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实读写思,让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生根发芽

2023-12-25李霞

课堂内外·好老师 2023年10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思维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各项基本能力,而阅读和写作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关键性内容。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尤其小学阶段指导学生开展文本阅读,除了有助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以外,还能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文本写作手法和写作情感的融入,并且在此基础上由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更深入的探究,当然,具体的探究内容理所当然地就成了学生的写作。

把握课堂主阵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最佳场所,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不仅要在课堂上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加强学生语言能力的锻炼,以更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基于此,教师需要深入研读教材,并结合学生实况科学设计教学活动,以使学生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确保充分发挥好课堂的主阵地作用,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故宫博物院》时,我先引导学生观看故宫的全景图,借助多媒体荧屏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紧接着再指导学生结合本单元前面学习过或者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有目的地阅读”,教学生带着任务阅读,并且选取合理的阅读材料,或能够运用科学的阅读方法,尝试去完成提前设定好的“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和“选取一到两个景点,在家人游故宫时给他们当导游”的阅读任务。由于学生的阅读兴趣比较浓,故而在完成第一个任务以后,他们往往能认真地阅读、规划、指画等等,并且与他人之间展开激烈讨论。结束第二个任务之后,学生又可以将小组成员视为家人,给其他小组成员讲解故宫景点,并且在讲解的过程中还会不时匹配相应动作,听者自然听得津津有味,或还会提出新的问题,这样使整个课堂变得积极活跃且活力四射。

注重培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由于小学生思维发展尚不成熟的缘故,他们在思考问题时多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需要教师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尽可能地给学生建构良好的思维品质,当然,獨立思维首当其冲。

以《狼牙山五壮士》为例,课堂一开始我们先要引导学生搞清楚本单元的语文学习要素是什么,同时教学生了解文章是如何描写点面结合的场面,之后再结合文章要素将文中写到的“点”“面”一一找出来,然后再让学生思考文章后面思考题目:“课文第2自然段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每一位战士,结合相关内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学生在思考片刻之后掌握了“面”的描写内容,并且结合这部分内容分析出了文章段落中所描写的战斗群体表现出来的勇敢团结,另外结合“点”部分内容则彰显出了战士们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如此由“点”及“面”,总体提升了文章层次感。学生时常在课堂上开展类似思维训练,更有助于锻炼和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增加语言实践活动,注重语言积累

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课文每一篇都文质兼美、内涵深刻,对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和提升极为有帮助,而学生在其中不仅能深受情感熏陶,并且在此过程中培养了优良的精神品质。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利用好课堂,借助一系列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以《草原》的教学为例,教学一开始,我们先指导学生结合首段文本给定的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接着让学生在明晰主客聚会欢乐场景之后,在教师的辅导下,让学生尝试想象如果自己置身于这样的场景之中会怎样,在此基础上学生在理解融情于景的写作方法之后,再教学生如何实践,将这种写作手法运用到实际写作练习中去,并让学生自行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发散思维

对小学生而言,由于阅读水平不高的缘故,且日常阅读也多以课内知识为主,非常不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宽和思维的发散,因此,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引导其积极展开课外阅读,或将阅读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并适当给学生推荐一些课外读物,教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例如,在《浪淘沙》《江南春》等诗歌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学生学习完这些诗歌之后,再给学生推荐《唐诗三百首》,并且分派给学生学习任务,每天完成一篇古诗的阅读,在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之后,促进学生对诗歌整体感知能力的提升,有效激发起学生的古诗文阅读和学习兴趣。不仅如此,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每堂课开课前的3分钟,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展示,每天让不同的学生轮流自备一首古诗,之后再附带情感去大声地将古诗朗诵出来。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结合自身教学思路不断创新,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度。只有在教师保证积极学习的基础上,方才能够保证学习过程紧跟时代步伐,并且能保证教学过程与学生协同并进。当然,在小学语文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还要求语文教师需适当地采取较之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以更进一步地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诗词教学为例,通过对诗词的学习,往往能够让学生深刻感知到诗词当中蕴含的美,而运用此类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往往也更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且能够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使其张扬个性。比如,教师给学生分析和介绍古诗词的作者、诗词寓意及其写作手法等,教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将自己对诗词的深切感受表达出来,积极响应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出来,而在此过程中也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实施道德教育

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加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传播传统文化的力度,继而有效地提升其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并且深化其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感受。

为此,对小学语文教师而言,第一步,要先在基本的识字、写字的基础上深度融入传统文化的内容,比如《弟子规》《增广贤文》《笠翁对韵》《三字经》等都是很不错的素材,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动画来给学生呈现这些内容,以使学生在深度学习生字的同时,又可以深刻理解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不仅如此,还能让学生在掌握正确的坐姿、写姿的同时,写好中国字,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继而走好后续人生当中的每一步路。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文的教学为例,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要求教师要先帮助学生深化其对于本首古诗的理解及相关背景信息的掌握,致使学生可以明确地知晓“遍插茱萸”属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内容,继而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心生浓浓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感,促使学生形成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美德和精神品质。

实现读写一体化教学,不仅仅是对教学模式的创新,同时也是新课标对于学生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基本要求和核心目标,而对于这一目标的有效落实则恰恰在于能够将读和写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或采取情境教学法,或指导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教学,亦或者是能让学生融入实践活动当中去,或将课堂教学与灵活的课外阅读方式有机融合起来,以全方位促进学生阅读和写作兴趣的培养提升,并且在此基础上不断培优提升小学语文阅读写作教学的质量,使读写课堂开出花来,全面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李霞

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学校教师,中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思维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