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业财融合的瓶颈及突破建议探析
2023-12-23侯剑
侯 剑
一、引言
国有企业在业财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就要重点将财务工作和业务工作融合,提升国企资源的配置效率,确保整体业务管理的效果,按照目前国企在业财融合方面的瓶颈问题,深入探索能够突破瓶颈的策略,保证业务工作和财务工作的深度整合,促使国企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国企业财融合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提高国企综合管理能力
国企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将业务工作和财务工作相互融合,能够促使综合管理能力的提升,一方面,业务工作和财务工作的融合,能够使国企的财务部门积极参与采购业务、经营生产业务和销售业务等,提供相应的财务数据信息,使业务部门能够在财务部门的支持下,统筹进行各项资金和活动的安排,保证业务工作开展的效果。另一方面,财务人员和业务人员之间的良好沟通,还能通过财务分析和研究的方式等,为业务部门提供更多决策依据,使业务部门深入进行工作的管理,增强国企的各项综合管理能力和效果。
2.有助于促使国企健康发展
国企将业务工作和财务工作相互融合,能够通过两种工作的整合进行价值链管理、各项决策和战略的管理等,充分发挥财务和业务的协同效应。与此同时,财务管理工作贯穿于国企的业务系统,能够有效进行业务收入方面、支出方面、利润方面的管控,准确进行各类业务数据的分析,编制完善的财务报告,为业务部门提供非常完整且有效的信息,使业务部门能够制定较为良好的决策方案,帮助国有企业增加价值、实现战略目标,更好地协调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为国企的健康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三、国企业财融合的瓶颈
目前部分国有企业在业财融合期间,由于缺乏专业的工作人才和优秀的管理会计队伍,难以确保工作的良好实施。一方面,业务人员只注重自身工作的开展,缺乏和财务人员合作的观念与能力;另一方面,财务部门缺少管理会计人才,只注重日常预算和核算等工作的实施,忽略为业务部门提供服务,缺乏业务和财务融合的能力,在缺少专业人才的情况下,不能确保财务工作和业务工作良好整合融合。
2.信息化不足
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部分国有企业已经开始采用信息技术进行业务和财务融合瓶颈的突破,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等,促使两个部门数据的良好共享和沟通。但是,当前部分国企在实际工作中,没有构建非常完善的业务和财务融合数据系统,导致业务工作人员和财务工作人员不能通过网络信息技术相互合作和信息共享,难以确保工作的良好整合发展。与此同时,由于缺少对大数据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不能按照业务和财务工作的融合特点需求,科学合理采用信息技术进行两种工作的融合,导致各项工作的整合发展水平降低。
3.融合度不良
目前,部分国有企业虽然已经充分意识到业财融合的重要意义,但是由于两种工作的融合度较低,很难确保工作的良好发展。一方面,国有企业没有科学合理进行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融合责任的设定,一旦在两个部门之间相互合作过程中出现问题,可能会发生责任推诿的现象,不利于两个部门之间的良性合作。另一方面,未能明确两种工作之间融合的契合点和切入点,没有按照业务和财务工作的特点与共同工作目标等,科学合理进行融合模式的设置,导致因为两种工作不能良好融合出现问题。
4.监管工作不合理
当前,国有企业在业财融合期间没有合理设置监督管理的模式和体系,不能通过监管的方式及时准确发现业财融合的问题,难以全面发挥监管工作的作用和价值,不能科学合理进行业财融合的动态化监督管理,导致业财融合的效果难以提升。
四、国企业财融合瓶颈的突破建议
1.提升人员专业性
在建设高峰期开展日常的监督检查工作,对承担的每个建设项目均成立了质量监督项目站,项目站采取了灵活主动的方式开展监督工作。对于大型、重点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站人员常驻现场,并派驻2至3名质量监督管理人员负责现场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国有企业在进行业务工作和财务工作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应重点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养,确保财务工作人员和业务工作人员都能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懂得如何进行两种工作的融合发展,提升各项工作的质量水平。
(1)培养管理会计人才
对于管理会计人才而言,主要任务就是能够进行企业财务和业务数据信息的分析研究,明确两种数据的契合点,将数据信息有机融合,利用专业的方式提升业务和财务工作的融合效果,在促使国企业务和财务整合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建议国企在实际工作中,重点培养管理会计人才,首先,安排业务工作人员和财务工作人员进行管理会计知识的学习,制定完善的培训方案,将业务和财务相互融合作为目标,明确各项岗位工作的职责要求和工作标准要求,对于财务工作人员,在完成基础的现金收入支出管理、预算凭证管理和票据核对管理等工作的基础上,科学合理进行业务数据的分析,为业务部门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和工作依据。而业务人员也需要按照管理会计工作的要求,定期提供准确的业务数据资料和信息,这样在科学合理进行培训的情况下,能够壮大国企管理会计人才队伍,促使国企业务和财务工作的良好融合发展。其次,在培养管理会计人才的过程中,需采用实践操作训练的方式开展培训活动,使管理会计工作人员接受实践操作演练和训练,能够全面掌握各项工作的知识技能,提升国企管理会计工作效果,为业务和财务工作的整合融合提供帮助。
