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能力培养目标下OBE 教育理念在应用型本科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2023-12-26刘丹丹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思政理念

张 旭 刘丹丹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山东济南 250000)

一、问题研究缘起及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放在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上, 这也为承担人才培养功能的高校提出了新要求。

(一)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今国际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特征,更新教育理念,结合学生特点,聚焦创新素养培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

(二)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

为适应高等教育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理应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也是高校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依据。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当前,在教育部等部门的顶层设计和高校开展工作的实际探索中,大部分高校更加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变革,如教育部等部门部署启动的“1+X”证书制度,部分高校的“3+1”教学模式,对实践教学给予更多侧重,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高校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优化设计能够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创新素养的培育,充分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强化大学生的意志毅力。因此,以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是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遵循人才培养规律的必然选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

自2018 年起,OBE 教育理念(OBE 为Outcomes-Based Education 的缩写,即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掀起热潮,国家出台不同形式的文件,使此理念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强化,各高校在理论和实践中进行了诸多探索。OBE 教育理念起源于20 世纪90 年代西方国家的教育改革,主要内容包括“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当前,以OBE 教育理念为指导构建的教学模式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其注重产出的导向标准被欧美国家发展采用为学位教育、专业培养等的质量标准,同时也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思路借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示,高校必须与时俱进地做出人才培养方案。国内高校在教育改革实践中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OBE 教育体系,运用于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及课程改革等方面。因此,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人培目标,探索OBE 教育理念在应用型本科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是在顺应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趋势,发挥先进教育理念和课程育人作用的重要抓手。

二、制约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提高的因素

近几年,国家对思政教育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促使思政课实践教学受到更多关注,各高校纷纷探索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仍然存在诸多阻碍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提高的制约性因素。

(一)思想认识含混不清

顺利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并保证思政课实践教学取得良好成效首先需要在思想认识上厘清几对关系问题。主要包括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实践教学的内涵与外延,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实践教学过程中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等问题。而部分作为高校教学职能部门的管理者及思政课教师对诸如此类问题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导致对思政课实践教学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成为阻碍思政课实践教学成效提升的制约因素,如顶层机制体制的不健全,教学保障方面的缺失以及贯彻落实的不彻底等。

(二)机制保障滞后缺失

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运行开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顶层设计在机制等方面提供制度保障,在职能部门间理顺职责。部分高校的专业实践、社会实践相比于思政课实践开展的时间早,也有明确的责任部门。虽然,思政课实践教学在课程性质上隶属于思政课教学部门,但实际操作上需要教务处、学生处等职能部门发挥合力,尤其是校外实践,成立实践教学基地,进行政校企合作。要达到协同育人的目的,更需要资源的整合和系统规划,而这就需要顶层设计进行机制的保障。但是,当前大部分高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运行环节只是在课堂中和校园内开展,即使成立了校外教学基地,也对基地的长效利用缺乏规划,停留在挂牌的形式阶段,经费保障以及组织管理既是这种现状的成因也是问题。总之,对思政课实践教学整体运行和实效提升存在机制保障的短板。

(三)内容设计浅显僵化

在国家相关政策文件的号召下,大部分高校进行了实践教学形式的探索,在学时学分上落实开展实践教学,设计了部分实践教学项目,丰富了教学形式,打破了传统思政课教学中单一理论讲授的局面。组织学生开展演讲、观影、讨论等形式的课堂实践和进行社会调查的校外实践。但是,这些实践形式或环节缺乏教师对其与课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成效等关联度的深度思考,对学生的调动性不足,学生获得感不高,存在敷衍应付的现象,对教师的有效监督及教师对学生的思维引导不足,容易流于形式,看似丰富多元,实则浅显僵化。在实际操作中,对教师的组织规范性和科学性也缺乏监督,也导致了对师生的评价考核失真失效及教学成效不佳。

