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国电影的人民性表达

2023-12-26欧阳丽花黄楚新

传媒 2023年22期
关键词:人民性英雄人类

文/欧阳丽花 黄楚新

人民性是我党文艺方针的根本属性。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以人民为中心而创作,努力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新时代中国电影将“人民”摆在创作的首位,坚持以人民为创作对象,为人民提供作品,从而涌现了一大批深受人民喜爱的优秀作品,如《战狼》系列、《我和我的……》系列、《唐人街探案》系列、《长津湖》系列等,这些创作吸引了当下广大观众,满足了广大观众的欣赏喜好,成了传得开、留得住的中国电影。

一、人民性表达是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在新时代电影中的继承与发展

人民性在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如《尚书》中的“保民”、《论语》中的“济民”、《左传》中的“亲民”、《孟子》中的“民贵”、《道德经》中的“民本”思想,以及宋明理学的“民吾同胞”等完整的民本思想学说。尽管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与人民性有所区别,但以“人民”为主体是同质的,可见人民性源远流长。创作新时代电影作品的导演以满足当下人民的需要为创作导向,以“保民、济民”的题材内容进行新时代的人民性电影表达,如《长津湖》《八佰》《我不是药神》《峰爆》等都以“保民”“济民”的主题内容,进行一种“亲民、为民”的电影拍摄,吸引着大众参与观看,其广大人民的高参与表明这些影片是创作者为当下人民所拍摄。他们以呈现新时代内容继承和发展中国的人民性文化传统,如《平凡英雄》《老百姓是天》等都以关注当下普通人的生活,践行创作者“民贵”的文化思想传统;《海的尽头是草原》《中国机长》《中国医生》《黄大年》《勇敢的你》《你是我的春天》等都以新时代当下人民所想所盼为拍摄内容,进行新时代“民本”“民吾同胞”的文化传统表达。由这些影片的内容拍摄所见,这些创作者以关注当下人民生活的热心、维护当下人民正当权益的初心使命、感知当下人民冷暖的真心实意,不仅让新时代电影成为继承发展人民性文化传统的创作成果,也让这些延续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影片,实现其创作意义。

这些电影作品以反映当下人民生活的影像内容,进行与时俱进的人民性表达,并以这样的影像表达延续历史文化传统。具体体现在时空的现实性延续和时间的历时性延展两方面,这样就使作品不会因时间的断裂对观众感觉造成不适而“不进入”或“进入不了”影像观赏场域。可见,人民性表达在“黏合”过去和现在时间的逻辑中,对新时代电影作品与观众的“接受”关系发挥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要的电影才是有意义的创作,创作者以关注当下人民的生活内容,进行与时俱进的人民性表达具有符合创作意义的必然性,因人民性是一个结合当下而不断发展的创作思想。在近现代历史文化语境中,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提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思想。这不仅确定了“人民”在文艺创作中的主体地位,也以文艺服务于“工农兵”为对象的人民,表明文艺创作的人民性是注重时代内容、承载时代任务,传播时代精神的创作方法。因“工农兵”作为中国现代历史国家民族存在发展的主要依靠对象,成为当时文艺服务的人民主体,以“依靠谁为谁服务”的历史唯物史观,体现人民性与时俱进的中国思想。

改革开放后,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得到了极大提高,邓小平在第四次全国“文代会”上提出“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进一步强化“人民”在文艺创作中的“主体”地位。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并在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与党同心同德、与人民同向同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号召文艺工作者在文艺惠民、文艺活动、文艺创作等方面做出积极贡献。总书记结合当下时代现实的需要,强调社会主义文艺本质上就是人民的文艺,并以人民性作为评判文艺价值目标的重要标准,将文艺的“人民性”视为社会主义事业取胜的关键,不仅进一步丰富并发展人民性文艺思想,也为新时代的文艺创作提供了具体指引。这就要求新时代文艺不仅要为人民服务、还要呼应时代需要、服务大局、服务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党同心同德、与人民同向同行,即在围绕时代主题、传播时代精神、承载时代内容中实现其人民性创作,如《十八洞村》《一个都不能少》《2020 我们的脱贫故事》《我们在梦开始的地方》《青春作伴好还乡》《我和我的家乡》等。

