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旴江医学文化探析※

2023-12-23周玉杰徐若艺张立琪

中国民间疗法 2023年20期
关键词:旴江建昌医家

叶 斌,周玉杰,徐若艺,张立琪

[南昌医学院(原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4]

旴江,古称旴水,现名抚河,发源于江西省抚州市广昌县,贯穿抚州市,最终汇入南昌的赣江和东鄱阳湖处,通长江,达东海。旴江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旴江流域教育昌盛、书院林立。宋·李觏创立的旴江书院是旴江文化教育重要的发源地,成为文化传播、学术探讨及人才培育的重要基地[1]。而李觏的学术理论是王安石熙宁新法改革思想的先驱,大力推动了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自此旴江流域一带名医辈出,并有“名医之乡”的美誉。据考证,自西汉至民国,旴江流域16个县市有医家963人、医籍684种[2]。政策支持与不断涌现的医学大家促使旴江医学发展蒸蒸日上。旴江医学文化包含众多方面,现从旴江中医、中药、养生、饮食及旅游等方面进行总结,探析其文化特色与精神内涵,为弘扬旴江医学文化,促进其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1 旴江中医文化——名医辈出,德才兼备

旴江医家多出生于世医之家,家学渊源,文化底蕴深厚,医学理论精深,临床实践经验丰富,为旴江中医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宋·陈自明是中医妇科学的奠基者,其所著《妇人大全良方》集南宋以前妇产科之大成,是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善的妇产科学专著。书中所述妇人以血为本、调摄冲任二脉及调补肝脾的学术思想至今仍为后世所用,对后世治疗妇产科疾病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书中载有的“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经典名句原用于治疗妇人气血不足之偏枯,现今在临床中应用广泛,成为中医治疗中风、行痹、皮肤病等多种疾病的重要依据[3]。陈自明在外科方面的成就同样突出,其所著《外科精要》是较早以“外科”命名的痈疽专著,尤其重视整体辨证和局部辨证相结合。陈自明在中医妇科和中医外科的成就将这两个学科的继承和发展推向了新高度[4]。元·危亦林医术精湛,精通骨科,其所著《世医得效方》在骨科方面的贡献尤为突出,首创“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内外兼治治疗骨折病,填补了当时该领域的空白,对后世中医骨科影响深远。明清涌现出的旴江医家较多,且都在各自擅长的领域有所建树。

旴江中医不仅医术专精、著作丰富,更是医德高尚、心存仁义。旴江医家大多受到儒家“仁爱”思想的影响,如明·李梴在《医学入门》卷末附“习医规格”,其中要求学医者必须先熟读儒家经典,对学医者提出素质、品德方面的要求,强调医者在临诊时要有仁爱敬业之心,细心询问,详查病情,将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理念贯穿诊疗全过程[5]。此外,李梴严肃批判医者有“欺”的种种行为,认为“欺则良知日以蔽塞,而医道终失;不欺则良知日益发扬,而医道愈昌”。医者要严格遵守自己的职业操守,这直接关系到医道的盛衰。明·喻嘉言对待患者便是如此,无论其贫富贵贱、路途是否遥远,只要求诊,从不推辞[6]。《寓意草》中还记载了诸多喻嘉言为患者煎汤喂药、细心照顾患者的案例;对待医学传承,他开门办学,广收门徒,传道授业毫无保留,向求医者讲述“伤寒”“瘟病”,培养了一大批医家,积极为医学传播和发展贡献力量。旴江医家德才兼备,形成独树一帜的地方医学流派,使旴江中医文化得到蓬勃发展。

2 旴江中药文化——“昌樟帮”,成就历史

江西是我国著名的“药都”,全国13个大药帮中,“江西帮”为其中之一,是由“建昌帮”和“樟树帮”合称而成。“建昌帮”与“樟树帮”中药文化内涵深厚,以其独特的中药炮制技术和药材集散交易闻名于海内外中医药界,在中药界享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到建昌不灵”的盛誉。

