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类型教育视域下高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逻辑考量

2023-12-24贺卫卫谢夏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核心素养

贺卫卫,谢夏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广东 清远 511510)

随着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化,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我国也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关键指标开展课程教学改革、教学评价改革等教育教学活动。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具有其自身特点和规律,构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是实现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本研究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进行了全面梳理和逻辑考察,为遴选和构建高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提供理论参考。

1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理论逻辑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为了适应未来社会所必备的能力和品格,着眼于人的成长和发展,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措施。核心素养的理念早已渗透在教育的本质内涵中,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对“教育”两字内涵的阐释分别是:“上所施下所效也”“养子使作善也”“善”,温顺自己、吉祥他人之意。“教育”的内在要求是通过上行下效的方式,引导学习者学习,从而使其变成一个善良温顺的人,一个对他人、社会带来吉祥的人。不同历史时代,不同价值观念的人对于教育的内涵理解都不尽相同,即使是教育理论界对教育本质理解也是存在很大分歧。有“教育学之父”之称的夸美纽斯认为,教育的重要作用是使得每个人身上的知识、德行、虔信的种子萌发成长,即所谓的教育“生长说”[1]。英国教育家洛克则认为,人心是一张白纸,通过教育可以使人获得知识和德行,即教育“白板说”。法国卢梭则提出“自然教育”,主张教育要培养自然的人和自由的人。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则提出,教育是一种通过教学活动达到“德行”目的的活动。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则认为,通过教育可以很好发挥人的身体、智力和道德的力量。美国教育家杜威则提出儿童在和环境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可以形成经验,通过教育可以对儿童的经验进行改造和重组,从而提高儿童的能力达到教育的目的。

我国先哲也对教育本质有深刻的论述,如孔子的性本善之说、孟子的性善论之说、荀子的性恶论,儒家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儒家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及教育实践都丰富和深化了教育内涵。新中国成立后,苏联是我们学习的对象,苏联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也随着进入到我国,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加里宁和凯洛夫的教育思想。加里宁认为,教育是一种对受教育者所施加的一种有目的、系统的影响,目的是达到教育者所希望的品质。凯洛夫则认为,共产主义的教育则是对青年一代施加有计划的影响,使他们积极参加共产主义建设和捍卫建设苏维埃国家。受苏联教育思想的影响,很长时间我们认为教育就是要对青年人施加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属于上层建筑[2]。

纵观以上对教育内涵外延的探究,从说文解字对“教育”内涵的解析,东西方教育理论界对教育本质的探究,不难发现尽管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上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但其共同点均是从人的成长的视角去探究如何塑造更好的人的过程,其中德行、知识等都是关乎核心素养的基本元素。因此,核心素养的基本思想和理念早已有之,深入挖掘东西方教育思想中的核心素养内容对于更好理解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推进当前教育内涵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2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实践逻辑

教育实践是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进行的,随着对教育理论认识的不断深入,教育实践也呈现出阶段性的发展变化,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水平也随着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化而逐渐提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与培养是对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是回归教育本质的体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措施。从某种角度而言,我国教育实践的过程恰恰是核心素养从酝酿、提出到实践的过程。

2.1 我国教育实践发展的基本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探索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第二个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第三个阶段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阶段[3]。

2.1.1 探索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通过改革学校旧有制度,兴建学校,不断满足广大工农大众对教育的需求,学习苏联教学模式和教学原则方法,规范了学校教育过程提高了教育质量。中苏关系破裂后,中国尝试着自己探索社会主义教育道路,明确了“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和体育等几个方面都有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人”教育方针,制定了高校、中学、小学工作条例。三个条例坚持以教学为主,正确处理教学和生产活动、社会活动之间的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标志性制度成果,初步形成社会主义办学制度,对于教学质量提升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2.1.2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

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教育建设的新局面,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引进先进教育理念,改革教育体制,推进九年制义务教育,加强中等职业教育,扩大高校自主办学权利,深入推进教育改革,教育改革发展由外延式向内涵式过渡,推进素质教育,明确提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要求,深入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开展素质教育,实施中小学全方位、最大规模的课程改革,探索高考科目改革,推进“3+X”模式。高校以“211 工程”“985 工程”为两个重大工程,推进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4]。为推进依法治校、依法从教,制定完善社会主义教育法律体系。普及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

2.1.3 推进教育强国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断深化推进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育人改革,明确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强化综合素质培养。不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扩大教育机会。加大高校科研经费投入,提高高校科研水平,不断提升教育对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深入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水平高等教育发展工程,推进“双一流”建设,打造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深化教育对外开放,强化教育国际间交流合作,形成教育对外开放新局面,中国教育世界影响力不断提升。

2.2 素质教育实践发展的历程

2.2.1 素质教育思想萌芽与形成

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提出的一种教育思想,“应试教育”忽略了人的全面发展,用智育代替了人的全面发展,在教育实践中用“分数”简单代替了“智育”,导致学生、家长、学校将教育的目的等同于“高分”,分数成为了衡量教育效果的唯一标准,导致了诸多如“高分低能”等教育问题的出现。自20 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至20 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学术界对“素质教育”展开了广泛的讨论,20 世纪九十年代初提出完整的素质教育概念,20 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是素质教育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纲要》明确提出:“中小学要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20 世纪九十年代末素质教育思想已基本成熟,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标志着素质教育作为党和国家的战略决策,进入了全面推进的新阶段[5]。

