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库区强县富民现代化新路
2024-01-08王建华
文|王建华
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所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是指引新时代新征程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行动指南。我们要进一步瞄准方位、找准定位、把准站位,积极探索库区强县富民现代化新路,奋力谱写新时代新征程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忠县篇章。
瞄准方位,实施“八项行动”
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这一主题主线,锚定了重庆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置身重庆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地处三峡库心的忠县,要在新的起点上积极探索库区强县富民现代化新路,以更大力度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实施“八项行动”。实施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贯通行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积极引导企业加快研发机构建设,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沿产业链布局、“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实施优质企业集聚培育行动,引育更多“链主”企业,推动中小企业梯度成长,促进各类企业协同发展。实施忠县制造提质增效行动,进一步优化产品品类,提升产品质量,培育知名品牌,深化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实施全面数字化转型行动,推动产业治理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产业组织网络化。实施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深入开展节能减碳,健全绿色制造体系,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幅度大于全社会下降幅度。实施产业布局调整优化行动,坚持“一园多区”发展思路,打造乌杨新区工业发展主战场、支柱产业集聚地、招商引资大平台、产城融合示范区。实施深化开放合作行动,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和长江黄金水道优势,深度融入制造业国内循环,着力培育外向型经济新领域新业态。实施要素保障能力提升行动,持续加强金融、人才、能源、用地保障,以高效要素保障为经济发展赋能。
找准定位,打造“产城样板”
对标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忠县提出“1116”总体工作思路,明确打造“三峡库区特色中等城市特色产业集群县域样板”目标定位,以一域服务全局。服务打造特色中等城市,就是要将忠县高新区打造成“产城景”文旅融合的三峡库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服务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就是要将千亿工业打造成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有较强辨识度的现代产业体系。在高新区建设方面,形成“一江两岸四片区”的城市布局,建设市级高新区是重要战场;加快3平方公里乌杨新区核心区成片开发,推动政务服务分中心、公共服务中心、科技孵化中心、“高质量充分就业”基地、乌杨医院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发展能级提升、整体功能品质优化、管理服务体系健全,建成创新园区、数字园区、绿色园区、特色园区,为打造特色中等城市提供有力支撑。在工业产业发展方面,对照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持续推动新能源材料、生物医药、智能装备、资源加工四大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加速打造重庆市锂电新材料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重庆最大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基地、西南地区最大LNG(液化天然气)加工处理基地、西南地区最大的国家级化学原料药集中生产基地、西部制冷空调设备产业园、西南地区最大的面业生产基地、三峡库区竹纤维材料产业园、市级绿色建材特色产业示范基地等八大特色产业区域中心,以壮大现代制造业集群为新时代新征程现代化新忠县建设夯实产业根基。
把准站位,释放“关键能级”
在管党治党上,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提升党建统领发展效能;持续深化“1+8+N”党建统领工业园区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把全面提高党的领导力组织力贯穿园区发展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切实发挥问题解决、审批服务、科技创新、人才保障、金融服务、安全发展、生活服务、党群服务等8 个服务平台作用,为加快打造新时代市域党建新高地忠县范例做出园区表率。在经济建设上,把推进新型工业化摆在突出位置,围绕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集群,聚力实体经济攻坚突破,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走深走实;突出工业当先、制造为重,推动“韧链强群”融合发展;更多关注企业的发展质量、规模和效益,在赛马比拼中选树标杆企业。在改革开放上,以推动数字重庆建设为抓手,抓好“2233”十项重点工作,推动重点改革任务;厘清工业园区与属地政府关系,逐步剥离工业园区社会管理事务,让园区聚焦发展经济主责主业、轻装上阵;坚持“政企分离、管运分开”原则,高效发挥工业园区管理机构和运营平台公司作用,提高管理服务效益;改革园区财政运行机制,有效保障园区建设资金投入;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国家战略,坚持“项目为王、投资为王、招商为王”,瞄准头部企业、产业链关键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引进一批引领性、带动性、支撑性强的重大项目,以大招商、大项目的优势形成大发展的胜势。在生态文明上,围绕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制造业绿色化转型,增加绿色产品和服务供给;按照“亩均效益”标准建立重点项目产出、税收、能耗、创新、就业绩效评价机制,做好评价结果运用;建立工业园区产业正面、负面清单,健全工业园区企业(项目)准入和退出管理制度,强化长江经济带负面清单管控,拒绝“两高一资”项目落户工业园区。在平安稳定上,坚决落实“五查四改月述考”抓安全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工业领域安全生产体系,严格执行入园项目安全环保预审和安全风险评价,不断完善园区内应急、消防、环保等基础设施,持续提升园区安全管理水平,以一域平安护全域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