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初中学校管理的研究
——教育惩戒的视角
2023-12-26张志华
初中生正处于青少年期,属于身心快速发展、变化和成熟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青春洋溢、积极向上,对未来充满了梦想和期待。但这个时期的他们又是身心发展充满矛盾的时期,这些矛盾会让初中生出现许多违规行为,比如打架斗殴等。“双减”政策及“五项管理”(作业管理、睡眠管理、手机管理、读物管理及体质管理)要求加强中小学生作业、手机、读物等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开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初中学校在管理中需要采取教育惩戒等教育管理手段,创设稳定、安全、有秩序的校园环境。合理的教育惩戒可以有效规范初中生的行为,塑造他们的优秀品质,促使他们能积极考虑自己行为的后果,逐渐意识到自己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双减”政策下初中学校实施教育惩戒的意义
1.促进初中生全面发展
(1)减少初中生问题行为,增加亲社会行为。初中阶段属于成长过渡期,初中生半幼稚半成熟,各方面发展还不稳定。他们有时会有意无意做一些违规行为来向教师和家长挑战,会不停地去试探教师和家长的底线,这个阶段的他们还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关心关爱和耐心帮助,让他们走向真正的成熟。有研究发现,13至19岁的青少年最爱享受冒险的刺激,14岁的少年最甚,他们比其他年龄更容易沉溺于危险行为,同时初中生攻击行为的严重程度比小学增加,而初中生的问题行为越早干预和矫正越好。同时初中阶段是学生社会化的关键期,亲社会行为有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学生情商的发展。亲社会行为是指对他人有益的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亲社会行为可以指向同学、父母或教师等。教育惩戒是初中学校管理中的一种强化教育手段和辅助教育手段,对初中生亲社会行为的养成起到重要的作用。初中学校管理中,学校采取适当的教育惩戒措施可以帮助初中生规范自我行为,学习亲社会行为方式,预防或制止不良行为的出现或恶化,更好地落实“双减”政策。
(2)培养初中生意志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意志是人们自觉地克服困难去完成预定目的和任务的心理过程,是人能动性的表现形式。初中阶段相对小学阶段学习任务及难度提高,同时学生生理也快速发展,情感波动大,这些都需要初中生付出更大的意志努力去调节规范自身行为。[1]初中学校在培养学生积极意志品质上,需要通过各种教育手段来进行,而教育惩戒是达到教育规范行为、提高积极意志品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首先,通过适当的教育惩戒规则,创建良好的校风和班风,可以有效培养初中生的毅力,提高他们的坚持性。有调查显示,一些乱班里,初中生因缺乏意志努力而违反纪律的占40%至50%,而先进班集体中的学生不能自觉遵守纪律的仅占4%。[2]其次,在对出现违规行为的学生进行适当教育惩戒时,对其他学生也起到警示作用,提高全体学生实施正确行为的自觉性和自制力。因为初中生喜欢模仿,且受暗示性强,但是不良的模仿对象会导致他们品德不良甚至违法犯罪。最后,适当的教育惩戒策略,可以培养初中生对社会和集体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增强他们对行为准则的信念,发展他们明辨是非、做出决定及执行决定的果断性。因为很多初中生做事比较轻率,这不仅成为他们学习的障碍,也会导致他们品德不良,容易出现违规违纪行为。
2.保护学生正当权益,维护教师合法权利
(1)合理使用教育惩戒可以保护学生的正当权益。初中生的一些问题行为,比如扰乱课堂秩序、打架斗殴、诋毁他人、抽烟及上网等行为,直接或间接地对其他学生产生影响。“双减”政策下,学校更需要加强学校管理,保证学生在校内各方面活动的质量和有效性。初中学校通过恰当的教育惩戒规则进行规范教育,创设安全稳定的教育环境,保证学生在校的正当权利。比如初中生的攻击行为,他们攻击的对象有可能是同学、教师或家长,其中常见的有言语攻击,也有身体攻击,到初二年级攻击行为出现频率更高。这些容易攻击他人的学生本身自我管理、人际交往、自控能力等方面会有所欠缺,他们的攻击行为对受攻击者会产生身体或心理的伤害。同时他们的攻击行为在集体中形成不良影响,产生消极榜样,部分学生也渐渐习得攻击性行为,对其他成员产生强化作用,有可能逐渐形成不良的班风和校风,不利于学校的管理。《义务教育法》第四条指出,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及少年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所以初中学校及时利用各种教育手段来制止问题行为,可以形成稳定的育人环境,保障学校中全体学生的正当权利。