(四)教师素养亟待提高

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业务性短板同样是影响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重要原因。“上好思政课,教师是关键。”开展好思政课实践教学,教师同样是关键。如果说机制经费保障等因素是影响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的外因,那么,教师设计、开展、指导实践教学的业务能力则是内因。实践教学的组织、考评等环节是否科学、规范、合理与教师的关联度更大。因此,对教育教学方法规律的掌握运用,在课堂教学的组织驾驭能力方面有待学习提高。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对所有教师在教学方法手段方面的运用带来了更大挑战。总体来看,思政课实践教学想要吸引学生、引领学生需要教师队伍不断提高自身全方面业务能力,确保思政课实践教学具备较强的师资保障。

三、OBE 教育理念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时代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新需求,思政课实践教学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以OBE 教育理念的主要内容即“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为参照,在创新能力培养目标下,探索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创新创造成果为导向或者创造性地呈现学习成果,以创新能力考核为标准,持续改进的思路,应用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学情分析、资源建设、内容设计、评价机制等方面。

(一)学情分析

当前高校大学生都是90 后、00 后,尤其00 后的学生群体是网络的原著民,他们自出生就享受着国家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成果,在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知识结构、信息获取渠道、接受方式等方面呈现出与以往学生明显的差异。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中心必然要求全面掌握学生已有特点,尤其是在创新思维、创新素养方面。通过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情况的对比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和方案。此外,还要结合不同专业的培养要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针对性。为此,在高等教育中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重点培养开拓创新精神、自主创新能力和坚韧不拔的毅力的指导下,在教师队伍树立新的教育理念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调研访谈以及利用大数据分析掌握学生的思维特点、思想动态,为顺利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参考或依据。

(二)资源建设

教学资源建设是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思政课实践教学同样需要在资源建设上下功夫。OBE 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创新能力培养,需探索建设好几类资源。从教育管理者角度来看,一是构建沟通交流平台。既包括加强政校企合作,切实有效推进实践基地充分利用、长足发展;又包括兄弟院校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经验及成效分享。二是搭建创新创业大赛活动平台。以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为契机实现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并发挥对学生的激励引导、示范育人作用。同时,规划建设校内开放实验室,为所有学生提供充足的动手实践空间。三是深化发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或创客空间,加强其有效运行和成果转化。从教师角度来看,一方面,不断积累自身在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的成效及学生反馈,为持续改进提供参考。另一方面,跟进搜集有关社会创新发展前沿的音视频、图文资料及学生创新创造的经典案例,开阔学生视野,发挥同辈间模范引领作用。有条件的高校充分利用VR 等信息技术的新发展建设数字资源库或实验室。

(三)内容设计

在比较全面客观的学情分析及掌握丰富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内容设计成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OBE 教育理念引导下,凸显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内容设计需要以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和创造性成果为导向对实践主题、实践内容精心设置。总体来说,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结合各门思政课教学目标。二是结合高等教育阶段创新能力培养目标,根据年级课程循序渐进。具体来看,课堂上的实践教学项目囿于时间、场所限制,多组织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展示,体现开放、创新、包容。课堂下、校园内的实践教学项目,结合学生关注的兴趣点和社会时政热点,开展形式多样与校园文化互融互促的活动。当然,也可以在二者基础上结合进行,但对过程要进行合理组织和有效监督。校园外的实践教学项目,充分利用教学基地开展主题活动,合理设置创新成果导向的实践作业。部分高校建立了虚拟仿真实验室,需探索如何充分加以利用。

(四)评价机制

评价是课程运行结束后进行的环节,评价机制却是需要提前布局,并且发挥着重要的统领和导向作用的部分。评价贯穿教学的始终,以OBE 教育理念为导向,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机制需要考量到评价的主客观维度。主观维度主要涉及教学管理者和教师主体。对教学管理者来说,坚持教学运行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在关照教师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有效设置奖惩制度,更加注重教师在教学中的落实落细和学生的成果呈现,从较长时段、较广范围内进行考量,包括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的表现。对教师来说,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更加关注学生自身在意志品质、创新实践能力方面的进步,侧重个人的“纵向比较”,即学生阶段性的成长进步。客观维度主要包括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评价机制不但要加强对课程建设本身所发挥的导向作用,评价机制自身也要不断完善优化,与时俱进。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思政理念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