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西兰奶业发展情况基本研究

2023-12-24付太银方雨彬孙树民

中国乳业 2023年11期
关键词:新元草场奶业

付太银,周 磊,王 红,方雨彬,孙树民

1 临清市畜牧兽医事业发展中心,山东临清 252600

2 临清市尚店镇畜牧兽医站,山东临清 252662

0 引言

新西兰位于南太平洋,国土面积约27 万km2,由南岛、北岛两大岛屿组成,2022年12月份居民人口接近520 万人。尽管国土小人口少,但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经过100多年的发展,新西兰奶业不仅在其国内占有重要地位,而且逐渐发展为世界奶业强国,乳制品出口长期位居世界第一,占国际贸易的1/3左右,是名副其实的国际奶业“小巨人”。从宏观看,新西兰奶业有以下显著特征:以草场为基础的低投入低产出生产系统;以合作社运营为纽带的发展模式和产业链、利益链高度融合的利益分配体系;新西兰政府一贯坚持严格的监管和调控,对其奶业在国内的长期健康发展和在国际市场上的较大优势保持都起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新西兰的奶业生产情况进行研究,总结可供我国学习借鉴的成功经验。

1 奶业生产现状

1.1 存栏情况及牛奶产量

自2002年以来,新西兰奶牛存栏数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011年开始突破600 万头,2014年达到最高670 万头,此后缓慢下降,2022年为613.6万头(其中成母牛484.2 万头),较2002年增长了18.9%。按地域划分,表现出南岛升高北岛降低的趋势,南岛奶牛存栏量从2002年的133 万头增长到2022年的258.8 万头,北岛则从2002年的383.2 万头下降到2022年的354.8 万头(图1)。随着奶牛存栏数量特别是成母牛数量的增加、饲养管理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新西兰牛奶产量也有了快速增长。2013/14季以来,新西兰乳固体加工量一直在180 万t~190 万t波动。2021/22季乳品公司加工了207.8 亿L牛奶,折合187 万t MS(其中乳脂104.7 万t、乳蛋白82.1 万t),分别是2002/03季的1.49 倍、1.57倍[1,2](图1)。

图1 新西兰奶牛存栏、乳固体加工量变化情况

1.2 牛群数量和平均规模

牛群数量和平均规模的变化符合一般规律,即牛群数量不断减少、平均规模不断扩大。1997/98季至2007/08季,平均每季减少300 个牛群,此后7 年保持稳定并有小幅上扬,2015/16季开始牛群数量再次明显下降,平均每季减少168 个。2021/22季新西兰拥有牛群10 796 个,平均每群拥有成母牛449 头、草场158 公顷,每公顷草场载荷2.85 头。随着平均规模的数量提高,平均规模的增速逐渐放缓,在过去的30 年里平均规模增加了1 倍多,在过去20 年里增加了164 头,在过去10 年里平均每年增加不到5 头[2](图2)。

图2 新西兰牛群数量及规模变化情况

2021/22季,54%的牛群(5 884 个)成母牛规模在400 头以下,33%的(3 555 个)在500 头以上,14%的(1 531个)在750 头以上,6%的(663 个)超过1 000 头,100 头以下的只有146 个。虽然南岛牛群数量只占全国的29.3%,但成母牛数量却占到全国的42.3%,成母牛数量占比最高的4个地区有:北岛的怀卡托22.3%、塔拉纳基9.5%,南岛的北坎特伯雷14.9%、绍斯兰12.2%[2]。

1.3 生产水平

新西兰奶业属于典型的草原经济,指标统计往往也会折算到公顷草场上,受自然因素(如旱灾)的影响,新西兰奶业生产指标呈波动性增长趋势。2021/22季头均单产4 291 L,折合乳固体386 kg(其中乳脂216 kg、乳蛋白169 kg),比20 年前分别增长14.8%、22.5%。2021/22季群均产奶192.44 万L,折合乳固体17.30 万kg,比20 年前分别增长81.8%、90.9%。2021/22季平均公顷草场产乳固体1 098 kg,比20 年前增长了32.6%,和头均单产的变化保持了同步,特别是近9 年公顷草场产乳固体基本都保持在1 050 kg以上的水平[1](图3)。

图3 头均单产和公顷草场单产变化情况

不同牛群间的生产水平差异很大,原因有气温、降水、土壤肥力、饲养密度、牛群遗传价值、补充料供给水平以及管理实践等。2021/22季60%的牛群单产水平在300~450 kg乳固体,20%的牛群在450 kg以上,其中8.2%的超过500 kg[1]。

1.4 奶牛品种变化

20世纪60年代末,新西兰奶牛品种一直以娟姗牛为主,随着农场经营发展的需要,农场主将大量的奶犊牛作为肉牛来饲养,到1970年荷斯坦成了主要的奶牛品种。目前荷斯坦-娟姗杂交牛的数量在新西兰占比最大,近60%,而荷斯坦牛占25.2%,娟姗牛占7.6%。