2.2.2 素质教育全面推进阶段

20 世纪九十年代末,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素质教育处在全面推进的过程中,在教育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素质教育由中小学领域向其他各级各类教育领域如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及特殊教育等领域推进,在教育领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二是将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由单一的学校主体,上升到各级党委和政府乃至全社会;三是教育改革由单一的改革向全方位、系统性、整体性进行改革,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制度等方面进行系统性改革;四是在推进方式上,从过去的经验交流推广到科学化、法制化推进素质教育。进入21 世纪,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并制定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纲要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这个阶段,素质教育已经提升为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和法律规定,素质教育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并逐步转化为各地各部门的积极探索和生动实践,素质教育在关键环节上开始突破,学校教育正在发生一些积极而重要的变化。

2.2.3 素质教育深入发展阶段

素质教育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推进教育内涵式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应试教育”现象还没有从根本上扭转,甚至有愈演愈烈的倾向。考试制度是关乎素质教育改革成效的关键环节,为了将素质教育推向纵深发展,21 世纪前十年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等制度,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对于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具有里程碑意义。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纵深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出台《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意见明确指出:“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核心素养的提出是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化,回答了素质教育要培养什么素质的核心问题,对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具体体现于课程教学的实践活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3 当前高职教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现状及问题

3.1 高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理念的偏离与缺失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高素质的内在要求是一个健全人格的人,高职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育具有健全人格的学生,这正是教育使人生成为人的基本使命的体现。高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的主旨是塑造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健全人格的人,是高职教育的主题。但当前高职教育普遍存在“重专业、重技能,轻人文,轻素质”的现象,将教育的重心和目标由“育人”演变成“制器”,缺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这与高职教育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高职教育在这种只重实用、重功利的理念引导下,培养出的是一个个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的不健全的人,所以会表现出没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缺乏学习的原动力、人际关系紧张、心理焦虑、缺少团队合作精神、没有责任感、更缺乏创新能力。高职教育“核心素养”理念的偏离或缺失,从根本上阻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开展,培养了大批有技能但人格残缺的大学生,难以适应当今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3.2 高职核心素养缺失的直接原因是教师核心素养缺失

教师是教育实现“育人”的主体,教师和学生的接触机会大而且时间长,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都有着无形的渗透作用和教育的意义,对学生成长成才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自身的核心素养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当前,教师普遍存在着只教书不育人的现象,注重训练学生的技能而忽视培育学生核心素养,重视实用价值忽视素养培养。教师教育教学中不能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有效地渗透于专业教育中,实现科学与人文的共同育人效果。

3.3 高职核心素养培养缺失的关键因素是缺乏校园文化

文化是核心素养的根本,校园文化建设体现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以及环境育人的整个环节中。文化是教育之根。人文素质教育是核心素养培养的一个重要部分,其核心是人文精神的养成,而文化氛围对人的精神的熏陶和启迪有着无形的渗透和教育意义。但当前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普遍薄弱,不能适应和满足高职“文化育人”的需求。良好的“育人”校风有待加强,功利思想、金钱至上、贪图享乐的思想蔓延滋生。

4 高职教育深入推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内涵建设的必然要求

4.1 “核心素养”从教育理念到教育实践的发展历程

“核心素养”已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主题,引领着新一轮的教育改革。1997 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启动了“素养界定与遴选模式”,将“核心素养”定义为“价值观、情感态度、技能和知识的综合体”,从此“核心素养”引起了全世界教育界的关注。随后,欧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全世界范围内展开了“核心素养”的相关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4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经合组织共同出版了《来自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教训——发展教育的核心素养》,共同提出核心素养是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必备素养,与个人的专业技能、综合素养以及社会良好运行有着直接关系。受到这一理念的影响,美国、新加坡、日本、马来西亚、德国和法国等国家纷纷加入核心素养框架的研究和开发中,之后分别提出了适合本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国内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是在国际教育改革浪潮的影响下开始的,2012 年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明确强调了教育的本质功能和真正价值。随后教育部启动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工作,立足中国教育实际,着眼于学生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需要,提出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框架,具体包括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三个部分,六个基本素养和十八个具体指标,构建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框架体系,为后续各个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2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框架内容

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构建模型和内容,立足中国教育实际,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国积极推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构建,从适合社会需要和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出发,提出了适合学生发展的基础、途径及目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包括文化基础、社会参与、自主发展三部分内容,具体包括文化底蕴、科学精神、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学会学习、健康生活六个方面,涉及关乎学生终身发展的素养指标共十八个,分别是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批判质疑、理性思维、勇于探索、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劳动意识、问题意识、技术应用、乐学勤学、善于反思、信息意识、健全人格、珍爱生命、自我管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是对素质教育认识和实践不断深化的结果,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化。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是对教育内涵不断充实提升的必然结果。

4.3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对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作用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着眼于学生未来终身发展和适应未来社会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对教育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筛选、课程体系建设开发、教育质量评价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当前,国际上不同组织、国家对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具体做法各具特点,总体而言主要有直接指导型和间接融通型两大类。直接指导型即将核心素养指标体系作为教育教学的目标和课程改革的基础框架。间接融通型是将核心素养指标体系以互补的形式逐渐渗透到教育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中,不断推进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借鉴国际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在推进落实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应着重把握几个重要方面:一是各个学段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纵向衔接;二是研制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围绕核心素养开展教学质量评估;三是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四是推进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师专业发展和学习环境创设。立足高职教育,推进高职教育阶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构建,研制高职学生学业质量标准,围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构建第二课堂,紧紧围绕“育人”这一根本目标推进高职教育教育教学改革,强化高职教育内涵建设,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