(2)合理使用教育惩戒可以维护教师的合法权利。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需要关爱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同时要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3]2020年12月,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是国家对学校管理中使用教育惩戒手段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肯定,是国家为保障和规范学校和教师依法履行教育教学和管理职责的重要举措。《教师法》第八条明确规定教师管理教育学生的职责,其中包括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其中第九条明确指出,为保障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支持教师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教育法》第29条指出,学校行使的权力包含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处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也明确指出,学校具有教育未成年人树立法律观念、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并在发现问题时及时干涉的权利。这些法律法规说明,在学生出现违纪行为时,学校或教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有权利、有必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教育惩戒措施。
3.维护学校正常秩序,创设安全稳定的育人环境
《义务教育法》第五条指出,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履行本法规定的各项职责,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依法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应当按照规定标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初中学校需要提供支持和保障,创设安全有秩序的校园环境,维护正常的学校和班级秩序,保障教师行使合法的教育惩戒权,保障学生享有稳定安全的受教育环境,才能按照标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才能保证教育教学质量,才能更好地贯彻落实“双减”政策。
《规则》的颁布实施对教育惩戒进行了细化规定,保障了学生、教师、家长和学校的权利,保障了学校更规范地使用规则进行校园管理,创设安全稳定的育人环境。学校有保障,教师有法可依、有规可循,不会因为惩戒行为而侵犯学生的权益,也不会因对违规行为置之不理而损害其他学生的权利。对发生教育惩戒纠纷时的一些无理指控,学校和教师可以依靠法律来维护自身的权益。“双减”政策下,安全稳定的学校氛围让教师有安全感,能安心地去教书育人,学生有了安全感,也能安心地快乐学习,这样的环境氛围能更好地发挥教师和学生的潜能,使得教学效果不断提高。
二、“双减”政策下初中学校实施教育惩戒的原则
“双减”政策要求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开展多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初中学校在各类活动的开展中,如何更高效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如何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潜能,更需要相应的教育惩戒措施来规范学生的行为。而学校和教师是实施教育惩戒的主体,当学生违规行为较轻时,可由教师采取适当的惩戒措施进行管教。当学生在学校有较重的违规违纪行为时,可以由学校进行教育惩戒或协助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惩戒。学校和教师在实施教育惩戒时,需要根据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遵循以下原则进行。
1.教育性原则
教育惩戒的目的是达到教育目的,让学生能认识到自身行为的问题。[4]教育惩戒针对的是学生的违规行为,而不是学生。初中学校和教师通过适当教育惩戒策略,促使学生能够认真反思自己的行为,从内心深处体会到行为的错误之处,并能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减少或不再出现类似违规行为。
2.合法性原则
初中学校和教师实施教育惩戒需要遵循国家的各项法律政策,比如“双减”政策、《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则》等。当学生犯错时,学校和教师按照政策规定,依法进行教育惩戒,而不能因个人喜好或情绪变化随意对学生进行惩戒,同时要尊重学生,不能侵犯学生正当权利。
3.程序性原则
初中学校和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要注意程序性。学校实施教育惩戒的一般程序是学校和教师先要制定颁布相应规则,再根据学生违纪行为判断违规程度,明确惩戒实施者是教师还是学校,然后实施适当的教育惩戒措施。同时,如需要可通过适当方式告知家长,最后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解除教育惩戒。
4.公正性原则
初中学校和教师在实施教育惩戒时,若不同的学生犯同样的错误,要一视同仁,同时要前后一致。教师不能因为学生成绩高低而有不同程度的惩戒,也不能因为心情的好坏和对学生的好恶对学生实施不同的惩戒。
5.依据性原则
初中学校和教师在实施教育惩戒时要有依据,要让学生了解他自己的违规行为是什么,是根据什么规定对他采取这样的教育惩戒方法,同时告知教育惩戒的目标。学生了解教育惩戒的依据和目标,知道学校不是随意惩戒,而是通过惩戒更好地达到教育目标,学生才会更配合、更有意识地去改正自己的违规行为。
6.适当性原则
初中学校和教师在实施教育惩戒时,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根据学生所犯错误的程度,采取适合该学生、更有教育效果的教育惩戒方法。教育惩戒方法不能过度,语言表达要适切,惩戒尺度要适中,惩戒地点要适当。
7.适时性原则