“建昌帮”发源于江西抚州的南城县,受到东晋·葛洪和唐代一些道士在南城县从事中医药活动的影响,对“建昌帮”的起源起到促进作用。宋代官府促进建昌药业的发展,积极推进药材集散交易,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建昌药业逐步走向兴旺。明清时期建昌药业达到鼎盛阶段,中药饮片的集散销售与炮制技术都形成了自身特色,建昌药业扩大成立“建昌帮”[7]。“建昌帮”闻名于世的关键在于炮制技术,其炮制工具齐全,炮制辅料有中药“灵气之源”称号,炮制工艺复杂精妙,使制成的饮片色香味俱佳,效高安全[8]。

“樟树帮”起源于江西宜春的樟树镇,宋代樟树镇已成为东西南北交通的枢纽,许多商人慕名来此经商,由于药材质量的保证及交通的便利,樟树在中药界的名声越来越大,随后因药业竞争激烈,全国各地的樟树药商形成“樟树帮”[9]。“樟树帮”对药材的鉴别、净选、加工、切制、炮制等方面的技术有其显著的特点,对后世影响深远[10]。如制马钱子便是“樟树帮”特色的品种之一,以童便制马钱子可减轻毒性、增强疗效,具有活血通经的功用[11]。“建昌帮”和“樟树帮”对中药炮制的研究,提高了中药的质量,推动了旴江中药文化的迅速发展。

3 旴江养生文化——养生之道,贵在调节

从古至今,旴江医家在养生方面逐步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留下了丰富的养生思想,如以养心安神为本,以调脾胃肝肾为重等,具体的养生方法如导引养生、药膳养生等。旴江子嗣的健康绵延离不开旴江医家世代积累的养生方法。

养生之道众多,但贵在调节。龚廷贤《寿世保元·摄养》中提到“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清心寡欲以调神是龚廷贤养生的重要思想。现代社会人们往往有较大的精神压力,若能节制内心过度的欲望,做到恬淡虚无,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则脏腑气机条达,气血运行通畅,方能延年益寿。龚信在《古今医鉴》中强调“节戒饮食,乃却病之良方”。调节饮食,固护脾胃,却病延年,饮食养生,切不可暴饮暴食、过度饥饿或恣食肥甘厚腻及辛辣炙煿之品,主张清淡饮食,以减轻脾胃负担。另外,节制房事也是不可或缺的养生之法,房事过度易造成虚损类疾病,致肾精亏损,加重衰老进程[12]。善于节制、养元固本在养生术中有重要的地位,旴江医家为后世提供的养生理论在现代养生保健中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 旴江饮食文化——饮食丰富,三因制宜

大千饮食,皆有偏性。中医认为,食物大多具有寒、热、温、凉属性,杰出的旴江医家不但擅长治病救人,也擅长从天时、地利、人和三因制宜防病养生。

4.1 因人制宜 生活在旴江流域的人体格多偏娇小,饮食养生注重清淡,喻嘉言指出“一切食物,唯味薄质轻者,胃中始爱而受之”“食物诸无所忌,但能稍远肥甘。白饭、香蔬、苦茗,种种清胜尤妙”,每个年龄段的人群对于养生的观点都是宜食清淡。旴江医家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有不同的饮食建议。

(1)小儿饮食 旴江医家对小儿饮食尤其注重养护脾胃,如针对小儿喂养不善致病,龚廷贤《种杏仙方》中提出“小儿十病九伤食,食伤发热成诸疾。早当消导莫迟捱,免致惊疳痰热积”。旴江医家对不同年龄的儿童提倡的饮食方式不同。如新生儿期,新生儿在出生2 d内排出胎粪,若胎粪不下,陈当务提出用生蜜抹于婴儿口中,借生蜜甘凉质润之性润肠通便[13]。婴儿时期,因其肠胃还未健全,不宜过早添加辅食、饭食。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有“凡初乳先须捏去宿乳,后与之”的记载,强调刚出生的婴儿在喂养时尽量不喂宿乳,并且在小儿哭啼不止时,多因其气息尚未平复,此时不得喂养,否则容易造成呕吐。幼儿时期,《证治要义·幼科》强调“勿太饱,勿太饥”“忍三分寒,吃七分饱”的小儿饮食方式[13]。学龄前期,小儿易患疳积、痘疹等,《证治要义》《痘疹生民切要》中有相关内容的介绍。小儿处于不断生长和发育的状态,五脏六腑功能尚不完善,尤其表现在肺、脾、肾三个方面,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注意。

