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历史文化资源类型及分布状况
2023-12-25徐萍
徐萍
西安作为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拥有具有文化完整性与文明延续性的遗址、遗迹和遗存。但是关于西安市历史文化资源的系统性研究却很少。基于此,现对西安市历史文化资源的类型、分布状况进行深入解读和剖析。
西安市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分布密度、保存度、级别等方面在世界范围内都占优势地位。西安市现有文物点3246个,拥有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32处,各类博物馆132座,拥有12万余件珍藏文物。西安市总面积仅占全国的0.1%,却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8处。但西安市历史文化资源的利用程度相对较低,“碎片化”现象较为明显,集约化发展局面尚未形成。西安市乃至陜西的众多文化遗产仍处于原生状态,这些文化遗产未能真正走进群众的日常生活。尽管西安市有大唐芙蓉园和大唐不夜城这样具有标识性的文化名片,但要充分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仍任重而道远。
历史文化资源的概念界定
历史文化资源是在漫长的社会活动中创造的人类文明成果。这些文化形态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体现了一个地区或民族的灵魂和精髓,在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向志学先生(2006)指出:“历史文化资源指的是在人类历史文化遗存的诸多实体当中具有独特的功能、现代资产价值、能够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甚至扬弃升华的部分。”董雪梅博士(2008)认为:“所谓历史文化资源,就是在过去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创造和使用的各种物质文化资源和精神文化资源的总和。”
西安作为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拥有7000多年的文明史、1100多年的建都史,是第一批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还是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具有文化完整性与文明延续性的遗址、遗迹和遗存。但是关于西安市历史文化资源的系统性研究却很少。这对西安市依托优质历史文化资源建成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十分不利。
西安市历史文化资源分类
西安古称长安,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自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10世纪,在历史上先后有周、秦、西汉、隋、唐等王朝在西安建都。唐代之后,西安也一直是中国西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享有“西有罗马、东有长安”的美誉,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
西安市的历史文化资源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种类齐全。根据西安市历史文化资源的特征对西安市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梳理,将其分为古遗址系列、古墓葬系列、古建筑系列、宗教文化系列、古城古镇古村落系列、红色革命遗址系列、博物馆系列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八大类。根据国家文物局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据以及西安市文物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西安市有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5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计58处(其中古遗址类有22处,古墓葬类有9处,古建筑类有20处,石窟寺及石刻类有2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类有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0处。
古遗址系列
遗址一般指的是人类活动的遗迹。古遗址包括古人类遗址、都城遗址、宫殿遗址、陶瓷遗址等,特点为不完整的残存物。虽然许多遗址深埋地下,或仅剩断壁残垣,但是仍然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考古价值。
西安市作为十三朝古都,古遗址资源十分丰富。但是由于战乱,目前保存下来的建筑非常少,大部分仅存遗址。截至目前,西安市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遗址共有22处,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遗址有31处。这些遗址涵盖了从旧石器时代到近代以来的各个时期,比较重要的有以下四类。
都城遗址。中国古代有“秦中自古帝王州”的说法。历史上曾经有十三个朝代在西安建都,横跨1100年,留下了西周丰镐遗址、秦咸阳城遗址、汉长安城遗址、唐长安城遗址等多处都城遗址。都城遗址是西安地下文物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离宫别苑遗址。周、秦、汉、隋、唐等历代帝王都在此建有离宫别苑。如华清宫等,随着朝代的更迭逐渐被废弃,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现仅剩遗址。