初中学校和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要及时,注意适时性。学生在犯了错误后,如果学校和教师隔很长时间再进行教育惩戒,学生有可能都不清楚为什么受到教育惩戒,更达不到想要的教育效果。教育惩戒要及时适时地告知学生所犯的错误、如何惩戒以及惩戒的目的。
8.奖惩结合原则
教育惩戒需要让学生能发挥自身潜力,主动高效地进行行为矫正,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违规的学生受到惩戒后,通过自身的努力能获得鼓励,能获得教师和同学的肯定,这是一种积极的强化手段,也让他能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规范行为的价值。[5]鼓励和惩戒是辩证统一的,奖惩结合能让教育惩戒发挥更好的教育效果。
三、“双减”政策下初中学校保障教育惩戒实施的措施
1.校园人文化管理,确保环境安全稳定
(1)注重价值观的培养引导,提高责任意识。价值观是人们对好坏、利害、美丑的看法,也是特定历史时期人们关于某一类事物价值的稳定的观念模式,具有时代性。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初中生的价值观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变化,学校、教师和同伴是影响初中生价值观发展的重要因素。[6]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每位初中生都能熟练背诵,初中学校同时要让他们了解这24字蕴含的内涵,让他们真正理解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对于初中生的意义和价值。“双减”政策下,初中学校可以通过多种活动形式,比如国旗下演讲、班会、各类比赛活动等来创设符合时代要求的价值观氛围,让初中生能在活动中参与、体验和探索,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主动去构建自己的价值观。同时,初中学校要尊重初中生价值观的多元性,但对他们中产生的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金钱至上等观念要加以适当的引导和调控,让他们对政治、金钱、朋友、职业等有正确的理解。
(2)注重品德的培养引导,提高自尊意识。品德即为道德品质,是一个人的道德面貌,是在一系列的道德行为中所体现出来的某一经常性的共同倾向的行为方式。品德分为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四个方面,即知、情、意、行。[7]初中阶段是品德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动荡期,特别初二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开始以道德信念来指导自己的行为。首先,“双减”政策下,初中学校要为初中生道德发展创设道德氛围。学校可以通过校规、班规以及学校道德倾向来营造氛围,通过规定和管理条例营造学校相应的价值体系,这些有形或无形中就传达了对道德行为的态度,提高初中生的道德认识。有研究发现,先进班集体有正确的集体舆论,正确的集体舆论和集体准则是大部分学生的行动指南,可以让班级犯错学生数量逐渐减少,违规行为逐渐改善。其次,“双减”政策下,初中学校要创设良好的校园和班级氛围。良好的校风班风对初中生道德情感有正确的引导,对道德是非观念有正确的判断,提高了初中生道德思维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有调查显示,60%以上的中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是在初三或初三以前形成的,13至15岁是初犯品德不良行为或初犯违纪行为的高峰年龄。最后,“双减”政策下,初中学校要加强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意志,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初中学校要特别重视思想政治课程的实施,它为初中生品德培养提供了保障。道德感和自尊意识增强能有效减少学生违规违纪行为,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当学生在出现违规行为受到相应教育惩戒时,自尊心会让他们产生相应愧疚感,他们能更自觉主动地去思考、去反思,从内心认识到自己的违规行为,从而使教育惩戒行为可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3)注重思维的培养发展,提高决策意识。青少年的思维是从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的,其中辩证逻辑思维是思维的最高形式。[8]初一学生生活范围相对窄一些,生活经验缺乏,辩证思维相对弱一些;初二年级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是中学阶段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初三年级辩证思维加速发展,是转折时期。初中阶段相对小学阶段学习任务、人际关系等许多方面都复杂很多,这需要初中生能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用辩证逻辑思维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虽然初中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不断的发展,自我意识和自觉性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初中生的辩证思维发展仍然不足,这不仅影响他们看问题的方式,也容易产生盲目性,他们看问题比较片面和表面,缺乏全面性,容易忽视整体和本质,更容易出现违规行为。有研究者研究了辩证思维对攻击性倾向的影响,发现辩证思维与人们的攻击性倾向呈负相关,在启动被试的辩证思维后,他们的攻击性倾向明显降低。“双减”政策下,初中学校和教师在管理和教学中要重视初中生辩证思维的培养,培养初中生通过现象揭露本质、全面考虑问题、分清问题主次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思维能力提高,有决策意识,当初中生遇到问题时,比如因犯错受到教育惩戒后,就能较全面地分析问题,能较辩证地看待问题,从而避免再次出现问题行为。
