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米芾行书临摹中的书论阅读和字组训练
——以《珊瑚帖》为例

2023-12-24张学峰

书画世界 2023年6期
关键词:体势师法字组

文_张学峰

四川美术学院

内容提要:米芾行书,笔法活泼,体势丰富,是行书学习的良好范本。本文根据行书临摹课程现状,以《珊瑚帖》为例,将古代名家书论阅读和字组训练作为重点,探讨更有效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书法审美能力和书写能力。

自魏晋以来,行书可分成三大阶段。第一阶段是魏晋至唐,和绘画一样,行书多流行于世家大族和宫廷。第二阶段是宋元时期,中小地主阶层崛起,行书刻帖渐多,传播范围变广,但长篇巨制较少。第三阶段是明清时期,长篇巨制明显变多。历代名家各领风骚,但是,从学理结构来看,北宋行书极为重要:一因它真迹多于晋唐,便于研究笔法;二因它对晋唐笔法有所传承,其新创对元明清又多有启示。米芾可谓专门名家,传世作品亦多。董其昌认为,米芾是宋朝第一,在苏、黄之上。[1]543因而,米芾行书是学习的极佳对象。

一、行书临摹的三个阶段

一般而言,行书临摹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基本笔画训练。熟悉字帖,解析方圆和使转笔法,感受用笔基本方法和某些细节。第二阶段是单字临摹训练。它要求每个字尽量与原帖相似,此阶段用时较长,比较关键。它属于基础阶段,对第三阶段和意临意义较大。第三阶段为字组、章法训练。它对整体把控能力要求更高,是单字临摹的进阶,其难度较大,但对日后的创作意义较大。

上述三个阶段,大体依据由易到难、由局部到整体、由微观到中观的循序渐进方式逐层展开。前两个阶段,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第三阶段的字组训练,主要研究上下字关系,有时也涉及左右字之间的关系。字组训练,关注字与字之间的疏密、揖让、连带等关系,它实际上是章法的某种分解,是一种中观研究。

二、行书临摹的常见问题

行书临摹难度较大,原因在于:笔法和结构活泼多变,每家每帖面貌各不相同。这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模仿能力要求颇高。它常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广而不精。课程中,学生一般需要学习了解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苏轼、米芾、王铎等多位书家,甚至包括赵之谦、沈曾植等晚清书家,可谓涉猎广泛。视野的扩充,需要分配更多课时。学生没有更多时间去专攻一家或一帖,以致广而不精,一知半解。

其二,审美缺失。过分强调技法,忽视审美教育。学生或能做到单字临摹形似,但对不同笔法和体势审美感知甚弱,尤其是不能从知识上进行归类总结。由于知识缺乏,他们知道所临字帖著名,却讲不出经典到底好在哪里。字组、行气、章法,是行书教学的难点,需要在审美教育中进行知识归类和总结。

其三,模式单一。常见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先讲而后示范,其后学生练习,教师再讲。在此模式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时常处于半激活状态。行书作为个性化突出的艺术,每位学生的书写特点与问题都有所不同。常规模式下,一位教师在有限时间内同时教授几十位学生,很难解决以上问题,因而需要借助其他模式。

三、《珊瑚帖》的艺术特征

米芾是继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之后的行书大家。苏轼评曰:“风樯阵马,沉着痛快。”[2]赵孟评曰:“游龙跃渊,骏马得御”[3]17,“振迅飞骞,书家之豪”[3]70。米芾传世作品众多,《珊瑚帖》真迹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珊瑚帖》乃米芾晚年力作,共11行,65字。米芾在该帖中段信手画出珊瑚笔架。观此帖,笔墨酣畅,飘逸洒脱,体势恣肆。根据原帖,米芾得到心仪之物,愉悦激动,磨墨展纸,一气呵成。记叙之后,余波未了,便又画出珊瑚笔架;然情犹未尽,再以小字题诗一首。如此一番,方搁笔停手。跨越千年,如今观之,似乎还能看到米芾手舞足蹈的情景。

此帖变化丰富,错落有致,大小、欹正对比明显:如两个“收”字的不同体势,“僧”“图”等字的独特造型。尤其是“珊瑚一枝”四字,被米芾特别放大,情绪的激昂洒脱似跃然纸上,其痛快淋漓,既充分体现了米芾“刷字”的笔法特征,也表露出米芾高妙的情感表达技巧。学习米芾行书,还应当把古代名家书论结合起来,以增强艺术感知和理论分析能力。

四、米芾书论的阅读理解

阅读历代名家论米芾,有助于理解米芾行书的传承和独创所在,这也是培养审美思辨能力的良方。历代名家所论,可概括为三种:一是表彰其笔法活泼,笔势豪宕;二是表彰其复古更新;三是批评其狂怪怒张,乏中庸平和。不少评论兼含两种,颇能正反兼顾。

黄庭坚评米书道:“如快剑斫阵,强弩射千里,所当穿彻,书家笔势亦穷于此,然似仲由未见孔子时风气耳。”[4]68他表彰米书笔势迅猛至极,但也批评这种迅猛未能中庸。后来,清代王澍承袭此说,也认为米书如子路初见孔子时气象,一味勇猛,缺少中庸之美。王澍同时也指出,米芾出入晋唐,脱去滓秽,在苏轼和黄庭坚之上,并强调米芾能入古而出古。[4]671

