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代专业校对的基本职业素养
2023-12-22李雪莹
李雪莹
摘 要:校对工作是编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编辑工作的补充和完善,直接影响出版物的质量。专业校对(在出版单位内部校对部门主要从事校对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适应新时代出版业高质量发展要求,注重培养和提升基本职业素养。
关键词:新时代 校对 职业素养
校对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一项极为细致的专门技术工作。新时代,出版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对校对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专业校对,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培养和提升基本职业素养,才能做好新时代校对工作。
一、时刻保持坚定的政治意识和阵地意识
出版工作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具备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是专业校对首先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专业校对必须强化政治意识和阵地意识,注重提升政治理论水平,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等作为必修课,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指导自己的工作。出版物的内容导向是出版物的灵魂。专业校对必须把注意防范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倾向以及导向性、政策性错误等,注意防范伪科学、反科学等知识性错误,作为校稿的重中之重。對书稿中涉及的政治问题、民族问题、宗教问题等内容,要做到必查其来源及准确性,确保出版物向人们提供导向正确、健康的阅读内容,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保证出版物的传播价值和积累价值。专业校对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提高自己的政治是非辨别能力,才能切实肩负起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责任。
二、不断丰富知识储备,拓展相关学科基本知识
学习是贯穿出版人职业生涯全过程的必修课。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才能适应时代的进步和行业发展的需要。校对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校对工作不仅仅是熟练掌握校对符号和校对技巧,“挑挑错别字”、核对格式和标点符号等那么简单。校对人员每天面对的校样内容繁多丰富,其中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法律、教育等多方面内容,要面对的差错也是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有的还很隐蔽。比如,校对政治类书稿就可能涉及政治问题、民族问题、宗教问题等,涉及党史、新中国史等,校对古典文学书稿就会涉及中国传统文化,涉及天文历法、典章文物、音韵训诂等,所以,读书要广泛,专业校对也应该是个杂家。懂哲学,懂历史,方能观古今,识轻重,知取舍,咬文嚼字。当然,专业校对不是全才,更不是专家,但关键在于,在碰到各类书稿时,懂得利用工具书,善于查资料,合理解决所碰到的专业问题。为此,专业校对一定要有强烈的紧迫感和学习意识,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学习,广泛涉猎哲学、经济、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注重点滴积累,增加知识储备,拓展个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通过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积累将自己修炼成“杂家”,主动适应出版行业的新变化和校对工作重点的新要求,以体现校对的岗位价值。
三、永葆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和为他人作嫁衣裳的职业情怀
在图书出版生产流程中,校对是处在编辑后、印制前的关键环节,在保证出版物内容质量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质量是出版物的生命线。专业校对应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增强把关意识,把自己的工作作为最后一道把关来对待。在数量和质量面前,始终坚持质量第一。
我国古代称校对为“校雠”和“雠校”。《文选·魏都赋》中说,“雠校,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为雠”,指的就是校对工作。此时的校对工作较为简单,被称为“死校”,是一种版本通校的方法,只记异同,并不判断是非、决定弃取。现代校对在工作重心、工作方法等方面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校对工作的重心从传统的“校异同”向“校是非”转变,校对的编辑职能比重增加了。校对不再是简单地、机械地拿清样比对原稿,消灭书稿在录排过程中出现的差错,而应是能发现书稿本身的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错误和不规范表述,发现书稿在字词、语法、数字用法、标点符号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错漏,关注到版面格式不一致等问题,以弥补作者写作和编辑加工的疏漏。所以,合格的专业校对,必须牢固树立对作者负责、对读者负责、对社会负责的现代校对理念:一是对原稿负责、对作者负责,消灭书稿在排版过程中出现的差错;二是发现原稿可能存在的错漏或不妥之处,并及时提交编辑部门解决。
1949年10月3日,新中国开国大典后的第三天,毛泽东主席就专门为全国新华书店出版工作会议作了“认真作好出版工作”的题词。毫无疑问,“认真”二字是对每一家出版单位和每一位出版工作者的根本要求,也是做好出版工作的第一要义。校对工作不仅仅是编辑工作的延续,更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作为书稿印制前的最后一道质量把关工序,校对人员的任何一个疏忽大意,都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恶劣影响。校对稿件时,对每一处改动,都必须核查准确,查字典、查出处,参照的资料必须是最新的、具有权威性的资料。特别是涉及党和国家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大活动等重大题材的重点出版物,更需要核对准确了再动手改,力求做到万无一失。