(4)关注校园人际关系,培养情商意识。校园和班级是面对学生的直接窗口,校园环境对初中生的身心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如何与学生互动、师生关系如何、同伴接纳度等人际交往质量都对学生产生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离不开人际关系,初中阶段的主要人际关系包括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双减”政策下,初中学校要让整个校园充满和谐的氛围,让校园内人际关系融洽。学校可通过培养教师和学生的情商意识,让教师能更恰当地处理师生关系,让学生能更好地处理同伴关系,师生互相尊重、充满关爱,同伴互相关心、相互接纳,学生的违规违纪行为将减少。
第一,培养友爱互助的同伴关系。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个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小学升入初中后,学生已经开始疏远成年人,更热衷于与同伴交往,这个时期的同伴关系对初中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同伴关系的质量也影响初中生的言行。[9]在班级中容易被同学拒绝的,也就是被大多数同学回避甚至厌恶的学生,经常具有高水平的攻击行为或社交退缩倾向,他们对学习活动缺乏兴趣,有更高的冲动行为和违规行为,缺勤率和辍学率也很高。有研究表明,同伴的吸烟饮酒行为和程度、同伴吸烟饮酒人数的多少均与中学生的吸烟饮酒行为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双减”政策下,初中学校要创设多种情境,让初中生树立高情商意识。第一,通过活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我,正确评价自我,悦纳自我。第二,通过活动让学生能更好地管理自我,控制自己的冲动行为。第三,通过活动让学生能更好地觉察同学的情绪,学会同理同学的感受。第四,通过活动让学生能更好地处理同伴关系。第五,通过活动让学生能更好地进行自我激励,提高抗挫能力。第六,通过活动让学生能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初中生学会倾听,学会沟通,学会情绪觉察和调控能力,学会选择合适的同伴,学会如何更好融入同伴,让他们身心愉悦,学习和各方面发展效率更高。比如对于攻击性强的学生,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教育惩戒规则和策略逐步规范他们的行为,帮助他们树立规则意识,用爱心去感染和影响他们,让他们学会关爱自己和他人,培养他们分析合作能力,减少他们的敌意和攻击行为,提高他们的亲社会水平。
第二,培养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主要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以情感、认知和行为交往为主要形式的人际关系,是初中生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社会关系之一,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学生的言行举止。[10]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学生情商,提高学生处理事件的能力,能更有效地减少学生的问题行为,增加他们的亲社会行为,促进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全面健康发展。教师也是初中生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初中生的言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首先,“双减”政策下,学校要创设和谐友爱的校园氛围。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团结友爱的班级环境、安全有序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深深感受到来自学校和班级集体的温馨氛围,感受到教师和同学的关爱,整个学校学生的问题行为会大大减少。比如当学生因为某些原因出现违规行为时,学校和教师采取相应教育惩戒方法的前提是关爱学生,则学生改正违规行为的意愿更强烈。其次,“双减”政策下,初中学校创设积极学习的校园氛围。学校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情商意识,提高自身修养和人格魅力,提高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和情绪调控能力。同时学校要加强教师专业和管理方面的培训,提高教师管理理念,提高育人技巧,不断加强自身师德修养和专业素养,让教师学会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比如当学生违规时,教师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而随意使用教育惩戒时,学生受到不公的对待,这是对学生的不尊重,同时也对学生处理问题的行为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教师能积极主动学习相关心理学知识,提高自身的情商意识,学会及时调控自己的情绪,善于觉察学生的情绪变化,通过使用恰当的教育惩戒方法,能公正对待学生,给学生起到了积极的行为示范,那么学生在遇到问题导致情绪激动时,他们也能慢慢学会觉察自我情绪,并进行适当调控,从而极大地避免情绪激动而发生过激行为或违规行为。 