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党校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课的教学探析
2023-12-26吴红云
乔 雪 吴红云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山西太原 030012)
2015 年12 月1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并强调,“党校姓党,是党校工作的根本原则”,“党校姓党,决定了党校工作的重心必须是抓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党校作为学习、研究、宣传党的理论的主阵地以及培训、轮训党政领导干部的主渠道,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和研究。但在实际的党校教学当中,存在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课程不受重视、教师不愿意讲、学员不感兴趣等一系列问题。为了推动党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治校方略,要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课的教学实践,切实提高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课的教学效果。
一、加大课程比重,凸显“主业主课”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指导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胜利,使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包含着经典作家不懈追求的丰富的真理和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载体。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这对于提升理论素养、坚定政治信仰、增强执政本领具有重要意义。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指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学到手,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
党校作为学习、研究、宣传党的理论的主阵地以及培训、轮训党政领导干部的主渠道,必须加强党的理论教育,开设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课程,并将其作为领导干部在党校培训的必修课程,突出“主业主课”的地位。但在实际的党校教学中,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课程存在着主体地位不突出的弱化问题。一方面,相较于其他课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严肃性,对学员没有形成直接影响,很难赢得学员的热情。因此需要党校老师有很深厚的理论功底和教学功底,这是导致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课程教师不愿意讲、学员不感兴趣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虽然近些年来各地党校为了落实中央精神,不断开发现场教学、案例教学、互动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等各式各样的课程,但是大部分基层党校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课程中仍然是以“讲授式”教学方式为主,这种教学方式在调动学员的积极性方面往往不尽如人意,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课程出现弱化现象的重要原因。针对这样的困境,各级党校要积极应对,提高认识,加强党的理论教育,开设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课程,并将其作为领导干部在党校培训的必修课程,规范课程设置,加大课程比重,丰富教学专题,培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教学能手,创新教学方式,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凸显“主业主课”地位。
二、适应教学需求,选好经典篇目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浩如烟海、博大精深,从横向来看,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领域;从纵向来看,除了马克思、恩格斯本人的原著,还涉及到后继者们的著作,比如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但是党校不同于高校,学员来党校学习的时间非常有限,在很短的时间内不可能全部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而且他们来自不同的机关工作岗位,具有学历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丰富的特点,他们带着自己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来党校学习,也不需要全部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因此,选好经典篇目就显得十分重要,选好经典篇目要坚持三个原则:代表性原则、时代性原则、针对性原则。
代表性原则,就是指所选篇目一定是能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经典名篇。比如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第一次确立实践的观点,被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为《资本论》的创作奠定方法论基础,系统论述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的文稿—《〈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等等。
时代性原则,一方面是指所选篇目要对领导干部的实际工作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价值,比如《资本论》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具有重要意义,其所揭示的经济规律也适用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另一方面是指在原著篇目的选择上不能仅仅局限于马克思、恩格斯本人的著作,也要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各级党校的主体班、专题班都要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单元,并设置关于习近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思想的专题。
针对性原则,一方面是要针对学员,就是所选篇目要与学员的岗位需求相关联。另一方面是要针对党校老师,经典著作教学经验欠缺的老师可以选择与中国实际紧密联系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比如《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等。这类型经典著作以中国革命的发展为背景,难度相对小一点,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教学能手则可以承担难度大一点的马克思、恩格斯本人的著作,这些著作以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背景,而且语言体系属于西方语言体系,因此难度相对大一些。
三、深化教学内容,把握“三个维度”
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内容丰富、讲授角度多样,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讲清讲透就要抓住重点讲,重点从“三个维度”理清每部经典原著的写作背景、主要内容和时代价值。
历史维度。每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都有其产生的时代背景,都是因时代的需要而产生的,党校老师在讲授经典著作时要从历史维度理清当时的历史背景,讲清楚理论产生的历史原因以及它的历史意义,树立学员的问题意识,激发学员学习的主动性,使学员带着问题学经典。以《实践论》《矛盾论》为例,毛泽东同志在第二次国内战争末期和抗日战争初期写作“两论”,与当时中国面临的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密切相关。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党内出现了种种错误的思想路线,其中以王明为代表的第三次“左”倾教条主义错误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给党和革命的事业造成巨大挫折。另一方面,中日民族矛盾日益激化,中国共产党又担负起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历史任务,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从哲学理论的高度清算党内种种错误思想认识就迫在眉睫,同时也为抗日战争做好准备。
理论维度。每一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都包含着丰富的真理和科学理论,但是由于授课时间有限,党校老师在讲授经典著作时要从理论维度理清经典著作的核心观点,使学员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内涵,夯实学员的理论基础。以《实践论》《矛盾论》为例,贯穿《实践论》的一条主线是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全文围绕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深刻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而《矛盾论》则主要论述了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
现实维度。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之所以能称之为“经典”,原因就在于这些著作所揭示的社会发展规律是跨时代的,至今仍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芒,对新时代中国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而且学员学习经典著作也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立足于工作岗位的需求,着眼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党校教师在讲授经典著作时要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联系学员的工作实际理清经典著作的时代价值。以《实践论》《矛盾论》为例,一方面,在整个中国革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运用和坚持“两论”的精髓要义,总结出两个重大问题,要正确认识中国的实际国情、要正确认识中国社会矛盾运动的特殊性,在探索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也始终贯穿着对“两论”精髓要义的运用。进入新时代,我们要始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两论”作为毛泽东最主要的哲学著作,为领导干部提供了重要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比如实事求是、调查研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清主次等等。
四、创新教学方式,注重教学效果
目前,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课主要以讲授式为主,就是老师讲学员听。而且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导致这门课程被很多人贯之以枯燥、乏味的特点,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高。因此,如何在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是提高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课教学质量的关键。当然,创新教学方式并不意味着要彻底摒弃讲授式的教学方式。传统的讲授式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必不可少的方法,主要原因在于每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产生都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都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思想以及系统严谨的论证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单靠学员自己学习和掌握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讲授者通过理论讲授进行详细讲解。在讲授式的基础上要倡导和运用体验式、互动式、研讨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有助于促进学员和教师的交流,提高学员学习的主动性,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教学中倡导和运用体验式教学就是强调学员对经典著作的亲自阅读。学员只有亲自阅读经典著作,才能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及其继承者们是怎样提出、分析、论证和丰富马克思主义原理,进一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真正地做到“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但是,很多经典著作产生的历史背景复杂,加上中西方语言体系存在差异,导致学员阅读起来会很艰深、难懂,甚至产生畏难的情绪,宁愿还是让老师讲。为此,要提高阅读的效果就要结合互动式和研讨式的教学方式,针对原著的内容、当下的热点问题或者学员的困惑,可以设置互动环节和研讨环节,讲授者向学员提问或学员向讲授者提问或学员分组讨论,结束后讲授者要根据提问和讨论的情况进行总结。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教学过程中把讲授式教学和互动式、研讨式教学结合起来对于讲授者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挑战,要求讲授者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极高的课堂驾驭能力。因此党校教师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要系统地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提升驾驭课堂的能力,为上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课打好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