(2)妇人饮食 旴江医家中善治妇人病的医家近百位,对妇人的饮食疗养颇有见地,多认为水谷之精对妇人的经、孕、胎、产有重要的作用。妇人经血生于水谷之精,水谷之精可维持月经,妊娠时可保证胎儿营养充足,哺乳时以备充足的乳汁。女子以肝为先天,应重视对肝的调养。陈自明撰写的《妇人大全良方》强调经期饮食不宜过冷过热,过冷易致经迟经停,过热易致经行不止。对于妊娠期妇女,旴江医家针对不同时期给出不同的见解,龚廷贤《寿世保元·妊娠》记载了逐月养胎法:“妊娠一月,名曰始形。饮食精熟,酸美受御,宜食大麦,勿食腥辛之物……妊娠十月,五脏俱备,六腑齐通……然可预修滑胎。”指出一月养血,二月静养,三月养智,四月养胃,五月养气,六月养筋骨,七月固腠理,八月静养,九月可食甘味之品,十月等待生产。

制作药膳也是旴江医家善用的养生之法,药膳能调养身体、延年养性。如《寿世保元》《万病回春》两部医书中记载了不少药膳养生食疗方,其中以“阳春白雪糕”较为有名,“阳春白雪糕”以白茯苓、芡实仁、莲子肉、山药、糯米、陈仓米、白砂糖为料,均为药食同源之品,每日三餐均可食用,具有健脾胃、养元气、宁心安神的功效。

(3)老人饮食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可概括为气血阴阳俱虚。龚廷贤在《寿世保元》中提出:“人知饮食所以养生,不知饮食失调亦以害生。”因此老年人养生需从多方面调养,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是基本准则,需要在饮食物的量、味、性上进行控制。龚居中《福寿丹书》告诫老人“非其食勿食”。老年人常自觉口中无味,喜甜食、肥甘厚腻之品,但肥甘厚腻之品易伤脾脏,老年人脾胃虚弱,脾脏一伤易累及他脏。因此,老年人饮食宜清淡,且不可过量,不饥不饱,不寒不热。旴江医学著作中曾记载枸杞膏,单用枸杞子一味中药熬制成膏,功能补肝肾、生精血、益元气,用于诸虚劳损,可延年益寿。另外,枸杞膏还可制成敷贴,老人贴之具有补益虚损、延年益寿的功效。

4.2 因地制宜 由于旴江流域三面环山,水域丰富,气候湿润,故江西人多湿气重。在饮食方面,江西人有独特的习惯,在饭菜里加入适量辣椒以祛除体内的湿气。辣椒属辛热发散之品,具有发汗解表、散寒除湿、下气消食的功效,所以在旴江流域生活的人会在饭菜中加入辣椒。南方人多以水稻为粮,据《本草纲目》记载,水稻属微苦性温之品,有补脾胃、养气血的功效。另外,南昌的瓦罐汤属于特色饮食,南昌本地人将新鲜食材放入每个小瓦罐中,采用民间传统的煨汤方法,煨出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瓦罐汤,如猪心当归汤、夏枯草瘦肉汤、雪梨南杏瘦肉汤、芦荟排骨汤、太子参百合瘦肉汤等,均能达到食疗的目的。

4.3 因时制宜 旴江医家徐文弼熟读前人医家的养生著作,将四时摄养总结为春避风邪、夏忌贪凉、秋季宜暖而不宜冷、冬忌汗出过多而致阳气外泄等。徐文弼还主张调理身体可从饮食起居入手,如春季可适当多食荠菜,荠菜为辛温之品,具有散寒解表、温中健胃、安神除乏的功效。另徐氏依据四时倡导春减酸养脾气、夏减苦养肺气[14]。

5 旴江旅游文化——文化古迹,名医圣地

金溪县地处旴江中游,位于江西省抚州市,历史悠久,地阜物华,2014年入选“江西十大文化古县”,因城东有山出产金银,城南有溪水其色如金,故名“金溪”。旴江名医龚廷贤和龚居中均出自本县。在文化丰富的金溪,地方中医药文化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被称为“医林状元”的龚廷贤曾任太医院医官,一生著作颇丰,学术思想影响至今并得到广泛传播。金溪医学文化历经千年而兴盛不衰,至今仍保留多处遗址、遗迹。

