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德育担负启蒙使命责任的实践理路

2023-12-26潘智群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23年11期
关键词:基底育人阶段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由此,吹响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号角,开启了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工程。2019年8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既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总体课程目标、内容建设做出了部署,又对不同学段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做出了规定。2020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了《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细化了不同学段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见》规定了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的课程目标,明确了小学阶段重在开展启蒙性学习、初中阶段重在开展体验性学习、高中阶段重在开展常识性学习、本专科阶段重在开展理论性学习、研究生阶段重在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求。这些讲话和《意见》《方案》,对小学德育的启蒙使命责任都给予明确定位。认识小学德育启蒙的基底地位,把握小学德育启蒙的内容要求,清楚小学德育启蒙的实现路径,创新小学德育的启蒙思维,是小学德育担负启蒙使命责任应然的实践理路。

一、深刻认识小学德育启蒙的基底地位

小学德育是对小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品德教育,它以思政课堂为主渠道和主导力量,以课程思政也即学科教学为基本渠道和主体力量,以学习、生活管理为关键路径和保证力量。小学德育在小学、中学、高中、大学一体化的系统过程中,居于启蒙地位也是基底的地位。启蒙的本意是使人获得入门的知识,对小学德育而言,它特指对小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品德方面的初步教育。首先,小学德育的启蒙体现在它是保证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基底。小学是学生学校生活开始的阶段,小学的学习生活是学生“睁眼看世界”的过程,学校的课堂学习和生活管理、教师的情感和职业精神、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动状态和氛围,都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小学生能不能有健康的心理、能不能有良好的精神状态、能不能有进取精神、能不能快乐成长,与小学的环境氛围和教师的引导有直接关系。小学是学生生活的开始,也是学生生活的基底,会影响整个学生生活乃至整个人生。其次,小学德育启蒙体现在它要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基本学业上。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小学的学习从整体上说是启蒙性学习,是基础性知识的学习,小学的知识性学习是小学生必须完成的任务。小学德育既有德育体系中的知识启蒙意义,又有保证一般性知识学习的价值,诸如《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我的好习惯、我们在一起、快乐学习、我们的公共生活、与同伴交往、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完善自我健康成长”等。也就是说,小学德育负有保证学生启蒙性、基底性知识学习的职责和使命,这一点必须清楚。第三,小学德育启蒙要体现在思想政治品德培养为本学段、下个学段乃至整个人生奠基。德育自然有德育的本质规定,因而必须强化本业。小学是学生生活开始的阶段,小学学段相对于其他学段而言是最长时间的学段,小学阶段是所有学段学习的基底阶段。小学德育要按照德育的目标和内容要求完成启蒙的使命责任,这是它的基本职能;小学德育还要担负初中德育基础的职能,从发展的角度看,小学德育的水平状况必然带入初中阶段;初中学段的德育必然要面对小学德育打下的基础,它只能在小学德育的基础上展开德育的内容要求。小学德育是整个人生的学校奠基阶段,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基础教育对未来发展的影响,良好的基础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品德教育对人生的发展极为重要,好多用人单位在选拔人才时,已经关注到了基础教育的背景和出身问题,其中也包括对基底教育小学德育的关注。尽管我们可以诟病这种倾向,但现实是人们普遍重视小学德育的基底作用。只有深刻认识小学德育启蒙在整个德育体系中的基底作用,才能在实践中努力做好小学德育工作。

二、准确把握小学德育启蒙的内容要求

小学德育担负德育启蒙的使命责任,既要认识其启蒙的基底地位,更要明确小学德育启蒙的内容要求,只有认识了内容要求,才能在实践中落到实处。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规定:小学阶段的课程目标是“重点引导学生知晓基本国情,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了解革命领袖和民族英雄的生平故事,培养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情感认同;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步形成规则意识,知道宪法有关常识,初步具有依据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讲礼貌、守纪律,知对错;形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的情感,具有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美好愿望。”根据《方案》规定的目标和内容,结合小学德育的实践,小学德育启蒙的基底目标和内容要求集中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爱学习的品质

德育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但负有保证知识学习的使命责任。学生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本,学生的发展是以知识的增长为主要标志的,而学校就是通过传播知识来实现育人目的的。各学科传播的是具体学科的基础知识,而德育要让学生认识知识的价值和意义进而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习近平总书记曾勉励少年儿童:“想像力、创造力从哪里来?要从刻苦的学习中来。知识越学越多,知识越多越好,你们要像海绵吸水一样学习知识。”[1]一个人发展的基本维度是看其接受知识的程度,一个社会的发展主要看生产力发展水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别也主要是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差距。小学的启蒙核心是实现对科学知识和学习的启蒙,强调有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美好愿望,这不是凭空实现的,必须具备能力本领,而能力本领要通过知识学习来获得,这是小学德育必须明确的任务要求。

