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留学,你有“名校情结”吗?
2023-12-23苏素
文_苏素
近日,全球公认最具影响力的四大世界大学排行榜之中的2024 U.S.News 美国大学排名与2024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公布,又造成了新一波对大学排名的关注热度。提到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和家长都会问:“这个学校的排名是多少?”在很多人眼里,如果不能去世界排名前100的院校,留学就没有意义了。
实际上,无论出国留学还是参加国内高考,“名校情结”都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情绪。所谓名校情结,就是对名牌大学的崇拜。名校固然有优势,但很多人盲目追捧名校,并非源于它的优秀课程,而是为了它的名气。例如某“网红”冒充清华研究生受百万粉丝追捧,坐拥流量与金钱。而多次登上“热搜”的高考“钉子户”唐尚珺,为了圆梦“清华”15 次参加高考。今年,他再次选择了复读,引起社会广泛热议。为了读名校,一再坚持究竟值不值?
崇拜名校,如同追捧“奢侈品”
“对名牌大学的崇拜,正如对爱马仕的追求一般。”某大学咨询公司顾问打了这样一个比方。“学校排名在我选择学校的影响因素里大概占80%的比重。”在美国奥隆尼学院就读的留学生张永源如是说。在很多中国家长和留学生眼中,世界级的顶尖名校似乎只有12 所:8 所“藤校”,外加牛津、剑桥、斯坦福和麻省理工。甚至有心怀“哈佛梦”的家长没了解清楚哈佛商学院只招收MBA,就让孩子本科就申请哈佛商学院。
近年来,随着海外名校学费的飙升,越来越多的名校成为“奢侈品”。2023 年留学申请季,以美国“藤校”为首的海外名校年均学杂费逐渐突破8 万美元大关。除“藤校”以外,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爱丁堡大学等英国头部院校的学费也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与此同时,名校的录取率却在持续走低。在2023 年留学申请季中,美国多所“藤校”录取率跌破5%,其他世界排名靠前的美国名校录取率也均为百分之几至百分之十几不等。英国名校伦敦大学学院以及帝国理工学院录取率也跌至近几年来的最低。
但高额学费与低录取率并没有浇灭人们对于名校的热情,反而使更多留学生及家长的“名校情结”攀升。这就如同购买奢侈品,在不清楚各种品牌差异的状况下,“限量款、最贵的就是最好的”一样,名气越大的大学就越受欢迎。在2023 年留学申请季中,大部分名校的申请人数和申请材料数都大幅增长,英美两国更是有不少院校申请纪录再创新高。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需要用更高额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来争取到“名校”这张入场券。
读“名校”,回报率会更高吗?
对于大多数追求名校的人来说,追求名校的高投入并非只是为了一个名校标签,更在于希望它能带来切实的好处和资源。
首先是“名校光环”效应。通过多年累积,名校的声望会给学生带来无形的“光环效应”,如牛津、剑桥所代表的贵族气质与理性严谨,麻省理工、斯坦福所代表的前卫、创新等,外人很容易将这些品质迁移到学生身上。而学生所具有的其他优良特质,如自信、勇敢,甚至外貌优势等,也都会被随之放大。加之中国几千年的“学而优则仕”的科举考试传统,更让就读名校与“精英”“优秀”“有能力”等挂钩。名校学生无论在就业、交友还是婚恋上,都享有隐性优势。
更直观来看,名校毕业生的高就业率和高回报率有目共睹。2023 年美国乔治城大学教育与劳动力研究中心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根据入学后10 年及40 年后的平均债务和工资,名校的回报率明显。其中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前五位是: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以及乔治城大学,前四所学校均为2024 QS排名前十五的顶尖名校。随着全球就业形势愈发严峻,一线城市对海归落户的要求也要参考学生毕业院校的世界排名,进而促进了学生出国深造选择海外名校需求的增长。
此外,名校优良的学风也会带给学生极大的精神财富。剑桥大学前校长艾莉森·理查德曾说:“大学的目的是教育公民,培养社会的领导者,在创造经济财富的同时,也创造文化财富,提升人们的精神。”像牛津、剑桥、耶鲁这些世界名校,都有着浓厚的学习和人文教育氛围,他们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素养,更致力于培育学生广阔的视野、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健全的人生观。这些精神财富会令学生受用终身。
“卷名校”背后的巨大压力