古人类遗址。在上古时期,西安是重要的文明发源地。在远古时期,西安的生态环境非常优越,大约110万年前,蓝田猿人就生活在秦岭脚下。西安市旧石器时期的遗址有西安蓝田遗址等;仰韶文化时期有半坡、姜寨遗址等;龙山文化时期有石卯遗址。目前,陕西有30多处石器时代遗址被列入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名录,其中位于西安市的数量最多,有8处,分别是蓝田猿人遗址、半坡遗址、姜寨遗址、老牛坡遗址、康家遗址、杨官寨遗址、鱼化寨遗址、西峪遗址。
道路与古代重要工程遗址。在以长安为都城的各个朝代,统治者修建了通往各个方向的道路。道路遗址有秦岭古道、秦直道等。
古墓葬系列
古墓葬系列包括帝王墓葬、王公墓葬、历史名人墓葬、巾帼英雄墓葬等。
西安作为十三个王朝的都城,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根据西安市文物局公布的数据,西安市有9处古墓葬列入了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17处古墓葬列入了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7处古墓葬列入了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建筑系列
古建筑是指具有一定历史意义的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一般来说,这些建筑的历史年代应为民国以前。西安市古建筑数量众多,类型丰富,包括城墙、钟鼓楼、佛塔、民居大院、城隍庙、文庙、先贤庙祠、碑刻等。目前西安市有21处古建筑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0处古建筑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类型上看,主要有以下几类。
1.古代城镇建筑
西安历史上有十三个朝代建都,其中汉长安城、唐长安城都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但遗憾的是,这两座伟大的都城都没有保存下来。目前,西安的唐代遗留古建筑仅存大雁塔、小雁塔。西安市的古建筑主要是明清时期的建筑,包括城墙、钟鼓楼。
2.村落和民居
民居方面,关中典型民居为大院,代表如回民街高家大院。在过去,大院一般是富贵人家、官宦家庭的住所。在陕西,关中地区是其文化中心,历史上科举入仕的人数远远多于陕南和陕北,官宦家庭较多,因此大院建筑是陕西最多的建筑类型,但是保存到今天的也非常稀少。目前关中大院保存最为集中的是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3.军事建筑
陕西作为古代的政治经济中心,军事建筑必不可少。主要有长城、秦直道、榆林军事古堡。西安市内的军事建筑较少,西安城墙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堡垒。
4.庙祠建筑
陕西目前大约保存有十几处文庙。规模较大的有西安文庙、咸阳文庙等。城隍庙保存较好的有西安城隍庙等。
5.书院、考院、会馆
陕西的书院和考院主要分布在关中地区。因为关中地区是科举考试比较发达的区域。陕西保存有明清时期陕西的最高学府——关中书院,以及关学创始人张载创立的横渠书院。考院是古代举行科举考试的场所,目前陕西保存有清代蒲城考院。保存下来的书院有关中书院、弘道书院、横渠书院。
红色革命遗址系列
依托红色资源建设革命博物馆和纪念馆是展示红色文化的重要方式。西安革命遗迹众多,目前已经建设了一大批革命纪念馆、博物馆、革命遗址景区,成为中国重要的红色旅游目的地。目前西安事变纪念馆和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博物馆系列
按照西安市文物局发布的最新博物馆名录,截至2023年7月20日,西安市有132家博物馆。总体上看,西安市的博物馆以国有历史文物类为主。西安不仅博物馆数量众多,更重要的是当地博物馆的等级高。国家一级博物馆是中国最高等级的博物馆,全国一共130家,其中陕西9家,西安就有7家,分别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西安博物院、半坡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汉阳陵博物馆、大唐西市博物馆。
陕西有9个国家二级博物馆,其中西安有2个,包括西安事变纪念馆、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这两个都是红色纪念馆。专题博物馆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收藏了许多关中老宅,非常有价值。此外还有中国书法博物馆、中国水利博物馆、秦腔博物馆、绥德汉画像石博物馆等。
宗教文化系列
截至2021年,在西安58家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有西安碑林、重阳宫祖安碑林两处石刻。在西安107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有牛郎织女石刻、李晟碑、卧龙寺石刻造像和铁钟、清华山石窟共四处古窟寺及石刻。
古城古镇古村落系列
古城古村古镇系列包括历史文化街区,入选全国文化旅游名镇(村)、特色旅游景观名镇(村)的村镇以及旅游文化名镇。全国目前有134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其中陕西有6个。西安市作为中国古都之首,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虽然西安的历史地位非常重要,但目前其古城风貌保存不算完整,只剩下城墙和钟鼓楼、文庙等古建筑和街区。从2003年起,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陆续公布了六批共252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其中陕西有7个,西安目前无一入选。西安作为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古街区和古村镇有所保存。而西安范围内,古建筑遗存较多的古镇很少,主要是由于关中地区战乱频繁,破坏严重。目前保存比较好的西安古街区是回坊和书院门。西安历史上存在一些历史文化名镇,例如秦镇曾经是关中四大古镇之一。西安目前有四个古镇入选了陕西省级旅游文化名镇,分别是周至厚畛子镇、鄠邑区祖庵镇、蓝田玉山镇和蓝田葛牌镇。西安古村落中,周至老县城和大寺相对保存较好。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西安周边一小时车程的区域产生了一大批人造古镇。目前西安周边有许多人造旅游古镇,名气较大的有周至水街、白鹿仓、白鹿原影视城、诗经里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
