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在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中的应用研究
2023-12-22郝紫瑜
郝紫瑜
(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口 570100)
1 数字技术在精准扶贫中的应用概述
1.1 数字技术的发展
数字技术是指基于数字化与网络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1]。伴随着“互联网+”“智能+”等新经济模式的兴起以及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全方位渗透,数字技术正在引领新一轮的产业变革和经济转型。同时,数字技术也为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和扶贫对象的管理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创新的手段。
1.2 数字技术在精准扶贫过程中的应用场景
1.2.1 贫困人口识别和数据分析 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贫困人口进行识别和分类,帮助政府和扶贫机构更精准地确定扶贫对象和扶贫措施。同时,数据分析可以揭示贫困地区的发展瓶颈和问题,为制定扶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1.2.2 扶贫政策制定和决策支持 数字技术可以构建决策支持系统,利用数据分析和模型预测等方法,为政府决策者提供科学的政策建议。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决策支持系统可以评估扶贫政策的效果和影响,提高扶贫的准确性。
1.2.3 扶贫资金管理和监督 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建立去中心化的扶贫资金管理平台,确保资金的透明度和安全性。区块链的分布式记账和智能合约功能可以实现资金的实时追踪和自动化管理,减少中间环节和人为干预,提高资金使用效果。
1.2.4 扶贫信息服务和教育支持 利用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可以提供精准的扶贫信息服务和教育支持[2]。通过手机应用和在线平台,贫困地区的居民可以及时获取扶贫政策的最新动态、就业培训的机会、农产品市场的信息等,提升信息素养和就业能力。
1.2.5 扶贫成果评估和效果监测 数字技术可以提供实时的扶贫成果评估,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评估扶贫政策的实施效果,监测扶贫措施的落地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为扶贫工作的改进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1.3 数字技术在精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
数字技术具有时效性、精准性、可视化等特点,对于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作用。首先,数字技术的应用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算法模型,实现对贫困人口和地区的精准识别和分类,帮助政府和扶贫机构提高扶贫的精准度[3]。其次,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普及使得信息共享和沟通更加便利,政府和扶贫机构可以通过在线平台和移动应用与贫困地区居民进行实时沟通,提供个性化的扶贫服务。再次,区块链技术可以确保扶贫资金的透明度和安全性,实现资金的实时追踪和监督,防止腐败和滥用。此外,数字技术可以自动化、智能化地处理数据和信息,快速分析大规模的数据,辅助决策和优化资源配置,节约时间和人力成本,提高扶贫工作的效率和响应速度。
2 应用案例分析
2.1 案例一:贵州数字技术助力山区巩固脱贫成果
贵州是中国西部省份,曾经是中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但通过每年减贫100万人以上的速度推进脱贫攻坚,以产业扶贫、生态扶贫等措施,贵州2020年11月全省贫困县全部出列,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在这个过程中,数字技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巩固脱贫成果和推进新型工业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作为贵州的农业特色产业之一,茶产业在当地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为了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贵州将大数据技术与茶产业相结合。以数字技术在白茶种植中的应用为例,在贵州省普安县地瓜镇屯上村“白叶一号”种植基地内安装数十个数字化设备,通过实时监测温度、湿度、土壤等数据,管护人员可以实时监测茶叶生长情况,使茶叶的生长过程更加精准和高效,为科学精准开展农业生产提供数据支持。借助大数据技术,基地实现了从种茶到管茶、制茶再到售茶的全程数字化管理,这种数字化的种植管理模式不仅提高了茶叶的产量和品质,也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新动力。通过数字技术的助力,贵州在加快“进村入户”的过程中改变了乡村发展的面貌,为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助力。同时,新一代数字通信技术中的5G正推动贵州的传统工业企业扬帆起航,为数字经济注入活力。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的5G全连接工厂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家有着60多年历史的老牌轮胎厂积极拥抱数字技术,依托5G专网技术支撑一条完整的生产线,实现了全工序、全场景的无线工业互联和车间生产调度。40多台自动导引运输车在工厂内有序搬运物料。这种数字化生产模式不仅提高了工厂的生产效率,还降低了近三分之一的运维成本。
贵州省的数字技术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农业和传统工业的转型升级,也为山区巩固脱贫成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贵州正迈向数字经济的道路,为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2.2 案例二:数字技术驱动大姚核桃品牌化营销
云南大姚的百年古树核桃曾经因深山中无人识而价格惨淡。但随着数字技术的深入应用,这种局面得以改变,大姚县政府与电商大数据平台合作,利用电商平台将古树核桃推向全国市场,并让其成为精品网货。
在这个过程中,农业产业链上的信息堵点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消费者想要了解农产品的种植、养殖和加工等环节,却往往因为信息不对称而感到困难。而数字技术的应用可以打通这些信息障碍,让消费者得到更全面、更真实的信息,也让生产者通过数字平台将自身产品展示出来,促进产品销售。在大姚的案例中,93个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站的建设,为消费者提供了在线选购、物流配送等服务,同时也为农民销售农产品提供了方便。在电商平台上,大姚核桃被打造为精品网货,通过精准营销、生态建设、区域公共品牌等方式,让消费者对大姚核桃产生认同感,并愿意为其支付更高的价格。数字技术的应用也让农村地区得到更好的发展。随着农村电商的深度下沉和农产品的产销增长,那些散落田间和打工回乡的农户们也悄然变成了参与新业态组织的新农人,这带动了当地就业,同时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收入来源,有助于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围绕电商建立农业生产新组织新业态,也实现了农产品的互联网消费和数字农业的延展。