2.培养学生追求理想目标的品质

小学阶段是最富于幻想的学段,尽管小学生的目标追求还很模糊,还会经常变动,甚至具有游戏性质,但目标及其启蒙对小学生的人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国外的价值澄清理论发端在小学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小学阶段对兴趣爱好和目标选择具有现实性和可能性。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少年儿童从小就要立志向、有梦想”[1],说明小学阶段是兴趣爱好和目标的初步形成发展阶段,尽管变化是常态,但不变的是为了实现目标和兴趣爱好的追求而具有明确的学习方向,这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活力,进而产生积极的精神状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学生接受的社会影响以及身心发展的实际使小学德育的目标教育越来越变得重要。小学德育的目标教育需要适应小学生的发展阶段,不同阶段可以体现不同特点的目标教育。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无论是学习任务的完成,还是德育目标的追逐,都需要付诸实践才能变成现实。养成良好的习惯,既是实践的开始,也是实践的保证。从整个学校教育的角度看,小学阶段的启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指学生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养成。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时的讲话指出:“童年是人的一生中最宝贵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就要注意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培养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今天做祖国的好儿童,明天做祖国的建设者。”[2]习惯是长时期渐进养成的行为定型,它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习惯决定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对学生习惯养成至关重要,要把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卫生、文明习惯作为德育的重要任务,在一点一滴的校园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好习惯。习惯非小事,小学德育启蒙要重视习惯养成。

4.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

规范源于人类群体生活的需要,它是维系群体生活的保证和手段。学生既要置身于校园生活,又要参与社会生活并最终走向社会,因而要逐渐认识规范的内容和意义,逐渐养成遵守规范的习惯和规范意识。规范既有约束作用也有保护作用,遵守规范既是秩序的要求,也是文明的象征。小学阶段的德育要通过各种形式来养成学生遵守规则的习惯和意识,从校园学习生活的规矩到社会生活中的规则,从一般的规则到法律道德规范,要逐渐养成并不断提升认知水平。小学德育既要让学生遵守规范,更要学会用规范来保护自己的权益,这是规范养成的重要内容。培养小学生的规范习惯和规范意识,要联系和结合校园生活和可能接触到的社会生活,进行现实的规范养成教育。

5.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

学生的成长是一个全面发展的过程,情感的发展在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的成长当中占有重要地位。情感的核心和主导是爱,一个有爱心的人,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一个有爱心的人,才能更大程度地调动自身内在的潜力而为社会贡献力量。小学德育培育小学生的情感,要从培养学生爱家人、爱同学、爱师长开始,从爱家庭、爱班级、爱学校、爱家乡到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小学生情感的培养,要遵从小学生的学习生活轨迹而不断提升,从与同学合作学习、娱乐游戏中养成,从角色扮演中体会合作和爱心情感的意义和价值。同学之爱、师生之爱是情感发展的重要环节和过程。小学情感世界的启蒙,对后来学段的学习生活具有非常现实的基础作用,不能与人合作,缺少爱心,就很难走向成功、融入社会。德育的启蒙,必须把情感的启蒙摆在恰当位置。概括起来,小学德育的内容要求主要体现在爱学习、有自我、有追求、有习惯、有规矩、有情感。

三、明晰小学德育启蒙基底的实现路径

小学德育的实践通过怎样的路径才能落实爱学习、有自我、有追求、好习惯、有规则、有情感的使命责任?从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以及立德树人,解决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的站位来看,落实小学德育担负启蒙使命责任的基本路径有三条。

1.《道德与法治》课是主渠道和主导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说“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3],这里有两层意蕴,一是说思政课担负培育人思想政治品德的根本任务,国家关于思想政治品德的要求就是通过思政课堂贯彻落实的;二是说思政课堂教学具有系统性、计划性和目的性、连续性。因而,小学德育的主要渠道也是思政课堂,它通过思政课堂把国家对于小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循序渐进地传导给学生,以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而要旗帜鲜明、理直气壮、毫不含糊地开好思政课。“要坚持思政课在课程体系中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小学德育课程,既要体现它启蒙的基底作用,从最基本的要求规范做起;又要密切结合小学生学习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使他们形成国家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小学德育课堂教学伴随着学生六年的学习生活,既是层层推进的,也是与成长相适应的,更是漫长的阶段,它对形成人的思想政治品德既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又有明晰的认知提升功能。因而小学德育的启蒙,必须抓好思政课堂教学,发挥其对人的思想品德培养的关键课程作用和德育的主导作用。

