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当凌绝顶

2023-12-26孙继业

山东文学 2023年11期
关键词:封禅泰山

孙继业

登泰山之道有多条,东有古御道,西有桃花峪,南有天外村,北有后石坞,幽奥峻秀,各有特色。其中,从红门到南天门为中路,沿途风光秀丽,古迹众多,是泰山人文和自然景观最集中的经典线路。如果没走过这条路,那还不能算爬过泰山。老夫聊发少年狂,不顾炎热及随行劝阻,决意从中路徒步登山。

从御座宾馆出来,隔壁就是岱庙,这里是古代帝王祭祀东岳大帝的场所,是中国四大古建筑群之一。从岱庙北望,只见一座巍峨的大山拔地而起,那便是“五岳独尊”的泰山。

信步穿越岱宗坊、一天门、孔子登临处等石坊,迎面有座高大的红门,这里是泰山的山门。红门分东西两院,东院为佛门,供奉着笑口常开的弥勒佛;西院是道观,为泰山圣母碧霞元君中庙;中有“飞云阁”相连,阁下为拱门,登山通道穿行其间。

从红门向上,前面有座门楼式建筑“万仙楼”,下层为拱形门洞,上有正殿三间,是万历皇帝为皇太后还愿敕建,祭祀着王母娘娘和列仙。从万仙楼拾级而上,盘路两侧依次有“万古凌霄”“洞天福地”“渐入佳境”等碑刻。看到路边有一块神秘的“䖝二”石刻,游人们情不自禁地驻足猜测。其实,“䖝二”是个字谜,是繁体字“風月”字心省略了外围偏旁,隐喻此地“风月无边”。

在盘道右前方,有座斗母宫,分前中后三院。前院中间有个“天然池”,内有双泉喷涌。池东有寄云楼,建于悬崖之上,上面是环廊式楼阁,可在此品茗休憩,品尝泰山女儿茶的韵味。此处原为女道观,嘉靖年间与邻近尼姑庵合并。中院正殿供奉北斗众星之母“先天斗母大圣元君”,故称“斗母宫”;配殿祭祀观音菩萨,佛道合一,体现了泰山兼容并包的胸怀。后院大殿供奉着泰山老母,院内香烟缭绕,经声回荡,给人以庄严神秘之感。院外泉水环绕,注入飞龙涧,形成三潭叠瀑奇观。

再往前走,有座三官庙,里面供奉着天官尧、地官舜和水官禹。三官庙东侧的盘路上有座石坊,上书“经石峪”。经石峪位于龙泉峰下的山坳里,翠峰围抱,溪水环流。在二千多平米的石坪上,自东而西镌刻着佛教经典《金刚经》,字径逾50 厘米。历经1400 多年的山洪冲刷和风剥雨蚀,如今仍存1000 余字。

经石峪石刻结体之大、规模之巨,堪称“天下第一”,是现存规模最大的佛经摩崖石刻,被誉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其笔法跳跃,点画峻厚,骨力遒劲,笔锋犀利,以隶为主,兼有楷意,行云流水,独成一体。刻石未署年代作者,成为一个千古之谜。郭沫若先生来此观赏后,留下了“经字大如斗,北齐人所书”的诗句。然书刻者究竟何人,至今尚无定论。

从经石峪返回主道,不远处有个水帘洞,隐于悬崖之下,飞瀑垂珠,如带若帘,传说这里是“水帘洞”的原型。附近还有傲来峰、猴子石、南天门、玉皇顶、王母池等场景,从李白“朝饮王母池,瞑投天门关”诗句看,这些古迹应早于《西游记》产生的时间,不知吴承恩游泰山时是否受到过启发?