最后,“双减”政策下,学校要加强家校合力。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学校和教师要有计划有安排地主动和家长进行沟通联系,更多地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及相关情况,遇到问题可以家校合作共同解决。在学校师生互动中,教师才能更好地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教育方法。比如对于同样犯错但比较内向的学生,教师实施教育惩戒后需要更多的主动沟通和引导,细心观察他受教育惩戒时和受教育惩戒后的情绪变化和行为反应,根据具体情况,及时采取其他相应的教育辅助手段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对于屡屡犯错的学生,教师要付出更多的耐心,不能简单粗暴地只使用一种教育惩戒手段,需要通过多种手段相结合,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善于挖掘学生的特点,可以使用奖惩结合方法,不断强化他们的合规行为。
第三,培养和睦融洽的同事关系。校园里同事关系是指为了学校的发展、为了共同的教育事业、共同努力奋斗、一起共事的教职工之间建立的交往关系。初中学校同事之间有合作关系,也存在竞争关系,特别是同学科的教师之间存在较多的竞争,很容易引起矛盾。同事之间能否和谐相处对教师的各方面发展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首先,初中学校创设集体意识,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在“双减”政策下,学校要培养教师的集体意识,通过共同努力,让学校不断发展强大,让教师有集体荣誉感。学校通过各类活动不断增强教师之间的凝聚力,让教师能深深地感受到来自学校这个大家庭带给他们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其次,初中学校培养教师竞争中的合作意识。在“双减”政策下,初中教师之间,特别是同学科教师之间经常存在很大的竞争,他们有可能会因为相互之间的竞争等原因产生矛盾,这会给学生带去很坏的影响。当教师有合作意识,平时能共同协作、互相帮助,产生矛盾的可能性会减少。教师之间和睦相处,给学生起到了很好的榜样示范作用。最后,学校要重视人文关怀。在“双减”政策下,初中学校按照制度进行管理的同时要结合实际情况,管理手段应宽严相济。过于严厉会拉大教师与学校领导之间的距离,过于民主会让管理无效。初中学校可以让教师参与到学校的教育管理中,接纳教师的合理建议,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学校平时对教师的生活等各方面要给予及时的关怀和关心,能及时对需要帮助的教师提供支持,及时帮助教师解决生活或工作中的问题,让教师能感受到学校的温暖。
2.学校教育惩戒制度化,强化规则意识
教育惩戒制度是通过一种外在的刚性力量来规范学生和教师的行为,它比道德约束更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11]“双减”政策和《规则》颁布后,学校更需要教育惩戒制度化,学校更需要加强各方面的管理力度来保障有效的教育教学。《规则》第五条指出,学校应当结合本校学生特点,依法制定、完善校规校纪,明确学生行为规范,健全实施教育惩戒的具体情形和规则。初中学校可以结合国家颁布的《中小学生行为准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规则》《教师法》等法律法规,以学校已有的规章制度为蓝本,在征求全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等各方面意见的前提下,根据学校具体实际情况,依法依规商议制定相关教育惩戒制度。学校教育惩戒制度中需要明确教育惩戒的目标、主体、对象、违规违纪行为及相应处理办法,同时要建立教育惩戒的申诉机制和评价机制,要明确教育惩戒实施的监督机制。学校的监督机构要切实履行相关职责,公平公正客观地给予监督,既保障教师能正当行使教育惩戒权,又保障和尊重学生和家长的权利。学校的教育惩戒制度化,为学校管理提供了权威性的保障,使教育惩戒更具有权威性,可以保障和规范教育惩戒,让学生能在安全有保障的环境下高效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规则》第十五条规定:学校应当支持、监督教师正当履行职务。教师因实施教育惩戒与学生及家长发生纠纷,学校应当及时进行处理,教师无过错的,不得因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而给予其处分或其他不利处理。[12]因教育惩戒而引起的纠纷,有些是学生和家长的无理取闹、无端指责,学校需要作为教师强有力的后盾。教育惩戒制度化让学生、教师及家长知晓学校和教师可以行使正当的教育惩戒权,让教师能放心地去教书育人,能科学合理地管理学生,保障学校纪律的权威性。
3.更新教育惩戒理念,加强宣传教育