教育是一件非常个人化的事情,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志趣各不相同。读名校虽好,却不一定适合所有人。
首先,名校非常难申请。作为无数学子梦寐以求的目标,申请名校的人非常多,竞争激烈。仅入学考试就有托福/雅思,SAT/ACT(学术能力评估测试/ 美国大学入学考试),SAT2(学能倾向测验),AP(大学预修课程)等,还要参考课外活动奖项、文书、推荐信、面试等环节,录取过程复杂而难度高。2022 年,在美国排名前十的大学中,斯坦福大学录取率为3.69%、哈佛大学录取率为3.19%、耶鲁大学录取率为4.46%、宾夕法尼亚大学录取率为4.42%、加州理工学院录取率为3.25%,均在5%以下。除非申请者有足够的实力,否则很容易在激烈的竞争中败下阵来。很多学生实力有限,根本达不到这些名校的要求,然而却非名校不上,给自己制定了一个难以实现的目标,这实际上是浪费时间和金钱,做了录取率的分母。
其次,名校学习压力巨大。“大学选得好,Final 赛高考”,这句话虽然幽默,但也反映了在留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学业压力。例如在名校分布最多的美国,无论是学习理工科、文科、商科还是艺术类,都必须面对每周动辄数百页的全英文reading、写不完的paper、赶不完的due 和各种各样的teamwork。以学习任务重、卡分严格闻名的普林斯顿大学,其毕业生的GPA 中位数只有3.0,很多人即使在高中能轻易获得全A 成绩和各种竞赛金牌,在普林斯顿的GPA 也可能只有3.3 出头。毕业于北京大学,并于麻省理工学院攻读MBA 的夏麦表示:“麻省理工很注重teamwork,如果发言少,队友会认为你没做作业,因此即便口语不好,也只能强迫自己发言。”而面对期末接踵而至的due,她一度在通宵备考时失声痛哭。
再者,名校学生毕业率低。为保证毕业生的质量,很多海外名校采取“宽进严出”标准,毕业难度为申请难度的数倍。一些大学的重点学科,淘汰率甚至接近30%,很多人苦读多年拿不到学位。2017 年10 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在犹他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超过9 年的女留学生唐晓琳,在旧金山金门大桥附近失联,后经警方推测,唐琳已经轻生。而本科就读于芝加哥大学的文某,则由于GPA 低而被退学,不得不放弃本科学习直接申请英国的硕士就读,这是一所排名不如芝大但毕业率更高的学校,如今他已顺利拿到学位。
选“名校”,要执着下去吗?
在“名校”高回报率的背后也意味着更高的投入、更高的风险,那么还需要执着下去吗?
国外的高等教育体系与国内有较大不同。世界排名前五十的名校大多数是研究型的大学,它们的教学强项重在学术研究而非应用实践,精品课程也多开设在硕士阶段而非本科的基础阶段。如果留学主要是为了获得一个本科学位,以便毕业后尽快就业,一些排名中等的院校,有时反倒更适合。例如在美国,像威廉姆斯学院、阿默斯特学院这些文理学院,作为本科教育的精品,一直很受本土学生的欢迎。又如在澳大利亚,著名的名校联盟“澳八大”,就主要培养研究型学生;而另一类实用型大学则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为办学宗旨,以学生的就业前景为其办学导向,这类大学同样有着独特的魅力。
名校和普通院校的毕业生,平均回报率虽存在差距,但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周刊曾做过一个关于美国大学选择与回报的调查研究。研究数据表明:从未来的收入水平看,“学什么专业”比“在哪里学”更重要。假如在普通院校就读了一个优势专业,或者拥有丰富的实习履历、漂亮的成绩单等,择业时同样可以受到雇主认可。像商科、文科类专业,的确需要多考虑学校的综合排名。但是像理科基础类学科、工程类学科这种专业,选择时可以多参考专业排名。如果一所学校的整体排名很高,但是申请者所感兴趣的专业的教学、研究实力不强,那么很可能无法满足学习需求,在做选择时就需要慎重了。
对于申请者个人来说,或许在十几岁的时候,“非藤校不上”的情结会促使你花两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去申请“名校”,那时拼的是人生难得几回搏的勇气。但作为一个成年人,如果既不是以学术科研为人生奋斗目标,又与未来的就业目标关联度不高,只是把某所名校当成梦想,纯粹为了一张文凭而执着追求,那最好放弃“名校情结”。在自身实力达不到进入“名校”的标准时,可以先选择一个更有把握的一般学校,在读书的过程中逐渐发掘自己的潜力,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做好充足准备,等到“硕博”阶段再去深造。
“名校标签”确实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学校排名并不能完全与个人的成长与价值体现挂钩,定义一个人的社会价值,还要看到其多方面的发展。人生的成长道路千万条,关键在于正确评估自己的兴趣、才能,并结合自己的职业规划,找到适合的发展方向,进而为之付出努力,这样的追求才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