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期创伤与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关系: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的链式中介作用

2023-12-25韩晓霜陈彦君卢晓满李青青李文福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儿童期意念领悟

韩晓霜 陈彦君 卢晓满 李青青 李文福

(济宁医学院精神卫生学院,济宁 272013)

自杀意念是个体产生的结束自己生命的特定想法或念头[1],是自杀行为的首要风险因素[2]。大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快速发展时期,是自杀的高风险群体[3]。儿童期创伤是个体儿童时期经历的躯体、情感和性虐待以及躯体和情感忽视[4],对个体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均有消极影响[5],甚至导致自杀意念[6]。领悟社会支持是个体对自己感受到的各种社会支持强度的主观评价[7]。压力缓冲模型认为,社会支持可以缓冲消极事件对个体的不良影响[8]。经历儿童期创伤会降低青少年的领悟社会支持,进而增加网络欺负行为[9]。领悟社会支持与自杀意念负相关[10]。心理弹性是个体经历创伤或压力性生活事件后依然保持或快速恢复健康心理状态的能力[11]。心理弹性的过程模型指出,心理弹性是个体调动各种保护性因素应对消极事件的动态调适过程[12],而焦虑、抑郁、自杀等可以看作心理弹性调节失败的结果[13]。儿童期创伤降低了健康个体和抑郁个体的心理弹性[14-15]。心理弹性与焦虑、抑郁、消极情绪等负相关[16],可以负向预测青少年的自杀意念[17]。因此,本研究拟以大学生为被试,探讨儿童期创伤与自杀意念的关系以及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的作用,为大学生自杀行为的预防和干预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于2021年8月至11月,采用方便取样,对我校55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509份。其中,男性178人(34.97%),女性331人(65.03%);独生子女202人(39.69%),非独生子女307人(60.31%);城市生源163人(32.02%),城镇生源172人(33.79%),农村生源174人(34.19%)。平均年龄(19.96±1.50)岁。本研究程序符合所属单位伦理委员会要求(JNMC-2021-YX-015),调查前取得研究对象的知情同意。

1.2 研究工具

1.2.1儿童期创伤问卷(Child Trauma Questionnaire,CTQ) 该量表由赵幸福等[18]修订,共28个条目,包括25个临床条目和3个效度条目。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从“从不”到“总是”分别计1~5分。25个临床条目可以分为虐待和忽视两大类,儿童期虐待包括情感虐待、躯体虐待和性虐待3个分量表,儿童期忽视包括情感忽视和躯体忽视2个分量表。得分越高表明个体经历的儿童期创伤越多。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68。

1.2.2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 该量表由姜乾金[19]修订,共12个条目。条目采用Likert 7级评分,从“极不同意”到“极同意”分别计1~7分。总分越高表明个体体验到的社会支持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24。

1.2.3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 该量表由于肖楠和张建新[20]修订,共25个条目。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从“很不符合”到“很符合”分别计1~5分。总分越高表明个体的心理弹性越好。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34。

1.2.4自杀意念量表(Self-rating Idea of Suicide Scale,SIOSS) 该量表由夏朝云等[21]编制,共 26个条目,要求个体用“是”或“否”回答,分别计1或0分。总分越高表明个体的自杀意念越强。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72。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进行描述统计分析,采用PROCESS 3.3的模型6(该模型为2个中介变量的链式中介模型)检验链式中介模型。采用偏差矫正的Bootstrap方法计算各路径系数的95%置信区间,以95%置信区间不包括0作为统计显著标准。

2 结果

2.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Harman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未旋转因子抽取出21个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第一个主成分占总变异的20.59%,小于40%的临界值标准,说明数据不存在明显的共同方法偏差。

2.2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儿童期创伤、虐待和忽视均与自杀意念显著正相关,与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显著负相关;领悟社会支持、心理弹性均与自杀意念显著负相关。见表1。

2.3 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的链式中介作用

链式中介分析分别以儿童期虐待和儿童期忽视为自变量,以自杀意念为因变量,以领悟社会支持、心理弹性为中介变量,以性别、年龄、生源地和是否独生子女为控制变量。分析前将所有变量标准化处理。

2.3.1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在儿童期虐待与自杀意念间的链式中介作用 儿童期虐待对自杀意念的总效应显著(β=0.42,P<0.001),加入中介变量后,儿童期虐待对自杀意念的预测效应变小但依然显著(β=0.30,P<0.001)。儿童期虐待显著负向预测领悟社会支持(β=-0.35,P<0.001),对心理弹性的预测效应不显著(β=-0.01,P=0.761)。领悟社会支持显著正向预测心理弹性(β=0.47,P<0.001),而显著负向预测自杀意念(β=-0.13,P<0.01)。心理弹性显著负向预测自杀意念(β=-0.42,P<0.001)。见表2。

表1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及相关分析

表2 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在儿童期虐待与自杀意念间中介效应的回归分析

Bootstrap分析显示(见表3),儿童期虐待对自杀意念的总间接效应为0.120。包括3条中介路径:第一,由儿童期虐待→领悟社会支持→自杀意念组成中介路径1,间接效应为0.046,占总效应的10.98%;第二,由儿童期虐待→心理弹性→自杀意念组成中介路径2,由于95%的置信区间包含0,表明该中介路径不显著;第三,由儿童期虐待→领悟社会支持→心理弹性→自杀意念组成中介路径3,间接效应为0.069,占总效应的16.47%。

