如果真实,这26年里肯定有很多故事。

在分析这个题材时,笔者列出了几个问题:老人曾经做什么工作?她捐出大部分退休工资,家人态度怎样?26 年里,她捐了多少钱?有捐款的凭证吗?带着这些问题,来到曾家英家中,听她讲述爱心捐助的故事。

曾家英老人于1996 年退休后,就开始长期资助省内外很多贫困学生,帮助这些孩子们完成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业,每个月只要退休工资一进工资卡,她只给自己留下500 元生活费,其余的工资全部寄给贫困学生,26年来,曾家英累计捐款100余万元。

曾家英还是位“公益达人”,因为家中的事情都由老伴和子女解决,她平时也有很多时间,就经常跟着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和其他志愿者走村串户参加公益活动。曾家英的子女们都支持老人的行为,认为只要老人开心就好。

在老人家中看到相关部门和单位给老人每次捐款出具的捐款证明和汇款凭证,这些凭证证实了这是一个很好的爱心捐助故事。2022 年11 月17 日,安徽网首发了《淮南古稀老人26年捐资逾100万元爱心助学》稿件,当日,《新安晚报》A06 版也整版刊发了这篇稿件,淮南市文明办专门以此稿内容上报材料,曾家英老人被评为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

三、用情打磨每个故事

笔者在采写人物故事过程中,总会考虑网络传播的力量,在写作时用情打磨每一个故事,让人物故事去感动读者。

胡梦秋是一名退役军人,一次偶然机会,笔者在淮南退役军人事务局听说了她的事迹。她是Rh阴性血,有这个血型的人非常稀少,她在10 年的时间里,共5 次参加无偿献血,挽救过3名危重病人生命。

采访得知,胡梦秋在部队服役时,参加部队组织的无偿献血,才知道自己血型是Rh阴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熊猫血”。从部队退役回到家乡后,她专门到中心血站献血,并备案了自己的血型,如果有人需要,可以随时打电话通知她过来献血。

看到胡梦秋手里有4 本献血证,上面记录了她从2008 年至2018 年间共有5 次无偿献血,2018 年10 月3日的那次献血让她记忆最为深刻。

当天,一名Rh阴性血的孕妇遭遇车祸大出血,急需输血抢救生命。正在休产假的胡梦秋得知血库告急后,不顾自己刚生过孩子,立即把怀中的孩子交给母亲照看,穿上外套就赶到血站献了300 毫升血,使孕妇顺利得到救治。

胡梦秋说,她曾是一名军人,既然献血能拯救生命,只要用得上,她就会义不容辞。笔者在她身上看到了军人的风采,她的事迹让人感动,带着对她的崇敬之情,经过细致打磨,安徽网以《“熊猫女侠”胡梦秋:10年间5次无偿献血,挽救3名危重病人生命》为题,在2023年1月17日报道了她的故事,也感动了很多读者。

同样,今年36 岁的淮南东方医院集团凤凰医院助产护士胡常引八年两次捐髓救人的事迹感动了笔者,也感动了很多人。笔者听说她的故事,来到医院采访她时,她刚从产房接生完出来。

胡常引是安徽省首例两次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她为了挽救刚生过一对双胞胎的患者,隐瞒了自己多个不适合捐献的身体状况,在住院期间,忍着诸多不适,成功完成了捐献。《只为坚守生命承诺!侠女胡常引八年两次捐髓救人》这篇2500 多字的稿件于2023 年5 月10 日在安徽网上首发,让人们在护士节前看到了一位心中有大爱的护士。

四、用全媒体传播故事

新媒体时代,很多传统媒体文字记者重新定位,转型为新媒体记者,这样,视频拍摄不再是文字采访的附属品。

当前,很多报社为了给传统纸媒引流,开始利用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等平台发布稿件,流量显著增加。这说明优质新闻也需要好的平台来传播,这也要求记者在采访前要做好选题策划,尽量选择广大网友较为关心爱看的新闻点展开。

在新媒体环境下,笔者在拍摄人物故事视频前,会根据已掌握的基本信息,提前策划,构思好一些场景,现场采访时再根据新的内容进行调整。

比如2022年11月15日,笔者采访上海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阜阳工务段淮西线路车间检查工区工长朱磊,就提前多天做策划,先电话与朱磊沟通,了解他每天的工作流程,具体做哪些工作,通过了解的内容先构思拍摄画面,不打无准备之仗。

检查工区的工作比较特殊,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工人们每天5 点多就要从家出门,6 点10 分集合点名,确认人员、工具、材料后,交代作业计划和作业命令,安全员全程监督。

当天凌晨5 点多,天还未亮,笔者跟随着朱磊来到工区,按照事先了解的工作流程,拍摄图片和视频。在拍摄过程中,笔者发现朱磊在工作中,平均5分钟就要2-4次俯下身子,双膝跪在钢轨上,检查钢轨的高低、水平、轨向等几何尺寸,这是笔者事先没有了解到的细节。笔者听朱磊同事说,朱磊长年累月跪查钢轨,双膝都跪出了老茧,笔者临时增加拍摄内容,在朱磊回到办公室后,让他撸起裤腿露出双膝,看到他的膝盖下方有两处明显的老茧,笔者当即拍了特写镜头,并且在写稿时,以《线路工人朱磊:跪查铁路钢轨,膝盖磨出老茧》为题,突出了膝盖磨出老茧这个新闻点。此稿在2022年11月21日的安徽网发布,用了12张新闻图片,拍摄的视频也同步在安徽网、大皖客户端上播发。

因为《线路工人朱磊:跪查铁路钢轨,膝盖磨出老茧》是根据报社策划做的“实干兴皖”专栏稿子,所以在视频制作中用了几十个镜头,较为全面呈现了线路工人的辛苦。但根据笔者近几年做的人物报道体会,一般的新媒体视频拍摄素材总长度原则上不超过2分钟,镜头数在12 个以内;视频所配的文字内容,应控制在20 句、两个段落以内,以简要介绍新闻内容为主,整个视频要求以能够在网友不看文字说明的情况下,通过视频了解全部新闻内容为标准,这样方便网友观看,也有利于新闻传播。

另外,当下的抖音、快手,基本上都讲究“短平快”,所以素材短而精是重点。笔者在拍摄结束后,会根据实际情况对拍摄素材进行简单筛选,内容类似的,挑选最优质的一段进行编辑,这样也能提高编辑效率。比如,笔者拍摄的《安徽淮南“天使”胡常引,八年两次捐髓救人》视频,在2023年5月12日的安徽网、大皖新闻公众号上播发,整个视频全长21秒,只用了5个镜头,以胡常引自我介绍捐髓救人的经历为主,把主要内容简短呈现出来,便于网友观看与传播。

猜你喜欢

淮南笔者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投稿须知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投稿须知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两个新发现的不等式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CRADLE OF TOFU BY DAVID dawson
民国时期淮南经济近代化的历史进程及特点
安徽淮南地区秋冬茬番茄育苗技术探讨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