校对工作枯燥、辛苦,是一项很考验耐性和专注力的工作,校对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造成疏漏,俗话说“一字之差,谬以千里”,一字之差就会造成很不好的后果。校对人员每天和文字打交道,要在大量的文字信息中辨析出各种各样的疏误,承担查找编辑工作中的“漏网之鱼”的职责,决然不能容许有任何错误、纰漏出现。中国文化革命主将鲁迅先生不仅是伟大作家,也是伟大编辑。仅在1921年至1931年十年间,鲁迅就为别人纂辑、校勘、校对及编辑了70多部(卷)书稿。他在回顾这十年拼命工作的岁月时,曾说过这样的话:“我过去的近十年中,费去的力气实在也并不少,即使校对别人的译著,也真是一个字一个字地看下去,决不肯随便放过,敷衍作者和读者的。”[1]专业校对在处理校稿的时候,是尽心尽责、精益求精,还是马马虎虎、粗枝大叶,是把全部劲都用上,还是心有旁骛,这是检验专业校对职业道德水平的第一个标准。同时,作为整个编辑出版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想做好校对工作,专业校对也应该像专业编辑一样,要有“为他人作嫁衣裳”的职业情怀,树立终身校对的理念。不仅要热爱这份工作,有着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要具备强烈的责任心和勇于担当的气度,具有严谨细致、执着专注的工作态度,具有耐得住寂寞、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甘当无名英雄的思想境界和自我牺牲精神。
四、培养和提升适应岗位要求的专业技能水平和敏锐的职业嗅觉
1.培养良好工作习惯
工作有好习惯,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校对实践中,看到问题就要及时标出来,想办法解决,不能留到下一道程序;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要在书稿的相应位置,用准确的语言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图,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提请责任编辑处理,不能简简单单地画条线或打个问号;在一份书稿校对结束后,校对人员应当总结其中的主要问题,提醒责任编辑或下一个校次注意。
2.提升职业敏感性
校对人员在长期的校对实践中养成了与编辑不同的感知习惯、职业敏感和思维模式,对疑点和错误有着敏锐的“直觉”,这种“直觉”来源于校对人员平日里的点滴积累的知识储备和文化底蕴,来源于深厚的文字语言功底。专业校对还要做到“边校边学”“校学相长”,不断提高校对水平。要做到不错不改,改必有据,切忌单凭直觉擅改,更要避免改正为误。
3.通晓国家语言文字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国家标准和规范,熟练运用各种工具书
图书出版是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版单位和出版工作者应注意学习、遵守党在宣传思想文化方面的有关规定。“图书作为传承人类文明、传播文化知识的重要载体,应当在执行法律法规、执行政策规定方面成为典范,才能保持其准确性、科学性和积极向上的导向性。”[2]专业校对应该学习掌握、准确运用与出版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著作权法、保守国家秘密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出版物管理、图书质量管理条例规定等,语言文字、量和单位、学术出版等标准和规范,日常工作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标准及规范的最新版本,如《标点符号用法》《出版物上数字用法》《量和单位》《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等,专业校对要做到了如指掌,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自如,有效提高校稿准确性和工作效率,从而为出版物提供可靠的质量保障。
4.重视文字整理
能否将书稿的文字技术整理工作做得完整、到位,是对校对人员综合能力的考核。专业校对更应重视这项工作。在进行文字技术整理过程中,关键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统一。一本书由封面、扉页、前言、目录、正文、后记等多个部分组成,各个部分的内容是相互联系的。校对人员如果发现校样中的这些部分有一处改动或发现一个问题,就要检查与之相关的内容是否已做相应修改。如封面书名修改,那么书眉中的书名、前言或后记中提到的书名也要相应修改;正文标题文字有改动,涉及的目录和书眉文字也要相应改动;正文中增加或删除文章,前言或后记中提到的收录文章篇数也要相应改动。此外还要检查全书的版心尺寸是否一致、全书的同级标题的字体字号以及占行是否一致、图片和正文的关系是否正确、图片和说明文字是否相符、图表与正文顺序是否衔接等等。二是规范。《校对符号及其用法》中有详细而明确的规定,校对人员要规范使用校对符号,书写清晰工整,忌胡乱画线,要让编辑和排版人员容易辨识。校对人员要熟悉并掌握出版工作中用到的数字、标点符号、量和单位等规范要求,熟悉各种规范用法。只有掌握规律才能规范使用。对出现的地名、人名、单位名称等,要查证核实其规范称呼并做到全书统一。熟悉并掌握外文的转行以及外文大小写、正斜体的规范等的处理。
5.做好总结提升,培养职业嗅觉
专业校对不仅要具备相关学科知识和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还要能够善于从校对工作实践中汲取经验教训,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水平,这一要求本质上是由校对工作的性质决定的。随着校对工作经验的累积,专业校对可以总结出书稿中常见的差错,并发现其中的规律性。要做工作的有心人,在校对书稿过程中做好工作记录,定期归纳总结差错的基本类型和规律,把平时校稿中易出现的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错误以及逻辑错误、语法错误等问题归纳出来,从而总结出一套处理各种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不断提高校改率和工作效率,从而有效提高出版物质量。
6.用好校对工具,发挥科技力量
信息化时代,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校对工作效率。比如,黑马自动校对软件得到普遍应用。但是黑马校对软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此,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它。一方面,利用其良好的查错能力。黑马校对软件查验常见同音字错别字、形近字错别字以及少字多字错误、成语使用错误、知识性差错、英文拼写错误、标点符号用法错误等都有极强的纠错功能,尤其是对敏感性词语涉及的政治性问题有很好的查错能力。对此,应该科学合理利用。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其局限性,不能完全依赖工具。黑马校对软件在校对公式插图、古籍书稿以及版面格式等方面查错能力有限,误报率高,所以它不可能完全取代人工校对。比如在校对书稿中的引文时,特别是古代书籍的引文时,黑马校对软件会显示许多粉色标记,编校人员如果要逐个核对这些粉色的標记,无疑会增加很大的工作量,而且往往这些书稿中的引文是正确的,只是不符合黑马校对软件词库中的用法规范,才会出现这样的报错情况。因此,校对工作还是得逐字、逐词、逐句认真仔细核对,没有捷径可走,更不能对黑马校对软件产生依赖心理,只能将新技术的合理运用作为校对工作的有效补充。
新时代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对出版物编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也对校对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专业校对必须充分认识校对工作的重要性。社会瞬息万变,知识日新月异,专业校对必须主动适应新技术条件下的新目标新要求,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找准校对定位,明确工作重心,坚定职业态度,培养职业嗅觉,提升文字功底,发挥科技力量,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为新时代出版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系福建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