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研究生学风建设的提升路径研究

2023-12-26

科技风 2023年34期
关键词:学风导师研究生

张 静

杭州师范大学 浙江杭州 311100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整治不良学风,遏止学术不端,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和求真务实的学术氛围,努力提高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1]可见,国家对于高校研究生的学风建设也是非常重视。研究生教育对于普通高等院校来说,是一项最基础、最重要、最紧迫的工作,这不仅关系着学生的未来健康发展,还会对高校研究生的学术氛围、学术环境带来关键性的导向作用。[2]高校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不仅关乎高校的建设发展,还能够体现出高校的办学水平以及办学质量。现如今,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如何有效地培养出高素质人才是值得深思的问题,而研究生的学风建设在这当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一、高校研究生学风建设的现状

(一)部分研究生学习动机缺失

研究生在校期间主要是以科研为主,通过科研项目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坚韧不拔和自主创新的精神。但是,科研的道路并不会一帆风顺,很多时候,遇到一个难题需要花费很多的精力与时间,而且不一定能够顺利解决。正因如此,部分学生就有可能出现论文数据不真实等现象。[3]这些都从侧面反映出部分研究生在学习动机上的缺失,没能很好地展现出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该有的科学严谨态度。

(二)部分研究生职业目标不清晰

对于研究生而言,本科期间他们的目标规划很清晰、很坚定,然而到了研究生阶段,部分研究生对于自己未来的职业目标规划越来越迷茫。主要的原因在于对自己的目标定位把控不准,或是没有自己的明确方向,不知道未来自己将适合或是喜欢从事哪些工作,所以就会导致这部分同学在硕士期间缺少目标和规划,不知道该如何去做好规划,找准突破口。

(三)导师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提升

高校研究生的学风建设跟导师队伍息息相关。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在学生整个研究生期间,都担负着一定的重任。然而,部分高校的导师缺乏一定的责任心,不能很好地带领自己的学生。“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导师拥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才有能力去培养好研究生,帮助研究生解决各种科研问题,提升研究生的科研水平。[4]所以,对于高校来说,提升导师队伍的水平对于研究生的学风建设也是一个重要抓手。

(四)研究生教学管理相对宽松

部分高校在研究生的教学管理上相较于本科生教学管理相对宽松。其原因在于,一方面,认为研究生主要以科研为主,所以教师在教学上面投入的精力会更少;另一方面,由于每个同学做的研究方向不太一致,上的课程内容有些并不适用于该部分同学,所以会导致出现部分研究生经常不认真听讲的现象。这种不良的学习风气对整个研究生的学风氛围也是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亟须制定优化相关的教学管理制度帮助研究生提升学风建设。

二、提高研究生学风建设的必要性

(一)学生层面

优良的学风建设能够带动研究生在科学研究上更加积极主动,开拓创新。对于学生而言,学习氛围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针对研究生来说,做学术研究需要脚踏实地、专心致志、努力钻研、不断创新,充分发挥出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身上所应该具备的科研创新精神。良好的学风能够带来一定的辐射效应,吸引更多的同学加入优良的学风环境下学习成长,使其保持想进一步深造学习的初衷,保持对科研的追求和热爱;同时能够引领学生朝着自己的学习科研目标不断前行、不断突破,努力成为富有科技创新的高素质高水平人才。

(二)学校层面

高校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关乎高校的发展以及学校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同样也关乎学校在整个社会层面上的声誉。而研究生的学风建设在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上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对于高校而言,研究生的学风好才更有利于培养一批批优秀的研究生,创造出更多的科研创新成果,提升学校整体的学术质量和办学质量。高素质高质量的毕业研究生同样能够能吸引优质的用人单位来学校招聘。这对于高校的就业也能起到一个促进和帮助的作用。另外,对高校的研究生也能起到一个积极的宣传作用,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报考该校研究生,提升学校研究生的生源质量。

(三)社会层面

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创新发展,科技的创新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培养。高校作为培养人才队伍的摇篮基地,担负着重大使命任务。研究生作为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对于整个社会层面来讲,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如何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研究生,高校研究生的学风建设不可忽视。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不断创新,越来越需要富有创新型、研究型、实干型的人才队伍,只有这样,社会经济才能不断前进。研究生在读期间,主要从事科学研究,通过大量的基础理论研究以及实践应用型研究,再将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为将来投入社会生产应用做好基石。往往优质的研究生能在学术之路上走得更远,所做的科研方向内容也有更多的创新之处,努力做到将科研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贴合实际,贴近现实,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高校研究生学风建设的提升路径

(一)党建引领学风建设

1.党支部示范引领学风建设

研究生学生党支部是一批学风优良、思想素质过硬的队伍,同时也是一支具备良好育人功能的队伍。在学风建设中,党支部的学生党员能够起到正面积极向上的作用。作为学生党员,首先,他们本身具备优良的思想觉悟,成绩优秀,综合素质能力强,能够用实际行动诠释作为一名党员所应该具备的优良品质,在学生群体中能够起到榜样示范引领作用。[5]其次,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还可以起到监督作用,针对身边的同学在科研、生活学习方面遇到问题,可以及时发现并给予反馈,从而在学风建设中起到一个促进的作用。再次,学生党员可以结合自身经历,做好先进典型的宣传,让同学们了解身边优秀同学的个人事迹,对广大同学起到教育示范引领的作用,从而掀起积极向上的学风热潮,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最后,学生党员可以建立帮扶制度,针对科研困难的学生群体,对其进行传帮带,目的在于更好地帮助需要获得帮助的学生,解决他们的现实困境,进而构建和谐的同学关系。

