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孩子吃了抗过敏药后为什么会打瞌睡

2023-12-25周鹏翔吴紫阳

药物与人 2023年9期
关键词:那敏氯苯组胺

周鹏翔 吴紫阳

周鹏翔,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主管药师,儿科临床药师,开设儿科专科药学门诊,负责儿科专科会诊;日常开展科普宣教,参编科普书籍1部,撰写多篇科普文章或推送。兼任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工作委员会高校学组委员以及多个中英文期刊的青年编委和审稿专家。参与课题10余项,发表中英文论文60余篇。受邀在世界药学大会(FIP)和亚洲临床药学大会(ACCP)进行口头报告。荣获2021年药师服务技能大赛北京赛区一等奖、北中国赛区一等奖、全国三等奖。

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服用复方感冒药后,突然变得昏昏欲睡、精神难以集中,这让家长心急如焚,前来医院咨询儿科药师。药师通过梳理用药情况并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孩子的这种“打瞌睡”状态很可能与服用氯苯那敏成分的复方感冒药相关。

“氯苯那敏”这个名字可能会让您感到陌生,但您对它的别称“扑尔敏”一定很熟悉。氯苯那敏就像一位“隐形的守护者”,常常出现在治疗过敏症状的药物中,比如某些复方感冒药中的“敏”字,其实指的就是“氯苯那敏”。

简单来说,氯苯那敏的工作原理是“封闭”我们身体中引起过敏的关键介质—组胺(一种结构简单的小分子),以此来帮助我们摆脱打喷嚏、流鼻涕、瘙痒等过敏症状的困扰。然而,抗过敏药物就像硬币的两面,在“封闭”组胺的同时,也可能带来打瞌睡的副作用。本文为您详细介绍其中的缘由。

问题一:抗过敏药物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过敏是儿童最常见的并发症状之一,常常是因为接触了过敏原(如粉尘、花粉、柳絮、某些食物、药物、感染和环境变化等)后诱发的一系列不适症状,如咳嗽、打喷嚏、流鼻涕、皮肤红斑、皮疹、瘙痒、灼烧感、水肿、腹痛、腹泻等,个别严重的还会造成支气管痉挛、窒息或休克。

抗过敏药物也称为抗组胺药物,其主要作用是阻断体内的组胺受体(主要为H1型),从而减轻组胺引发的各类过敏反应。许多复方制剂为了兼具抗过敏的效果,也会加入抗过敏药物,如复方感冒药(如酚麻美敏、愈酚甲麻那敏等,均含氯苯那敏)、复方甲氧那明(含氯苯那敏)等。

根据药物的化学特性和临床效果,抗过敏药物可以分为第一代和第二代,两者的药理作用相似,但第二代抗过敏药物与组胺受体的更容易结合、起效更快、不良反应更少。具体来说,第一代抗过敏药物包括氯苯那敏、苯海拉明、酮替芬、羟嗪等;随后,药物学家对第一代药物进行了结构优化,形成了第二代抗过敏药物,常用的包括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咪唑斯汀、氮卓斯汀、非索非那定等,详细分类见表1。

问题二:抗过敏药物为什么会导致打瞌睡?

组胺不仅会在人体内参与过敏反应,还在脑部的神经递质中默默地调节着人体的昼夜节律和觉醒状态。因此,当抗过敏药物进入大脑后,会与脑内的组胺H1受体结合,干扰神经递质的正常功能,从而导致昏昏欲睡的副作用。

那么,抗过敏药物是如何进入大脑的呢?大脑是人体最重要、最精密的器官之一,需要一套精密的调控“守门人”—血脑屏障。血脑屏障是一个特殊的屏障系统,可以严格限制血液中的神经毒性物质、炎症因子、免疫细胞等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并将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代谢产物和神经毒性物质排出脑外,从而保证大脑的能量供给和微环境的稳定。抗过敏药物在通过血流运送到血脑屏障时,因其药物结构特点,可以透过血脑屏障,从而在大脑中发挥抗过敏作用。

问题三:所有抗过敏药物都会导致打瞌睡吗?

答案是否定的。目前的各种研究证据和实践经验表明,第一代抗过敏药物的镇静作用远强于第二代抗过敏药物。由于药物结构的差异,第一代抗过敏药物能够轻松地透过血脑屏障,导致更多的药物作用于脑部的组胺H1受体,从而更容易引起打瞌睡、幻觉、烦躁不安等副作用。然而,第二代抗过敏药物的结构得到了优化,不容易透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因此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相对较小。需要强调的是,并不是所有第二代抗過敏药物都绝对不会进入大脑,只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副作用发生概率更低、程度更轻。

有什么科学手段可以观察到抗过敏药物进入大脑并结合H1受体的结果吗?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计数来进行观察:若脑内的组胺H1受体占用率高,则这个药物导致打瞌睡的风险更高,例如氯苯那敏、酮替芬的占用率可以达到50%以上,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的占用率则低于20%。

问题四:患儿及家属应如何面对抗过敏药物导致的打瞌睡?

首先,若发现孩子在服用含有抗过敏成分的复方制剂或者抗过敏药物后昏昏欲睡,家长应该清楚这很可能是正常的药物副作用,并不意味着孩子的健康状况会受到影响,相关疾病的治疗也不会因此而导致延误,因此不必过度担心。

一般情况下,轻微的困倦会在疗程结束后自行缓解、消失,家长无须做特别的处理。若抗过敏药物为每日一次给药,家长也可选择在晚上给孩子服用这些药物。这样的话,孩子的困倦反应就可以与他们的正常睡眠模式相吻合,而不会对日常活动产生干扰。倘若孩子出现非常明显的嗜睡,甚至精神萎靡,影响到了生活和学习,应及时与医生或药师联系,协商是否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其他抗过敏药物(比如将第一代药物更换为第二代药物)。

同时,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抗过敏药物和一些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合用时也需要谨慎,如某些抗抑郁药、抗精神疾病药物、镇痛药以及抗惊厥药。这些药物能够抑制神经活动,减轻焦虑、抑郁、疼痛等症状。然而,当它们与抗过敏药物同时使用时,可能会增强药物的镇静作用,导致孩子出现更为严重的困倦、反应迟钝等症状。若孩子必须使用这些药物,一定要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进行。

另外,在孩子服用抗过敏药物期间,家长应该密切观察和监测,尽量避免参加需要集中精力的活动,调整学习强度,以减少意外的发生。

猜你喜欢

那敏氯苯组胺
固相萃取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同时测定饲料中氯苯那敏和溴苯那敏含量
氧化钙抑制固体废物焚烧过程中氯苯生成
儿童医院门诊口服抗组胺药应用情况分析
评价3种抗组胺药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
马来酸氯苯那敏的荷移分光光度测定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儿退热凝胶中对乙酰氨基酚和马来酸氯苯那敏含量
2-(4-氯苯氨基)甲基苯酚降解的动力学研究
混二氯硝基苯氯化制备1,2,4-/1,2,3-三氯苯
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鱼粉中组胺的含量
浅析2,4-二硝基氯苯的最佳合成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