朱熹也从正反两个层面解读。一方面,他认为米书“欹倾侧媚狂怪怒张之势极矣”,这是批评米书未能含蓄中庸;另一方面,他又赞赏米书“如天马脱衔,追风逐电,虽不可范以驰驱之节,要自不妨痛快”[4]144。米书的活泼痛快,几乎是公认的。值得一说的是,朱熹批评黄、米书风带来狂怪怒张的坏影响,在明代《性理会通》一书中,再次被声明。[4]233晚明师法米书者众,但对米书的批评也非常激烈。

事实上,米书风行以来,批评声未曾间断。第一种是批评米书自身,第二种是批评师法米书者。第一种批评,以黄伯思和晚明项穆最为典型。黄伯思认为,米芾“爱观古帖而议论疏阔,好摹古帖而点画失真”[4]87。而项穆的批评最为严厉。项穆把王羲之作为最高书统,认为米芾是:“学力未到,任用天资。观其纤浓诡厉之态,犹排沙见金耳。”[1]520“以豪逞卓荦之才,好作鼓弩惊奔之笔。”[1]521“米芾若风流公子,染患痈疣,驰马试剑而叫笑,旁若无人。”[1]533项穆还批评师法米书者,不探中和之源,以致东施效颦。[1]522总之,项穆反复批评米书背离书统,无缘中和,并对师法米芾、苏轼、黄庭坚的时风深恶痛绝。

宋高宗赵构和清代钱泳的评论,乃第二种批评。赵构认为,米书“沉着痛快,如乘骏马,进退裕如”,但是师法米书者,不过得“高视阔步”的外貌,忽略了米书酝酿于六朝的秘密所在。[1]368赵构口气温和,钱泳较为严厉。钱泳指出:“米书笔笔飞舞,秀骨天然,不善学者,不失之放,即失之俗。”[1]624他认为,清代姜西溟、汪退谷、何义门并不成功,即使张照也未摆脱俗气。在钱泳看来,这些书家之所以俗,实因学米之功太深。从众多师法者的实际水准来看,钱泳的批评相当准确。但必须指出的是,师学者未能做到精微贯通,不是米书之过。不要忘记,王铎和董其昌也是著名的师法者。

由以上可知,针对米书的评论,从未达成一致。我们要善于从立论者的立场揣摩为何有此评论,千万不要只顾一家之言,而要学会比较和归类。读者若反复阅读以上评论,即可发现,批评者所指出的狂怪怒张、鼓弩惊奔等缺点,实际上即是沉着痛快、笔笔飞舞等优点。持中庸平和论者,多为批评者。理论熟悉之后,现分析字组训练。

五、米芾行书的字组训练

首先,将前半段课程设计为翻转课堂模式,单字临摹,放在课下完成,课堂上进行讨论和答疑。之前,使用雨课堂、智慧树等线上平台,提前发布任务,学生自主探究字组,利用截图、临摹等方式一一列举,上传到平台。课堂上,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继续探究《珊瑚帖》的字组和章法,教师最后进行总结,而后再开始实际的字组训练。

根据《珊瑚帖》的上下字关系,可以将字组分成四种形式:镜像互补式、体态嵌入式、点画连带式、笔断意连式。

其一,镜像互补式。如“张僧”“薛稷”。镜像互补式,是上一字和下一字的某种比较,两字的体势大约相反。“张”字上小下大,“僧”字上大下小,两字的外部梯形,大约相反。

其二,体态嵌入式。如“天王”“朝画”“收景”。体态嵌入式丰富了空间的构造方式,和笔断意连式具有相似的功用,是一种结构上的呼应,但不似点画连带式简明直观,学习者尤当细心体会。

其三,点画连带式。如“上有”“物乐”“五色”。点画连带,可以分成轻重两种,“上有”为轻,“物乐”为重。轻连带常见;重连带把握得好,甚能出彩,王铎即是典型。

其四,笔断意连式。如“天王上有”“头花”。“天王上有”构成的轴线关系尤为有趣。它和体态嵌入式,可以混用,米书的“天真自然”,于此多有微妙显露。

因原作较小,可将以上字组,放大数倍,适当夸张字组关系,以加深印象。这种放大和夸张训练,须重复多次,直至轻松背临。练习中,增加互相批评环节,鼓励各抒己见,在思想和言语的交锋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表达能力。沃兴华《米芾书法研究》一书,既有理论梳理,也有作者的心得阐述。[5]学生阅读,于己参量。

米芾行书临摹,有一瓶颈始终存在:什么样的书写速度才是恰当的?米芾论己书,关键词有刷字、振迅天真、意足等。苏轼、钱泳论米芾书,关键词则有风樯阵马、沉着痛快、振迅飞骞、快剑斫阵、强弩射千里、天马脱衔、追风逐电、鼓弩惊奔、笔笔飞舞等。根据这些关键词,速度当略快。但是快到何种程度,实无统一标准。这一点,真可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这种意会能力,正是艺术的灵性所在。

猜你喜欢

体势师法字组
怀素书法“势”的视觉意境解析
找字组名言
“青”字组字歌
论东巴文对称型字组的结构特征及音义功能
汉代经学师法家法研究述论
浅谈书法中的“势”
拜拜
师法自然,规划和营造公园特色植物景观
浅析怀素草书的笔势和体势之美
对隶书体势的全面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