“双减”政策下,初中学校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进行有关教育惩戒规则等教育宣传,不仅要更新学生和教师的理念,也要更新家长的理念。通过宣传教育,更新理念,让大家接纳学校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策略,保证学校管理更高效,保证教育教学更有质量,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学生方面。学校可以通过班会等活动进行强化学习教育,让学生明白教育惩戒并非惩罚或体罚。虽然初中生独立意识逐渐增强,有一定的是非观和辨别能力,但学生的认知有限,有些学生以为教育惩戒就是体罚,不知道教育惩戒的目的是更好地规范他们的行为,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日后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还有些学生受到教育惩戒后,认为教师是针对他个人,不认可教育惩戒,甚至怀恨在心。学校和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等各类活动中,要普及教育惩戒相关内容,要引导教育学生,让他们认识到教育惩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让他们了解教育惩戒的目的是更好地规范他们的行为习惯,是保护他们受教育的权利,让他们能更健康地成长。
教师方面。学校可以通过教职工大会等活动对教师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和指导,让教师明白在“双减”政策下,教育惩戒既保障了他们的教育惩戒权,同时又规范了他们的教育惩戒行为,让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保障。《规则》第十九条规定:学校应当有针对性地加强教师教育惩戒方面的培训,促进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教师不仅要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同时要提高课堂管理能力和技能;教师要认真负责,不断钻研,善于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善于使用教育惩戒策略,提高教育教学效果;课堂上教师要明确地让学生知晓对他们的期望,要有明确的课堂规则规范,让学生清楚地知晓哪些是违规行为;教师要通过各种合规合理的教育管理策略,激发学生产生改正违规行为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在动机。
家长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或专题讲座等活动进行理念更新,让家长的教育理念能跟上时代步伐,同时学校应赋予家长教育惩戒的参与权、监督权和知情权。[13]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在快速发展,但很多家长的教育理念跟不上,或者本身教育方式就不符合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比如有些家长从小对孩子就过分溺爱,放任孩子,容不得孩子受一点点委屈,导致到初中后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毫无规则意识,经常出现违规行为。当教师对这类违规学生使用正当教育惩戒方法、行使教书育人职责、维护正常教学秩序时,有些家长不理解、不支持教师,甚至出现“校闹”行为,严重破坏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损害教师正当权益。学校通过各种活动形式开展教育惩戒方面的宣传教育,更新家长的教育理念,提高他们的家庭教育水平,让家长正确了解教育惩戒的概念,理解教育惩戒规则对初中生成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让家长尊重教师合法使用教育惩戒的权利,自觉配合教师教育教学和管理,主动维护教师的权威。同时,学校要赋予家长对教育惩戒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等。当学校对违规学生使用教育惩戒时,学校和教师要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让家长参与进来,让他们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具体情况,也让家长了解自己的权利,明白作为家长的责任和义务,家长和学校共同合作,使学生能更健康地发展。
4.强化班级教育管理,提高班级效能
学校是由一个个班级组成,每一个班级的情况对学校整体都有影响,优秀的学校是由优秀的班级组成。首先,学校要让班级规模合理配置,均衡班级学生人数。有研究显示,班级人数过多,教学效率会大大降低,同时课堂管理难度加大,学生更容易出现违规行为。其次,学校要完善教师考核机制,提高班级教育教学质量。好的学校强调智力活动,注重发展学生素质教育。其中学习活动对初中生是最重要的成长,如果学生成绩不断提高,会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学习动力和成就动机也会不断加强,问题行为会大大减少。除了学习活动,每个学生都要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学校通过各种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从中发挥和展示自己的特长,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到喜悦感和成功感,让成功感带给他们自信心和向上的动力,不断激发他们的成就动机,学生的违规行为会不断减少。最后,学校要加强班主任教育惩戒方面的专题培训,提高班主任班级管理水平和能力。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头人,是班级的核心,班主任管理水平、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等对一个班级的整体氛围产生很大的影响。班主任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拥有优秀的管理能力,能恰当地运用教育惩戒规则规范管理班级,可以让班级更有纪律性和规则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