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明交流视角下的瓷器贸易
——从历史高考卷中的“瓷器题”说起

2023-12-23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23年4期
关键词:瓷器欧洲贸易

王 磊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教师发展中心)

中国瓷器的外销由来已久。自中晚唐开始,瓷器开始大规模向海外销售,历经宋元,直至明清,是早期全球一体化和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见证。2022 年的历史高考卷出现了多道与瓷器贸易相关的试题,辽宁卷第3 题列举了唐代瓷窑遗址的分布状况,需要学生建构瓷器贸易和国内外的交通状况之间的联系,进而认识到水运在唐代具有重要的经济地位;广东卷第5 题介绍了清代出口瓷器的主要产地、样式风格和工艺水平,要求学生概括当时瓷器外销呈现出的新特点;全国文综甲卷第26 题,呈现了包括瓷器在内的中国商品畅销世界的历史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发达的手工业生产是宋朝海外贸易繁荣的物质基础。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从文明交流视角挖掘以上试题蕴含的课程资源,可以在充实学生认知的同时,帮助他们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提升他们解决历史问题的关键能力。

一、南下之旅: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碰撞

唐朝是中国封建时代最为国际化的时期,通过丝绸之路,唐朝和世界各国建立了广泛的联系。首都长安容纳着来自各国的商人,他们把瓷器从这里装箱,通过河西走廊,销往西亚和欧洲各国。除此以外,沿海的扬州、泉州、广州也是中外商人聚集的国际都市。从这些地区的港口出发,载有中国瓷器的航船,穿过马六甲,进入印度洋,走向欧亚非。两宋时期,亚欧地区的文明状态发生了重大变革。契丹、女真、蒙古等游牧民族,成为连接南北大陆带、驰骋于东西交通要道的核心力量,它们与赵宋王朝之间的长期对峙,导致原本畅通无阻的陆上交通不复存在。既然陆路遥不可及,那么毅然转身、迎向海洋就成为赵宋王朝最好的贸易选择。随着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富庶的农业、发达的手工业和造船业为宋代海外贸易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当时的中国海船已经普遍使用指南针测定航向,这不仅改变了隋唐以来中外贸易以外国商船为主的态势,而且还使中国海船成为中外客商认可的主要运输工具。从另一个角度看,瓷器外销带来的巨大利润刺激了国内瓷器行业的发展,产量剧增的中国瓷器急于寻找稳定的国际市场,另辟海道可以与更多的国家和地区通商,这肯定也是宋朝统治者的务实考虑。随着越来越多的瓷器进入西方,海路最终成为宋代中外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

如果说唐宋时期是中国瓷器出口贸易的第一次高峰,那么元朝就是中国的瓷器外销的第二次高峰。“从11 世纪到15 世纪,突厥和蒙古民族的帝国扩张行动在欧亚土地上建立了前所未有的紧密联系。通过促进前所未有的规模上的跨文化交流和交换,游牧帝国将整个东半球大部分地区各民族的生活和各个社会的经验融为一体。”帝国的扩大使“元朝统治者更为注意从世界范围认识元朝所处的历史地位,既采取对外开放、积极交往的政治、经济方针,又有‘四海为家’的积极的思想意识,开放的世界观念滋育了蒙古在文化上的开放观念”。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元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发展工商业的举措,这成为元朝瓷器旺销的重要原因。首先,“元代中央和地方都有许多官办手工业主管机关和作坊,如诸色人匠总管府,各提举地把中原俘获的手工业匠人集中起来使用,成为官办手工业中的主要劳动力。官匠免除其他一切差科,其地位可世袭,客观上为手工业发展提供了条件。”其次,舍本趋商之风在元代盛行。统治者虽然禁止北方人民迁居南方,但允许商人南下贸易,南方人也可以到京师贸易。对于蒙古族、大小官、色目人、寺院僧侣热衷经商赚钱的现象,政府也采取了相当宽容的政策。最后,元朝沿袭宋代发展海外贸易的做法。一方面,在泉州、上海、澉浦(今浙江海盐)、温州、广州、杭州、庆元(今浙江宁波)等沿海地区设立市舶司,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相关管理机构。另一方面,采用专卖的手段垄断资源,直接控制海外市场。在元代大一统世界性帝国的格局下,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西方国家因此将中国称之为“瓷器之国”,海上丝绸之路更被称为“瓷器之路”。

