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

2023-12-25张玉娟

化学教学 2023年11期
关键词:教材比较用教材教教学建议

张玉娟

摘要: 课程改革倡导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依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课程内容,对人教版(2019年版)和蘇教版(2020年版)高中化学必修课程模块的两套教材进行了结构、内容、实验等方面的比较分析,结合教材分析得到的结论,提出了“用教材教”的教学策略建议。

关键词: 高中化学; 必修模块; 教材比较; 用教材教; 教学建议

文章编号: 10056629(2023)11000906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B

1 问题提出

化学教材是化学教材编写团队人员在对课程标准理解、学科结构认识、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的正确分析等基础上编写而成的,是教师教化学和学生学化学的重要课程资源。在高中化学教学实际中,许多化学教师在处理“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的平衡时,无法把握教材的重点,将不同版本教材的事实性化学知识叠加进行教学,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用教材教”需要广大化学教师深刻理解课程标准,增进化学学科理解,充分认识化学课程的育人价值;“用教材教”需要广大化学教师熟悉不同版本教材的结构、内容逻辑,充分分析和汲取不同版本化学教材的精彩内容,创造性地使用化学教材。

本文依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主题,对人教版2019年版[1]和苏教版2020年版[2]化学必修新教材进行了教材结构、内容、实验等方面的比较,结合课程标准和比较结果,提出了一些“用教材教”的教学建议。

2 化学必修教材比较分析

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的组织给出了如下说明:“进一步精选学科内容,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3]”课程标准将高中化学课程必修课程内容分为5个主题,按照所聚焦的大概念分为三类:“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基础与化学反应规律”“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是具有化学本体论意义的内容主题,聚焦化学内容类大概念;“化学科学与实验探究”是具有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的方法主题,聚焦化学方法类大概念;“化学与社会发展”是具有价值论意义的价值主题,聚焦化学价值类大概念。由于高中化学课程是以大概念为核心结构化组织和设计课程内容的,因而教材的分析比较也应从聚焦大概念的视角进行。

2.1 化学教材结构分析比较

人教版化学必修教材以“章、节”形式呈现,苏教版化学必修教材以“专题、单元”形式呈现,两种不同版本的新教材具有以下特征。

(1) 化学理论知识与化学事实性知识穿插安排。无论是人教版还是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都采用化学理论、原理和物质转化与应用的事实性知识穿插安排的方式建构教材结构。这是因为化学理论的建构与认识需要大量物质转化与应用的事实性知识为基础,物质转化与应用的事实性知识认识和研究需要化学理论作指导。如在学习物质结构基础知识前,学习钠、氯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为学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化学键提供元素化合物的事实性知识基础;学习了物质结构基础与化学反应规律后,学习氮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和简单有机化合物的知识,更好地让学生从结构视角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课程标准基于大概念的内涵组织结构化课程内容,化学教材就必然会基于大概念的习得过程设计教材结构。学生对化学大概念(见图1)的学习,首先通过实验等多种方式获取化学事实性知识,并在对大量事实性知识进行比较分析、推理归纳的基础上形成化学一般概念,多种具有内在联系的一般概念通过横向关联、纵向抽象的方式形成大概念,并将大概念迁移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化学教材将“理论知识与事实性知识穿插安排”,满足学生形成化学大概念的基本要求。

(2) 将“化学实验探究”有机融合于教材所有内容中。化学实验探究是学生认识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方法,也是高中化学必修课程的重要内容。化学理论的建构、化学反应原理的揭示、元素化合物性质和转化的认识等,都是建立在化学实验基础之上的。无论是人教版还是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都十分重视化学实验探究的学科价值和育人功能的发挥,将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生必做化学实验融合在必修教材中,将化学实验探究作为学生认识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反应规律和物质结构基础的重要方法。苏教版必修教材除将“化学实验探究”融合于其他专题中外,还将“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作为单独的专题进行安排,期望从实验方法的视角强化学生对化学实验探究重要性的认识。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中最重要的是学科理解力和学科实践力,学科理解力的本质是理解和应用学科观念,学科实践力的核心是实验探究与实践。化学观念产生于实验探究与实践,并用于指导实验探究与实践。因而化学教材将化学实验有机地融合于化学课程学习的所有内容,既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特征,又体现了培育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

(3) 将化学学科应用价值与育人价值体现在所有教材内容中。养成科学态度、具有责任担当是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在价值观层面的重要要求[4],形成“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是学生通过高中化学必修课程学习应形成的正确的价值观。化学学科应用价值和育人价值的体现需要以化学教材的具体内容为载体。两种不同版本的高中化学必修教材,都充分关注化学课程内容的“知识获取、方法体验和价值引领”的育人功能的发挥,将“养成科学态度、具有责任担当”的育人目标落实到高中化学必修课程的所有内容学习之中。人教版教材除以“第8章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进行专题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外,在所有其他章节中也充分关注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苏教版必修教材采用渗透的方法将形成“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融合在各专题中,并在相关专题中进行有针对性的特别强化,如“硫与环境保护”“氮与社会可持续发展”“金属与人类文明”等。