数字技术的应用让传统的农业产业链得到了重塑和优化,让信息不对称化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消费者能够看到更全面、真实的产品信息,让农产品更好地走向市场。同时也带动了农村电商的发展。数字技术的应用不仅是农村发展的必然选择,也将促进农业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3 存在的问题
数字技术在精准扶贫中的应用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它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多种技术手段,加强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提高扶贫效率和准确性。然而,在实践中,数字技术在精准扶贫中的应用虽然带来了许多积极的效果,但也会面临一些问题。
3.1 数据质量较低
为了实现对贫困户的精确识别,数字技术需要依赖大量的数据支持,如人口普查数据、财产登记数据、家庭社会经济情况调查数据等。但是在某些贫困地区,由于地域偏远、人口稀少、信息闭塞等原因,这些数据可能存在严重的缺失或不准确,给数字技术的应用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不完整、不准确或不及时的数据可能导致精准扶贫政策的误导和执行不力。因此,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完整性是数字技术应用中的重要问题。
3.2 技术门槛较高
数字技术应用需要高端的技术人才来支撑,例如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师、数据库管理工程师、数据分析师等。但是在部分贫困地区缺乏相关的技术人才,这使得数字技术的应用受到局限。在部分贫困地区,由于地理环境和经济基础的限制,很难吸引到高端的数字技术人才前来支持当地的数字化扶贫工作。同时,由于数字技术应用不断更新迭代,技术人才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研究才能保持竞争力,这也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支持。但是贫困地区在经济来源上的限制,面临着资金缺乏的问题,这也限制了数字技术的应用发展。
3.3 信息共享和协作机制不成熟
精准扶贫需要各种各样的数据来实现,包括教育、医疗、社保等多个方面的信息。但在很多贫困地区,教育、医疗、社保等信息是由不同的管理部门和机构负责收集和管理的[4]。这些部门和机构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和协作机制,由于数据的来源和属性不同,而且涉及个人隐私和敏感信息,各个管理部门和机构对数据的共享存在顾虑,导致各自收集的数据无法共享,整合这些数据变得非常困难。同时不同部门和机构使用的数据标准和格式不一致,数据之间缺乏互通和互操作性。这给数据整合和共享带来了技术上的难题,往往容易出现信息孤岛现象。
4 数字技术在精准扶贫中的问题解决方案
4.1 加强数据采集和管理
准确、全面、及时、可靠的数据是实施精准扶贫的基础和前提。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采集和管理机制,通过加强与当地政府和社区组织的合作,收集和整理各类与贫困户相关的基础数据,比如人口普查数据、财产登记数据、家庭社会经济情况调查数据等。制定数据采集和处理规范,规定各个环节的责任和流程,加强对数据的监测和评估。同时,还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保证数据的安全、保密、可追溯和可用性[5]。此外,可以采用数据清洗工具和技术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去除重复、缺失和不准确的数据,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4.2 健全数字技术人才培训机制
可以尝试从多个方面入手,设立数字技术人才培训基地,开设数字技术课程,包括人工智能算法、数据库管理、数据分析等领域,提供数字技术的培训和学习机会。通过比赛等形式激发当地居民的数字化创新意识,培养数字技术人才。引入远程支持模式,建立远程培训和指导系统,利用远程视频会议和协同工具,远程为贫困地区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为当地居民提供数字化扶贫的支持和指导,实现数字化扶贫团队的远程协作和交流[6]。通过合作,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培训和实践指导,帮助贫困地区克服技术门槛,有效应用数字技术。
4.3 建立跨部门数据共享平台
为了解决信息共享机制不成熟问题,需要政府部门牵头,搭建统一的数字化扶贫信息共享平台,整合教育、医疗、社保等多种信息资源,确立数据共享的规则和流程,明确数据使用权限和安全保障措施,实现不同管理部门和机构之间数据的共享和交流,打破信息孤岛,提高信息流通和整合效率。为了解决不同部门和机构之间数据格式不一致引发的数据互通问题,需要采用标准化数据格式,以便不同部门和机构之间的数据互通和互操作,避免数据互相冲突和重复。推动信息共享文化,组织定期的会议和交流活动,分享数据和信息,促进信息共享意识,增强各方合作的意愿和能力。在信息共享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信息的安全保护,确保敏感信息不外泄,并加强信息的加密和防护技术,建立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保证信息的安全可靠性。
5 结论与展望
数字技术在精准扶贫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巨大潜力。本文通过对数字技术在精准扶贫中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强数据采集和管理、健全数字技术人才培训机制、建立跨部门数据共享平台等三方面的建议。这些建议有助于推动数字技术在精准扶贫中的应用,提高扶贫工作的成效。未来,数字技术在精准扶贫中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拓展数据源和数据类型、加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加强数字技术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等方面。这些趋势可以为其他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实施提供借鉴和启示。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的共同参与和协作,形成合力,以实现最终目标——让更多的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同时,也需要注重数据隐私保护和数据使用规范,在数字技术的应用过程中避免对个人信息的滥用和侵害。
综上所述,数字技术推动精准扶贫制度创新成效显著,中国已经找到通过数字技术实现精准扶贫的有效方式。数字技术在精准扶贫中的应用前景广阔,将在未来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利用数字技术的优势和力量,推动精准扶贫工作取得更加显著、更加持久的成效,为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也将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中国智慧。