二、创新之举: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的交融

“元代,随着中国海外贸易的扩展,西亚文化影响到中国瓷器装饰文化,在文明交融中加速了中国瓷器文化的变迁。明清时期,随着欧洲全球性贸易展开,中国瓷器大量出口到欧洲,影响到欧洲社会的审美和生活习惯,并形成了席卷欧洲的中国风。”我们熟知的青花瓷其实一开始并不是为国人所制造,而是提供给伊斯兰世界的外销瓷。13 世纪到15 世纪中期,在中国泉州居住着大量富裕的波斯商人和阿拉伯商人,由于他们对中国古瓷抱有浓厚的兴趣,于是把伊斯兰国家生产的钴蓝料介绍给景德镇的瓷工,并向他们定购大量的青花瓷,这不仅为景德镇的工匠们提供了生产青花瓷的必备材料,同时也为青花瓷的海外销售铺平了道路。传入西亚的青花瓷,很快就成为埃及、叙利亚与波斯陶工模仿的对象。“这些伊斯兰国家的陶工们,慢慢地采取了更自由、解放的律动和空间感,他们的图案逐渐开放,迎进中式特有的某些生命力与自发性。而在中国方面,则采纳了伊斯兰构图元素,诸如带状纹饰以及更严整的空间规范。他们也变得擅长使用西南亚式的空间组织脉络,传递自身的视觉语汇风格。”如此制作出来的青花瓷,兼具了东西方文明的特点,成就了一种独特的魅力,这种魅力在当时风靡伊斯兰地区乃至全世界,令人无法抵挡。

新航路开辟之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先后享受到瓷器贸易的红利,世界各地也因瓷器贸易的联系更加密切,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瓷器工艺的不断创新。“从在澳门建立贸易据点到17 世纪前期,葡萄牙人垄断对东方的贸易。里斯本成为欧洲的瓷器贸易中心,出现了许多专门经营中国瓷器的商店。”1571 年,西班牙人占领菲律宾,马尼拉港遂成为西班牙与中国进行贸易往来的基地,每年约有二三十艘中国商船停泊于此出售瓷器,西班牙商人就从这些中国商船运来的货品中选购瓷器,再转销到墨西哥和欧洲各地,从而形成连接西班牙、墨西哥、菲律宾和中国、横跨太平洋的马尼拉帆船贸易。1602 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至此,欧洲与中国的瓷器贸易被荷兰所垄断,欧洲瓷器贸易的中心也从里斯本转向阿姆斯特丹。与此同时,荷兰人清醒地意识到只有借助中国高超绝妙的制瓷技艺,烧制适应欧洲人生活习惯的器皿,才能扩大与中国的瓷器贸易。于是“1635 年,荷兰商人第一次把欧洲市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宽边午餐碟、芥末罐、洗脸盆等做成木制的模型带到广州,请中国的瓷器匠师们模仿生产。这些产品获得了空前的成功,生产的瓷器完全适合欧洲市民使用,在欧洲市场上供不应求,瓷器终于走入了欧洲的市民阶层。”

由于中国瓷器在欧洲市场上旺销,国内的生产商也更多地接受外来订单,按照客户的要求量身定做,出现于清朝康熙年间的“广彩”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从原料特点看,“广彩”所采用的颜料均来自欧洲,色泽晶莹、质地凝厚;从工艺水平看,“广彩”吸收了西洋油画的技法,用它装饰的纹样有浮雕的凹凸之感,视觉观感极佳;从实际效果看,“广彩”色彩浓郁,富丽堂皇,素描关系强烈,再加上描金的作用,使其具有强烈的西欧风格,别有一番情趣。

