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改版 焕然新生
——我所知道的《岭南文史》1991年改版事

2023-12-23黄炳炎

岭南文史 2023年2期
关键词:文史馆文史岭南

黄炳炎

2023年5月,是《岭南文史》创办40周年。特撰此文,以资纪念。

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主管主办、具有岭南地区特色的文史学术期刊《岭南文史》(下称馆刊或我刊),创办于1983年5月,以挖掘、整理、研究和保存岭南文化历史遗产,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为宗旨,经费由省财政拨专款解决。初为半年刊,内部发行。1984年4月改为公开发行,对继承岭南文化历史遗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起到积极作用,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岭南文史》原有的体制和版面已不适应新的要求了,需要创新改版,把她打造成更好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和体现省文史馆价值的平台。因此,1990年决定进行创新改版,次年第一期便以崭新的面貌面世。

这次创新改版工作主要有下列几项:

第一,实行规范化管理,让馆刊走上正规化发展道路。

按照国家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结合本馆的统战性、荣誉性、咨询性(资政性)特点,进行创新改版。

一是完善管理出版发行机构。设立岭南文史杂志社(机构为社务委员会),对馆刊进行全面管理。下设编辑部、发行部,分别负责编辑出版和发行工作。

二是按照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关于“社长、主编须是主管、主办单位的在编人员”和“主编培训上岗”的规定,调整主编人选。

三是向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请承办国内各种广告业务,获得核准。1993年又申请到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5-0701,为馆刊走向世界提供了前提条件。

四是进一步提高编辑出版质量。杂志社建立了严格的审(稿)校(对)制度,坚持三审(副主编初审,主编终审后报送社长审核拍板)三校。同时,坚持严格控制馆刊文字(含标点符号)的差错率,将之控制在国家新闻出版管理部门规定的万分之一范围内。

五是建立稿酬制度(低稿酬)。

总之,完全按照可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省级学术期刊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基本规章制度,理顺各种关系,把住质量关,使之成为正规的省级优秀学术期刊。

第二,为馆员直接参与馆刊管理搭建平台。

社务委员会(简称社委会)是根据省文史馆实际特设的社务机构,具有荣誉性和实质性(管理)双重功能,按照需要不定期召开全体社务委员会议。社委会设名誉社长、顾问、社长、副社长等职位,委员以馆员代表为主体,原编辑、发行人员也全部转为社务委员,让他们直接参与馆刊管理(主要是通过建言献策和推荐稿件参与),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继续发挥作用。社委馆员廖献周就曾通过自己的海外关系,引荐美籍华人、联合国前专员钟先生前来编辑部见面,并推荐了一位海外名人的稿件。

1991年岭南文史杂志社任职人员名单

名誉社长:胡希明

顾问:侯 达 魏中天

社长:李俊权

副社长:詹伯慧 关履权 莫仲予

李 烽 陈 影 黄炳炎

社务委员:李俊权 詹伯慧 关履权

莫仲予 李 烽 陈 影

黄炳炎 陈子殷 陈小江

杨星荧 吕 器 陈景舒

何国华 李筱孙 黄伟强

商志馥 廖献周 蔡理才

编辑部主编:黄炳炎(兼)

副主编:陈子殷(兼) 陈小江(兼)

杨星荧(兼)

编辑:司 芳 庄福伍

美术编辑:梁光泽

发行部主任兼广告组长:陈 影(兼)

第三,拓展办刊宗旨的内涵和外延,最大限度刊发更多更广的信息。

《岭南文史》杂志继承和发展了创刊时的办刊宗旨,以研究岭南地区历史,探讨岭南文化学术,传播中华文化精华、反映海外华人社会,为祖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作为自己的办刊宗旨。坚持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原则,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挖掘、整理、研究和保存岭南历史文化遗产,开展学术交流,普及文史知识,从一个侧面宣传广东,让世人了解广东,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第四,重新定位读者对象。