从这里到中天门,山势越来越陡,沿途有高山流水、万笏朝天、柏洞、壶天阁、回马岭等景观。盘道两旁古柏参天,遮天蔽日。在酷暑夏日,穿行其间,顿感凉爽。登上中天门,视野豁然开朗。站在栏杆边,仰观岱顶,莲花峰危崖万仞,南天门形如天阙,门下天梯倒悬,令人不寒而栗。至此行程过半,体力有些透支,一度想放弃步行,改乘索道。但半途而废心有不甘,一行人又继续前行。

由中天门至云步桥路段叫“快活三里”,久登盘道忽逢坦途,确实令人快活。沿倒三盘下行有一泉,崖壁上书“玉液泉”,与王母泉、广生泉并称三大名泉。泉水甘冽,相传能延年益寿,古称“神水”。泰山有三美,白菜豆腐水,其中泉水就是三美之一。

在快活三里北头有座石桥,高悬如虹,云雾萦绕,人行至此如在云中漫步,故名“云步桥”。石桥下临深壑,壁立如削,这就是泰山三大断裂带之一的云步桥断层。百丈崖瀑布似一条白练从云间倾泻而下,溅沫迸珠,生云化雾,蔚为壮观。

自云步桥沿阶而上,有座五大夫松石坊,坊西有古松,枝干虬劲,郁郁苍苍。据《史记》载,秦始皇封禅泰山时中途遇雨,避于树下,因护驾有功,被封五大夫。秦时官爵有二十级,五大夫位列九级,也算高干了。古松北侧山崖上有株“迎客松”,长枝下垂,似躬身迎客。迎客松北双峰对峙,这就是被乾隆誉为“岱岳最佳处,对松真绝奇”的对松山。山两边的松树,东边的朝西长,西边的往东长,遥望相对。

对松山北有双峰夹道,旧称“云门”,十八盘自此开始。虽然全长不足一公里,但垂直高度却达400 多米,有1600 余级台阶,倾角七八十度,近乎垂直,分为慢十八、紧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三段。其实十八盘并非只有十八个盘道,而是古人在此立了十八根柱子,并用铁链连接以方便上山,故名十八盘。

从慢十八向上,山越来越高,路越来越陡,登山杖叩击石阶的清脆声音和游人粗重的喘气声交织在一起,双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在熙熙攘攘的游人中,忽然发现有个挑山工夹杂其间,年约五旬,古铜肤色,消瘦身材,挑着重担,艰辛前行。那微驼的脊背,想必是长年负重被岁月压弯,但依然迈着坚毅的步伐负重前行,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进。泰山之雄伟,尽在十八盘;泰山之壮美,尽在攀登中。

三步一停,五步一歇,终于来到了升仙坊。回首来时路,人在云雾之上,轻烟如织,衣袂缠云,宛临仙境。升仙坊两侧有两座险峰,东为“飞龙岩”,西为“翔凤岭”,两峰陡立,崖壁如削。十八盘夹在两峰之间,举目仰望,似云梯高悬,这就是被誉为“拔地五千丈,冲霄十八盘”的“天门云梯”。乾隆皇帝当年至此也不禁感叹:“傥来忧乐亦多矣,试问山川略异乎。昂首天门三万尺,到因步步积工夫。”

在紧十八西侧悬崖上,有悬空巨岩,如佛头侧枕,高鼻秃顶,慈颜微笑,名“迎客佛”。这时,仰望天门,近在咫尺,门若悬空,陡崖欲坠。虽已疲惫不堪,但两侧悬崖上“如登天际”“努力登高”等题刻却在激励着我们继续攀登。

终于到达了南天门,头顶上有座红墙琉璃瓦的阁楼式建筑,飞檐斗拱,气势雄伟,天门洞开,两边有“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楹联。站在南天门上,俯瞰叠嶂群峰,已然伏于脚下,这时才真正体会到了诗仙李白“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的快感。

南天门,是神话传说中天堂的正门,是人间和仙界的交界处。跨入南天门,就算步入天庭了。从这里到碧霞祠的一段较为平缓的路,称为天街。一阵云彩飘来,人在云雾之中,如同踏云驾雾,飘然若仙,不知是人间天上,还是天上人间。

在长约千米的天街上,有不少饭馆、商铺,就似悬在天上的一条街市。店门上的招幌,还依然保留着古风。小店里琳琅满目,最让人难忘的是泰山名吃——煎饼卷大葱。干黄的小米煎饼,卷上大葱、甜酱,香脆可口,令人垂涎。