截至目前,陕西省共有西安鼓乐、中国剪纸、中国皮影戏、咸阳茯茶4个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91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74个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根据2023年5月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的数据,西安市共拥有1项世界级非遗项目——西安鼓乐,1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23项省级非遗项目,229项市级非遗项目。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数量位居全国前列。非遗已成为西安展示关中地区乡土文明的文旅名片。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汇集了西安市1000多位民间艺人提供的20000多件非遗相关作品、工具、实物以及图文资料等,正式收藏的藏品82套1000多件,全年免费接待观众量30000人次,总计前来参观的全国观众达到数十万人次。
西安市历史文化资源分布状况分析
通过对西安市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分类和统计分析可以看出,西安市历史文化资源分布范围广、数量众多、面积大、种类全、等级高,从石器时代到中国文化发展鼎盛的周、秦、汉、唐时期的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等都有分布。
西安市历史文化资源类型分布
西安市文物局的数据显示,西安市有225处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共计58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可以看出,西安市历史文化资源主要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居多,占比接近50%。西安市225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类型最多的是古建筑,有81处,其次是古遗址,有55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有49处,古墓葬有34处,石窟寺及石刻6处。
西安市历史文化资源的区域分布
西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布最多的是鄠邑区,有24处;其次是碑林区和周至县,各有22处;长安区有21处;蓝田县和莲湖区各有20处。
在西安市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21处古遗址中,有5处国家级古遗址分布在西咸新区,有3处国家级古遗址分布在西安市臨潼区,西安市未央区、灞桥区、高陵区、曲江新区各有2处国家级古遗址。
西安市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21处古建筑中,有5处国家级古建筑分布在西安市长安区,有4处国家级古建筑分布在西安市莲湖区,有3处国家级古建筑分布在西安市周至县。
西安市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9处古墓葬中,在长安区、灞桥区各有3处国家级古墓葬,临潼区有2处国家级古墓葬。
西安市历史文化资源的时间分布
在西安市225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按照历史文化资源的起始年代来统计,清代时期的文物保护单位最多,有42处;明代的文物保护单位有35处;近现代文物保护单位有30处;汉代的文物保护单位21处;新石器时代的文物保护单位有19处;唐代的文物保护单位有18处;民国时期的文物保护单位有15处。
在西安市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21处古遗址中,属于新石器时代的国家级古遗址有7处,属于汉代的国家级古遗址有6处,属于唐代的国家级古遗址有5处。
在西安市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21处古建筑中,属于唐代的国家级古建筑有10处,属于明代的国家级古建筑有7处。
西安市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要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优势,推动差异化市场发育和区域均衡发展。历史文化类景区要打破自身边界和局限,深度融入社会发展,要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多元化的文化旅游产品。
西安市2023年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西安市历史文化资源类型及分布状况研究”(项目编号:23LW174);陕西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 2022年度课题(项目编号:SGH22Y1917);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疫情常态化背景下传统旅游景区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2HZ1368)。
(作者单位:西京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