1.5 生产模式

新西兰奶业发展主要有三种模式,分别为自主经营(owner operator)、合同挤奶(contract milker)、共享挤奶(sharemilker)[3]。自主经营是指奶农拥有自己经营的农场或以固定工资雇佣经理负责运营的一种生产方式,奶农获得所有收入,采取这种模式的牛群约占56%。合同挤奶是指奶农以固定价格生产每千克乳固体而雇佣他人的一种生产方式,大约占牛群的14.5%。

共享挤奶传统上是获得农场所有权的第一步,包括代表农场所有者经营农场,以获得商定的收入份额(不是固定工资),常用的有两种共享协议,即拥有牛群的协议和可变顺序的协议。拥有牛群的共享挤奶者(也叫50/50协议)拥有牛群和耕种土地所需的任何设备(挤奶厂除外),没有农场的所有权,通常负责挤奶费用、劳动力、储奶费用以及农场的日常工作和维护。50/50共享挤奶协议中引用的百分数通常是指共享者获得的牛奶收入的比例,分成比例在45%~55%,最常见的是50%。根据50/50协议,共享者获得商定比例的牛奶收入和股票销售的大部分收入,农场主获得牛奶收入的剩余部分。新西兰约58.8%的共享挤奶者属于50/50协议类型。

与50/50协议中所有者基本不参与农场管理的情况不同,可变顺序共享挤奶协议中的所有者通常会参与一些农场的管理,包括农场主保留牛群的所有权,承担更多的农场成本,比如动物健康和繁育。共享挤奶者的工作量由个人协议决定,职责范围从只负责牛群管理到执行农场所有事务。

1.6 奶农效益

据新西兰乳业协会发布的经济调查报告显示,2021/22季自主经营的奶农平均交货价格为9.19 新元/kg MS,同比增加1.79 新元/kg MS;公斤乳固体运营费用6.35 新元,同比增加1.03 新元;公顷草场营业利润4 150 新元,同比增加955 新元;奶业资产经营回报率从6.1%增加到7.6%,总资产回报率增加了2.7%~7.5%;50/50协议奶农公顷草场营业利润为1 764 新元,同比增长37%[4](图4)。

图4 不同生产模式下公顷草场营业利润变化

1.7 未来发展趋势

据新西兰初级产业部预测,未来几年新西兰奶业仍会保持持续向好的发展势头。2022年至2027年,新西兰泌乳牛群数量将会缓慢下降,由484 万头减少至471 万头。尽管数量下降,鉴于基因改良、农场管理实践的进步和新技术的发展,牛群生产力将会继续提高,2027年乳固体总产预计达到19.06 亿kg,头均405 kg。乳制品出口数量会有小幅度振荡,2027年可望实现343.5 万t,价值282.5 亿新元[5,6](表1、图4)。

表1 新西兰奶业未来五年生产及出口部分指标预测

2 乳制品出口

随着新西兰国内牛奶加工量的快速提升,乳制品出口的数量和收入也有了相应增长,在初级产业产品出口收入中的占比得到进一步提高和巩固。2022年度新西兰累计出口乳制品334.57 万t,价值219.98 亿新元,占初级产品出口总额的41.45%(图5),其中全脂奶粉是最大品类,占出口量的41.96%,占乳制品出口额的37.75%,其余品种出口量为:黄油等39.73 万t、脱脂奶粉35.88 万t、酪蛋白类19.25 万t、奶酪33.20 万t、婴儿奶粉8.77 万t、液态奶类57.36 万t[5,6]。值得注意的是高附加值产品婴儿奶粉的表现尤为突出,与2004年相比,2022年出口量增长了6 倍、出口额增长了26 倍。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2022年新西兰乳制品出口量占全球主要出口市场的份额为:奶酪13.2%、黄油54.2%、脱脂奶粉16.4%、全脂奶粉74.8%,合计为33.8%,是世界第一大乳制品出口国。

图5 新西兰乳制品出口情况及预测

中国是新西兰乳制品最主要的出口国。按出口额计算,2022年新西兰38%的乳制品出口到了中国,其中全脂奶粉的出口份额为45%,黄油为26%、脱脂奶粉为32%、酪蛋白类为19%、奶酪为25%、婴儿奶粉为58%、其他为67%[5,6]。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从新西兰进口的全脂奶粉超过进口总量的90%,脱脂奶粉超过50%,奶酪超过70%,黄油超过90%。

3 行业监管

新西兰实行了《乳制品行业重组法案》(The Dairy Industry Restructuring Act 2001,DIRA),此法案使得恒天然集团得以成立,成为国际上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企业,同时引入开放准入和退出、原料奶分配、原料奶的定价等监管保障措施,来规避恒天然在国内的主导地位所带来的风险[6~8]。

3.1 开放准入和退出

开放准入和退出指的是奶牛养殖者和恒天然集团合作关系的建立及解除。DIRA第5款和第5A款规定:除少数例外情况,农场主必须能够不受限制或处罚地进出恒天然,可以在任何季节初期开始和停止向恒天然供应牛奶。

