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性现金运行中面临的新挑战及有效管理建议

2023-12-22吴修锋王胜先

金融发展研究 2023年11期
关键词:面额假币中国人民银行

吴修锋 王胜先

随着移动支付快速发展及社会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区域性现金运行呈现一些新特点,对区域现金服务和管理产生冲击,影响了社会公众对现金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社会关注度较高。应对这种新形势,亟须加强有效现金管理。为此,本文对区域性现金运行中的新挑战及其表现、成因和影响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工作实践对提高现金有效管理的途径进行了探讨,以期补足现金运行短板,优化现金服务流程,提升现金服务质量,满足社会多层次现金服务需求。

一、区域性现金运行面临的新挑战:表现、成因和影响

(一)现金需求下降、业务成本上升导致银行现金服务基础设施收缩

近几年,受移动支付快速发展的影响,现金交易大幅减少,用户特别是个人用户现金需求下降。与此同时,现金业务相关的自助设备配置运营维护、押运配送和人工费用等业务成本上升。受此影响,银行网点柜台、现金自助设备、从业人员等现金服务基础设施收缩。须重视的是,目前用现偏好较高的个体商户、微型企业、老年人、农民工数量仍然庞大,对银行柜台现金业务存在现实的业务需求。现金服务基础设施如果收缩速度过快、力度过大,会形成供给约束,削弱银行提供各类现金服务的能力。

(二)小面额现金流通、供给存在梗阻

一方面,小面额现金流通存在梗阻。小面额现金多套别、多版别、多券别混合流通,沉淀在公众手中的数量大,收付摩擦系数高。银行现金柜台收缩,硬币自助机具不足,智能柜员机又不支持小面额现金业务,公众在银行办理小面额现金业务的渠道少、办理时间长。自助销售行业更多接受无接触式支付,支持现金支付的自助售货机较少。移动支付快捷方便,而现金收付伴随携带、收取、找零等繁琐操作,交易双方多不愿使用小面额现金进行收付。1角币单位购买力弱,应用场景不足,主要集中在商场超市收款时单向找零使用。另一方面,成本因素影响县域小面额现金供应。中国人民银行县级发行库撤销后,县域银行网点只能通过代理模式向中国人民银行办理现金缴取业务,小面额现金投放由银行完成,成本也由其承担。集中配送至县域的费用远高于市区,配送后客户若不及时兑换,相应的尾箱寄库费用增加。为减少调运和寄库成本,银行会压降库存现金,延长现金流通周期,减少小面额现金调运数量,进而影响县域小面额现金的供应。

(三)现金法偿性受冲击

移动支付得到市场主体的青睐,传统现金支付受到冲击,现金支付争议增多,拒收现金行为不断发生。从现实案例来看,影响现金法偿性的主要因素有:一是现金收取方误认为正常流通货币(如第四套人民币1元、5角硬币和5角、1角纸币)已退出流通而拒收。二是收付双方因对支付券别、材质等协商不一致而产生支付争议,如难以鉴别真伪或票面有污渍、腐蚀、撕裂、粘贴等。三是现金收取方备付金不足无法找零。四是第五套1角、5角硬币外观过于接近造成识别困难。另外,类货币特征支付媒介,如各类代币券、充值会员卡、购物卡等,在特定场合使用,对现金产生替代效应,冲击现金流通秩序。

(四)人民币反假面临新形势、新风险

一是假币违法犯罪隐蔽化。假币违法犯罪活动由传统的生产、运输、消化的链条化运作转向网络化、分散化、物流化,犯罪嫌疑人通过互联网学习假币制作方法、购买相关材料、贩售假币,传播制作、使用假币和逃避打击的经验,假币违法犯罪更加隐蔽。二是假币违法犯罪小额化。假币违法犯罪人员往往只生产、交易低于刑事立案标准的假币数量,农村集市、城乡接合部、农贸批发市场等现金使用频繁的地方存在小额多次使用假币且达不到立案标准的现象。三是数字人民币依然面临防伪和防假问题。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2020年在上海外滩金融峰会上回应数字人民币问题时披露,市场上已出现了假冒数字人民币钱包。同时,数字人民币以纯数字化形式存储,以信息传输方式实现所有权转移,改变了传统支付业务的风险结构,面临更为严峻的信息安全挑战。