2.课程思政是基本渠道和主体路径

学校培育人才是通过多学科教学来实现的,小学的学科教学(课程思政)在适应人才基础性需要的同时也为专门人才的成长奠定基础。学科教学有学科教学的专门任务,他们的基本任务就是把学科内的知识讲授清楚为学生理解接受,这就完成了学科教学的基本任务。但是,学校的任何学科教学的目的,都是为了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人才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在拥有学科知识的同时,还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品德。“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说具体了,就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要求的人。”[4]学科教学担负培育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任务,它有独特的优势:一是学科教学课堂的数量远远大于思政课堂,它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可以进行思想政治品德教育的资源可以利用;二是专业课堂在进行思想政治品德教育时,虽然不像思政课堂具有系统性和专门性,显得碎片化,但它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进行的教育引导,有时还会出现思政课堂难以达到的效果,诸如科学家的治学精神奉献精神、英雄人物的家国情怀、人伦日用中的伦理精神,都可以在专业课堂得到“无意间”的呈现,让学生接受起来浑然不觉。学科教学的队伍庞大、课时量大、资源多,是学生思想政治品德培养的主体力量,在立德树人中必须高度重视。

3.学习生活管理是保证力量

在学校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培养上,我们有过“教书育人、服务于人、管理育人”的方针,提出过“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这都体现了学校方方面面的根本任务是解决“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思政课程的主导作用、学科教学的主体作用、学习生活管理是学校育人的三个基本路径。小学德育的管理育人,在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中发挥着规范导向作用,是思想政治品德要求落到实处的关键路径和保证力量。一方面,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机制,通过管理来规范引导学生的行为,进而形成不同的校园风气;另一方面,学校的管理可以发现学生在思想品德中的问题,反馈到主渠道和主体队伍当中,进而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发展,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协同育人的格局。学校的管理、学校的管理文化、学校的文化理念、学校的风气,都在发挥着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熏陶感染作用。全校性的统一性的活动及其礼仪性的活动,都会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大课堂”。“教师不能只做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要做塑造学生品德、品行、品位的‘大先生’”,这意味着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担负责任,体现着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立体育人精神。

四、创新小学德育启蒙的基底思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创新相统一,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3]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涉及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个不同学段,小学思政课在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中是处于启蒙的基底地位,也就是最先开始最为基础的地位。

小学德育虽然处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启蒙基底位置,就其德育自身的内容要求而言,它不需要考虑谁影响它的问题,但从一体化建设工程的角度看,它要考虑如何影响和怎样影响下一层级学校德育乃至整体德育的问题。这也就是小学德育不能只考虑自己的狭小天地,而要从德育全局和人才培养的角度考虑小学德育问题,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要实现小学德育的思维创新。首先,小学德育要巩固好启蒙的基底地位。根据《意见》和《方案》的目标及内容要求,既要循序渐进地在思政课堂和课程思政中贯彻落实德育的内容要求,又要在日常的管理实践中同步推进小学德育目标和内容要求的落实,实现全程、全方位、全员育人的大思政格局,整体推进德育实效提升。其次,要根据实际来不断充实完善小学德育的内容。教材内容建设和生活实际会存在不同步的现象,比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本中对于学习和理想两个学生成长发展面对的基本问题关注不够,要在学校德育内容要求上调整补充。第三,在一体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小学德育可以通过高层级学段教学管理的回馈来改进小学德育的实践。诸如一体化中存在的内容倒置问题、内容缺失等问题,小学阶段要适度调整恰当把握。一方面可以通过下一层级学校对小学德育问题的反馈来反思小学德育不足,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毕业生对小学德育的意见来改进小学德育。第四,要把小学阶段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德育存在的不足,通过适当的方式反映给下一层级学校,让下一层级学校能够预先把握学生的问题及学生的准备状态,进而使下一层级学校的教育有针对性和现实性。最后,小学思政课和小学德育的内涵式发展,需要在整体上提升思政课和德育队伍的能力素质。小学德育可以与初中、高中、大学的德育队伍协作发展,建立交流互动机制,建立问题和学术研究团队,互通有无,共同提高,进而实现小学德育队伍素质的提升。教师要做塑造学生思想品德、品行、品位的“大先生”,就要提升自身的能力素质和品行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小学德育的效果如何,有赖于小学整体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提升。总之,小学德育在德育工作一体化的工程中,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大有可为。

猜你喜欢

基底育人阶段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我要我们在一起》主打现实基底 务必更接地气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可溶岩隧道基底岩溶水处理方案探讨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磁共振显像对老年椎基底动脉缺血的诊断价值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