三、地位之争:近代文明与古代文明的较量

实际上,当中国瓷器占领欧洲市场的时候,欧洲与中国的竞争就已经展开。“为了摆脱在经济上对中国的仰赖,17 世纪之后,欧洲开始致力于仿制中国瓷器,并进而挑战后者的产业实力。最后终于在18 世纪末完成了欧洲瓷器生产在商业方面的胜利,一举将中国瓷器逐出国际市场。”1712 年法国传教士殷弘绪利用其在景德镇生活长达七年的契机,多次出入当地的瓷器作坊,逐渐熟悉了窑厂瓷器制作的工序和技术,最终破解了中国整个制瓷行业的秘密。他将观察到的瓷器制作方法记录下来并寄回欧洲,直接促成了法国和英国瓷器制造的成功。至19 世纪,大部分欧洲国家建立的制瓷工厂已能够烧制出适合本国市场的硬质日用瓷,从而导致欧洲对中国瓷器的需求量锐减,“从清嘉庆年间开始,在中国外销欧洲的商品中,瓷器的比重迅速下降,中国瓷器外销的黄金时代宣告结束了。”

众所周知,景德镇瓷曾是中国瓷器制造的标杆。“精湛的技艺和随时变通的灵活度,加上生产规模庞大,组织管理先进,这些要素促使景德镇成为闻名世界的制瓷中心,由此掌控了全球瓷器市场,代表了工业文明时代到来前手工业产业的最高峰,同时代表了当时中国瓷业的最高水平。”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西方社会的近代化进程不断加快,机器代替手工,集约化、规模化代替分散化、多样化的时代终于来临。这一时期,欧瓷生产呈现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在釉料方面,欧洲能制造出比中国瓷器更为白净的白瓷;在画面和造型方面,欧洲能生产出整齐划一、色彩艳丽、层次丰富的瓷器;在技术革新方面,相关科技人才已经能将先进的科学温控和材料分析广泛地应用在制瓷过程中,以确保瓷质的精良和稳定。机器制造业在欧洲铺开,使得瓷器生产进入大机器时代。装饰新颖、数量庞大、没有瑕疵的欧瓷源源不断地涌向世界各地,在美洲、中东、北非都有出售,甚至还出口到中国。欧瓷中的新型器物(如咖啡具),也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着近代欧洲的生活方式,这种引领奢华生活的真实体验恰恰是传统中国瓷器所缺乏的。正因为如此,当时景德镇生产的瓷器已经无力和欧洲抗衡,其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瓷器贸易的重新洗牌,导致中国瓷器不仅失去了长期以来巨大的海外市场,还失去了整个国家的文化竞争力。从中世纪到近代,西方人对中国瓷器的热捧和推崇,其实质是对瓷器中蕴含的中华文明的膜拜和向往。近代以后,中华文明逐渐落后于西方,承载这种文明的载体自然被西方社会所摒弃,瓷器贸易的衰落也意味着中国从文明的中心沦为文明的边缘。值得庆幸的是,当代中国已经从近代的阵痛中重新崛起,正在顺应时代潮流,积极融入全球市场,为世界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瓷器也再次成为对外展示中国文化的新名片、讲述中国故事的新舞台、传递中国声音的新窗口。

所有文明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彼此之间总是处于不断接触、交流和互动之中。从文明交流的视角审视瓷器贸易,我们既能见证古代中国对世界文明所做出的重要贡献,也能体会近代中国所面临的冲击和挑战。汲取瓷器贸易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提高学生的历史认知,优化学生的历史逻辑,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瓷器欧洲贸易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欧洲之恐:欧洲可以迅速扑灭恐怖袭击,但仍做不到防患于未然
瓷器中的文人雅趣
解析元代瓷器——釉里红瓷器和钧窑瓷器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贸易统计
2008年至2016年4月罐类瓷器成交TOP20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贸易统计
“洪州窑”瓷器赏与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