浒湾镇原名金冠里,位于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寓意金溪乡里之冠,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浒湾镇靠近抚州,连通南昌,可入潘阳湖,进长江,便于航运,地理位置优越。此处最出名的当属印刷产业,浒湾镇的书铺街素有“江南书乡”之美誉,与北京、福建四堡、汉口同为明清时期四大雕版印书基地,浒湾印刷的书籍和木刻年画等畅销全国,是明清时期江西的印书中心,人称“江西版”。发达的印刷业也为当地医学著作的刊行及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间接促成了旴江医学的发展[15]。在浒湾镇刊刻的书籍中,医学书籍占有相当比重,如旴江名医龚廷贤的代表作《万病回春》《寿世保元》等。

浒湾镇汇聚了60多家刻书作坊。浒湾医学世家谢氏创办的“旧学山房”是现今浒湾镇的著名景点之一。“旧学”即为国学,但又不拘泥于国学。《地球韵言》牌记上清楚刻着“光绪二十七年夏季,仿两湖书院精本,校刊于浒湾旧学山房”,以韵言形式介绍世界各国新知识。旧学山房广罗旧刻版本,精心校印,其刻印的《天佣子全集》《太平寰宇记》《谢文贞公文集》等,均是被学界所珍视的古籍。2016年国家批准浒湾为“中国雕版印刷文化研究保护基地”,并在旧学山房设立“中国印刷博物馆浒湾书铺街分馆”。渔古山房、大文堂刻、二仪堂刻、三让堂刻也镌刻了大量医书,扩大了旴江医家学术思想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印刷术不断发展,雕版印刷成为文化遗产,浒湾镇书铺街也发展为江西具有高文化品位的前书铺街和后书铺街,作为文化景点供游客参观了解历史文化。浒湾镇还有很多历史古迹,如横街石拱门、浒湾油面生产基地及龚廷贤故里。龚廷贤是江西古代十大名医之一,为纪念龚氏一门三代医官,其村庄至今还保存着官帽牌坊和官帽井,被称为“官帽村”。整个村庄具有丰富的文化韵味,村民的住宅墙上镌有“弘扬医林文化,传承国粹精神”,村内设有“状元桥”,以此来纪念龚廷贤先生[15]。

6 小结

目前,医学文化传播较于其他文化存在明显不足,而地方医学文化因其受众面窄,不被大众所了解熟知,更容易被忽视。旴江医学文化丰富,对中医、中药、养生、饮食、旅游等方面均有丰富的内容记载,旴江医家留下的大量医典及中药炮制方法等,对后世医家有着深远的影响。探究旴江医学文化,有助于发扬旴江饮食、养生文化,通过旴江流域的旅游文化传播旴江医学,有利于深入了解旴江医家的思想,如龚信提出的医生道德规范,龚廷贤提出的医德要求,李梴提出素质品德的要求,喻嘉言告诫警示遵守行医准则等,对后世医家的成长、成才都有突出的贡献。旴江医学的发展离不开旴江医学文化,我们应在传承旴江医学文化的同时,发展旴江医学,推动中医的发展[16]。中医药文化具有较高的普及及应用价值,对旴江医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今后仍需进一步探究旴江医学文化,不断挖掘并继承其精神内涵。

猜你喜欢

旴江建昌医家
“V”字形‘早金酥’梨在辽宁建昌的引种表现及关键栽培技术
窑变刻瓷,工巧合一
旴江医家陈建章治疗脾胃病用药规律的数据挖掘研究
论李氏朝鲜王朝末期文人李建昌对杜甫诗歌的接受
“正统四象说” 与“医家四象说” 相关问题辨析
旴江医学的区域属性及地域分布研究*
清代著名医家莫枚士之《经方例释》临证用药思路探析
旴江名医喻嘉言对肿瘤相关病的认识贡献分析
旴江名医龚廷贤肿瘤辨证论治学术思想鉴赏
浅谈清代河南医家李守先《针灸易学》的学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