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腰大池持续引流联合静脉抗菌药物治疗神经外科患者术后颅内感染

2023-12-23杨荣刚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大池神经外科脑脊液

闫 峰,杨荣刚

南阳南石医院神经外科(河南 南阳 473000)

术后颅内感染为神经外科常见并发症,随着神经外科新手术技术的进步,外科疾病的治疗效果也越来越显著[1]。但术后可能导致颅内感染,对患者的预后带来不利影响。目前,临床上采用的静脉注射可将抗菌药物直接送至病灶区,但单独应用效果不佳。有学者指出[2]术后颅内感染控制的有效方法为腰大池持续引流,该方法可进一步抑制感染[3]。本研究选取70例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对部分患者实施腰大池持续引流+静脉抗菌药物治疗,并以单独静脉抗菌药物给药作为对照,旨在观察联合方法应用在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期望为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诊治提供基础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南阳南石医院神经外科2018年3月-2023年1月收治的70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35例。纳入标准:①术后均产生高热、头痛、呕吐等症状;②脑膜刺激征阳性;③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增高。排除标准:①患有精神疾病;②合并肝、肾、心功能不全者;③万古霉素使用禁忌者。观察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29~59岁,平均(39.56±6.11)岁;对照组男16例,女19例;年龄30~60岁,平均(39.64±6.23)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平均年龄等一般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在患者与家属知情状态下开展,并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同意。

1.2方法对照组行静脉抗菌药物治疗,具体治疗方法:万古霉素1g融于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治疗时间2周。以静脉抗菌药物为基础(方法同对照组),观察组加用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如下:采用EDM引流组套,在患者L3~4椎间穿刺,蛛网膜下腔置入深静脉导管,约4~5cm,在穿刺点1cm处,固定导管,且缝合皮肤,连接三通,无菌脑室引流袋进行连接,持续引流2周。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病原菌检出率、颅内压及治疗前后脑脊液指标,①临床疗效判定[4]:治疗后,感染被抑制,体温恢复,症状基本消失,为显效;感染部分被抑制,体温有所降低,症状明显好转,为有效;感染未被抑制,体温没有恢复,症状没有消失,病情无改善或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脑脊液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蛋白质含量、葡萄糖含量。③炎症因子:采集静脉血3mL,以3000r/min速度离心,半径为10cm,将血清分离,置于冰箱中待测,应用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与和降钙素原(PTC)。

2 结果

2.1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629,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35,n(%)]

2.2治疗前后两组脑脊液各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白细胞计数、蛋白质含量和葡萄糖含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计数、蛋白质含量明显降低,葡萄糖含量明显增高(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白细胞计数、蛋白质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葡萄糖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脑脊液指标比较

2.3两组治疗后颅内压及病原菌菌检出率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颅内压明显更低(P<0.05),病原菌检出率低于对照组(χ2=5.714,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颅内压及病原菌检出率比较

2.4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比较治疗前,两组脑脊液各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PC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比较

3 讨论

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保护层构成物质包括头皮、蛛网膜、软膜层、颅骨等,病菌入侵感染的预防需要依赖于血脑脊液屏障与血脑屏障[5],但外伤、脑脊液漏、高血糖与颅脑外科手术等因素可造成颅内感染的发生,其颅内感染发生风险为0.2%~5.0%,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6]。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重在预防,可通过加强无菌手术操作原则,尽可能对围术期的各个易感环节进行控制,以减少颅内感染的发生[7]。但在实际临床中,由于颅内神经、组织较为复杂、手术难度大,手术时间过长,易引发颅内感染。颅内感染的发病率为0.2%~0.5%[8]。该病起病急、进展快速、感染易扩散、病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由于颅内感染存在血脑屏障[4],将抗菌药物直接送至患者病灶区域[9],但单一使用效果不佳。鉴于此,本研究将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纳入本研究,对其开展腰大池持续引流+静脉抗菌药物治疗,评价其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经腰椎穿刺途径给药避免了脑屏障对药物的过滤作用,最终提高颅内局部药物浓度,以达到较好的控制感染效果[10]。与传统静脉注射相比,静脉注射对颅内感染具有较佳的控制效果,但静脉注射药物需要反复穿刺,增加患者痛苦,穿刺过程中的脑脊液引出量有限。有研究指出[11]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中,将腰大池持续引流与静脉注射结合应用于患者中,其获得的疗效比较理想。本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更高(P<0.05)。提示腰大池持续引流的特点为快速有效,可迅速修复受损硬膜、清除毒素,而静脉注射可控制用药量,并降低药物所引发的不良反应,创伤较小,两者合用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腰大池引流可以将感染的脑脊液向体外引流,进一步降低颅内压,减少在脑内的细菌繁殖,同时抗菌药物进入病灶后,可发挥较大的药效。有研究指出[12]腰大池持续引流联合静脉药物应用于颅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中,可显著改善其脑脊液指标,而本研究结果也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的白细胞计数、蛋白质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葡萄糖含量显著升高,且患者颅内压及病原菌检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在于感染后的脑脊液能被腰大池持续引流引出,有助于分泌全新的脑脊液,对具有炎性反应的脑脊液可重新更换,进一步提高脑脊液的循环速度和置换速度。而静脉药物注射可提高脑脊液中的药物浓度,抗菌效果显著。两者合用可进一步改善患者脑脊液指标[13]、降低颅内感染发生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RP、PCT水平有所降低,可见腰大池持续引流联合静脉给药抗菌药物可降低患者炎症反应。

综上所述,腰大池持续引流联合静脉抗菌药物治疗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脑脊液指标,降低颅内压,预防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但是本文存在样本量不足的问题,需扩大样本量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猜你喜欢

大池神经外科脑脊液
Ommaya囊与腰大池介入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对比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皮下隧道式腰大池外引流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护理分析
脑脊液引流在早期颅内破裂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
PC-MRI对脑脊液循环的研究价值
CBL联合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张波:行走在神经外科前沿
神经外科昏迷患者两种置胃管方法比较
开颅手术后常规腰大池引流对防治颅内感染的作用研究
神经外科院内感染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