(2)组建专门的责任团队
国企在进行业务和财务融合的过程中,需要组建专门的责任团队,负责完成业务和财务融合的管理。首先,要求责任团队中的工作人员,能够全面了解国企业务和财务工作融合发展特点情况,掌握两种工作的整合规律,为业务和财务部门制定两个部门之间相互融合的方案计划,明确业务工作的流程,提升工作的效果。其次,责任团队需重点进行业务和财务融合的监督管理,及时发现两种工作融合的风险问题,科学合理进行问题的应对和解决,确保能够提升责任团队的工作效果和水平,促使国企业务和财务工作的良好实施和发展。
2.强化信息化建设
国有企业在将业务和财务融合的过程中,应重点强化各项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力度,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提升工作融合的水平。
(1)开发业财融合信息平台
建议国企在业财融合期间,采用网络技术开发专门的信息平台,在平台中进行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信息的共享,使两个部门的工作人员都能深入进行沟通交流。首先,要求业务工作人员定期向网络平台系统中传输业务部门日常工作的数据、资金支出和收入数据、销售量数据等等,使财务工作人员按照自身工作的需求,在网络平台中进行数据和资料的收集采集,提升财务工作的质量水平。其次,在采用网络信息平台的过程中,应根据国企的经营生产工作和决策工作的特点,自动化生成各类财务数据信息,财务人员将预算数据、核算数据等输入信息系统,使业务部门的人员能够全面了解自身工作的历史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情况,以此为基础制定完善的决策方案。最后,在采用信息技术和信息平台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强化两个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效果和沟通交流效果,应开发ERP 系统,按照国有企业的现状和情况,对业财工作的内部流程和管理流程进行优化,提升业财融合期间的自动化水平,发挥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
(2)采用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技术具有数据信息挖掘和分析的作用,国有企业业务和财务融合期间,应重点采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各类数据的挖掘分析,提升工作的效果。一方面,财务部门可按照业务部门共享的资料和数据,采用大数据技术进行业务工作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和市场趋势的预测,按照预测的数据信息,为业务部门提供决策方面的建议和管理方面的建议,发挥财务部门为业务部门的支持作用。另一方面,业务部门可采用大数据技术进行财务数据的分析研究,从中提取有价值的数据信息,为各项工作的良好开展和落实提供保障。
3.改善融合度
国有企业在深入进行业务和财务工作融合期间,应重点提升两种工作的融合度,保证业财融合模式的良好应用。首先,科学合理进行顶层设计,在业务和财务融合发展期间,要想提升融合的深度,就应确保国有企业决策人员和领导人员形成正确观念,主动参与其中,带领各个部门的人员开展工作,在顶层的作用下,使各部门人员都能树立正确观念,充分意识到业务和财务工作之间融合的重要意义,提升两种工作的融合效果。其次,注重业务和财务工作人员之间的深入协调、沟通交流,引导业务和财务工作人员进行合作,不可出现业财部门之间利益冲突的问题,而是将两个部门工作的利益和目标融合,寻找两种工作的契合点。最后,业财深度融合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重点构建服务类型、管理类型的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在人才队伍的支持下,提升业务工作和财务工作融合深度,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4.完善监管模式
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国企业财融合的效果,突破两种工作融合的瓶颈,国企应制定完善的业务和财务融合监督管理模式,利用科学合理的监管方式,提升各项工作的质量和水平。首先,组建专门的监督管理组织机构,要求组织机构的人员具有业务和财务融合监管的丰富经验和能力,可以按照工作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开展监管活动,及时准确发现业务和财务融合的问题,提出能够有效应对和解决问题的措施,进一步增强工作的效果。其次,在制定监督管理模式的过程中,需要完善监管工作的流程和体系,所有监管人员都必须动态化进行各项业财融合的监督,帮助业务工作人员和财务工作人员改善工作模式,提升各项工作的合作和沟通交流效果。
五、结语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业务和财务工作的融合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国企提高综合管理能力和促使国企的健康稳定发展。但是目前国企在业财融合期间由于人员不专业、信息化水平低、融合度较差、监管工作不合理导致业务和财务的融合水平难以提升。因此,建议国企在新时期的环境下,根据业务和财务的融合瓶颈问题,重点培养专业的人才,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增强两种工作融合度,健全监督管理模式,进一步促使业务和财务工作的深度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