在教材结构安排上,两个版本的高中化学必修教材都在充分体现化学学科基于实验与实践探究特征的基础上,基于化学大概念的学习要求和学习过程,科学规划教材内容,以实现化学学科的应用价值和育人价值。

2.2 化学教材内容分析比较

课程标准明确了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中的5个主题,分别是“化学科学与实验探究”“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基础与化学反应规律”“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和“化学与社会发展”。按照课程主题内容,人教版和苏教版必修化学教材在核心知识内容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见表1)。这说明教材编写团队对高中化学必修课程的本体知识内容的认识是相同的,高中化学必修课程的化学核心知识既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形成化学大概念、化学学科观念的重要基础,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中化学核心知识的学习,为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化学学科观念和化学大概念的形成需要以化学事实性知识为基础,学生通过一定量的事实性化学知识的学习,再经过比较分析、抽象归纳、论证推理等过程,就能初步建构学科大概念,并迁移运用大概念解决问题。不同版本的化学教材在选择呈现化学具体事实性知识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具体统计见表2。

从高中化学必修课程内容分析,“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及规律”“实验探究与实践”“物质转化及应用”是高中化学课程模块的四大核心内容,围绕化学课程核心内容所展开呈现的化学教材中具体事实性内容,存在一定的差异是必然且不可避免的,甚至不存在优劣之分。这是由物质及其变化的多样性所决定的。

2.3 化学教材实验内容分析比较

课程标准要求,要充分认识化学实验的独特价值,精心设计实验探究活动,在必修课程模块学习中必须完成9个学生必做实验。两套高中化学必修教材都十分重视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都安排了丰富的实验探究活动,但实验的内容和形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见表3)。

化学实验既是高中化学必修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化学和进行实验探究的重要途径。两套高中化学必修教材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化学实验的安排,以体现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中重要作用。但在选择实验的形式和内容中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如对SO2性质的学习,人教版教材安排了SO2的溶解性和酸性、SO2的漂白性两个课程实验内容,在实验活动(学生必做实验)中安排了SO2的氧化还原性实验、铜与浓硫酸反应和SO2的漂白性实验、硫粉与铁粉的化合实验等内容;苏教版教材以基础实验的形式安排了SO2的溶解性和酸性、SO2的还原性、SO2的漂白性3个实验内容。

3 高中化学必修课程“用教材教”的教学建议

高中化学教材是教材编写团队将课程标准、化学学科结构和学生化学认知规律相融合的智慧结晶。但由于教材的科学简约性和广泛普适性的特征,要使高中化学教材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的“学材”,需要我们一线化学教师智慧地创造性重构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于漪老师认为,教师钻研并掌握教材,好像导演处理剧本,需要一个艰苦、再创造的过程,达到“懂、透、化”的要求。“懂”是掌握教材的基本结构;“透”是对教材融会贯通,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识体系;“化”指教师的思想感情要和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合在一起。因而“用教材教”需要基于课程标准理解教材结构,基于育人目标认识教材内容价值,基于教学实际需求灵活运用教材资源。

3.1 基于课程标准理解教材结构

高中化学教材是高中化学课程的物化形态与文本素材,是实现高中化学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课程标准要求教材编写应遵循下列原则:立足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依据化学课程标准以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体现化学学科的基础性、时代性和人文性,密切结合学生实际,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

虽然课程标准将高中化学必修课程内容按学科本质与方法、学科本体内容、学科价值的逻辑架构,安排了五个学习主题,但从教材呈现视角分析,五個学习主题的顺序并非一定是合适的学习顺序,将化学实验探究与实践融入所有课程内容,将化学反应理论、物质结构知识与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穿插安排,这既是化学教材的编排传统,也能满足学生对化学学习的认知需要。由于不同教材编写人员对所学学科内容的教学时序的认识差异,必然导致不同版本的教材结构的差异(见图2)。

人教版和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的结构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教版教材将“化学科学与实验探究”融入教材的所有章节中,而苏教版教材除将“化学科学与实验探究”融入教材的所有章节中外,还单独安排了“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专题讨论;二是人教版教材将“化学与社会发展”融入教材的所有章节中外,单独安排一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讨论,苏教版教材并没有安排单独专题讨论;三是对“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的安排存在较大差异,人教版教材在“元素周期律”前安排了钠、氯、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内容,在“元素周期律”后安排了硫、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内容,苏教版教材在“元素周期律”前安排了钠、氯、硫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内容,在“元素周期律”后安排了氮、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内容。