一阵微风吹来,顿感丝丝凉意,山上山下温差较大,如同两重天。如果想看日出,不妨在此租件大衣。十几年前,曾陪同波兰参议长博鲁塞维奇先生登泰山,他穿上中式军大衣,兴奋得手舞足蹈。那次还有幸看到了雾凇奇观,奇形怪状的树枝上银装素裹,像玉树琼枝,楼阁宫阙在虚无缥缈的云雾中若隐若现,如临仙界一般。

在天街坊附近的岩石上,有块世界地质公园标记。泰山形成于28 亿年前的太古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岩石之一,质地坚硬,纹理分明,古朴厚重,不仅有重要的地质价值,更有深厚的文化内涵。相传泰山石能镇宅辟邪,有石来运转之寓意,“泰山石敢当”“重于泰山”“稳如泰山”“泰山北斗”等美誉,使泰山石成为四大名石之一。在孔子庙东侧的山岩上,还有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标志碑。泰山不仅为“中华十大文化名山”之首,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全球首例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

天街的东首,就是著名的碧霞祠,始建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距今已逾千年历史,是泰山顶上最大的高山古建筑群,也是华东地区建筑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道教名观。气势恢宏,巍峨严整,白云缭绕,金碧辉煌,宛若天上宫阙。祠以山门为界,分南北两院,由香亭、御碑亭、大殿等十二座大型建筑组成。正殿五楹,重檐八角,殿顶由360 垄铜瓦组成,以象周天之数。盖瓦、鸱吻、戗兽、大脊、碑亭等均为铜铸。檐下高悬乾隆御笔“赞化东皇”和雍正御笔“福绥海宇”巨匾。

殿内雕梁画栋,金光璀璨。正中神台上供奉着碧霞元君金身,凤冠霞帔,慈颜端庄。碧霞元君是道教女神,也是民间女神,全称“天仙圣母碧霞元君”,民间俗称“泰山圣母”“泰山老奶奶”。据道教经典《太上老君说天仙玉女碧霞护世弘济妙经》载,碧霞元君受玉帝之命,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永镇泰山,助国裕民,济厄救险。大殿左右为东、西配殿。东配殿供奉的是眼光娘娘,能治百病,保佑人们心明眼亮、身体健康。西配殿供奉的是送子娘娘,掌管人间生儿育女之事。泰山女神福佑众生,香火旺盛,上山朝拜的信众络绎不绝,碧霞祠周围的树上,挂满了祈福还愿的红布条。

从碧霞祠往上,远远望见“大观峰”上有许多高大的摩崖石刻,其中最大的一块是唐摩崖。在绝壁如削的石崖上刻有唐玄宗李隆基封禅泰山时亲笔书写的《纪泰山铭》,碑高13.3 米,宽5.7 米,全文1000 余字,飞龙蟠首,金光闪闪,为泰山上最大的摩崖石刻。通篇隶书,字体遒逸,文辞典雅,既有汉隶古风,又显盛唐气象,有很高的书法价值,被誉为“高山摩崖之最。”

唐摩崖东面是“宋摩崖”,是宋真宗封禅时留下的《登泰山谢天书述二圣颂功德铭碑》。历代封禅大典,必须在国家统一、国泰民安的盛世,出现祥瑞之兆时才能举行。北宋在澶渊之盟的背景下,宋真宗导演了“降天书”的祥瑞闹剧。后代帝王为了防止此类造假现象,泰山封禅从此画上了句号,封禅大典改为祭祀。

大观峰西侧有两个榜书大字“云峰”,是康熙皇帝御笔,下面的诗刻是乾隆诗二首。乾隆皇帝前后11次东巡,其中六次登上岱顶,留下了170 余首诗、130 多处石刻。旁边还有“天下大观”“壁立万仞”“登峰造极”“置身霄汉”“俯仰乾坤”“五岳之宗”等榜书大字,俨然成了一个书法艺术露天博物馆。

沿大观峰盘道上行,在东南方有座日观峰。峰北有巨石横出,斜刺苍穹,名拱北石,是泰山的标志,也是观日出的最佳位置。泰山日出是泰山四大奇观之首,因山上常常云雾缭绕,日出奇观难得一见。我曾多次登临泰山,但只有一次看到日出。