2.支部共建模式引领学风建设

通过结合研究生党支部与教工党支部共建的模式,充分发挥支部共建优势,建立起研究生党员和教师党员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带动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促使研究生优良学风建设形成。一方面,活动内容要创新,教工党支部可以定期开展不同主题的学习专题讲座,比如科研、就业等,吸引不同的学生群体听讲,为学生们做好答疑解惑。指导并帮助学生如何写好科研文章,如何做好择业就业,目的在于不让同学们走弯路,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的同时,对于优良学风建设都能起到推进作用。另一方面,活动方式方法要创新,学生党支部除了在线下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还邀请教工党支部参加,增强师生的参与感,如学生党员讲授相关的党课学习,抑或是个人的科研之路感悟,结束之后,师生可以一起交流讨论,增进学习。同样,也可以通过线上开展不同的学习活动,增加学习的渠道,努力做到不落下一名党员同志参与学习,形成良好的学风建设,增强支部的学习凝聚力,从而更有利于带动身边同学的学习积极性。[6]

(二)全员育人促学风

1.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发挥导师双带头人作用

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担负着一定的职责和使命。[7]建设一支自身思想素质强硬的导师队伍,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学校的研究生学风建设也能起到关键的作用。第一,加强并落实科研育人功能。导师不仅需要在学生的思想上传播正确的理念,同样在学生的科研学习上需要更加关注。现阶段,部分高校的导师对于自己的研究生在科研上面缺少教育指导,没有真正的发挥出科研育人的功效。所以,加强高校导师的队伍建设至关重要,也是刻不容缓的。第二,明晰导师职责,转变思想观念。研究生导师需要与学生在思想上加强交流,用自身的行为榜样引领学生,起到示范作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主动去探索科研知识的热情,还能够增进学生与导师之间的情感。此外,研究生导师要转变原始的思想观念,需要将学生的德育与智育相统一作为培养目标,在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之外,提高学生自身的思想建设,从而提升研究生的整体学风建设,真正培养出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2.教辅行政人员齐发力,营造良好学风建设

高校研究生的优良学风建设形成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将涉及高校师生及其职能部门的方方面面。学风不仅涉及学生的学,同样与教师的教书育人、教辅行政人员的教育管理等都有密切关联。所谓教书育人,不仅仅是牵涉到教师的教,同样也要体现育人的重要性。而这个过程,对于高校的党政干部和教辅行政人员,他们的教育管理就能够展现出良好的育人功能。教育管理实质上是一个从思想政治教育到实践育人的一个过程。[8]首先,如何在日常的工作中与学生做好交流沟通,将教育管理理念深入应用到学生事务性工作中,从而解决学生们在思想生活和学习上面的困难。其次,需要运用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引领学生,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方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和成长,为优良学风建设的形成提供思想保证。

(三)优化制度建设

1.学院层面

研究生的管理制度随着规模的扩大、时间的推移需要不断创新更迭,对研究生的教育教学理念也需要与时俱进。良好的教育教学理念不仅能够让教师在课程基础上提高教学水平,同样运用教学理念指导学生参与到实践当中,达到课程育人、实践育人功效。[9]首先,对于学院而言,要重视研究生的教学工作,将研究生的教学工作纳入年底考核中,目的在于教育好学生,为研究生的创新成长成才提供更多的帮助,营造良好的环境。其次,学院也要力争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努力创造出更好的硬件条件,从而让学生专注于科研学习中。最后,针对研究生的管理也要严格落实,无论是课堂纪律还是日常的实验室行为准则,都要做到规范。通过教育和教学相统一,共同抓好研究生的学风建设,促使良好学风建设形成。

2.学校层面

学校针对研究生的学风建设需要从顶层设计,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从主体上看,学校需要建立起研究生学风督导组、组建校院两级学风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各职能部门的职责任务。针对宣传部门,需要明确其对先进典型人物学生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向榜样看齐。后勤管理部门需要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住宿条件以及生活保障,让学生学的更安心。研工部需要对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管理,目的在于促使学生有良好的学习态度。教务管理部门通过完善教学秩序,制订科学的教育管理实施方案,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主体作用,达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8]各个部门通过自身建设,发挥其应有的职能效应,借助学校的顶层设计,将资源合力,共同推进学校研究生的学风建设。

结语

高校研究生的优良学风建设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通过党建引领、全员育人视角、制度建设共同发力,多主体发挥其作用,进而培养出适应新时代的高素质、高水平创新型人才,达到高校育人的使命和效能。

猜你喜欢

学风导师研究生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V eraW an g
导师榜
爱情导师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关于改进高校学风的思考
大学学风建设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