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预警监测,写好全国统筹新篇章

2023-12-26杨海波陈汝军

中国社会保障 2023年9期
关键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江苏省

■文/杨海波 陈汝军

自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实施以来,改革举措稳步推进,在增强养老保险基金互助共济能力,促进养老保险基金平稳运行,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全国统筹的实施还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容易产生一些风险隐患,需要及早梳理应对。本文深入分析江苏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运行情况,研判全国统筹对江苏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影响,提出化解运行风险的举措,以期更好地促进江苏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运行情况

一是养老保险基金运行稳中有进。2003 年至2022 年,全省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年均增长17%;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年均增长16%;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从2003 年的90.25 亿元增长到2022 年的4675.72亿元,除2020 年因疫情减免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导致基金累计结余有所下降外,其余年份基金累计结余均逐年稳步增长。截至2022 年年末,全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3829.11 亿元,支出3198.67 亿元,累计结余4675.72 亿元。

二是政策逐步规范统一。2021 年,江苏省对《社会保险法》颁布以来国家层面出台的新政策和现行有效政策进行系统梳理,出台新的《江苏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规定》,实现养老保险政策全面系统集成,为进一步增加政策系统性和完备性,以及规范统一全省政策打下坚实基础。针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补缴这一管控重点,2021 年,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江苏省财政厅、江苏省税务局印发《江苏省规范完善补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办法》,实现全省补缴政策规范统一。

三是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运行有效。2020年,江苏省政府印发《关于规范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的实施意见》,形成一个完整的省级统收统支的制度体系。通过采用“两下一上”的预算编制办法,充分发挥省级统筹在基金预算编制中的主导作用。通过由省政府对各地政府下达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计划,高位推动压实地方政府责任。通过加强基金收支运行监测分析,协同用好督查、约谈和激励等措施,强化责任传导,确保地方政府工作责任不减、工作力度不减,有效避免责任和风险向省级层面集中。2021 年、2022 年,全省养老保险基金当期收支结余均超400 亿元,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的运行机制实现了远超预期的良好开局。

主要风险

一是各级政府的权责不够清晰。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过去各地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制定养老保险政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路径依赖,难以一时扭转。由于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各省份之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全国统筹后尽管统一的养老保险政策有利于制度的公平性、规范性,但也会使政策的灵活性、适应性减弱,会给制度运行带来潜在风险和隐患。全国统筹实施后,地方政府只能被动完成国家下达的指标任务,缺乏自主性。

二是参保人员结构不平衡。一方面,经过近10年的强力扩面,江苏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已在高位运行,参保扩面空间持续收窄、难度逐年增大,基金收入开源受限。目前养老保险已经基本实现法定人群的全覆盖,下一步的扩面重点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业态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群体。这些参保群体普遍存在缴费基数低、缴费年限短、缴费不稳定等特征,随着这部分群体占比越来越大,将对现行制度的长期运行带来冲击。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江苏省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老年人口总量增长较快。截至2021 年年末,江苏省常住人口中60 岁以上的有1884 万人,占比22.2%,比全国水平高3.3个百分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内抚养比由2018 年的2.83∶1 下降到2023 年的2.6∶1。低龄人口慢增长、老龄人口快增长、劳动适龄人口缓慢减少的人口结构,直接导致养老保险基金收入逐年减少、支出加快增长,将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健康平稳运行带来挑战。

三是重大突发事件难预测。譬如自然灾害、传染病等不可预知的公共事件造成养老保险费地区间、乃至全国间的减收,势必对当期基金收支产生重大影响。随着养老保险覆盖范围扩大和基金规模增大,养老保险作为经济运行稳定器的作用日益突出。在面临宏观经济运行或社会重大问题时,养老保险作为宏观调控的政策工具被常态化使用,这种无法预测的政策导向使得养老保险基金难以实现自我精算平衡,为制度的长远发展带来潜在风险隐患。

对策建议

一是完善省级统筹运行机制,持续压紧压实地方政府责任。尽快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工作列入江苏省高质量发展考核内容,制定具体考核办法。有针对性地优化考核内容和指标设置,围绕省政府下达的全省养老保险基金收支计划,定期通报各地养老保险基金收支进度,持续开展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分析和工作调度,制定并落实各地养老保险基金影响因素分析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压紧压实地方养老保险基金征缴责任,推动各地积极组织养老保险基金征收。从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管各环节对养老保险基金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实现全过程预警,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运行出现异常的地区,采用发放工作提示函、要求当地政府制定整改清单并明确工作举措、约谈当地政府领导等方式,推动地方政府更加重视养老保险工作。

二是强化部门间协同联动,建立基于社保数据的预警监测平台。当前,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各种不可预知的风险和挑战不断增多,直接或间接对养老保险基金带来不同程度影响。从防范风险、未雨绸缪的角度来看,以社保核心指标运行为基础,构建发改、工信、市场监管、税务、统计等多部门联合监测预警体系,通过对本地区产业、就业、收入、人口等指标跟踪监测和综合分析,为预判和应对养老保险基金潜在风险提供科学、全面的数据支撑。充分利用社保数据比对监管系统等信息化手段,不断提升数据比对层级和时效性,积极主动与卫健、医保、民政、公安、审计及大数据局等部门协作,定期开展数据比对分析,及时发现和处理疑点数据,提升基金监管科学化水平和数字化能力,从源头上避免基金支付风险。

三是前瞻性设置监测指标,加大社保领域场景开发应用。分类设置监测预警样本,依托全省人社一体化信息平台,区分不同行业类别,按照大、中、小、微型企业各占一定比例,采取指定和随机相结合的方式选取相关企业作为数据监测样本,实时监测企业参保缴费人数、缴费基数等指标变化,对发生的异常波动特别是面上波动较大的情况要及时分析研判,切实发挥监测样本预警功能。比如,着眼加快人口、人才集聚,设立“首次就业并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满3 个月的人数”指标,用于评价新增就业质量;着眼优化参保结构、提升保障水平,针对全省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且距法定退休年龄超10 年以上的目标人群,设立“当年新增转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与“已转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员续保率”双指标联动,分步压茬式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转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作。综合运用监测、通报、调研、评估等机制,全程跟进、加强指导,提升全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运行质效。

四是狠抓参保缴费质量提升,提升养老保险基金风险防控能力水平。稳步推进社会保险费征收体制改革,加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税务等部门的协作配合,注重规范单位职工参保,不断扩大灵活就业人员参保覆盖面,持续推进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加大对灵活就业、新业态从业人员的社保政策宣传力度,引导灵活就业人员尤其是新业态从业人员主动连续参保。利用国家和省统一的养老保险信息平台,加快建立与全国统筹相适应的经办管理服务体系。加快构建养老保险基金风险“人员防、制度防、技术防、机构防、数据防、资金防”的综合工作体系,实现全链条闭环、全过程监督、全方位监管。■

猜你喜欢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江苏省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渐进式”改革的困境与对策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省交通图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的通知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省政区图
2015 年度全国财政系统职工基本情况统计表(一)
2015年度全国财政系统职工基本情况统计表(二)
退休后可以从职工养老保险转为居民养老保险吗
江苏省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