2020年11月恒天然修订了合作社章程,要求恒天然接受任何农场的供货,前提是该农场在申请时正在向恒天然供货,并且恒天然对该农场(申请人)遵守恒天然标准条款和对供货条件感到满意。

从2023年6月1日起,开放准入的要求已被移除,意味着恒天然将不被要求接收来自希望加入恒天然的牧场主的牛奶,但在决定是否接收时,恒天然需要考虑以下两点:一是如果牧场主在上一个季节向恒天然供奶,其决定对农场的持续生存能力有影响;二是申请人可利用土地的条件。

3.2 原料奶分配

根据《乳制品行业重组(原料奶)条例》(2012年),恒天然必须按规定的价格向其他符合条件的独立加工商每季提供高达6 亿L的可利用牛奶。2021年6月1日起向古德曼菲尔德公司供应的牛奶由原来的每季2.5 亿L增加到3.5 亿L,向其他独立的加工商每季限量供应5 000 万L。

2024年6月1日起,如果独立加工商每季自有供应牛奶量达到3 000 万L或更多,那么恒天然就再无需向其提供原料奶。

3.3 原料奶定价

恒天然收集了大部分的新西兰牛奶,成立时超过96%,近几年稳定在80%左右,其他加工商没有能力在全国各地收奶,大多数竞争对手都将恒天然牛奶的出场价格(Farmgate Milk Price)作为自己市场产品的基准,而不是建立自己独立的价格体系。

牛奶出场价格是恒天然在标准供应条款下,向持股农场主支付的每公斤乳固体的平均价格,是反映牛奶离开牧场大门时价值的关键指标,由出场总价(Aggregate Farmgate Milk Price)推算得来的,简化的计算方法为:出场总价=产品销售总收入—现金成本—投资费用—额外付款和标准供应调整,出场总价再除以乳固体收集总量即可得出每公斤乳固体的价格,即为出场价。计算方法看似简单,具体过程却是十分繁琐,由专门的“价格小组”去执行,并接受审查和监督。恒天然每年都会定期编制价格手册(Farmgate Milk Price Manual),对价格制定的背景、原则、详细方法等逐一进行说明,并在公司网站上公开。

每年5月底,恒天然都会对未来生产季的牛奶出场价格和公司经营业绩做出预测,供各方参考和接受监督,中间还会有阶段性的预测和调整,所有信息都公开在其公司官网上。一个生产季结束后,随着年度财务报告的公开,恒天然会同时公布当季的价格评估报告(The Farmgate Milk Price Statement),报告包括了与价格相关的具体信息和数据,如总出场价、出场价、收集的奶量、参考产品产量、收入的组成、公斤乳固体的现金成本和资本成本等。

4 总结

新西兰奶业生产以农(牧)场种植为基础,农场作物(牧草)是奶牛饲料的主要来源,其他补充料添加量少,属于典型的草原经济。这种低投入低产出的发展模式符合新西兰国情,其乳制品在国际市场上之所以有强大的竞争优势,根本原因就在于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出色的草场管理和相对庞大的泌乳牛群体,在这方面我国不能与之简单横向比较。

新西兰奶业产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草场状况,影响牧草生长的自然因素会造成全国牛奶产量的波动。新西兰95%以上的牛奶产量用于出口乳制品的生产,整体效益会受到国际供需关系、拍卖价格、物流等因素的影响。同样以草场为基础的肉牛、羊产业,在效益较高时会出现同奶牛争地的情况,迟缓奶业发展速度。

新西兰奶农有的也是农场主、乳品公司股东,可以说集三种“身份”于一体,在整个产业链条中可以最大程度的分享行业收益,特别是乳品厂(如恒天然)在支付原奶价格上会尽可能地给予倾斜,这种“种—养—加”复合循环农业经济模式在新西兰表现得相当完美,其奶业实现了产业集群发展。而我国奶农与种植、加工环节之间的利益联结过于疏松,利润空间往往受到多方挤压。

新西兰奶业健康发展,离不开国家层面的立法、监管和调控,特别是《乳制品行业重组法案》对行业发展的有序竞争和公开透明起到了重要作用。恒天然在新西兰国内收集的原奶量,从成立时的超过96%下降到现在的80%左右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2022年,伊利、蒙牛两大集团业务收入占规模以上乳制品加工企业的近46%,增速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发展势头十分强劲,国家应该适时出台相应监管和调控措施,在支持两大集团继续发展壮大的同时也要兼顾到中小规模乳品加工企业的成长,还要逐步建立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机制,确保大多数奶农有利可图。

猜你喜欢

新元草场奶业
Topological states switching and group velocity control in two-dimensional non-reciprocal Hermitian photonic lattice
祁连草场
旧岁千重锦,新元百尺竿
万亩草场雪凌奇观
新草场有多远
农业农村部:培育奶业知名品牌
《新元史·高防传》勘补
雪峰下的草场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