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数学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2023-12-25曹元未
传统教学方式是强调学生对所讲授的专业知识进行记忆性的了解,侧重点在专业知识的讲解上和知识学习能力上的训练,针对学生的综合性素质、其他能力训练上则不做特别规定。而新课程教学内容是在常规教学内容上做出了变革与创新,主要涉及小学生在接受知识过程和自身价值实践的过程中应该具有的数学学习能力,力求帮助小学生经过课程训练后形成思维敏捷、视野宽广、富有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变革常规教学思想,以适应新历史的发展要求,并进一步探讨发展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措施和探索,力求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从而实现“双减”改革的目的。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是学生掌握数学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老师训练中小学生思维力量的关键阶段。思维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所在,好的思维能力对于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十分有帮助。但是,在新时期、新阶段,小学数学课程也亟需革新,因此老师们需要进一步培养中小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唯有如此方可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学习成绩。此外,对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也是改变学校传统课堂教学弊端的重要之处,当前所有学科教学经历着一场改革,创新的数学教学方法更能够发挥传统数学课程的优越性,进而充分调动了学生掌握数学的热情。在围绕提升“核心素养”大前提下,提倡融入生活情境的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增进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有效改变教学方式方法,鼓励学生养成一种自觉主动的学习习惯,形成一种意识,锻炼成一种能力,提升数学素养,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一种新颖的适合学生接受和激起兴趣的评价方式。学生参与当中,能够引起高效的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教学课堂气氛,也有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及对策
教师可以积极应用数形结合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当前阶段,“数形结合”主要是指数据与图形间的相互转换,将数学教材中比较抽象的数量关系有效转变为简单计算过程,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学生借助直观的图形知识有效找到数学知识中隐含的诸多规律,进而有效构建数学知识体系。小学数学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这四个学习领域。小学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作为学生数学思维形成的基础阶段,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体会“形”的直观性。借助各种实物图作为直观工具,帮助学生理解数字的含义,了解可以用数来描述几何图形。在“数与代数”领域运用,低段运用效果比较明显。
如“数的认识”,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数是十分抽象的,可以通过图形来帮助学生理解数的含义,达到“以形助数”的目的。用相应数量的小棒摆一摆图形的过程,引导学生数一数,增强用数的量化来描述形,“以数助形”让学生初步感受数中有形,形中有数的思想。在“图形与几何”知识领域,如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根据探索图形的性质、特点,也需要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可以通过操作把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成一个平角,让学生直观体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通过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不仅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在革新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其次,教师可通过创设学习情景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要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就得多动心思,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体验学习,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小孩子比较好动,思维也比较敏捷,教师可采用实地演示、故事引入、猜谜语、做游戏等形式,把枯燥的数学学习融入具有引导性、愉悦性的有趣情境中,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带着诸多的疑问,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把“被迫学习”变成“主动学习”。
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时,充分利用实物和模型,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方式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让学生制作一个电脑包装箱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纸板,在认识长方体的表面积及计算方法时,利用这些实物,灵活激活学生的原有认知,促进方法迁移,并注意从中抽取长方体、正方体的几何要素,一是从组成要素(面、棱、顶点),二是空间关系(数量、位置、大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象,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在学习“什么是体积”时,先引导学生回忆面积单位是怎样产生的,利用知识和方法迁移来学习新知识。在求可乐箱的体积和啤酒箱的体积时,利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渗透不完全归纳法和猜想验证等数学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操作,从直观到抽象学习知识,有利于构建新知识,引导学生灵活解决问题,逐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再次,教师要加强引导培养学生学习动机。在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准则之一就是动机原则,这是由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的观点。只有在自己兴趣的引导下,他们才能真正按照老师的思路,循序渐进地学习,充分享受学习过程,这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在过去,数学课堂几乎完全被老师“占据”,而说教占据了大部分课堂时间。一些抽象和难以理解的问题可以通过动手学习激发兴趣。
例如,“圆锥的体积”一课,探究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时。学生在前面单元已了解过圆柱体积计算方法,对学生来说,求体积并非陌生的新知识,六年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比较强,有一定的立体观念基础。教师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圆锥体积和圆柱,猜测体积之间的关系,通过动手操作,验证得出结论,证实自己的猜测。完成学习任务,然后再小组内交流,分别找出小组代表汇报实验情况及结论。取两组体积和高度相同的圆柱体-锥体教学模具和有色的水,然后分小组进行实验。让小组学生用圆锥容器装满水后往圆柱形容器里倒,正好三次将圆柱形容器倒满。得出结论是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这时,老师让学生比较两组圆柱体和圆锥体的底部和高度,发现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有这样的关系。提出問题:不是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有这样的关系吗?进行共同验证,找一组同学到台上验证不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不存在这样的关系,有助于学生建立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
最后,教师要注重让学生动手实践,巧妙将数学知识融入生活情境,引领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小学生,他们并没有摆脱孩子气,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因此更喜欢学习。这样,老师才能合理地运用他们对事物的新颖性,使他们了解教学活动,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的了解,通过有效的实践与运用,培养他们的实际技能,促使他们充分成长。
例如,在理解学习四边形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硬木棒、钉子、胶带、纸板等小器具,让小学生将器具分别做成长方形、正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互相帮助,更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生帮生学习,参考书本上的知识,在学生完成图形组装后进行教学。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谈论他们对数字的理解。通过实践,学生或多或少对课堂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最后,教师通过自己的知识总结,将知识整合到一个完整的知识链中,既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又能有效地与教师互动。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师生关系更加紧密。这样,学生更愿意学习数学,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实践中,让学生的能力逐步发展,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综上所述,数学教育是一个系统性课程,与数学知识体系有很大的连续性和连贯性。也就是说,要使小学生迅速地了解和进入这一阶段的教学,老师们首先要熟悉小学学生的实际状况,然后针对实际状况提供合理的教育整改措施,并提出有利于学生掌握的教学训练方法,使小学生迅速地融入小学数学学习生活。
专家点评
数学的字里行间闪烁着人类智慧的火花,学习数学有助于人应用自然规律创造各方效益。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教学要注重循序渐进和让其体会到数学的独特魅力。本文作者为让小学数学课堂有质有效,改变传统“浇灌式”的知识传递方式,从数形结合、创设学习情景、巧妙引导、动手实践等四个方面入手,帮助学生从内心深处爱上数学、喜欢数学、学会数学。
曹元未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常庄街道六炉店小学教师,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