人教版和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的结构差异并不影响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施。聚焦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能够“形成学科观念,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科思维,强化创新意识”“经历科学探究,增强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态度,具有责任担当”[5],增强学生的学科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而化学教材的结构和内容仅仅是学生学习化学的载体,虽然教材的目标表述和内容呈现方式会对教学产生影响,但只要我们深刻理解了课程标准,理解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化学课程目标,就能创造性地用好教材,就能理解教材是如何将课程目标转化为教材所呈现的教学目标,如何将课程内容转化为教材内容,如何将课程评价转化为教材中的学习评价,如何将课程实施建议转化为教材呈现的教与学方式的,并吸取不同版本教材的特长和优势为教学服务。

3.2 基于育人目标认识教材内容价值

根据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对高中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课程标准提出了高中化学的课程目标和学业质量标准,结合化学核心素养的内容维度,要求学生形成化学学科的思想和方法,积极参与实验和实践并勇于创新,养成科学态度和具有社会责任,并对化学学习有更高层次的价值追求。教材内容是服务于教学目标的,而教学目标又是课程育人目标的细化和具体表达。

虽然不同教材的内容存在差异,但这种差异主要表现为所选择的化学事实性知识的差异,而化学教材中所呈现的化学事实性知识的掌握并非是化学教学目标,至少不是化学教学的主要目标。在化学学习中,学生接触许多化学事实性知识是必需的。因为化学事实性知识是学生实验探究的重要内容载体,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获取化学事实性知识,并通过对事实性知识的分析比较、归纳抽象、逻辑推理等,形成化学概念和对化学反应的规律性认识。化学教材对事实性知识的选取,既受传统版本教材的影响,也受教材编写人员对课程的理解、对学生化学学习过程的认识、对教学过程的理解等方面的影响。

例如,两种不同版本的化学教材在呈现“钠、氯及其重要化合物”相关内容时,在教材结构编排和事实性知识的内容选择等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见图3)。人教版将该内容安排在第2、 8章完成,苏教版教材安排在第3专题一次性完成;人教版安排了Na2O2的制备和性质实验、验证次氯酸光照分解产物的数字化实验,苏教版教材仅在正文部分提及钠在氧气中点燃生成Na2O2、在“拓展视野”栏目讲Na2O2的性质与应用;人教版只在“海水资源开发利用”部分用图示的方法说明海水可获得淡水、氯化钠、钾、镁、溴等,而苏教版教材单独用“海洋化学资源的综合利用”单元讨论“粗盐提纯、海水提溴和镁、从海带中提取碘”。

课程标准对“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内容的学习,提出的要求是: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铁、氯、氮、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了解这些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认识这些物质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合实例认识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多样性,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可以探索物质性质、实现物质转化,认识物质及其转化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价值[4]。两种不同版本的教材在呈现“钠、氯及其重要化合物”相关内容时,虽有差异,但都从教材内容的育人价值视角出发、以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为情境素材,引导学生既通过实验探究学习钠和氯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制备和应用,又帮助学生形成“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及其转化,综合利用自然资源”的观念。

因此,“用教材教”要依据化学课程的育人目标,使“形成化学观念、发展科学思维、参与探究实践、具有责任担当”成为课程教学的目标追求,不过分拘泥于某一个具体的物质转化实验或某一个具体的化学方程式。

3.3 基于教学实际需求灵活运用教材资源

不同版本的化学教材,是化学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最好、最重要的教学资源。“用教材教”就是要在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充分联系学生的学习实际,依据学校教学资源的现状,参照学生使用的化学教材,进行教学单元结构的设计、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时序的规划。

“用教材教”要结合地区和学校推进教学改革的要求,结合教材的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整体结构。如推进单元整体教学时,可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如图4所示的“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的单元教学。将粗盐提纯、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推测物质转化,实验探究钠及其化合物、氯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应用,氯气的实验室制备等内容,合理融入单元教学的整体结构中。

“用教材教”要结合学校的教学资源和学习化学学习的实际,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例如,教学中努力进行实验教学创新,有条件的学校充分利用数字化实验进行教学;结合当地实际选择与生产和生活相联系的内容学习物质的转化、性质和应用等。

总之,“用教材教”是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深化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对化学教师的必然要求。理解课程标准是“用教材教”的關键,掌握教材的基本结构是“用教材教”的基础,联系教学实际创造性使用是“用教材教”的核心。

参考文献:

[1]王晶, 郑长龙主编. 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二册)[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9.

[2]王祖浩主编. 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二册)[M]. 南京: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2020.

[3][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

[4]吴星.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建构视角[J]. 化学教学, 2017, (02): 3~7.

猜你喜欢

教材比较用教材教教学建议
不同知识呈现方式下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论语文教学中“用教材教”的“三重境界”
浅析泛义动词“打”及其对外汉语教学
有关课程改革的点滴思考
中美两国两版高中生物学教材“科学图示”比较
“沉淀溶解平衡”认知结构测查及其学习困难分析
中国与加拿大生物教材STSE教育的比较研究
人教版和沪科版物理教材“抛体运动”内容的比较
例谈“用教材教”的是与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