(五)第三方现金服务企业监管缺失

一些地区现金清分、押运配送、现金尾箱等业务外包、寄存第三方现金服务企业的业务集中度比较高,潜在风险大。第三方企业如因经营不善、劳资矛盾等出现破产注销、罢工等将导致现金无法正常配送至银行网点,银行亦无法在短时间内组织人员、车辆、场地、业务系统快速恢复现金押运配送业务。第三方企业还衍生办理与现金管理密切相关的清分机参数调整、假币交接、冠字号码采集等业务,但目前没有法律法规授权监管第三方企业,未制定有效的企业资格审查、业务风险监测、违法惩戒机制等监管规则,现金后台业务外包给银行带来的信用、操作和声誉等风险无法进行有效评估、管理和控制。

(六)應急处理响应层级不高

人民币战略储备实行中央银行单一储备制度。银行分支机构受其总行现金库存考核、业务库库容等因素影响减少库存现金,对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库起不到储备分流作用。单一的储备主体,一旦遭遇突发风险事件,发行基金调拨和银行现金存取业务都会受到影响。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虽已成立了应急组织体系,但其中一些分支机构的应急管理体系仅限中国人民银行内部相关部门参与,缺乏外部社会职能部门的参与,也未纳入当地政府统一的应急管理体系。实践中,危机情况下的现金供应牵涉众多社会职能部门,如果没有地方政府部门的参与,仅靠中国人民银行协调相关部门难度较大,影响应急处置效率和效果。

二、新形势下加强有效现金管理的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监管

一是中国人民银行应继续加强对银行柜台收付、大额现金管理、防伪机具、现金从业人员培训、银行网点不办或停办现金业务等方面的全面系统监管,夯实现金业务运行的微观基础。二是整治拒收现金行为。对投诉比较集中的涉民生场景开展专项治理,依法处置拒收现金行为,对典型案例进行曝光并加强警示教育,增强整治拒收现金工作震慑力。三是打击新形势下的假币犯罪。中国人民银行应联合公安部门结合典型案例剖析假币犯罪的新特点,研究实施打击假币犯罪的新措施,同时探索推进数字人民币反假防伪和信息安全保护工作。四是建立第三方现金服务企业监管规则。授权中国人民银行对第三方现金服务企业进行监管,制定、市场准入退出、高管人员任职资格和业务开展等相关规则,定期进行风险评估。五是开展类货币特征支付媒介监管研究。《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二十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印制、发售代币票券,以代替人民币在市场上流通”。类货币特征支付媒介对人民币现金产生替代效应,应加强对其的研究,并依法开展监管。

(二)优化金融机构现金服务体系

一是增加现金服务基础设施科技研发和适老化改造投入。银行应保留必要的现金业务柜台,并进行适老化改造。加快现金业务与科技的融合,优化智能化机具功能,提高现金服务质量与效率。二是完善小面额现金服务体系。银行应增配硬币自助设备,并科学合理布放。推广服务信息平台预约,公众可通过平台与网点进行精准对接。引入小面额现金第三方服务机制,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小面额现金社会化服务模式。引导鼓励商场超市在繁华地段配置自助售货设备,增加小面额现金应用场景。三是重视县域现金业务发展。县域金融机构要增加现金设施投入,扩大现金服务受众群体,拓宽现金业务覆盖面,消除服务盲点,提升农村现金服务水平。四是强化堵截假币的人防和技防能力建设。银行应开展职业化的现金从业人员培训,建立反假培训质量监测、评估、督导体系。执行《人民币现金机具鉴别能力技术规范》国家强制性标准,尽快开展防伪机具升级更新。

(三)推进现金业务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探索建立多渠道的人民币储备体系。科学制定发行库新建和改扩建计划,优化发行库布局;鼓励县域有条件的银行设立代理发行库或开展发行基金托管;探索建立第三方独立的人民币储备体系,实现发行基金储备分流,降低县域金融机构调运现金成本。二是完善现金应急管理体系。结合《突发事件应对法》,修订《发行库、发行基金调运和供应危机处置预案》,增强业务指导的针对性。联合应急管理部门成立由相关社会职能部门参与的应急组织体系,并纳入地方政府应急管理体系。三是加快区域现金中心试点。以现金流通链条为中心,扩展现金外延服务,建立社会化的现金综合处理体系。引入多家第三方现金服务企业,形成竞争和谈判议价机制,降低现金处理成本。四是修订《中国人民银行法》《人民币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增加数字货币为法定货币等内容,将数字货币纳入反假工作范畴,明确非法制作、发售数字货币的处罚和入刑标准。五是优化小面额现金流通结构和外观设计。推动第四套1角、5角纸币和1元、5角硬币退出流通。调整第五套5角(或1角)硬币外观设计,便于老年人进行区分。

(责任编辑    王   媛;校对   WY,LY)

猜你喜欢

面额假币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
安徽省宁国市公安局宁墩派出所:开展“识假币、防假币、反假币”宣传
假币识别眼镜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
假币案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