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管理者过度自信异质性与企业避税行为

2023-12-25王行冰子钟落落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23年20期
关键词:幻觉过度异质性

王行冰子,钟落落

(云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昆明 650000)

1 引言

企业避税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研究的热点。传统观点认为企业避税能够增加现金留存从而促进企业投资,使得企业规模扩大、收益增加,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1]。而现代视角基于委托代理观认为,由于管理层和股东的效用函数并非完全一致,企业避税行为在给企业带来收益的同时,也给管理层的抽租行为提供了便利机会[2],加大企业被税务机关稽查的风险,从而降低了企业的价值[3]。因此正确认识企业避税行为并探究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理论意义。

管理者是企业经营决策的关键人物,对企业行为有着直接的影响。其中有学者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会对企业避税程度产生正向影响,但上述研究是在管理者过度自信同质性的前提假设下所得出的结论,缺乏对管理者过度自信异质性的考虑。因此本文从管理者过度自信异质性为切入点进行横向、纵向的对比,进一步研究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过度自信对企业避税行为的影响,以此深入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避税行为的研究。

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2.1 管理者过度自信类型与企业避税行为

心理学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并不是同质的,它大体上可以分为4种不同的类型,即优于平均、控制幻觉、校准偏误、自我服务偏见[4]。而学者Skala[5]的研究指出控制幻觉型和优于平均型过度自信在经济学和金融学领域的作用更加明显,故本文主要选取优于平均型和控制幻觉型过度自信来展开研究。

其中优于平均型过度自信是指管理者在评估个人的相对技能时,倾向于夸大自己相对于平均水平的程度,认为自己比平均水平做得更好[6]。此类管理者在税收筹划过程中,往往会觉得自己比大部分人出色,从而在实施税收规避行为时,高估税收规避所产生的收益。而控制幻觉型过度自信是指管理者相信自己对未来不确定事件具有较强的控制力,并且事件真的发生时会夸大自己的决定性作用。对于这类管理者而言,其倾向于认为自身对税收规避的结果具有很强的控制力,认为决策的结果尽在掌握,而忽视避税行为本身具有的高风险特征。因此与非过度自信的管理者相比,这两种类型的管理者容易在企业税收筹划中高估自身能力或者低估决策风险带来的隐患,认为避税为企业带来的收益大于成本,从而增加其避税的意愿。

再者优于平均型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对企业避税行为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高估避税行为所产生的收益而发生的,而控制幻觉型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是通过低估避税行为的风险进而低估其期望损失而发生的。前景理论指出在面对等量的损失和收益时,损失的负面作用远大于收益的正面作用,因此同等条件下,相对于优于平均型过度自信,当管理者表现出控制幻觉型过度自信时其有更大的意愿来实施避税行为。根据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设H1。

假设H1:优于平均型和控制幻觉型过度自信均会导致企业产生避税行为,但与优于平均相比,控制幻觉型过度自信对企业的避税行为的促进效果更强。

2.2 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与企业避税行为

管理者过度自信异质性除了上述类型上的不同外,还存在强弱之分。那么不同程度的过度自信对企业的避税行为是否存在不同的影响呢?一方面相对于弱过度自信而言,强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既有控制幻觉的特征还具有优于平均的特征,因此强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不仅会高估自身对避税问题的处理能力,还会低估避税的风险,从而认为避税是一个收益大于成本且风险较小的决策,进而采取更为激进的避税行为;另一方面企业避税行为具有风险性,避税结果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当企业避税行为被税务机关稽查发现时,企业不仅会面临高额的罚款和以后年度的强监管,还会对上市公司和管理层的信誉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降低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社会公众对企业的评价。所以与强过度自信的管理者相比,弱过度自信的管理者由于对其个人能力和控制力的有限高估,面对企业避税行为失败带来的高额成本时其进行企业避税的意愿会相对较低。因此根据上文的分析,本文提出假设H2。

假设H2:与弱过度自信相比,管理者强过度自信对企业的避税行为的促进效果会更强。

3 样本选取与研究设计

3.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由于我国在2008年实行了新的企业所得税法,为了避免新旧所得税法更替所导致一些企业因所得税法发生变动而在前后两个年度进行纳税调整。现选取2010-2020年沪深A股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研究,并对样本做了如下处理:剔除ST和ST*类企业;剔除金融类企业;剔除税前利润总额小于等于0的样本;剔除了实际所得税率小于0和大于1的企业;对所有连续变量按1%和99%水平进行缩尾处理,最终得到22752个观测值。