杂志创办初期,对读者定位不完全明确,服务对象不甚了解。现重新定位,明确主要面向中国文化历史研究工作者、美术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中学教师、文博史志工作者、宣传工作者、统战工作者,以及国外研究汉学的专家学者,关心乡梓的港澳台同胞、华侨和海外华人等。服务对象明确了,组织文稿目的性加强了,文稿质量提高了,深受好评。

第五,创新改版,拓展“园地”,缩短出版周期,刊物面貌焕然一新,紧紧扣住作者、读者的心,针对性更强,关系更加密切。

为更好地适应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新形势需要,更好地满足广大读者、作者的要求,馆刊从1991年第1期(总第17期)起改版,由原来的半年刊改为季刊,大大缩短了出版周期,更符合有关部门的要求。同时,在内容、篇幅、版式、插图、印刷等方面也作了必要的调整和改进。要求文章篇幅一般不超过3000字,重要学术论文最长也不得超过一万字。为了革新版面,邀请副馆长、著名书法家秦咢生重新题写刊名,并附加英文刊名(由省文史馆翻译方面的文史馆员刘新粦教授审核),让读者更能准确理解杂志的内涵,让外国读者更易识别刊名。封面也请文史馆员、画家梁光泽重新设计,增强美感和特色。在保持原有学术性、资料性、知识性和联谊性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质量,增强可读性、美感性,使之能更完整地实现杂志宗旨和办刊方向,更能得到读者的喜爱和支持。

杂志改版后,正文篇幅为8印张16开(128面约10万字);内容更加广博,凡涉及岭南地区文化历史的人物、事件、物产等无所不包,栏目更加多姿多彩。除保留原有基本栏目外,还增设《岭南论坛》《宗教丛谈》《名胜古迹》《民情风俗》《海峡两岸》《四海文萃》和《馆情信息》等栏目,图文并茂,信息量大幅提升,加强了对广东作为著名侨乡和中外文化交流“窗口”区域特色的反映。在版面编排上,力求新颖活泼,美观大方。封面和封二、封三、封四刊登馆情信息和反映岭南的名胜古迹、文物珍宝、书画作品等图片,并采用计算机照排,彩色精印,给读者以更多美的享受和对岭南文化的形象化领悟。

1991年改版后,《岭南文史》杂志成为当时全国省(市、区)级文史馆第二家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第一家是贵州省文史馆的《贵州文史丛刊》),被中国知网、维普网和万方网收录,后来又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优秀期刊遴选数据库所选录,得到中央文史馆和兄弟文史馆的充分肯定与好评,一些省(市、区)文史馆还专门派人前来广东“取经”。

同时,杂志的改版也得到社会的认可,不少读者来信来访,给予充分肯定,评价较高。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系曾昭璇教授来信说,改版后的《岭南文史》“面目一新”。时任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黄淼章来信说:“《岭南文史》在广东史学界声誉颇佳”。《何如璋传》作者、苏州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俞政来信说:“深感贵刊是对何如璋很有研究的一份学术杂志。”暨南大学华侨研究所历史研究室主任罗晃潮副教授来信说:“得知贵刊改版,容量大增。你们为办好《岭南文史》而尽力,辛苦了。”

全国各大图书馆,如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资料室、天津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上海复旦大学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广州图书馆、广州博物馆图书馆、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暨南大学图书馆、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广西图书馆、海南大学图书馆等,均连续收藏《岭南文史》。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天津图书贸易交流中心、香港交流图书贸易有限公司等图书贸易单位还曾订购《岭南文史》作样书推销。

通过这次改版实践,我认为:这次改版聚集了有关人员的智慧,跟上了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形势,改版是成功的,成果是显著的。在纪念《岭南文史》创刊40周之际,期望馆刊越办越好,作用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广。

猜你喜欢

文史馆文史岭南
忆岭南
《文史春秋》征订启事
《文史春秋》征订启事
《文史春秋》征订启事
雨岭南
“互联网+”时代文史馆的发展策略
朱德与周予同关于文史馆的一段谈话
不辞长作岭南人
“未 便 再 荐”
保定市莲池区政协赴北京参观中国政协文史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