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一个蛋饼接一个蛋饼
2023-12-25林特特
文 | 林特特
一个早晨,我对门口早餐店的主打产品蛋饼产生了兴趣。一张好的蛋饼,软硬适中,香气四溢,表皮脆而不煳,微微焦黄。单吃或夹青菜、培根、榨菜丝,刷点儿辣酱,味道都不错。惊艳只在一瞬间,那是味蕾的觉醒,是行动的展望,是新目标的确定。我放下筷子,举起拳头,暗暗发誓,我要学会摊蛋饼!
于是,做一张完美的蛋饼,在一段时间内成为我的追求。在别人看来,蛋饼做起来简单,对我来说却颇为不易—身为一个南方人,基因里没带面食密码。
说干就干。第一阶段,我买面粉、找视频、做实验、置办设备。学习过程中,我不断调整面粉、鸡蛋、水三者的比例,盐和味精的分量;甚至拿笔记录,给饼编号,试图从配方不一的饼中找到最优秀者。确定后,我决定,以后就按最佳方案执行。
确定最佳方案后,我迎来了第二阶段,我称之为“刷题”战术。
作为在考场上身经百战的一代,我的致胜法宝是不厌其烦地练习。摊饼使我发怵的有三方面:火候、对何时成型的判断,以及将饼翻面的速度。于是,我给自己定了个目标,一天至少摊4张饼。
就这样练习了一段时间。一天早上,天蒙蒙亮,我看了一眼表,整6点,索性起床开始练习摊饼。几个鸡蛋,少量面粉,些许葱花,加盐、味精、水,搅拌均匀;起热油锅,徐徐往锅内倒进面糊,把握火候,盯着它成型,再及时翻面;等另一面也成型,果断关火,饼成了。6点半,我将完美的蛋饼们盛在碟子里,抬手擦擦汗—摊蛋饼的功夫我练成了!
几天后,同学带女儿点点来我家做客。点点刚上初中,因一件小事,在我家闹起脾气,不依不饶,痛哭流涕,号啕十几分钟,其他人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是好。
稍后,平静一些的点点说出了让她郁闷的真实原因:“上初中后,学习怎么这么难啊!小学的数学题我看一眼就会,现在看好几眼也没思路,有的根本不可能会,我可怎么办啊!我能不能不努力还得第一名?我为什么要努力?大家能不能不要这么‘卷’,都不努力不好吗?”
我和点点妈相视一笑。很多年前,我们和点点想法相似,用今天时髦的话来说,只想“躺赢”。
午饭时分,我又去摊了几张蛋饼。
“好吃吗?”我问点点。
“不错!”点点咬着蛋饼,夹着排骨,喝着鸡汤,眼睛红肿,大快朵颐。
“阿姨我啊,上个月还不会做蛋饼。”我掰着饼,一小块一小块塞进嘴里。
“这一个月,我妈一天起码摊4张饼,连吃一个星期,我都腻了!她不是练摊饼,是练我!”我儿子洛洛控诉着。
一桌人爆笑。
“可你现在蛋饼做得很好啊,一点儿看不出以前完全不会!”点点说。
“因为我把做蛋饼当成一个目标,就会努力想怎么能完成,拆解步骤,研究难点,花力气一遍遍练习,不信我学不会。不瞒你说,前几天,我6点就起床练摊饼了。”我给点点妈递个眼色。
点点妈学生时代是超级“学霸”,高考时的我市探花。她举的例子和学习无关,而是说起她刚进单位时,做办公室行政工作的经历。
“我不是一个生活能力特别强的人。所以,那时候,如果我要带队出差去某个地方,我就提前去踩点,把要去的地方、要吃的东西、来回的路全部摸排一遍,把可能遇到的问题都列出来。”
“我学游泳和你妈做行政的经历类似。”我接过了点点妈的话茬儿,“我不擅长运动,但我知道怎么学习。我不擅长,所以请了一对一的教练;给自己充分的学习时间,别人学一个星期,我学一个月;别人一个月能练得如水中飞鱼,那我就练半年;别人学会后不会生疏,我不行,那我就每天都去复习,直到游刃有余。”
“对!”洛洛加入讨论,他是小学六年级学生,练习棒球已5年,是业余选手中专业级的。“想在赛场拿到好成绩,聪明重要,训练更重要。不训练,体能跟不上,动作不标准。谁练得多,谁练得少,上了赛场一眼就能看出。”
点点是个聪慧的少女,她警惕地看着我们:“所以,你们这样轮番‘轰炸’我,是为了让我在数学学习上不放弃,不停刷题?”
“古代有位大哲学家叫王阳明,他曾说过,人须在事上磨。数学也好,棒球也罢,做行政、学游泳、摊蛋饼,包括我的职业—写作,都只是‘人须在事上磨’的事。你一旦磨出来了,必有收获。下一次,遇到类似挑战,你更知道该怎么磨,怎么达到目标。有时候,我会刻意去找一件事磨,在挑战中获得快乐,体验学习的成就感。”
一顿饭即将结束,蛋饼吃完,盘子见底了。
我去卧室拿出一对新购得的牛角刮痧板展示给他们看,这是我的最新挑战:对着视频和书学刮痧。
“你能学得会吗?”洛洛质疑。
“学习是一种能力,我们都知道学习的奥秘。”点点妈说。
“人生就是一张接着一张的蛋饼,我能练好摊蛋饼,肯定能学会刮痧。”我自信满满。
“学会了,可以给我刮痧吗?”点点问。
“可以,等你数学成绩提高。”我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