3.2 变量定义

3.2.1 被解释变量

本文借鉴张乾等[7]的计算方法,采用会计-税收差异(BTD)来衡量企业的避税程度,公式如下。

3.2.2 解释变量

控制幻觉型过度自信(KOC)。本文参考刘柏等[8]的做法,在借鉴Firth等模型的基础上,估计出管理者薪酬的正常水平值,再用管理者的实际薪酬减去估计的管理者薪酬差来判断管理者是否表现为控制幻觉型过度自信。若残差大于0,则KOC取值为1,否则KOC取值为0。

其中ln(comp)表示管理者年度薪酬的对数,Size表示企业规模,Lev表示资产负债率,Zone1和Zone2分别表示东部和西部地区的虚拟变量。

优于平均型过度自信(YOC),本文借鉴郑培培和陈少华[9]的做法,通过观察管理者是否在当期购入本企业股票来衡量。若管理者在当期主动购入本企业股票,则YOC取值为1,否则YOC取值为0。

相对于优于平均的控制幻觉型过度自信(KYOC),当KOC=1且YOC=0,KYOC取值为1;而当KOC=0且YOC=1时,KYOC取值为0。

管理者强过度自信(SOC),若管理者同时表现为控制幻觉和优于平均型过度自信时,SOC取值为1;当管理者为非过度自信时,SOC取值为0。

管理者弱过度自信(WOC),若管理者仅为控制幻觉或仅为优于平均型过度自信时,WOC取值为1;若管理者为非过度自信,则WOC取值为0。

3.2.3 控制变量

本文参考魏志华等[10]的研究,选择以下控制变量:公司规模(Size)、产权性质(St)、企业年龄(Firmage)、管理费用率(Mfee)、无形资产比重(Inpan)、企业成长机会(Growth)、名义所得税(Etr)、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Top1)。

3.3 模型设定

为验证假设H1和假设H2,本文借鉴潘爱玲等[11]采用的方法构建了模型(2)来检验KOC、YOC、KYOC对BTD的影响以及SOC、WOC对BTD的影响。

其中 Xi,t为解释变量 KOC、YOC、KYOC、SOC、WOC。在模型(2)中,当 Xi,t=KOC、YOC、KYOC 时,来验证假设 H1;当Xi,t=SOC、WOC 时,验证假设 H2。

4 实证结果与分析

4.1 回归结果分析

4.1.1 管理者过度自信类型异质性与企业避税行为

如表1所示,KOC、YOC与BTD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向相关,KYOC与BTD在10%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表明了相较于优于平均而言,控制幻觉型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的避税行为的促进作用更强,假设H1得到验证。

表1 管理者过度自信类型异质性与企业避税行为

4.1.2 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异质性与企业避税行为

如表2所示,SOC与BTD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且回归系数为0.003。而WOC与BTD的回归结果不显著。这说明相较于管理者弱过度自信,管理者强过度自信更能促进所在企业进行避税,假设H2得到验证。

表2 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异质性与企业避税行为

4.2 稳健性检验

借鉴许红梅等[12]的计算方法,用账面-税收差异的变体DDBTD 替代 BTD。如表3(1)(2)(3)列所示,KOC、YOC 与DDBTD分别在1%和5%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并且KYOC与DDBTD在5%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假设H1得到了验证。另外(4)(5)列的结果显示,SOC与DDBTD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而SOC与DDBTD回归结果不显著,也同样验证了假设H2,以上证明本文的结果具有稳健性。

表3 管理者过度自信类型异质性、程度异质性与企业避税行为

5 进一步分析

表4的(1)(2)显示,KOC、YOC 与 BTD 均在 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而回归(3)(4)的结果显示,KOC、YOC与BTD没有显著关系。这说明在非国有企业中,管理者控制幻觉和优于平均型过度自信都会导致企业避税程度提高,而在国有企业中这两种类型的管理者过度自信并不会导致企业产生避税行为。

表4 不同产权性质企业中不同类型的过度自信对企业避税行为的影响

6 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文以2010-2020年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了管理者过度自信类型异质性和程度异质性对企业避税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①管理者控制幻觉和优于平均型过度自信都会加深企业的避税程度,且控制幻觉型过度自信对企业避税的促进作用更强;②管理者强过度自信与企业避税行为显著正相关,而弱过度自信与企业避税行为之间不存在显著关系;③进一步研究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避税行为的促进作用在非国企的企业中更明显。

本研究的启示在于:①对于企业而言,应充分认识到管理者心理特征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在聘用管理者时,将心理特征纳入考察范围;②对税务部门而言,税务部门可以依据管理者心理特征和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来确定监管方向,并加强对过度自信型管理者所在企业的管制力度。

猜你喜欢

幻觉过度异质性
中药煎煮前不宜过度泡洗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异质性债务治理与制度完善
过度减肥导致闭经?
真实的幻觉
当代艺术家处于自以为是的幻觉中
远方
希望你没在这里:对过度旅游的强烈抵制
过度加班,咋就停不下来?
现代社区异质性的变迁与启示
春天的幻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