二、新时代电影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了人民幸福感和获得感

新时代电影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时代内容,进行服务于当下人民的影像创作,如《我不是药神》《发财日记》《奇迹·笨小孩》《人生大事》等,以诉求公平正义、关注自身生老病死等当下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问题,进行“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影像叙述,为可能或正在遭遇生活困难的普通人提供生活参照。《发财日记》里面的小宝、马露、张大爷等,《无问西东》里面的鹏鹏、佳佳、李光耀等,《穿过寒冬拥抱你》里面的武哥、阿勇、夏晓等,这些普通人以积极乐观、向阳而生的精神状态面对生活,展现在日常生活中勤劳、勇敢、善良、坚定、执着的精神品质。再如,影片《送你一朵小红花》里面的韦一航与马小远,尽管他们都患癌,深受病痛与绝望情绪的困扰折磨,但他们努力而认真地活着,并以友善、勇敢、真诚的生活态度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奇迹·笨小孩》里的景浩起初为妹妹筹钱治病而努力工作,到后来为了帮助那些患难朋友而努力奋进的感人故事,呈现了普通人平凡而细腻、真挚而深广的情感,并以这样的情感叙述触动着观众的情感软肋,鼓舞着人们追求真、善、美。这些反映普通人生活的影片创作,满足了人民对充满爱与温情生活的渴望,激起人的生命能量,给予那些在生活中遭遇困难或正在经历人生打击的普通人,以战胜苦难的勇气和力量,并激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新时代中国电影不仅对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加以反映,还对普通人的道德情感加以关注,如《无问西东》《攀登者》分别以普通个体追求真善美、攀登理想高峰的道德情感、人生信念,表达普通人超越自我的精神探寻。《无问西东》里说,“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自己心底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他们的爱与风华,只问自由,只问盛放,只问深情,只问初心,只问勇敢,无问西东”等,以深入人的精神世界为人民大众提供幸福感知。影片《穿过寒冬拥抱你》《流浪地球》分别以救助他人、拯救人类的主体形象,以爱“他人”或“人类”的善举,塑造“大我”或“大国”精神,进行“强国”赋能下的新时代影像叙述,也以这些影像增强人民感知幸福生活的能力。

三、新时代电影满足了人民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增强了人民文化自信和精神动力

习近平指出,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人民创造历史,历史造就英雄。今天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更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但同时,前进道路上仍然存在各种风险挑战,时代需要英雄。新时代中国电影为呼应这一时代精神,创作出一批礼赞祖国、赞颂英雄、纪念英雄的作品。这类影片以特定历史时期、特定历史事件为题材,展现英雄人民为铸就“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民族复兴之路、强国之路,历经艰苦卓绝、奋不顾身的战斗。《浴血广昌》《勇士》《四渡赤水》《金刚川》《八佰》《长津湖》等影片都以战争的残酷或惨烈再现英雄人民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彰显民族、国家的气节与希望。这些新时代的战争影片由恢宏震撼的战争场面,残酷的战争经历,可歌可泣地诉说一个个英雄的故事,如《金刚川》以志愿军与敌机拼杀的惨烈场景,以那些穿梭在枪林弹雨中的英雄战士,激发着人们强烈的爱国情感;影片《八佰》里护旗、送电缆的普通战士或群众,都以崇高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视死如归的决心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英雄挽歌,这些战争影片以残酷的战争场景、鲜活的战斗形象提供“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的影像感知。