遥想当年蜜月旅行,携夫人夜半登山,拂晓赶到日观峰,早已黑压压地挤满了人群。举目远眺,东方天际云海茫茫,漫无边际,只有几个山头露出云端,时隐时现,心里一下凉了半截。正在担心无缘日出之时,云海之上忽现一线晨曦,撕破了黎明前的黑暗,渐渐地由灰暗变成淡黄,又由淡黄变成橘红,不一会儿,便把天空燃烧得彤红。一轮火球从云层中喷薄而出,宛若飘荡着的宫灯冉冉升起,须臾间,金光四射,群峰尽染,漫天彩霞,色彩斑斓,令人叹为观止。游人们沸腾了,有喊的,有叫的,欢声笑语响成一片。第一次登泰山就有幸看到云海玉盘和泰山日出两大奇观,那美好的回忆至今难以忘怀。

这时,忽听身后有人喊:“看,佛光!”循声望去,只见云雾缭绕的碧霞祠上空,出现了一个内蓝外红的彩色光环,中间有个神秘的人影若隐若现,如同佛像头上五彩斑斓的光环。导游说:“这是泰山罕见的奇观碧霞宝光。”其实,这是云雾中的水分子在阳光反射下形成的一种衍射现象,古人不明白其中的科学原理,以为是碧霞元君显灵,也许这正是碧霞元君法号的由来吧。

在通往岱顶的必经之路上,有几块巨大的岩石耸立,上有“五岳独尊”榜书题刻,成为新版人民币背景图案之一,不少游客争相拍照留念。

沿盘道上行至主峰之巅,就是泰山极顶玉皇顶了。上有玉皇庙,红墙碧瓦,里面供奉着众神之帝玉皇大帝。走进庙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院中的“极顶石”,上立一碑,刻有泰山真行图和高度。正殿两侧门柱上有副对联霸气侧漏:“地到天边天作界,山登绝顶我为峰。”

院西侧有“古登封台”,这里是历代帝王设坛祭天的地方。据史书记载,秦始皇、汉武帝、光武帝、隋文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康熙、乾隆等13 代帝王亲登泰山封禅祭祀27 次,还有24 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岱顶原有镇山之宝秦始皇所立《泰山秦刻石功德铭》碑,由丞相李斯篆书,后移至岱庙。附近还有通“无字碑”,高达6 米,奇怪的是碑上并无一字,相传为汉武帝所立。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先后八次封禅泰山,认为丰功伟绩无法用文字表述,因此立此无字碑,千秋功罪,任由后人评说。

在玉皇庙东侧,有迎旭亭,站在这里可观日出。西有望河亭,在此可赏晚霞夕照、黄河金带胜景。极目齐鲁,风烟万里,黄河如带;俯瞰群山,群峰拱岱,状若伏丘,确实感受到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和意境。

其实,泰山在五岳之中算不上最高,只能屈居第三,为何号称五岳之首?据六朝《述异记》载,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升仙后头朝东方化为东岳,腹部化为中岳,左臂化为南岳,右臂化为北岳,足部化成了西岳。因东岳为其首,于是便成了五岳之首。

当然,这只是神话传说而已。放眼望去,北自燕山,南至长江,东到大海,在广袤的华北平原上,拔地而起的泰山一柱擎天,是当之无愧的群山之宗。古时没有海拔测量工具,全凭目测。泰山与周围平原丘陵相对高差最大,因而直觉上显得特别高大。而海拔居前的华山、恒山立于1000 多米的黄土高原之上,相对高差显得不如泰山雄伟。

窃以为,还有个重要原因,泰山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相伴五千年华夏文明,集国家兴衰于一身,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了国泰民安的一个象征,成为百姓崇拜、帝王封禅、名人题赞、佛道敬仰的神山,推崇到了五岳独尊的神圣地位,被誉为天下第一山。

猜你喜欢

封禅泰山
“因事立体”的封禅文
“封禅”与“登极”:中国传统政治宣誓制度的“天道”视域
泰山之行
泰山日出
《登泰山记》的打开方式
汉武帝封禅
泰山封禅
泰山崩于前,你瞟一眼
泰山的形成
泰山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