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及时雨”收获“早熟”抗癌成果
2023-12-23当代党员陈骅龙宣辰
文|《当代党员》全媒体记者 陈骅 龙宣辰
2023年9月,重庆医科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免疫创新与转化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启钊作为主要发明人,获得了“肿瘤抗原特异性记忆CD8+T细胞的鉴定、体外扩增及应用方法”国际新型发明专利。
这是一种位于肿瘤引流淋巴结的抗原特异性记忆细胞。这种细胞被认定能够响应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的药物,以药物激活和动员免疫细胞的方式,让免疫系统重新“进攻”癌细胞,对肿瘤免疫治疗有重要的临床转化价值。
传统肿瘤治疗方式中,肿瘤手术就像用铲子除掉花园里的杂草,化学疗法就像在花园喷洒除草剂,放射疗法就像利用放大镜朝杂草所在方向增强阳光照射,三种方式不可避免地都会损害健康花草和土壤。而免疫疗法则是改变土壤环境,让土壤不适合杂草生长,使花园重现生机。
2023年11月24日,黄启钊(左)与团队研究骨干在实验室对一批样本细胞进行分析。图/受访者
“所以免疫治疗就是让免疫系统通过识别肿瘤特征性标记激活针对癌细胞的免疫反应,让免疫细胞成为杀死癌细胞的利器。”回想起从2019年发现该细胞的作用到论证的全过程,黄启钊仍颇有感触。
2021年,黄启钊所在团队在对一批动物肿瘤细胞样本的异质性、分化周期等数据进行分析时,结果总是显示所有细胞的转录平均值表达,样品中每个细胞特有的状态并没有被详细地反映出来。
“这就好比一杯果汁,我们能测出里面的甜度和酸度,却无法对配料成分究竟拥有多少苹果或是橘子等作出详尽分析。”为了让实验数据更具说服力,黄启钊所在的实验室团队向校方汇报了实验瓶颈,希望得到更微观层面的技术分析支持。
要得到技术分析支持,便少不了与外校的课题合作,但这也可能面临科研成果共享的现实问题。
“我们的目的,是用精确的实验结果论证CD8+T 细胞的免疫功效,并最终实现临床应用,而非守着一纸荣誉。”在向校方寻求支持的一次汇报会上,黄启钊的导师,也是该项研究发起人之一,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著名免疫科学家叶丽林教授的一席话动容了现场所有人。
随后,院校领导高度重视,从学校层面多次与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沟通协商,并最终以共同成立专项课题研究小组的方式达成合作,实现该组肿瘤样本的单个细胞数据分析。
于是,从2021 年10 月起,黄启钊便不停往返于广州与重庆两座城市。“连春节都没停过,补充样本分析、数据结果交流等一次也没落下。”黄启钊感叹,这次合作是来自政策层面的一场“及时雨”,“也让我感受到重庆浓厚的科研氛围,自然怠慢不得”。
2022年10 月,该项研究终于取得实质性成果,黄启钊所在实验室团队首次在国际上鉴定出“定位于肿瘤引流淋巴结抗原特异性记忆CD8+T 细胞为响应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关键细胞亚群”,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22 年优秀资助成果。2023年,该项研究取得国家发明专利。
“比预期获取成果时间大大提前了。”面对这份收获,黄启钊既兴奋又谨慎,这份成绩让他和团队想进一步搞清新发现的免疫细胞是否都能作为药物的靶点,并在良好的微环境下减少免疫治疗的耐药性和毒副作用,最终实现提升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同时,这份成绩也让他坚定了扎根重庆的想法。
“重庆近年来的科研环境有了非常大的变化,政策支持有了很大提升,科研氛围也愈发浓厚,我有信心能做出一些有科研价值的事情。”作为在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35岁的陕西青年黄启钊有自己的信念,他相信在积极的政策支持和理想的研发环境下,可以产生更多有原创性的发现,“就如生命健康需要好土壤的支持一样,越来越多的科学研发也能够集众人之力,不断开创新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