新时代中国电影以呼应时代的需要,涌现出系列优秀战争影片,如《东北抗日联军》《铁血抗联之血战松山涧》等以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在林海雪原、冰天雪地的极端环境下,浴血奋战十四年之久的英雄事迹为影像内容,以此展现那些不屈不挠的战斗英灵,并以他们无论在何种残酷战斗环境,经历何种惨烈的战争,他们都能以战斗不已的决心和信心,为民族和国家勇往直前。创作者以那些英雄人民的战斗精神、爱国情怀激励着今天的人们,特别是在信息化时代,全球化趋势日益强化,国与国之间往来密切,以无处不在的联系呈现无处不在的矛盾,以高科技主宰国家发展命运的当下,民族和国家同样面临着更严峻、更持久的“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的民族和国家如何发展?如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这些关系到民族生死攸关的生存发展问题,促使当下需要与过去一样的坚强意志力、崇高的爱国情操,更需要战斗堡垒,筑就民族的钢铁长城。为此,新时代这些战争影片以英雄人民的战斗历程呼唤今天的人们无论面对何种危机和挑战,都要始终坚信“没有什么困难是中国人民不可战胜的、不可逾越的”。《长津湖》里面的志愿军在天寒地冻缺衣少食的极端严酷环境下,坚守阵地奋勇杀敌,服从命令视死如归,以英雄人民的顽强意志雕刻了奋勇前行的民族丰碑。《中国营长》中的赵崇德,《东北抗日联军》中的杨靖宇、赵一曼、赵尚志等,《太行山上》中的郝梦龄,《百团大战》中的彭德怀、左权等,《建军大业》中的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贺龙、刘伯承、叶挺等,他们以战斗不止、奋斗不已的战斗精神为民族独立、为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而谋幸福、谋发展。这些电影作品以反映英雄先锋人物的创作,引导全社会人民了解英雄故事、感知英雄情怀、领悟英雄精神,从而营造出崇尚英雄、敬仰英雄、争当英雄或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风尚,强化了英雄人物的精神主体建构,坚定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文化自信,呈现文化强国赋能下的电影表达。

四、新时代电影满足了人民对美美与共世界的期待,助力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创作新时代电影作品的导演以坚定的人民立场,深入时代肌理,创作强化人民主体精神力量的影视作品,以增强文化自信回应新时代国家民族应对危机和挑战的力量。比如,《战狼》《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等影片,以积极参与世界事务的主体形象面对人类共有难题,以一种主人翁的责任感、使命感参与全球治理,为解决人类共有难题团结协作、勇敢而坚定地贡献中国力量,传递“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精神、中国理念,传播中国文化、中国形象。为促进全人类共同发展而践行中国文化理念,尤其是在面临俄乌冲突、疾病、环境污染、气候变暖、恐怖袭击、毒品危害、霸权主义等威胁和阻碍人类世界和平发展的形势下,创作新时代电影作品的导演创作这类题材影片,以当下中国人民具体生动的生活影像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进行形象展现,为体验“和谐与共、天人合一、共生共存、和合与共”的中国文化传统提供了影像感知场景。《战狼2》中的冷锋为干儿子(黑人孩子)“要带回母亲”的意念,与其返回险境一起经历生死的情感,呈现了中国人在与他人相处时,既超越了国界又没有种族歧视,不仅将“和和与共”的文化理念实实在在地落实在当代人民的日常生活中,也以新的影像内容践行了“人民性”表达。《红海行动》以蛟龙突击队不惜一切代价,阻止恐怖分子制造全球性核污染、避免危害人类的故事,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发展观,影片表明任何个人或国家地区的发展都是世界整体的一部分,创作者以不放弃任何个人和国家利益的努力,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理念。2019年上映的《流浪地球》也将叙述视野放置于人类世界整体发展之上,影片叙述中国以担负人类世界整体发展的责任,以主人翁的姿态主动联络各国地球联合政府,而展开救援地球的行动,表达人类命运与每一个个体息息相关的意识,以中国人心系亲人、祖国和全人类世界的深情,提供全世界都应该是亲密无间的亲人、朋友,以中国人与他人(亲人)、与祖国(国族)、与人类(世界)关系图景,彰显中国人民以“和和与共、天人合一”的宇宙世界观及豪迈的文化自觉自信。《外太空的莫扎特》同样也以一种全新的主体意识传递中国人对艺术、对人如何形成创造性思维,人如何全面自由发展等人类共有的价值问题进行影像思考。《独行月球》以独孤月被遗忘在月球上的自我想象,展现关于人类命运和自我牺牲的深刻寓意。

这样的题材类型影像,塑造为促进人类社会共同发展,而不怕被遗忘、不怕牺牲的主体形象。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展现一个担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体,以“人类”世界这一主体叙述,建构最广泛、最基础、最真实的人民性。这些新时代电影创作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域下,进行中国“人民”主体精神建构的创作,不仅有力地展现了中国人作为世界的一部分与世界各国一道“共担责任、美美与共”的担当使命,传递了“和和共生、协和万邦、天下为公、天人合一”的宝贵精神,也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美好世界的期待,助力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呈现出最广泛、最基础、最真实的人民性表达。

猜你喜欢

人民性英雄人类
试论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
英雄犬
把牢信访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重走英雄路
绛红英雄谱
立法人民性的四条实现途径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