2.3.2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在儿童期忽视与自杀意念间的链式中介作用

儿童期忽视对自杀意念的总效应显著(β=0.41,P<0.001),加入中介变量后,儿童期忽视对Bootstrap分析表明(见表5),儿童期忽视对自杀意念的总中介效应为0.241。包括三条中介路径:第一,由儿童期忽视→领悟社会支持→自杀意念组成中介路径1,间接效应为0.084,占总效应的20.49%;第二,由儿童期忽视→心理弹性→自杀意念组成中介路径2,间接效应为0.083,占总效应的20.24%;第三,由儿童期忽视→领悟社会支持→心理弹性→自杀意念组成中介路径3,间接效应为0.074,占总效应的18.05%。

表3 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在儿童期虐待与自杀意念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自杀意念的效应变小但依然显著(β=0.17,P<0.001)。儿童期忽视显著负向预测领悟社会支持(β=-0.52,P<0.001)和心理弹性(β=-0.21,P<0.001)。领悟社会支持显著正向预测心理弹性(β=0.37,P<0.001),显著负向预测自杀意念(β=-0.16,P<0.001)。心理弹性显著负向预测自杀意念(β=-0.39,P<0.001)。见表4。

表4 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在儿童期忽视与自杀意念间中介效应的回归分析

表5 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在儿童期忽视与自杀意念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3 讨论

以往研究在多种样本群体中证实[22-23],儿童期创伤与自杀意念有关,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探讨了儿童期创伤与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关系,发现儿童期虐待和儿童期忽视均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自杀意念,并揭示了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的单独中介作用和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进一步深化了儿童期创伤与自杀意念间的密切联系,对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一定启示。

本研究发现,儿童期创伤正向预测大学生自杀意念,与以往研究发现的儿童期创伤正向预测高中生自杀意念的结果一致[23]。儿童期创伤严重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5],父母对子女的虐待和忽视破坏了家庭作为个体健康成长的生态系统的完整性[24],自杀意念可能是个体对虐待和创伤做出的回应[25]。根据累积情境风险模型,个体经历的创伤事件越多,累积发展风险就越高,就会产生更多自杀意念[26]。同时,根据自杀的应激-易感模型,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时期,存在易激惹、冲动等表现,易受儿童期创伤影响而产生悲观厌世想法[27]。

领悟社会支持在儿童期创伤与大学生自杀意念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与以往研究发现的领悟社会支持在儿童期创伤与心理健康间起中介作用的结果一致[28]。经历儿童期虐待和忽视的个体领悟社会支持较低[9,29]。领悟社会支持作为个体心理健康的保护性因素,可以帮助个体减少创伤后应激障碍[30]和自杀意念[10]。此外,根据压力缓冲模型,领悟社会支持较高的个体可以有效应对虐待和忽视等创伤事件,进而降低其对自身的消极影响[8]。本研究结果提示,可以通过干预个体的领悟社会支持,帮助个体体验到更多的外界支持,以有效应对儿童期虐待和忽视等对自身心理健康的影响。

心理弹性在儿童期忽视与大学生自杀意念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心理弹性是个体心理健康的保护性因素[31],与焦虑、抑郁、消极情绪等心理问题负相关[16]。Stark 等[17]研究发现心理弹性可以负向预测青少年的自杀意念。因此,当个体的心理弹性较高时,比较容易保持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降低心理问题发生率。而儿童期忽视作为个体成长过程中的高发问题,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发展产生较多负面影响。本研究结果提示,父母要给子女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其心理弹性的发展,降低可能产生的自杀意念。

儿童期创伤通过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大学生自杀意念。根据压力缓冲模型[8],领悟社会支持是个体应对创伤的重要心理资源。领悟社会支持提高了个体应对消极事件的心理资源,进而促进了心理弹性的发展[32]。经历儿童期创伤的个体,由于不能从父母或其他抚养者获得支持和帮助,降低了领悟社会支持水平,不利于心理弹性的健康发展,进而导致心理健康问题[33]。

本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现实意义。一方面,警示父母在养育子女过程中应尽量采取公平、民主和温暖的教养方式,减少子女感受到的虐待和忽视,降低其后期形成自杀意念的可能。另一方面,启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预防和干预工作中,可以结合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训练,提高大学生应对儿童期创伤的能力,降低大学生的自杀意念。未来研究可以从干预大学生的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出发,探讨缓解经历儿童期创伤大学生的自杀意念的有效措施。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申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儿童期意念领悟
了解“SSA” 领悟全等形
意念机器人(上)
追求原始冲动和意念的自由释放
多么痛的领悟
医疗卫生服务利用在儿童期逆境对中老年健康影响间的中介效应
涓滴意念汇成河
意念打字,让幻想变成现实
大学生儿童期受虐与攻击性、自尊的关系*
吃“螃蟹”之后的领悟
文言文要诵读也要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